《中国运河志·图志·古地图卷》综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水陆全图 《中国运河志·图志·古地图卷》综述

《中国运河志·图志·古地图卷》综述

2023-07-26 12: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李孝聪[1]

内容提要 中国历史上元、明、清三代,不仅持续开凿疏浚北京至杭州的大运河,而且用文字记录了大运河的疏凿治理,更留下大量直接表现运河性状和真实形象的舆图。本文回顾了运河古地图自宋代以来的绘制历史,根据档案资料描述了清代运河舆图的绘制,并结合海内外藏图情况,介绍了现存清代运河舆图的主要类型和图题。最后,作者阐述了《中国运河志·图志·古地图卷》怎样按照历史进程来分期,依照舆图覆盖的运河河段分章节,以及结合内容进行编纂的思考。

关键词 运河 图志 古地图

 

中国人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学会了开凿运河,修了两千五百年之久!无论一统天下还是分裂割据,王朝兴替并不影响运河工程的兴建,可谓历久不衰。虽然每个王朝时代的运河工程都曾彪炳史册,但中国运河工程史上成就最大、意义最为深远者莫过于元明清三朝完成贯通中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尽管元明清三代以文字记录京杭大运河疏凿治理的档册史料浩如烟海,但是,运河与长城皆为具备真实形象而且能够触摸的物化文明形态,因此,最直接表现运河性状者,不是文字而是大量描绘运河的舆图和图像。

长城与运河是伴随着中华文明历史发展进程出现的两个最具标志性的文化遗产,且均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果将万里长城看作王朝强盛的象征,那么千里运河则是王朝繁荣的写照。两者相比,长城是失去历史功能的固化的文化遗产,其伟迹仍在,而现实功效已难恢复;大运河则不仅有历史的辉煌,可以触摸的遗迹,而且今天仍然部分地发挥着现实效应,应当说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来爱护大运河具有更重要的价值。

长城与运河作为传达中华文明历史的标志性文化遗产,也是最容易用图像来表现的物质文明形式。在摄影技术发明之前,人们曾经用绘画来描绘长城与运河的形态,用地图来展现长城与运河的走向、位置和空间。迄今为止,无论国内还是海外的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都收藏着为数可观的长城与运河的地图,而且其中表现中国运河的地图或图像大型长卷资料最为珍贵。

一 运河古地图的绘制

在中国众多河渠水利史籍与著述中,文字描述不易表现位置形态,为了直观地反映治河工程、运河水利措施,常绘制许多地图,从空间上表现河工水利等工程事项。从现有史料来看,宋代已经有了专门描绘治河工程的地图,史载: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著作佐郎李垂上《导河形胜书》三篇并图[2],单锷撰《吴中水利书》亦有“并图以进”之语,可惜宋代专门的河工水利舆图均已佚失而无传。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河工图是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王喜撰的《治河图略》一书首列的六幅地图,用以表现古今黄河河道经行与治河方略。治河舆图及其所附图说详细描绘黄河走势与险工地段,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治河方略,属于典型的黄河水利工程图,此图应该是明清以降河工水利图的渊源,也为运河舆图的绘制兼附图说开了先河。明清时期,北京至杭州的南北大运河既成,却因黄河下游出海河道不畅屡致决溢而疲病漕河,治河工程的繁剧促使许多河臣为治河保运撰书章奏,并多绘制地图以明辨方舆,庶便于补口述之未尽者。而且,有关治河与治运工程的记录均列入中国典籍河渠地理或漕运门类。诸如:明弘治九年河臣王琼刊行《漕河图志》,卷首载有《漕河之图》,潘季驯《河防一览》、清代靳辅《治河方略》、张鹏翮《张公奏议》、黄春圃辑《山东运河图说》、麟庆《黄运河口古今图说》等皆附有表现运河的舆图。明代谢肇淛撰《北河纪》八卷,首列河道诸图,包括运河图。谢氏绘图强调“河道之书以河为主,与州郡舆图体例各不侔也”。[3]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辑《钦定河源纪略》三十六卷,首冠以河源图,凡经纬分度,悉以钦定《内府舆图》校准,而详核水道之源流。薛凤祚详究黄河、运河两河利病而著《两河清汇》八卷,是书卷首列黄河、运河两图,分四卷记述运河疏浚形势。道光二十年(1840)麟庆撰《黄运河口古今图说》,用文字配图来说明洪泽湖一带黄河、运河交会清口的历史变迁。除此而外,运河沿线的地方志书也辑录当地运河河道走向及治理工程,并多配有地图来表现。绘制地图来表现运河水利工程,在明清两代基本上成为水利著述的规约,河臣呈奏朝廷也必须“画图具奏”[4]。从绘制背景来看,明清两代京杭运河图多是河臣治河成功,或离任之际所编绘,冀以总结自己的治河经验、凸显治河功绩。诸如:康熙二十六年(1687),河臣靳辅向康熙帝上“恭报两河水势情形事并进河图”题本,附长卷式运河图一幅;康熙四十二年(1703),河道总督张鹏翮绘制纸本彩绘长卷运河全图,受到康熙皇帝赞赏;乾隆中后期,江南河道总督高晋、萨载等人治理黄河、运河、洪泽湖交会之清口工程,绘制“黄运湖河全图”;嘉庆八年(1803)南河总督吴璥主持黄河下游河道裁弯取直,绘制河图以说明施工的位置和状况:皆为彰显这些治河官员自己的治河方略。

