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彩画的未来展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水彩画诞生 中国水彩画的未来展望

中国水彩画的未来展望

2024-06-09 03: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简言之,水彩画产生于以写实为宗旨的西方土壤上,却因其水质材料的种种特点而与油画相区别,从而也成就了自己的语言体系和独到的审美价值。中国水彩画的发展虽比西方晚了一步,但从另一角度看,中国文化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参照。水彩画的发展,既是西洋绘画本身的一种进步——它填补了人类对视觉和情感需求的空缺。同时,水彩画又因跨入世界绘画的另一体系——中国绘画,而显得丰富多彩。因此,我们对这一画种的研究和实践,既不是步中西观念之后,也不是游离其间,更不能充当游戏式的小品形象,而是以中国诗境为灵魂,寄托情思、神韵;以西洋色彩为依据,体现秩序、和谐;以中西源流为背景,紧随时代步伐,创造更为浓丽、清新的水色世界。

中国水彩画的现状与对策

从1999年的第9届全国美展开始已把水彩画单独列出一个展区,由中国美协组织举办的水彩画单项展也已有9届,画幅尺寸限度也大大放宽,这是该画种地位提高的显著标志。但是它的现状不容乐观,水彩画仍处于弱势状态。基本表现是:兴而不深——表面轰轰烈烈,但作品的社会内涵挖掘并不深刻;广而不精——参加的人数不少,但真正有才华艺术家的投入却很少,作品缺乏个性特色。许多作品游离于时代和主流文化社会之外,与美术思潮不能同步,津津乐道于简单的水色游戏,不能进入文化深层,不能融入时代生活。有的画面处理能力匮乏,照抄照片,工匠式劳动居多,学术含量较少。或逸笔草草,不耐看;或磨磨蹭蹭,腻味十足,丧失了水彩画的本体立场,导致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都弱于其他画种,客观上造成尾随他人之后的现状。

分析起来,具体有两大方面的弱势:其一,尽管各地虽不乏优秀水彩画家,但却难以形成较强的群体优势。尽管许多美术学院开始培养水彩画的人才,但相比较国、油、版等画种,水彩画的教育没有形成规模,其教学不够规范,缺少严格明确的教学大纲,师资队伍也比较匮乏。尽管水彩画家的队伍比以前壮大,但较零散,多数作者是从事其他画种或是搞设计的,画水彩是副业,多为“各自为政”的散兵游勇。

其二,有许多水彩画家往往对自身修养、基本功等问题不大注重,在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不够严谨,大都满足于一点逸笔草草的水色小趣味。许多作品“有水无彩,有彩无水”,造型疲软,缺乏应有的素描和色彩功底;有的作品与国、油、版画拉不开距离:有的作品完全照抄照片,缺乏创造精神;有的作品工艺性过强,一味强调制作,缺乏用笔用水的生动感;有的作品过于简单浮夸,缺少应有的深度和力度…… 因此,确立中国水彩艺术的现代品质成为当前极为迫切的课题。

中国水彩画家们掌握的水彩技巧已令人瞩目。但实事求是地说,许多画家探索的思路,没有跳出比其他画种慢一拍的怪圈。制作上越来越花功夫,感情因素的投入却较少,缺乏个性的作品很多,达不到应有的学术深度。从立意的深刻性、造型的严谨性、色彩的感染性(习惯运用客观写生的色彩,创作性色彩显得不足)等方面处在缓慢的步调之中。

因此,从纵向看,尽管中国水彩画发展到21世纪以来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但在画坛上仍只是敬陪末座的“小品”形象,显然不如其他画种吸引人。似乎水彩画只能如此,缺少表现的力度,这一方面是对该画种巨大潜能的误解;另一方面是对中国水彩画现状的客观批评。事实上,水彩画的语言是宽泛的,它在基础教学、创作体现、广告招贴、封面插图、建筑设计,甚至年画、连环画等各个领域都被广泛涉足。问题是怎样建构中国水彩画的艺术高度,提升其品质,切实改变世人的看法。20世纪法国画家塞尚认为,自然不只是表面的,而且有它的深度。他留下了影响后世极深的表现法则,他的水彩画作品留白、分面笔触是实在的,是高度的表现而带着深刻的理念,不断生成、不断流变的精神追求和形式效果给我们许多启发性。当前,水彩画领域开拓性、前卫性的作品不多,我们应提倡对生活的独到感受和发现,同时避免为水彩而水彩的单纯技法性的追求。

水彩画在中国的学术地位不如其他画种的原因之一,在于反映时代样式的局限性。由于水彩画具有的水色淋漓的雅致效果,长期以来常把它比作“轻音乐”,大部分作者作品题材的面较狭窄,乐津于逸笔草草的小品之中,承载生活的含量不足,在总体分量上太轻。许多作品感情苍白,内容空泛,缺少社会容量,感召力不强,难以启开观念深层的审美意识,失去了该画种应发挥的巨大文化表现功能以及对本体语言深化潜力的挖掘,造成题材、内容、审美感受的偏窄。因此,找到水彩画语言与表现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切入点,在营造形式美之愉悦的同时,奏响“交响乐”:让作品表述出客观世界中的大真、大善、大美,承载起艺术家应负有的使命感。至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无论在展览会上,还是各种水彩画册上,人物画题材的作品尤其少。这固然由于人物画的社会性而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和人物造型的难度,要求神形兼备,对水彩画的技法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使许多水彩画家望而却步。深究起来,原因有三:一是人物画题材的社会性,使人物画的发展受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二是人物的精神性,作为表现主题内容的人物,要求传神写心,形神兼备;三是人物造型的技术性,要求画家具备很高的天资、功力、修养等素质。在中国画的历史上,自唐代以后人物画就逐渐走向衰落。近代,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把西方人的解剖、透视等科学方法贯彻在全国各美术院校的教学之中,面向社会,面向现实生活,在为人生的艺术道路上,使人物画出现了较大的发展。然而,水彩人物画的创作不尽如人意,距离具有时代水平的力作还很远,我们呼唤水彩画出现新局面,首先要在水彩人物画的领域有所突破。今天的时代和社会需要有精神力度的水彩人物画作品产生,因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对我们的水彩画创作是一种挑战。水彩画技法要求画家落笔无回,形、神、水、彩等要素都要在一笔当中解决,容易造成艺术上的拘束和僵化,这是水彩画家回避不了和不能淡化的一个现实问题。水彩画作品,能否从它描绘的对象中升华出心智启迪或净化情操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水彩画未来的展望

中国水彩画,经过百余年的起起落落,正走向成熟。它以其独有透明清澈的特质,不以厚涂却能追求空灵的诗化语言和节奏,是现代绘画中一项重要的表现媒介。而且,中国人正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哲学观念、生活体验并糅合科学精神作探寻,认清自我,酝酿着水彩画发展的方向。只有画家有丰富、深邃的思想内涵,其作品才可能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有所突破。画种间虽没有高底优劣之分,却有实实在在的品位和思想境界之别。处在文化碰撞的今天,中国水彩画面临挑战,它的潜力与压力并存。水彩画家队伍的培育,画家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一方面我们仍要对水彩画情趣和技法作深入的研究,挖掘潜力,既吸收一切有益的观念、材料、手段,而又保持水彩画的本体特质不被消解,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的东西;另一方面要与生活挂上钩,要与时代同步,使水彩画折射出当代精神和气息、当代人的心态和风貌。同时必须克服水彩画是“小儿科”的玩耍心理,增加情感的负荷量,与时代同步。如是,它将拥有令人神往的未来,拥有旺盛和沉雄博大的生命力。

美术报作者:蒋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