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砂蓄水净水池及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水池过滤池的制作视频 一种硅砂蓄水净水池及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一种硅砂蓄水净水池及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4-07-10 19: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种硅砂蓄水净水池及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蓄水池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硅砂蓄水净水池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不健全,很容易发生内涝。在强降雨多发季节,由于降雨强度大、降雨集中,很容易造成降水量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而在路面形成积水,甚至发生倒灌,对社会生产和城市运行造成重要影响。为了应对上述情况,目前各地大力倡导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对城市雨洪的可控管理,下雨时吸水、蓄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既可以避免城市内涝和局部洪水灾害,又能够对雨水资源充分利用,充分体现了城市建设中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3.在海绵城市的雨水调控系统中,调蓄池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调蓄池可把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存其内,待最大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蓄池中将雨水慢慢地排出,既能规避雨水洪峰,实现雨水循环利用,又能避免初期雨水对承受水体的污染,还能对排水区域间的排水调度起到积极作用。由于收集到调蓄池中的雨水含有较多杂质和污染物,为了能够使蓄存的雨水排出后能够利用,需要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4.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749913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雨水调蓄净化处理的地下调蓄池,包括蓄水框架,蓄水框架设置于地下层,蓄水框架的中间设置有蓄水池,蓄水池的一侧开设有砂滤池,蓄水池的另一侧设置有调蓄池,砂滤池的上部安装的喇叭口连接溢流管,砂滤池内的雨水经过滤出大颗料杂质的拦污栅进入砂滤层,砂滤层包含有中粗砂层和卵石层,中粗砂层和卵石层之间铺设有透水的土工膜,砂滤层的底部设置有水量较小时将过滤后的雨水排放至蓄水池的开孔管,砂滤层的上部设置有水量较大时将过滤后的雨水排放至蓄水池的溢流堰,蓄水池内设置的潜水泵连接回用系统装置的出水管,出水管的表面设置有紫外线消毒杀菌装置。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均存在有净水效果不好的缺陷:砂滤层能够起到颗粒物杂质沉淀和过滤的功能,但是在水量较大时,雨水直接容易越过溢流堰直接进入蓄水池,净化效果较差,并且对于溶解在雨水中的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不能有效的去除。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提高调蓄池的净水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硅砂蓄水净水池及其施工工艺。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硅砂蓄水净水池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硅砂蓄水净水池,包括池体和对池体内雨水进行调控的中控系统,所述池体包括围限出蓄水净水空间的底板、外墙和顶板,所述池体内部利用内墙依次分隔为高效过滤池、净水池和调蓄池,所述高效过滤池、净水池和调蓄池连通;所述高效过滤池处与内墙相对的外墙上设置有进水管且在相对的外墙和内墙之间设置有多级过滤栅以及第一排污泵;所述净水池内设置有过滤雨水的多个相间布置并紧贴的硅砂进水井室和出水井室;所述调蓄池内设置有填充吸附雨水无机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材料的吸附槽,所述调蓄池处与内墙相对的外墙上设置有出水管,雨水经过所述吸附槽内的吸附材料处理后由出水管排出;所述高效过滤池、净水池和调蓄池内均安装有水位传感器,水位传感器与中控系统电连接;所述过滤栅高于溢流水位线。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经过进水管首先进入高效过滤池,在多级过滤栅的过滤下将雨水中的大部分颗粒物质拦截并使其沉淀在底板上,底板上的杂质由第一排污泵排出到池体外部;经过过滤的雨水进入净水池后在硅砂进水井室和出水井室的作用下进一步过滤,最后雨水进入调蓄池中被吸附材料将其中的无机重金属离子吸附后排出调蓄池,经过高效过滤池和净水池的物理过滤和调蓄池中的吸附处理,提高了雨水的净化程度。