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手足口病、流感、麻疹、水痘、猩红热、腮腺炎等传染病的预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水痘患儿应隔离至多久 儿童手足口病、流感、麻疹、水痘、猩红热、腮腺炎等传染病的预防

儿童手足口病、流感、麻疹、水痘、猩红热、腮腺炎等传染病的预防

2023-09-03 02: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儿童手足口病、流感、麻疹、水痘、猩红热、腮腺炎等传染病的预防

发表者:王忠敏 人已读

麻疹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10天左右可以治愈。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为持续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小点,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预防:1、注射麻疹疫苗。

2、接触者只要在户外暴露日光或流动空气20分钟以上,就不会再传染其他人。

3、病人曾住房间开窗通风3小时以上,户外暴晒被褥,室内用肥皂水继用清水擦洗可消灭病毒。

4、麻疹病人要早隔离,隔离期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要延长到10天,家中有麻疹患儿要谢绝来访,先洗手,戴口罩后再护理患儿。要注意室温不要过高,保持一定的湿度,勤开窗,保持空气新鲜,多喝热水热汤,这样可以使皮疹易于发透,又利于体内毒素的清除。给易消化又营养丰富的食物,特别要注意维生素A的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动物肝脏、胡萝卜、黄绿蔬菜、蛋类奶类及黄色水果(香蕉、琵琶、桔子、柠檬等)。发热有助于皮疹透发,所以出疹期高热不退可用小量的退热药,但体温不要降得太低,在38度左右即可。

流行性腮腺炎

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肿大疼痛。

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流行季节,房间勤通风换气,勤晒被褥。可接种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患儿应隔离至腮腺肿完全消退。最好卧床休息,多喝水,食物要易消化富有营养,忌酸、辣、油炸及硬质类食物。如果发现患儿高热不退、呕吐频繁、头痛、精神萎靡、嗜睡,要警惕并发脑膜脑炎,及时送医院诊治。

水痘

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可通过飞沫传播或被疹间液污染的物品传播,冬春季多见。典型临床表现是发热1~2天出现皮疹,初为红色、细小斑丘疹,数小时变为圆形、有薄膜包围的“露珠”状疱疹,大小不一,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有痒感,疱疹液开始清亮而后变浑浊。

预防:1、密切接触者可以立即给予水痘减毒活疫苗,能起到预防和减轻症状的作用。

2、接触了水痘患者的易感儿童要检疫3周。

3、室内注意通风,可用紫外线消毒。对已患水痘的患儿护理同样要多喝水,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最重要的是皮肤清洁,要注意给孩子修剪指甲,瘙痒重的患儿最好戴上连指手套,以防抓伤。勤换内衣,洗净后日光暴晒。注意患儿的衣服、浴巾、毛巾等要单独洗涤。如果发生皮肤感染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手足口病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之一,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呼吸道、接触血。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以发热和手、足、臀部、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为特征。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炎和无菌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无并发症的患儿预后良好,一周左右自愈。

预防:1、加强对幼儿园、小学教室通风,玩具消毒及对患儿进行隔离是杜绝本病流行的较好措施。

2、加强床边隔离,病房紫外线消毒。

3.对患儿的各种用具消毒、呕吐物及粪便应使用含氯消毒液处理。

4.注意休息,清淡饮食,多饮水。

5.避免搔抓皮肤,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猩红热

是由B(乙)型A群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季节发病严重,多见于婴幼儿,以2-8岁居多。症状:潜伏期一般2-4天,短至1天,长至7天。起病急骤,全身不适,咽痛明显,咽及扁桃体显著充血,舌质红,乳头红肿如草莓,称杨梅舌;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触痛;体温升高,一般为38-39℃,严重者可达40℃以上,有可能产生惊厥。皮疹于24小时左右迅速出现,最初见于腋下、颈部及腹股沟,1日内迅速蔓延至全身;1周左右皮疹自面部开始脱屑,逐渐到达躯干、肢体与手足掌。脱屑程度与皮疹轻重有关,一般2-4周脱净,不留色素沉着。

预防:1、患儿及带菌者应隔离6-7天。

2、治疗以青霉素类药物为主;患儿应多卧床休息,可用温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饮食易以流质、半流质为宜;保持患儿皮肤清洁。

3、流行期间,小儿应避免到公共场所,住房应注意通风。

流行性感冒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流感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易发生大范围流行,人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甲型H1N1流感病毒通过与感染的人直接接触易传播。流感症状:1.潜伏期由数小时到2天,一般为1天,少数为3天。2.起病急骤、畏寒、发热,有些体温可达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咽干喉痛,干咳。3.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充血,咽部充血,软腭上有滤泡。4.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

预防:1、讲究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2、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通风不畅的场所,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或肺炎等呼吸道疾病。

4、经常在阳光下晒衣,被等。

5、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应立即就医,并应尽量避免外出,防止传染他人。

6、就医时应戴口罩,发现病人应隔离治疗。

7.过去两周内去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地区的人员,出现流感样症状的,要及时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入境人员与当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联系。

流行性乙型脑炎

是由于感染乙型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简称乙脑。此病易经蚊虫叮咬传播,流行于夏秋季节,儿童多见。症状:潜伏期为10-15天,起病急,体温急剧上升至39~40℃,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头痛、恶心和呕吐,部分病人有嗜睡或精神倦怠,并有颈项轻度强直,病程1~3天。经过积极治疗大多数症状可在半年内恢复,但因此病发生于脑部,患儿容易留有后遗症,如智力减退,身体瘫痪等。

预防:1、乙脑的预防主要采取两方面的措施,即预防接种和灭蚊防蚊,可在流行期1-2个月前接种乙脑疫苗,在流行季节应搞好灭蚊工作,如使用蚊帐、驱蚊器、灭蚊剂等。

2、对于患儿应进行对症治疗,重点处理高热、惊厥及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如高热病人应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惊厥的处理可使用镇静止惊剂。

3、对于患儿的护理应注意饮食、营养和供应足够水分,并密切注意患儿的病情变

4、康复治疗的重点在于智力、吞咽、语言和肢体功能等的锻炼,可采用理疗、体疗、中药、针灸、按摩、推拿等治疗方法,以促进患儿全面恢复。

本文是王忠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收藏 举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QQ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10-13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