明、清河臣为后世留下了修治运河工程与管理运河的文献,有些已经刊刻成书,成为一笔珍贵的文献史料。不过,除了附在刊刻本运河河工水利典籍中的插图之外,那些独立成卷帙,用中国传统绘画方式绘制的运河舆图,表现中国运河水利工程和航道设施,更须引起世人的关注。那些刊刻本运河水利典籍虽然也附有河道图、运河工程图,可是毕竟受书籍叶面尺寸所限,与单独绘制的舆图,尤其是着色的长卷式舆图,在表现力和内容承载量上是不能比的,彩绘运河舆图对地理要素的表现更显得清晰。

据目前所知,现存年代最早表现京杭运河的舆图是浙江仙居县田市镇谷岙村潘氏旧祠堂里保存的明永乐年间立石的“会通河图”碑。该石刻运河图碑平放在潘氏宗祠前,由三块石料拼合成长方形,纵横各约1.5米,碑面无字,仅镂刻着一条条形似河渠的图形。据当地老百姓说,这形似运河图的石碑是明代潘叔正留下来的。史载:潘叔正是今仙居白塔镇东潘村人,明永乐九年(1411)任山东济宁州同知时,发现会通河因年久失修,三分之一河段水涸淤塞,遂上奏朝廷疏浚。朝廷命工部尚书宋礼等发山东及徐州、应天、镇江等地民三十万人开挖疏浚,置三十八闸以时蓄泄,自是会通河恢复漕运功能[5]。潘叔正为铭志自己亲历疏浚会通河一事,回乡后镌刻“会通河图”碑置于潘氏宗祠前,留存至今。

现存明代绘本舆图中,最早描绘京杭运河全程的是明代总河潘季驯于万历十九年(1591)绘制的绢本彩色《河防一览图》(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但是该图将运河与黄河平行置于长卷之上,目的并不是专门显示京杭运河,而是同时表现黄河与运河。所以,从潘季驯在山东济宁衙署中立石镌刻的图碑命名为《两河全图》即可顾名思义。从现存舆图的载体形式来看,明代运河舆图往往出现于综合性地图集、漕河志或类书之中,以“漕河图”或“漕运图”为图题。例如:嘉靖年间罗洪先编纂的《广舆图》中单独列有《漕运图》,万历年间王圻编纂的《三才图会》也有《漕运图》,崇祯年间章璜编纂的《图书编》中亦有《漕运全图》。前两种运河地图的覆盖范围均自北京至仪真、瓜州运河与长江交会处,后一种则描绘了北京至杭州钱塘江的京杭运河全程。另外,万历十一年(1583)彩绘本《淮安府图说》(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其中《淮安府全图》《淮安府城图》《清河县图》《邳州图》皆描绘了运河的不同区段;万历年间彩绘本《两淮地区府县图册》(江苏省镇江市博物馆藏本),图册内的《宝应县图》《高邮州图》《淮安府图》《江都县图》《沛县图》《扬州府图》《仪真县图》《徐州图》等图幅,均细致地描绘了淮河南北地区的运河河道和闸堰。

总体来看,清代以前很少发现单独存在的专门表现京杭运河的绘本地图,传世单幅绘本运河地图多是清人所绘。何以清代会涌现大量运河舆图呢?