9.优选的,所述进水井室下方设置有沉砂室,所述沉砂室内设置有第二排污泵。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由沉砂室流向进水井室,雨水中携带的泥沙沉降在沉砂室内,第二排污泵将泥沙通过管道排出。11.优选的,所述高效过滤池处的外墙上高于溢流水位线的位置设置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上安装有溢流阀,所述溢流阀与中控系统电连接。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高效过滤池内的雨水水位高于溢流水位线时,雨水通过溢流管排走。溢流阀只在高效过滤池内的水位高于溢流水位线时开启,其他时间段关闭,避免产生倒流。13.优选的,所述过滤栅的过滤粒径向靠近内墙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排污泵的数量与过滤栅的数量相等。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雨水中的颗粒物质沿水流方向逐级被过滤掉,每一级过滤掉的颗粒杂质由独立的排污泵排出。15.优选的,所述高效过滤池内设置有对过滤栅进行清洗的喷洗系统,所述喷洗系统位于相对的外墙和内墙上,所述喷洗系统与中控系统电连接。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洗系统主要用于对过滤栅进行清洗,将对雨水过滤后留在过滤栅上的杂质冲落。17.优选的,所述调蓄池处的外墙上设置有排水管,所述调蓄池内的底板上安装有排水泵,所述排水泵与排水管连通,所述排水泵与中控系统电连接。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管和排水泵的设置方便随时抽取调蓄池内的雨水进行利用。19.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硅砂蓄水净水池的施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硅砂蓄水净水池的施工工艺,包括。20.s1、施工准备,测量划线,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好各建筑物的位置;s2、基坑开挖和支护,开挖时采用分层开挖、分层支护的顺序施工,基坑上部自然放坡并采用土钉墙支护,基坑下部采用钢板桩结构止水兼支护,并做好基坑排水和降水工作;s3、浇筑底板,底板分段进行浇筑施工,浇筑完成后,在12小时内覆盖塑料薄膜,并进行不少于7天的养护;s4、混凝土墙体、柱施工,外墙采用抗渗混凝土浇筑,内墙采用非抗渗混凝土浇筑;外墙浇筑完成后在内外两侧均铺设防水土工膜;s5、硅砂井室施工,井室采用硅砂蜂巢砌块由下到上依次砌筑,并在井室与墙体之间填充加气砌块;s6、浇筑混凝土梁、顶板,净水池内的顶板模板由井室作为支撑,模板留在池体内不取出;s7、透气防渗毯施工,顶板强度达到要求后,顶板表面先铺设保护层,之后在保护层上铺设透气防渗毯;s8、回填土施工,透气防渗毯铺设结束后,立即进行回填土作业,并振动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2%;在外墙与基坑坑壁之间回填土,之后拔出钢板桩。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硅砂蓄水净水池的施工,并保证施工基坑的支护稳定以及池体的防水防渗能力。22.优选的,在s3中,底板上预留有透气防渗方格,透气防渗方格内由下向上依次铺设中粗砂、透气防渗砂、透水混凝土。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证底板透气的基础上避免水体下渗。24.优选的,在s4中,进行墙体混凝土浇筑时,先均匀浇筑与墙体混凝土同配比的不含石子砂浆或1:2水泥砂浆。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墙体根部出现烂根问题。26.优选的,在s7中,保护层为40~60mm厚粗砂,粗砂含泥量小于5%。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透气防渗毯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避免透气防渗毯受到破坏。28.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雨水经过高效过滤池和净水池的多重过滤和调蓄池内吸附材料的吸附处理,明显提高了雨水的净化程度;2.在进水井室下方设置沉砂室,使雨水在净水池内过滤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沉淀;3.通过进水井室和出水井室相间布置,使得雨水在净水池内获得更好的过滤效果。附图说明29.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硅砂蓄水净水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30.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硅砂蓄水净水池的净水池的俯视图。31.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硅砂蓄水净水池的进水井室和出水井室的相对位置示意图。32.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硅砂蓄水净水池的施工工艺的流程图。33.