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别笑!我们在深度探讨博物馆的海报设计:深博“道生万物”海报的求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水墨画海报设计来源 【策展】别笑!我们在深度探讨博物馆的海报设计:深博“道生万物”海报的求变

【策展】别笑!我们在深度探讨博物馆的海报设计:深博“道生万物”海报的求变

2023-12-28 14: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引子

我们的展览海报,有很多是“这样婶儿”的:

这些海报,都挺好看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点: 通过画面构图,突出了展品;展品图片,一经选用,较少会有进一步的加工, 保留了展品的原貌。

这种风格的海报,让人一下就知道这个展览讲的是什么,最重要的展品是哪个。 展品原貌+基本信息 ,成为了一种“经典组合” ,是很多博物馆、很多展览常用的海报风格 ,经久而不衰。

只是,多年如一日、经常性地看到某一种海报风格,终究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对于那些长期从事策展工作的人、那些经常逛博物馆的人来说,尤其如此。

求新、求变、求突破, 一直是策展人员一个亘古不变的内在追求。

终于,在2017年的“道生万物——楚地道教文物展”中,深圳博物馆有了一次新的尝试。

展览背景

“道生万物”展览,是深圳博物馆联合湖北省博物馆、武当博物馆、武当山道教协会共同举办的一个道教主题展。

“道生万物”展览的大纲结构

标黄的展品,曾用于下文提到的海报设计

除了第一单元外,第二、三单元的展品大多与武当山道观有关。武当山,是道教中真武大帝信仰的祖庭。

小提示:

广东佛山的祖庙,是广东地区真武大帝信仰的祖庭。(左图来源于网络)

真武大帝,是玄武的人格化体现。玄武,是原始道教信仰中的四神之一,形象为龟、蛇的合体,剩下的三个四神为青龙、白虎、朱雀。

明代 铜真武坐像

湖北省博物馆藏

明代 鎏金铜玄武

湖北省博物馆藏

(图片引自《道生万物——楚地道教文物》,文物出版社2012年)

对于海报的设计,策展团队在成立之初,就有一个共识: 想要有一些不同,想要有一些变化。

第一次设计:“缥缈”

展览的形式设计,应该是建立在对展品或展览内容有着较深理解的基础上的。只有这样,才能既符合审美,又贴近主题。

博物馆的展览,大多是文物类、历史类的,有着较强的专业性。相对而言, 对于展品的理解、展览内容的理解,肯定是展览内容的制作者更易总结、归纳、提炼,毕竟他们大多是文博专业出身。

所以,有的时候, 展览的形式设计,需要内容制作提供他们对展览的理解。只有内容制作者能够正确地阐述与表达,设计师才能更好地利用视觉提升展览。

而这一次展览,由于时间的紧迫,为了赶工期,在还未完全吃透展览之前, 仅凭着一点对道教的无知认识,我抛出了一个对展览的“诡异”理解:缥缈。

说实话,在刚提出的时候,我的脑袋就是“缥缈”的。

于是,出于对我的信任,我们那可爱的设计师,设计出了下面这一款:

这个意境着实“缥缈”。但是,除了“道生万物”这四个字外, 那笼罩在“仙雾”中的群山,和道教、和这个展览又有嘛关系呢?

嗯,这个海报是够“缥缈”的,缥缈得让我们都“缥缈”了,我们都不知道它表达的是个啥?

麻溜儿地,这张海报,就被我们一致地、无情地抛弃掉了。

第二次设计:“缥缈”,但不能没有展览元素

上一张海报,最大的问题就是, 没有任何能够体现展览的元素。

这一次,我们希望在保留“缥缈”的同时 , 加入一些与展览有关联的元素,但又不希望将展品原貌放进海报中,能有一些新的创意。

这个难度,一下子又提上去了,可怜的设计师啊~~

设计师首先想到的是一件展品—— 阴阳鱼铜筶。

清代 阴阳鱼铜筶

武当山道教协会藏

(图片引自《道生万物——楚地道教文物》

文物出版社2012年)

以铜筶为原型,她创作了这样一稿海报:

嗯,缥缈的感觉有了,图中的两条鱼也暗含了阴阳鱼的形象。 只是,这两条鱼也太具象了吧,这可是真儿真儿的两条大鲫鱼呀!