其一,有清一代,运河始终被黄河决溃泛滥所拖累而致疲病。清朝从立国之初,“治河保运”即成为重要的国策之一,不仅屡屡实施堵塞溃堤、疏导洪流的黄河治理工程,不断营建闸坝、疏浚河道、培护堤岸的运河整治工程,而且产生了许多整治黄河保障运道的工程技术,以及一批具有治河保运才干的河臣漕督。他们不但为记录每一项运河整治工程留下斑斑墨迹,也绘制了数量可观的描绘京杭运河各段工程的地图。

其二,清朝皇帝始终关注“治河保运”工程的实施,以康熙、乾隆为代表的几代皇帝更是御驾南巡,亲自查看运河及海塘工程。清朝皇帝南巡的绝大多数路程是在运河上行船,为了让清朝君主详细了解京杭大运河水利工程的情况,一展运河沿线的山川、城镇、名胜古迹,清代河督和宫廷画师照例需绘制展现京杭大运河道里的舆图,恭呈御览。略举数例如次。

乾隆十四年(1749)十一月十九日,上谕内阁曰:“据准泰奏,东省至江南陆路有二道,其自泰安至红花埠一路,较之兖郡至韩庄闸稍远,似应从中路行走。但圣祖仁皇帝巡幸时,俱由东路。或中路虽稍近,不如东路之便易。着准泰会同江南总督等详悉酌议,将两路应行之处,速行绘图具奏。”[6]准泰,时任山东巡抚,以清圣祖康熙南巡路程为例,为乾隆南巡选择线路。红花埠,在山东郯城县南四十里;韩庄闸系山东运河船闸,位于微山湖东。

乾隆四十八年(1783)十月二十三日河东河道总督兰第锡奏言:“来年恭逢皇上南巡经由该处,容另行绘图贴说,恭请圣驾阅视,指示机宜。”十一月二十八日,两江总督萨载、河道总督李奉翰为乾隆皇帝第二年春天南巡徐州郭家堂河工奏言:“若自云龙山出徐州北门外渡黄,由北岸至李家楼,计程九十五里。再由李家楼至郭家堂外滩新河头十六里,计程共一百一十一里。由郭家堂至柳泉行宫,须由山径取道荆山桥,总路行走计程有一百四十里,核计南北两岸距徐,总在百里以外。不惟一日不能往回,即做两日往回,程站亦觉稍远。臣等恭绎谕旨,若就近,亦可亲临阅看。今郭家堂新河相距徐城既远,明春圣驾幸徐,是否亲往阅视?谨缮折由驿覆奏,并绘图贴说,恭呈御览。”[7]这两段河督的奏言皆为乾隆皇帝南巡徐州段的每日行程做描述,且皆绘图贴说以备核阅。

乾隆四十九年(1784),闽浙总督富勒浑会同浙江巡抚福崧为迎候乾隆皇帝南巡杭州,“勘择梵村地方江深水缓,堪以依法驾驶,随即恭建行殿,绘具图说,敬谨预备。查该处系自西湖行宫至云栖顺道,伏候圣主幸浙,示期赐阅。”该奏文记述为乾隆皇帝南巡杭州在适当地点选建行宫,亦须绘图贴说。

上述乾隆皇帝南巡,必由河道总督和沿途督抚官员绘制舆图,上奏以阅,这些舆图如今还保存在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运河舆图是当时人据实所绘的清代运河图像,是了解清代京杭运河水利工程和水运场景最直接、最形象的资料。倘若没有舆图,仅凭阅读文字史料,很难清晰地了解清代运河是何形态,运河闸坝究竟在何地,运河工程究竟怎样施工。譬如,倘若没有《南巡盛典》卷五十一《河防》收录《旧运河图》,我们将无法复原“鱼台县旧运河系明时运道,自济宁耐牢坡由牛头河至谷亭镇,出徐州镇口闸”这段河道。谷亭镇即今山东鱼台县城,清代鱼台县治位于其西南。明代于谷亭镇置闸及河桥水驿,北至济宁、南至沛县俱九十里,为漕运要途。隆庆中,运河东徙,运道遂废。由此足见清朝还有一种表现运河的舆图类型是专以描绘皇帝南巡的程途为目的。

清代治河官员绘制并呈给皇帝和朝廷的运河舆图,其研究价值在描绘的内容可以与奏章文字相对照,加深和明确对文本档案的理解。特别是那些进呈本舆图不一定是工程完工之后所补绘,比之刊刻本地图往往是竣工之后而刻印,更具有即时性。那么,通过阅览运河舆图,我们不仅能够认知运河本体及其附属设施的状况,还能够掌握清代整治、管理运河的运作程序,更可以了解清代京杭运河沿岸的自然环境、城镇形制以及其他人文景观等重要的历史信息。可以说,清代绘制的运河舆图是不可或缺而且难以替代的运河史料。