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硅砂蓄水净水池的施工工艺的基坑支护示意图。34.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硅砂蓄水净水池的施工工艺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35.附图标记说明:1、池体;11、底板;111、方格;12、外墙;13、内墙;14、顶板;15、进水管;16、出水管;17、排水管;18、溢流管;2、高效过滤池;21、第一过滤栅;22、第二过滤栅;23、第一排污泵;24、第一通水管;25、喷洗系统;3、净水池;31、进水井室;32、出水井室;33、沉砂室;34、进水水流线;35、出水水流线;36、第二排污泵;4、调蓄池;41、吸附槽;42、第二通水管;43、溢流堰;44、排水泵;5、溢流水位线;6、加气砌块。具体实施方式36.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37.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硅砂蓄水净水池。参照图1、图2,硅砂蓄水净水池包括位于回填土下方的池体1以及控制池体1内部雨水变化和处理的中控系统。池体1包括底板11、外墙12和顶板14。底板11、外墙12和顶板14围成蓄水净水空间。底板11、外墙12和顶板14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38.池体1内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将池体1分隔为高效过滤池2、净水池3和调蓄池4的内墙13。内墙13的顶端与顶板14之间密封、内墙13的底端与底板11之间密封。高效过滤池2、净水池3和调蓄池4内均安装有水位传感器,水位传感器与中控系统电连接。中控系统能够实时显示高效过滤池2、净水池3和调蓄池4内的水位。39.高效过滤池2内位于相对的外墙12和内墙13之间间隔设置有远离内墙13的第一过滤栅21、靠近内墙13的第二过滤栅22。第二过滤栅22的过滤粒径小于第一过滤栅21的过滤粒径。40.二级栅格过滤将雨水中的大部分颗粒物进行拦截并使颗粒物沉降在高效过滤池2的池底。41.第一过滤栅21和第二过滤栅22的高度均高于设计的溢流水位线5。与第一过滤栅21相对的外墙12上设置有进水管15和溢流管18。进水管15位于外墙12的下部,溢流管18设置在溢流水位线5上方。进水管15与城市雨水系统连接,将雨水引入池体1。当高效过滤池2内的雨水水位高于溢流水位线5时,雨水通过溢流管18排走。42.溢流管18上安装有电磁溢流阀。电磁溢流阀与中控系统电连接。溢流阀只在高效过滤池2内的水位高于溢流水位线5时开启,其他时间段关闭,避免产生倒流。43.高效过滤池2内相对的外墙12和内墙13上固定设置有喷洗系统25。喷洗系统25主要用于对第一过滤栅21和第二过滤栅22进行清洗,将对雨水过滤后留在第一过滤栅21和第二过滤栅22上的杂质冲落。喷洗系统25与中控系统电连接。44.底板11上位于第一过滤栅21和外墙12之间以及位于第一过滤栅21和第二过滤栅22之间均固定设置有第一排污泵23,第一排污泵23通过排污管与外界连通。第一排污泵23将经过第一过滤栅21和第二过滤栅22过滤后的杂质排出。第一排污泵23与中控系统电连接。45.高效过滤池2和净水池3之间的内墙13下部设置有连通高效过滤池2和净水池3的第一通水管24。净水池3和调蓄池4之间的内墙13下部设置有连通净水池3和调蓄池4的第二通水管42。46.第一通水管24、第二通水管42上均设置有控制电磁阀,控制电磁阀与中控系统电连接。通过中控系统关启控制电磁阀能够调整高效过滤池2、净水池3和调蓄池4内的雨水水位。47.调蓄池4内位于第二通水管42的位置固定设置有吸附槽41,吸附槽41内装填有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材料。48.进入调蓄池4内的雨水首先经过吸附槽41,雨水中含有的重金属等可溶污染离子被吸附,使得雨水得到进一步的净化。49.调蓄池4内与内墙13相对的外墙12上固定有溢流堰43,溢流堰43的顶端与溢流水位线5齐平。外墙12与溢流堰43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出水管16。当调蓄池4内的水位超过溢流水位线5后,越过溢流堰43的雨水由出水管16排出。50.外墙12下部位于溢流堰43下方的位置设置有排水管17。调蓄池4内的底板11上固定有排水泵44,排水泵44与排水管17连通。排水泵44与中控系统电连接。51.排水管17和排水泵44的设置方便随时抽取调蓄池4内的雨水进行利用。52.净水池3内设置有沿池体1宽度方向相间布置的进水井室31和出水井室32。进水井室31和出水井室32均为六角形的的硅砂砌块由下到上砌筑而成。进水井室31与出水井室32之间的隔墙是雨水的过滤界面。进水井室31和出水井室32与外墙12和内墙13之间的空间利用加气砌块6填充,从而对进水井室31和出水井室32起到加固作用。53.参照图2、图3,进水井室31下方为沉砂室33,进水井室31支撑在沉砂室33上。进水井室31的底端与沉砂室33连通。出水井室32直接固定在底板11上。54.由第一通水管24进入净水池3的雨水,先进入沉砂室33,随着雨水水位的增加,雨水进入进水井室31内,在此期间,雨水中携带的泥沙沉降在沉砂室33内。沉砂室33内固定有第二排污泵36将泥沙通过管道排出。55.雨水进入进水井室31后,经低孔快速充满进水井室31,进水井室31与出水井室32之间为过滤界面,雨水经过过滤界面过滤后进入出水井室32,雨水在穿过硅砂滤水墙体层得以过滤净化,出水井室32之间相互用低孔连接,雨水在终端由第二通水管42进入调蓄池4内。56.雨水在进水井室31间的进水水流线34和在出水井室32间的出水水流线35如图2所示。57.