没关系,再改改。大鲫鱼海报摇身一变:

嗯,这个就好多了。抽象的阴阳鱼,不再是两条“活生生”的大鲫鱼,而且显得愈发缥缈了; 黑白两色,则更加彰显道教(道家)文化的符号——太极。

这一稿海报,确实更符合一个关于道教的展览。

但是,这张黑白阴阳鱼的海报,总感觉还欠了点什么。好吧,先按下不表,继续设计、继续找思路。

第三次设计:“仙儿”

缥缈,那是因为仙人们都在天上飘来飘去的,让人“看得见”、摸不着(其实也看不见)。

对,这就是我对“缥缈”的一次深化(神化?)理解。

这个理解,首先依然源自于我对道教的浅薄认知,其次就是受到我那傻媳妇当时在追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电视剧的影响。

我以为,道教的道士们,都像电视剧中的修仙之人一样,仙风道骨、仙气飘飘的。

我至今都记得,我当年是怎样对我们的设计师说的:

“能不能有一种‘仙儿’的感觉?”

对,没错,我特地用儿化音来加强我的语气。

哦,我们那悲催的设计师啊,她听到这个词的时候,脑袋是懵的。

为了加深她的“理解”,我还强行来了一波解释:

“你看,你那张两条大鲫鱼的海报,用水墨画的处理方式,缥缈的鱼尾,一定面积的留白,我感觉就很‘仙儿’。”

好吧,被我成功带入“坑”的设计师,记住了两个关键词: 水墨、留白。 于是,新鲜的海报设计稿出炉了:

纳尼?倒是有点“仙儿”的感觉了,但是 ,除了“道生万物”四个字和中间的太极图案外, 哪一点又和这个展览有关?

这倒是更像一个书画展的海报设计。

没关系,可以再改改,我们设计师小姐姐的脾气好得很......

作为一个直男,我当时真的感受不到设计师已经出离于愤怒了。

新一版设计也很快就出来了:

嗯,虽然仍有书画展海报的感觉, 但是增加了一个与这个展览相关的因素,那就是: 武当山!

海报下方正是武当山,是设计师找了一张 武当山的照片,然后PS成水墨画的感觉。喏,就是下面这一张:

如果真用这张照片,是不是要考虑版权的问题呢?

但是,如果我不说, 谁知道那就是武当山?

好吧,在没有更好的设计之前,这张武当山的海报,就暂时作为一个备选项吧。

第四次设计:重归“经典”

当设计进行到这一步的时候,所有人都疲态尽显,意见极不统一、四分五裂(小编注:四个人的策展团队,哪来的“五裂”?)

有人喜欢黑白阴阳鱼的海报,有人感觉武当山的海报好,也有人都不满意。但是,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又都说不清。

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没.灵.感.了!!!

原本关系很好的团队成员,刹那间,飞沙走石、硝烟弥漫、剑拔弩张。

我,认为我们的设计师或许已经江郎才尽了;我们的设计师小姐姐,则烦躁于我那多次变更的不靠谱的各种“理解”了。

眼看展期临近,这可如何是好哇?

设计师只好先做了两稿海报,以备后路。

左图文物: 明代铜真武坐像

右图文物: 清代八卦盖二十八宿铜炉

是的,就是我们最不希望采用的海报风格, 虽然审美疲劳,但至少不会出错。

第五次设计:“简”

其实,当海报设计进行到第四次的时候,内容的制作大体完成了一半。那个时候,我已经把《道德经》通读了一遍。

当我看到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这一句时,如醍醐灌顶一般。

我,似.乎.顿.悟.了!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觉得就是大道至简的一种体现。”我对设计师说。

“大道至简?简约而不简单。简约的风格怎么样?”我们的设计师小姐姐突然灵光乍现。

当晚,她如同打了鸡血一般,趴在自己家中的书桌上废寝忘食地画着设计稿,留下她那可怜的丈夫独守空床。

第二天一大早,她终于交上来了设计稿:

呀,嘹咋咧(陕西方言,意思是“美滴很”)! 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

海报正中的位置,是此次展览中一件非常重要的展品——陕西省终南山楼观台 唐代《道德经》石碑的拓片。

楼观台唐代《道德经》石碑的拓片

湖北省博物馆藏

(图片引自《道生万物——楚地道教文物》

文物出版社2012年)

海报中的展品,没有如同往常那样原貌呈现,而是进行了再创作。以黑、白、褐三色加以区分,颜色相谐、对比明显, 在拓片文字中构建出一个若隐若现的阴阳太极图案。

展品与太极图的完美相叠,虽然位于画面中央,却又 低调、内敛、含蓄。

拓片中的 “道者,万物之奥”之句, 与展览名称遥相呼应。了解的人,也能一眼分辨这句话出自《道德经》。

海报中“道生万物”四字,也正是从这个拓片的字中辑出来的。

至少,这张 以拓片为素材的海报设计稿,是当时我们都比较满意的一款设计了。

定稿:就是它了!