二 清代运河舆图绘制及其收藏

由于清朝政治中心与经济富庶区江南长期脱离,京师皇室与百官用度全仰仗从京师到杭州的大运河物资运输,所以,京杭大运河的河道维护、工程建设、运输管理极受重视,自康熙至光绪,几乎每一朝总理黄、运两河事务的河道总督和运河沿线的地方官司都绘制过运河舆图。京杭运河图在本质上是运河河道整治与运河管理运作的产物,以描绘京杭运河河道、闸坝的营建修治为主要绘图目的。京杭运河的重要性和清代河道总督制度的完善,使得反映京杭运河的地图成为有清一代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内容,清代运河舆图大致可以分为运河全图、分段运河图、运河道里图、运河堤工程图、运河泉源图等类型。清朝不同类型的运河舆图按照呈送制度,分别由不同的文书传递渠道呈送给皇帝阅览,再由朝廷主管衙署签收,一份或两份留存朝廷,另一份发还呈送官员或其主持的衙署。依据清代留下的档案典籍、前辈学者做过的整理编目以及我们在海内外进行的调查,下面对目前收藏清代运河舆图相对较多的单位及其藏图类目略予介绍。

(一)军机处舆图

清雍正八年(1730)在内廷设立办理军机事务处,负责奏摺文书的处理,撰拟谕旨,执掌机要,参与国政讨论及要案审拟。于是许多治理河工水利等事项统由军机处来处理,有不少表现运河水利工程与运道管理内容的舆图,作为奏摺的附件,被抄录或摹绘成副本,随地方督抚官员的奏摺原件,一同被留存在京师紫禁城内的军机处,在制度上称为“军机处奏摺录副留中”。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军机处档案里共有舆图448件。这些舆图原来都是官员进呈奏摺中的附件,辅助说明奏报的事项,包括舆地、江河湖渠、水陆路程、军务战争、行宫、寺庙、矿厂、建筑、陵墓、其他等10类,运河舆图散存其中。如:

乾隆年间,□□□奏呈山东运河图;

乾隆十年十一月一日,江南河道总督白钟山奏呈陈家浦河图;

乾隆二十一年三月二十四日,两江总督尹继善、江南河道总督富勒浑、江苏巡抚庄有恭奏呈挑浚微山湖引水河道图;

乾隆二十一年三月二十四日,两江总督尹继善、江南河道总督富勒浑、江苏巡抚庄有恭奏呈运河应挑浚并平旺河东西岸应筑子埝工程事绘图贴说;

乾隆三十一年,□□□奏呈直隶运河漫工图;

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十四日,署理两江总督萨载、江南河道总督李奉翰复奏清黄交会处所水色情形事;

乾隆五十年四月八日,两江总督萨载、江南河道总督李奉翰复奏洪泽湖淮安水志地势情形事。

清后期,尤以运河工程咨估图和用过银两咨销图为多。

(二)内务府舆图

内务府是清朝专门管理宫廷事务的机构,在其下属的造办处有舆图房。“舆图房掌图版之属,凡中外臣工绘进呈览后,藏贮其中。”[8]舆图房保管的地图多数是各地呈进的舆图,也有少量由清宫廷画师根据地方呈送图样摹绘者。舆图房对其收藏的舆图进行登记和编目,现存造办处舆图房舆图目录有:康熙二十四年(1685)二月十四日至雍正十二年(1734)十月二十八日间,按收贮日期先后次序抄写的《天下舆图总摺》;乾隆二十六年(1761)敕命内务府造办处舆图房将所藏舆图按类编成的《萝图荟萃》,“分天文、舆地、江海、河道、武功、巡幸、名胜、瑞应、效贡、盐务、寺庙、山陵、风水等十三大类”;乾隆六十年(1795),舆图房奉敕编成《萝图荟萃续编》,数量较前有所增多;光绪二十五年(1899)七月五日奉旨绘制舆图一百三十二卷目录的清单抄件,墨书“恭呈皇帝御览”。由此可知,内务府造办处舆图房保存的舆图和目录,皇帝肯定是要查看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1943件清代舆图即原内务府造办处舆图房之贮藏,其中描绘运河的地图有:

京师至杭州河图,彩绘长卷;

京城至扬州河图,彩绘长卷;

直隶运河图,彩绘长卷;

山东运河图,彩绘长卷;

江南运河图,彩绘长卷;

通州至天津运河图,彩绘长卷;

天津南运河图,彩绘一卷;

卫河图,彩绘一卷;

山东运河全图,彩绘长卷;

韩庄水势湖河图,彩绘一幅;

顺河集至崇家湾路程图并说,彩绘、册页装十五册;

嘉兴至杭州大营道里图,彩绘折叠装四套;

山东运河水营全图,彩绘一幅。

(三)官绘本或坊间绘本的运河舆图

军机处和内务府造办处舆图房的舆图属于清宫廷和官方绘制的舆图,按专题分类,年代相继,类型完整,数目众多,批量保存。鉴于清朝要求,地方官员向朝廷呈送的同一种舆图应绘制三份,一份保存在舆图房,一份收入内阁大库,另一份由地方官署或官员个人保存,于是还有数目可观的表现运河的地图分散在各处。此外,清中叶以后坊间亦有善画者摹绘运河图,尽管数量不多,却往往因画面绚丽引人入胜而容易被收藏。