本申请的硅砂蓄水净水池通过高效过滤池2内的过滤栅和净水池3内的硅砂井室过滤以及调蓄池4内的吸附处理,显著提高了净水能力,保证经过处理后排出的雨水能够达到要求,满足社会的需求。58.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硅砂蓄水净水池的施工工艺。参照图4,硅砂蓄水净水池的施工工艺包括:s1、施工准备本实施例中的硅砂蓄水净水池位于自然水体下方,在施工前需要将自然水体抽排进行清淤处理。59.施工人员及设备进场,测量放线,确定好各建筑结构的施工位置以及施工顺序,做好监测,完成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60.s2、基坑开挖和支护本实施例中的基坑开挖深度为7.5m,大小为240×150m。基坑开挖时,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分层开挖、分层支护。结合图5,基坑的上部自然放坡,放坡坡率1:0.5,采用土钉墙结构支护,下部采用钢板桩结构止水兼支护,并在坡顶砌筑挡水墙,挡水墙外设置排水沟。钢板桩有效阻止基坑外地下水渗入基坑,既作为止水帷幕使用又改良基坑边坡土体,保证了基坑边坡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61.具体为第一层土方开挖深度为2m,待第一层土钉墙达到强度时开挖第二层,开挖深度为2m,第二层开挖完成后开始施工钢板桩,待钢板桩施工完成后开挖第三层,开挖深度为3.2m,底部预留0.3m采用人工修挖,并及时人工修筑排水沟和集水井,防止基坑坑底积水浸泡。钢板桩施工时,采用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的振动锤施打。钢板桩交界处做好防水处理,如采用棉絮混合粘剂进行封堵。62.基坑开挖完成后及时做好井点降水处理,布设疏干井。63.s3、钢筋混凝土底板施工在进行钢筋混凝土底板11施工前,对于基坑内的疏干井、降压井进行封闭,封井时在井管内灌入素混凝土,直接封在底板垫层下。64.s31、底板垫层浇筑底板垫层混凝土采用透水混凝土材料。由于透水混凝土初凝快,摊铺必须及时,因此采用分块隔仓方式进行浇筑,混凝土松铺系数为1.1。将透水混凝土均匀摊铺在工作面上,用杠尺找准平整度和控制一定的泛水度,平板振动器或人工捣实,振捣采用低频振捣,防止过于密实出现离析现象。铺摊结束后,进行14~21天的养护。65.s32、底板施工在底板垫层上铺设防水土工膜并使防水土工膜延伸到底板11外不小于300mm。底板11分段进行浇筑施工。结合图6,地下水水位低于底板11达1m以上时,在底板11上预留设置透气防渗方格111。方格111内由下到上依次铺设中粗砂、30mm~50mm厚的透气防渗砂,防渗砂上方用透水混凝土找平。方格111面积应占底板11总面积的20%~30%。透气防渗砂与透水混凝土之间铺设有透水土工布。每层需要均匀压实。66.底板11浇筑完成后,应在12小时后铺盖塑料薄膜,并适当进行浇水养护,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湿润状态,养护期不得少于7天。67.s4、混凝土墙体、柱施工在底板11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测量放线,确定墙体位置后布设钢筋结构并支设墙体模板,之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时,进行模板拆除。68.在进行墙体混凝土浇筑时,先均匀浇筑与墙体混凝土同配比的不含石子砂浆或1:2水泥砂浆,用铁锹入模,以避免墙体根部出现烂根问题。69.墙体混凝土浇筑至梁底或板底以上30mm处,然后剔至梁底或板底以上5mm处。70.外墙12采用抗渗混凝土浇筑,内墙13采用非抗渗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的速度严格控制在1.5m/h左右,防止因浇筑速度过快而导致的模板侧压力增大。对墙体及过梁的钢筋较密处,宜采用小直径振捣棒振(φ30),但要注意浇筑高度和浇筑间距,并加强振捣,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71.外墙12外侧和内侧均铺设防水土工膜,进一步起到防水作用。72.s5、硅砂雨水井室施工底板11整平处理,测量放线,确定好雨水井室(进水井室31和出水井室32)的位置,之后进行沉砂室33和雨水井室的砌筑。雨水井室采用六边形的硅砂蜂巢砌块由下到上依次砌筑。73.墙体与雨水井室之间的空隙采用加气砌块6填充,加气砌块6之间采用水泥砂浆粘接。74.s6、混凝土梁、顶板施工待池体1内部硅砂蜂巢砌块砌筑完成后,由砌块作为支撑,在砌块上铺20mm厚胶合木模板,然后绑扎顶板14钢筋浇筑混凝土,模板留在池体1内不取出。75.顶板14、梁混凝土浇筑路线由一端开始,连续浇筑。混凝土下料点宜分散布置,间距控在2米左右。76.当顶板14与梁同时浇筑时,为防止泌水进入梁模内,应先将梁浇筑至顶板14底标高处,再大面积浇筑顶板14混凝土。77.s7、透气防渗毯施工在顶板14强度达到要求后,在顶板14表面铺设50mm厚粗砂,粗砂铺设应厚度均匀、密实;粗砂含泥量不得大于5%。之后铺设透气防渗毯,透气防渗毯材料的连接采用搭接的方式。透气防渗毯搭接宽度在20厘米左右为宜。78.s8、回填土保护层施工防渗毯铺设结束后,立即进行回填土保护层施工。覆土回填采用自卸车直接进占的施工方式,推土机平整,振动碾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2%。79.外墙12与基坑坑壁之间回填土,拔出钢板桩。80.施工过程中,预留好各种孔洞并做好蓄水净水池相关设施的配套。81.最后将自然水体回排至蓄水净水池上方。82.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