然而,我们的团队成员都是很念旧的人。毕竟,黑白阴阳鱼海报与武当山海报跟随了我们那么久(其实也就一个来月的时间),我们还是有些割舍不下。

忍痛“分手”,是需要理由的。于是,我们就开始找理由。

我们找了几个文博圈外的朋友,以设计师居多,有平面设计师、建筑设计师、工业设计师等,还有一些文博爱好者,给他们发了上述的海报,请他们按喜欢程度,从高到低排序。

大多数朋友将拓片海报排为第一位, 少数朋友将它排为第二位。嗯,不错,几乎所有人都认可这张拓片海报。这,或许和那几年流行的 极简风有关。

好了,舆论已经造足,可以“分手”了。

首先排除掉的是中规中矩的海报,因为我们很早就想突破这种风格了。

其次排除掉的是武当山海报。前面已经说过一些理由了,这次的理由更充分:

某天晨跑,我路过一个公交车站,看见 车站的宣传窗内就有一个非常类似的海报。我顺手拍了一张照片,发给了团队成员,大家看后一致表示:“别人用过的,我们也就懒得用了。”

可惜,因为年代久远,那张照片找不见了。不然,大家可以奇图共赏之。

最后排除掉的是 黑白阴阳鱼海报。与它“分手”的理由,却是出乎意料。

一位学哲学的小姐姐,看了这张海报后,给了一句经典的评语,现抄录如下:

“这张也挺好的,作为道教展览的海报是很合适的。但是,作为足疗店、养生馆的宣传海报,同样也是没有问题的。”

What?足疗店?养身馆?博物馆可是文化殿堂,市井之店怎能与之相等?果断与这张海报断绝任何关系。

审核:调整

终于到了请领导审核的时候了。

领导就是领导,很快就指出了不足: 少了一点层次感与肌理感。

在领导的指点下,我们将海报的底色稍作调整,又增加了一些类似纸张纤维的底纹。一张古旧拓片的既视感,跃然呈现:

海报终于定型了。紧接着,就是在这款海报的基础上,设计展厅的展标墙。那可是一个展览的门面。

展标墙的设计风格,与海报是一致的。很快,展标墙的设计也出来了:

因为展标墙是一个横向的墙,所以需要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将拓片文字向左延伸至画面之外,看上去是文字内容的尚未完结,又似乎隐含着《道德经》的无尽深意,并填补了画面的部分留白,不至于空旷。

最终的实物效果是这样的:

拍照水平比较渣,原景比这张照片好

后来,有一个搞文创设计的观众表示,较之于海报,他更喜欢展标墙的设计。

结语:检讨与反思

一个展览的设计,需要内容与设计的充分沟通、相互推进、达成共识,才能呈现出最好的效果。 设计师在构思设计的过程中,内容制作者对于展览的理解、展品的解读,是很重要的一环。

这一次的展览,作为内容负责人的我,在对展览、对展品缺乏完全理解之前, 想当然地提出了一些不靠谱的理解,误导了设计, 犯了学术大忌,缺乏严谨的研究态度。

现在回想起来,无论是“缥缈”还是“仙儿”,都与这次展览的展品、内容毫无关联。

得亏没有用那几张海报,不然的话,我也不会像现在一样,如此调侃自己了。

时隔这么久才写这篇文章,目的不是说这张拓片海报有多么多么好。它的风格更偏向于含蓄内敛, 在有些朋友看来,缺乏视觉冲击力、不够惊艳。

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审美倾向。至今仍有很多朋友,还是很喜欢那张透出足疗店、养生馆气质的黑白阴阳鱼海报。

在这里,在呈现 海报设计过程的多磨与曲折的同时,我们也想提出一个问题: 如今博物馆的海报风格,有哪些成为了一种“习惯”?要不要突破?该如何突破?