清初仿明旧制,置内三院(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为内阁,作为辅佐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中央机构,雍正以后,其权力渐被军机处所夺。内阁下设典籍厅、满本房等掌理档案图籍(即内阁大库档案),由其保存清代中央及地方官员经内阁进呈皇帝的公务文书,主要为题本,以及随题本进呈的各种舆图。题本经内阁典籍厅官员批红后,则称为“红本”。宣统元年(1909)为推行新政,学部奏请设立京师图书馆,议定以翰林院、国子监和内阁大库藏本为基础典藏,从内阁大库红本中捡出明、清旧本舆图一百余种,转由京师图书馆庋藏。民元以后,京师图书馆改称国立北平图书馆,陆续新购一批原属清内阁大库的舆图作为特藏。1949年这批舆图被运往台湾后,先保存在“中央图书馆”,直到台北外双溪“故宫博物院”新址落成后,这批清内阁大库舆图又移存“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此后,“故宫博物院”陆续购入一些清代善本舆图,与原内阁大库舆图一起组成明、清舆图特藏。其中运河舆图有:

京杭运河图,康熙年间,靳辅、周洽等人绘制,绢本彩绘,长卷;

黄、运河工程图说,嘉庆间,纸本彩绘,册页装二十册;

八省运河泉源水利情形图,咸丰十年(1860)杨联桐画,纸本彩绘,折叠装,一册;

江南省运河各厅属河道闸坝工程情形图,纸本彩绘,一册;

乾隆南巡图(自江南宿迁至吴江),纸本彩绘,附说,二十一册。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原国立北平图书馆改名为北京图书馆,1998年12月更名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该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不遗余力地选购、收藏古地图,其中不乏清代官方绘制的运河舆图,现仅就其所编图目举例如下[9]:

岳阳至长江入海及自江阴沿大运河至北京故宫水道图,清中叶,纸本彩绘,长卷;

江西挽运图,乾隆年间,纸本彩绘,长卷;

八省运河泉源水利情形图,乾隆年间,纸本彩绘,长卷;

山东十七州县运河泉源总图,乾隆年间,绢本彩绘,十八幅,册页装,一册;

运河来水归江全图,清中叶,纸本彩绘,长卷;

运河全图,清中叶,纸本彩绘,册页装一册;

运河全图,清中叶,纸本彩绘,长卷;

运河水道全图,清中叶,纸本彩绘,长卷;

北运河图,光绪年间,纸本彩绘;

南运河堤工图,光绪年间,纸本彩绘;

南运河图,光绪末年,纸本彩绘;

山东运河河工图,雍正六年(1728),纸本彩绘,长卷;

山东省运河全图,清中叶,绢本彩绘,长卷;

山东省运河全图,清中叶,纸本彩绘,长卷;

山东运河图,咸丰后期(1855~1861),纸本彩绘,长卷;

山东运河图,同治末年(1871~1874),查筠绘制,纸本彩绘,长卷;

山东省运河图,光绪年间,绢本彩绘,长卷;

山东直隶运河图,光绪年间,纸本彩绘,长卷;

山东通省运河图,光绪年间,纸本彩绘,长卷;

山东通省运河事宜情形全图,光绪年间,纸本彩绘,长卷;

黄运河南北运口河形旧图、新图,光绪年间,纸本彩绘,二幅;

山东运河十三闸暨引河湖坝全图,光绪年间,纸本彩绘,长卷;

运河厅河道全图,光绪年间,纸本彩绘,长卷;

运泇捕上下泉六厅光绪二十二年抢修工程报销图,纸本彩绘,长卷;

运泇捕上下泉六厅光绪二十五年抢修工程咨估图,纸本彩绘,长卷;

运泇捕上下泉六厅光绪二十五年抢修工程报销图,纸本彩绘,长卷;

运泇捕上下泉六厅光绪二十六年抢修工程咨估图,纸本彩绘,长卷;

运泇捕上下泉六厅光绪二十六年分做过岁抢二修另案等工用过银两及河道起止里数图,纸本彩绘,长卷;

运河厅光绪十八年冬挑河筑坝需用桩银两咨估图,纸本彩绘,一幅;

运河厅光绪二十三年修筑济宁州汛运河两岸残缺堤工题估图,纸本彩绘,一幅;

运河厅光绪二十三年拆修济宁州汛运河东岸草桥下大石堤工题估图,纸本彩绘,一幅;

运河厅光绪二十三年咨案工程咨销图,纸本彩绘,一幅;

运河厅光绪二十四年咨案工程咨估图,纸本彩绘,一幅;