不过,真心地说,最终的这张拓片海报,是当时最符合我们心中期待、让团队成员都满意、感到有新意的一张海报了。

余论:字体可以怎样选择?

我们现在有这样一种倾向,展览主标题的字体,习惯于从文物中寻找。

“道生万物”展览的海报,就是这一倾向的体现。这四个字,就是来自于那张拓片;那张拓片,正是这一次的展品。

有些字体,可能来自于那个时代,如2015年深圳博物馆的“稽古维新——湖南省宋元明铜器与金银器展”。

“稽古维新”四字为瘦金体,辑自于宋徽宗的《千字文》

这个展览中大多数展品是宋元明的铜器,这些铜器很多是仿商周铜器制作,这与宋代金石学的兴起直接相关。

宋徽宗本人与金石学的关系十分紧密,他主持编纂的《宣和博古图》是金石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瘦金体又极具艺术审美价值。这就是展览主标题选用瘦金体的原因。

有些字体,可能不是来自于展品,而是与展品共同出土于同一墓葬中的文物,如2019年深圳博物馆的 “大汉海昏侯——刘贺与他的时代”展览。

“海昏侯”三字,辑自于刘贺墓出土的木牍。

该木牍没有在深圳博物馆展出。

(右图引自《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江西美术出版社2018年)

我认为,这种字体的选择方式,符合了两点要求:

1.与展品时代、展品内涵、展览内容的相关性;2.能够丝毫不差地呈现出古字的艺术神韵与真实感。

我总感觉,现今的一些设计字体,或多或少会与这两点要求有些出入。

但是,这也绝对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如果,我们做的是一个商周时期的展览,难道要选用大多数人都看不懂的甲骨文、金文?

这是2013年深圳博物馆举办的一个青铜器展,主标题中“潇湘”为隶书,“铜华”为篆书。篆书比甲骨文、金文要易懂一些,但仍有人不知道那是一个“华(華)”字。

展览主标题的字体选择, 既要体现展品或展览的特性,又要有美感,还要让观众能看懂,其中的尺度把握,是需要策展人员的用心与创新。

我们来看看一些其他风格的字体吧,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新思路:

这是2016年深圳博物馆举办的一个西藏展,主标题的汉字,在笔划结束之处向下弯曲,乍看像是藏文,平添了一丝西藏风情。

这是2019年广东省博物馆的“梦回大唐—盛唐艺术与生活”展,其中三个单元的标题字“风”、“雅”、“颂”,用展品的剪影图片代替部分笔划,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阿布摄)

这个字体的设计,有很强的表现力。这是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的一个展览,主标题的文字,笔划由航海设备组成,又恰到好处地在“蒸”字上绘出一个烟囱,从中升起缕缕蒸汽,营造出一种蒸汽朋克风般的美感,与展品、展览内容完美契合。(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2019年深圳博物馆举办的一个关于生物演化的展览,展品都是动物骨骼。海报中的主标题选用了较为骨感的字体。

这个设计,没有采用“海上蒸汽时代”展览的类似思路:用骨骼来组成笔划。那是因为那张“人骑马”的骨骼图片,已经极具视觉冲击力,如果字体仍为骨骼造型,就有些画蛇添足了。

但是,字体中个别之处用展品点缀,如“识”字中的龟、“寻”字中的豹,既点了题,又丰富了文字构图,更重要的是,没有给下方的“人骑马”造成喧宾夺主之势。

设计,无所谓对错,也没有绝对的精标准,只有喜欢的程度和量化的人数。无论是展览的内容制作者,还是展览的形式设计师,我们所有的努力, 都只为了把设计做得更符合审美,也更加贴近展览主题。

最后,想问一个问题。亲爱的读者,你喜欢什么样的海报呢? 欢迎在文末留言哈!

最后的最后,要感谢黄诗金、董杰、谭冰晶三位同事,他们曾为了“道生万物”展览赴湖北辛苦地点交、运输文物,并与我们一起布展、撤展。也感谢湖北的同仁们,在2017年“道生万物——楚地道教文物展”策划过程中的辛苦付出。

来源|稽古维新微信公众号

编辑/统筹|教育推广部 赖聪琳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展览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