泇河厅光绪十七年冬挑河筑坝需用桩银两咨估图,纸本彩绘,一幅;

泇河厅光绪十七年岁修滕汛十字河防风裹头并挑挖坝下浮沙等工题估图,纸本彩绘,一幅;

捕河厅光绪二十年咨办工程咨估图,纸本彩绘,一幅;

捕河厅光绪二十三年咨办各工咨估图,纸本彩绘,一幅;

捕河厅光绪二十三年帮筑东平寿东阳谷等汛残缺堤工题估图,纸本彩绘,一幅;

捕河厅光绪二十三年岁修工程报销图,纸本彩绘,一幅;

捕河厅光绪二十四年咨办工程咨估图,纸本彩绘,一幅;

上河厅光绪二十年加帮聊堂二汛残缺堤工题销图,纸本彩绘,一幅;

上河厅光绪二十三年咨办工程咨估图,纸本彩绘,一幅;

上河厅光绪二十三年加帮聊堂二汛残缺堤工题估图,纸本彩绘,一幅;

上河厅光绪二十三年岁修工程报销图,纸本彩绘,一幅;

上河厅光绪二十五年加帮聊堂二汛残缺堤工题估图,纸本彩绘,一幅;

上河厅属经管河道里数闸坝桥洞界址图,纸本彩绘,一幅;

下河厅属经管河道起止里数图,纸本彩绘,一幅;

下河厅光绪二十三年咨办工程咨估图,纸本彩绘,一幅;

下河厅光绪二十三年咨办工程咨销图,纸本彩绘,一幅;

泉河厅光绪二十三年咨办工程咨估图,纸本彩绘,一幅;

泉河厅光绪二十三年咨办工程咨销图,纸本彩绘,一幅;

泉河厅光绪二十三年修做东平州汛新戴字各号碎石护堤并挑坝等工题估图,纸本彩绘,一幅;

泉河通判管理东平州汛戴村各坝工程全图,纸本彩绘,一幅。

以上运河工程图,均系清朝东河河道总督统属的山东运河道(驻济宁)、兖沂曹济道(驻兖州)属下专管运河河道维护和运河水源的六厅所绘制,这六厅即运河厅、泇河厅、捕河厅、上河厅、下河厅和泉河厅。

(四)海外收藏的运河古地图

清朝结束以后的一个世纪以来,原属清宫贮藏或官方绘制的舆图由于各种原因流散到海外,分别收藏于各国图书馆里,略举例如下:

四省运河水利泉源河道全图,纸本彩绘,长卷,美国国会图书馆藏图;

山东通省运河情形全图,纸本彩绘,长卷,美国国会图书馆藏图;

山东运河全图,纸本彩绘,长卷,美国国会图书馆藏图;

全漕运道图,纸本彩绘,长卷,美国国会图书馆藏图;

运泇捕上下泉六厅光绪二年抢修工程咨估,纸本彩绘,长卷,美国国会图书馆藏图;

运泇捕上下泉六厅光绪二年分做过岁抢二修另案等工用过银两及河道起止里数图,纸本彩绘,长卷,美国国会图书馆藏图;

运泇捕上下泉六厅光绪九年抢修工程咨估图,纸本彩绘,长卷,美国国会图书馆藏图;

(从图题来看,光绪年间绘制的运河抢修工程图与国家图书馆所藏运河工程图,皆为驻济宁的山东运河道所辖运河厅、泇河厅、捕河厅、上河厅、下河厅、泉河厅等六厅绘制,原本属于一个系列,均归属军机处治河图档。)

运河图,纸本彩绘,长卷,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图;

王石谷全黄图,康熙甲申年(1704),王翚(石谷)彩绘,纸本,色绫装裱成长卷,英国图书馆藏图;

运河图,清中叶,绢本彩绘,长卷,英国图书馆藏图;

崇家湾至天宁寺站图,乾隆年间,绢本色绘,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图书馆藏图;

平桥至海棠庵站图,乾隆年间,绢本色绘,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藏图。

此外还有乾隆南巡图、行宫图、程站图,虽然着重描绘乾隆出行南巡沿途驻跸的行宫,却同时表现了运河沿岸的堤坝、闸堰、桥梁、码头、寺庙和风光景致。

三 运河古地图卷的编纂

清代表现运河的舆图数量繁多,种类多样,时代相继,内容翔实,但是也存在同一类型的舆图内容重复的问题。清代京杭运河各段的水情、河势不同,治理运河的方略和工程类型也不尽相同,反映在京杭运河舆图上,不同区段、不同地势、不同时代舆图的绘制方法和表现重点也各不相同。以运河工程最为复杂的黄河、淮河、洪泽湖相交会的清口(今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附近)为例,无论水情枯盈,都直接影响运口的稳定与否及运道能否通畅。彪炳于清代治河水利史的著名河臣,如靳辅、张鹏翮、高晋、萨载、高斌以下凡任职河道总督者,不仅在治理黄河河道与修筑堤坝、疏凿运河运道与修造闸堰等方面,书写了许多有益于运河水利工程的业绩;而且,还大多编制过表现运河全程或清口黄、运、湖、河交会地区河道分布、闸坝配置的舆图。从这些时代前后相继的河臣们所编制的运河舆图,我们可以一览明清运河发展的全貌,或者比较运河水利工程的演进与变革。山东运河穿过地势高低错落的鲁西丘陵,因势高水涩,难以载舟,需要建造多级船闸,还需要汇集周围的泉水,接济运河,所以,山东段运河舆图传世数量很多,以表现运河与湖区的关系、多级闸坝、周围泉源及引渠的分布;而长江与淮河之间的里运河段同样面临泄洪与补水的矛盾,这里也是清代京杭运河工程较为集中的区段,留下数量不少的舆图。为了能够显示运河工程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化,根据图面的内容,运河古地图卷分别选入若干不同时间节点绘制的舆图,以供读者对比研究。

从运河舆图绘制的时间节点考虑,《中国运河志·图志·古地图卷》将传世清代运河舆图分为康(熙)雍(正)朝、乾隆朝、嘉(庆)道(光)朝、同(治)光(绪)朝等四个时期,运河舆图在内容表现、绘图技法和绘制质量上都有较大的差异。清朝咸丰五年(1855)黄河于铜瓦厢决口北流改道,夺大清河入海以后,运河舆图着力描绘山东运河在安山湖与张秋镇之间穿过黄河的新、旧运口以及闸坝的情形。

从运河舆图的内容与覆盖范围考虑,划分为运河全图、运河分段图、运河泉源闸坝图、运河漕运航运图、运河工程图五种类型。运河全图,指图面能够覆盖京杭大运河全程或绝大部分河道的运河舆图;运河分段图,指图面仅选取京杭运河的某个区段为表现对象,胶莱运河作为特例归入此类;运河泉源闸坝图,专以表现提供运河水源的山东泉源为主要内容;运河漕运航运图,描绘运河担负漕运的航程和皇帝南巡的程途;运河工程图,专指以运河修治工程为内容的舆图。

总之,古代运河舆图给予我们很多关于明清运河及其水利工程的形态、运河沿岸的环境、城镇的变迁与人文景观等重要的历史信息;也赋予我们很多思考的空间。重视并利用运河古地图,对于提升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促进中国与外国运河保护经验的相互交流与借鉴,都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庆桂等撰《清宫史续编》,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排印本,1932。

王庸编辑《国立北平图书馆藏清内阁大库舆图目录》《国立北平图书馆特藏新购舆图目录》,国立北平图书馆排印本,1932。

王庸、茅乃文编《国立北平图书馆中文舆图目录》,国立北平图书馆排印本,1933。

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清内务府造办处舆图房图目初编》,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排印本,1936。

赵尔巽等撰《清史稿》,中华书局,1976。

曹婉如、郑锡煌、黄盛璋等:《中国古代地图集》(明代),文物出版社,1994。

曹婉如、郑锡煌、黄盛璋等:《中国古代地图集》(清代),文物出版社,1997。

北京图书馆善本特藏部舆图组编《舆图要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姚汉源:《京杭运河史》,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李孝聪:《欧洲收藏部分中文古地图叙录》,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

李孝聪:《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文古地图叙录》,文物出版社,2004。

李孝聪、席会东:《淮安运河图考》,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

天津图书馆编《水道寻往——天津图书馆藏清代舆图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中华舆图志编制及数字显示项目组:《中华舆图志》,中国地图出版社,2011。

席会东:《中国古代地图文化史》,中国地图出版社,2013。

附录一 编例

《中国运河志·图志·古地图卷》选取中国王朝时代绘制的表现运河内容的地图,所选运河古地图一般以长卷、幅、册等形式独立存在,而不选用刻本书籍中的插图或附图。根据运河图的绘制机制与实际用途,图志卷按古地图的主题和内容分为运河全图、运河分段图、运河泉源闸坝图、运河漕运航运图、运河工程图五类(等同纲目或章节),每类运河地图按地域和时代先后排序。

每幅地图文字说明的撰写内容包括:

(1)地图绘制的年代、性状、尺寸、绘制手法、收藏地;

(2)以运河为重点,描述地图所表现的内容,阐述地图绘制的历史背景;

(3)著录地图与运河相关的图文、贴签、序跋,地名除外,并结合相关典籍档案史料给予论析。

中国运河古地图的编制应能够映证或补充《中国运河志》综述及其他各卷的相关内容。

附录二 《中国运河志·图志·古地图卷》目录

综述

01.运河全图类

0101.京杭运河图

0102.南巡道里图

0103.运河图

0104.运河全图

0105.张鹏翮运河全图

0106.京杭运河全图

02.运河分段图

0201.万历十一年(1583)《淮安府图说》(选)

0202.万历《两淮地区府县图册》(选)

0203.康熙运河图

0204.运河图

0205.运河来水归江全图

0206.北运河图

0207.南运河图

0208.山东省运河全图

0209.山东省运河全图

0210.(山东)运河图

0211.山东通省运河情形全图

0212.山东运河全图

0213.运河厅河道全图

0214.胶莱河辩议图说

03.运河泉源图类

0301.张鹏翮《治河全书》运河泉源图

0302.山东十七州县运河泉源图

0303.八省运河泉源水利情形图

0304.四省运河水利泉源河道总图

04.运河漕运航运图类

0401.七省粮船运道图

0402.全漕运道图

0403.漕河挽运图

0404.(光绪)全漕运道图

05.运河工程图类

0501.河防一览图

0502.江南省黄运湖堤埽闸坝工程情形总图

0503.运泇捕上下泉六厅光绪二年抢修工程咨估图

0504.运泇捕上下泉六厅光绪九年抢修工程咨估图

0505.运泇捕上下泉六厅光绪二十五年抢修工程咨估图

0506.运泇捕上下泉六厅光绪二十五年抢修工程报销图

0507.运河厅光绪十八年冬挑河筑坝需用桩银两咨估图

0508.运河厅光绪二十三年修筑济宁州汛运河两岸残缺堤工题估图

0509.运河厅光绪二十三年拆修济宁州汛运河东岸草桥下大石堤工题估图

0510.运河厅光绪二十三年咨案工程咨销图

0511.运河厅光绪二十四年咨案工程咨估图

0512.泇河厅光绪十七年冬挑河筑坝需用桩银两咨估图

0513.泇河厅光绪十七年岁修滕汛十字河防风裹头并挑挖坝下浮沙等工题估图

0514.捕河厅光绪二十年咨办工程咨估图

0515.捕河厅光绪二十三年咨办各工咨估图

0516.捕河厅光绪二十三年帮筑东平、寿东、阳谷等汛残缺堤工题估图

0517.捕河厅光绪二十三年岁修工程报销图

0518.捕河厅光绪二十四年咨办工程咨估图

0519.上河厅光绪二十年加帮聊堂二汛残缺堤工题销图

0520.上河厅光绪二十三年咨办工程咨估图

0521.上河厅光绪二十三年加帮聊堂二汛残缺堤工题估图

0522.上河厅光绪二十三年岁修工程报销图

0523.上河厅光绪二十五年加帮聊堂二汛残缺堤工题估图

0524.上河厅属经管河道里数闸坝桥洞界址图

0525.下河厅属经管河道起止里数图

0526.下河厅光绪二十三年咨办工程咨估图

0527.下河厅光绪二十三年咨办工程咨销图

0528.泉河厅光绪二十三年咨办工程咨估图

0529.泉河厅光绪二十三年咨办工程咨销图

0530.泉河厅光绪二十三年修做东平州汛新戴字各号碎石护堤并挑坝等工题估图

0531.南运河光绪三十二年分抢修草土工程图说

(责任编辑:胡克诚)

注释:

[1] 李孝聪(1947~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地理学、中国地图史、运河史。

[2] 《宋史·河渠志》。又见《玉海·河渠》载:“《导河形胜书》三篇并图”,注曰:“又有《导河形胜计功毕功图》,今缺”。《宋史·艺文志》亦载:“李垂《导河形胜书》一卷”,皆指李垂所上之书。

[3]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69《史部二十五·地理类二》“谢肇淛《北河纪》提要”。

[4] 参见《明史·河渠志》,其中屡载河臣往视治河工地必“因绘图以进”或“为图说以闻”。

[5] 薛凤祚:《两河清汇》卷2、《明史》卷153《宋礼传》。

[6] 《钦定南巡盛典》卷78《程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 《钦定南巡盛典》卷50《河防》,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 庆桂等:《清宫史续编》卷97。

[9] 录自北京图书馆善本特藏部舆图组编《舆图要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凡不具图名者,为舆图组自行撰拟,未作更改。

 

按:本文载于李泉主编《运河学研究》第1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33-49

购书指南:京东:https://item.jd.com/12356133.html?dist=jd

当当:http://product.dangdang.com/25278272.html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