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丨中国水墨画的意境之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水墨画出名的作品 解读丨中国水墨画的意境之美

解读丨中国水墨画的意境之美

2024-07-09 12: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的艺术创作向来追求“味外之旨”。在水墨画中,对意境的追求更别有深意。意境是水墨画与其他画种,尤其是西方绘画的本质区别之一。唐代张璪提出了著名的“师造化”理论,它既非简单的描摹自然,也非忽略客观真相,而是将二者相互渗透,达到情与景汇的艺术效果。在水墨画中,意境是核心的美学追求,无论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都讲求将无形的思想感情融入有形的物象中,达到以情入景、借景抒情的境界。

南宋·梁楷《泼墨仙人图》

水墨画具有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中国水墨画以毛笔、墨、宣纸为工具,于水墨相调之中产生变化,笔墨语言至关重要。笔法有平、圆、留、变、重等变化,墨也分浓、淡、破、焦等区别,通过不同的作画技巧,能产生浑厚、通透、轻薄、整齐、凌乱等多种画面效果,从而引发苍劲、老辣、柔美、朴拙等多种审美体验。这是十分巧妙的变化,也是水墨画所独有的美感。在水墨画中,通过笔墨技法,将所描绘对象的神韵刻画得淋漓尽致,达到气韵生动的境地。南宋时期画家梁楷为其中代表之一。

梁楷是南宋时期的院体画家,但他的艺术追求有别于普通院体风格,常以泼墨减笔的手法描绘,尤擅人物画。在其代表作品《泼墨仙人图》中,梁楷以旷达的笔墨、夸张的人物造型刻画了一位仙人的形象。画面中的“仙人”大敞着衣襟,露出胸腹,面部的五官挤作一团,额头却十分宽大,下巴蓄满胡子,憨态可掬。整个形象显得戏谑、脱俗而自由。作者以洗练的线条进行勾勒,后辅以大笔侧锋描画,在用墨上变化多姿。人物近处的肩部为浓墨的“黑”,上衣袖子部分为淡墨,裤子为浓淡之间的“灰”,而人物面部、腹部皆为没有用墨的“白”,这样的浓淡变化,使整个画面层次丰富,人物生动出彩。梁楷将笔墨变化之妙作为其艺术表现的根本特征,以不拘泥于陈法的创作在水墨画中达到以笔墨传神的效果,为后世大写意水墨画奠定了基础。

笔墨,是水墨画的本质语言,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以变化万千的形式,凝聚着水墨画和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精神内涵。通过一笔一墨,搭建画家精神与客观物象之间的桥梁,为水墨画中的意境之美提供了生长的沃土。

在中国的书法、绘画中,还有“计白当黑”的美学要求,意指将画面的虚处当作实处一样去安排布置,虽无着墨,亦能成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华琳在其绘画理论著作《南宗抉秘》中说,“夫此白本笔墨所不及,能令为画中之白,并非纸素之白,乃为有情,否则画无生趣矣”。可见画面中的留白与虚实相生的意境之美是密不可分的。水墨画创作中的“留白”亦是构成作品意境的表达方式,在物的表象之外,传达更深层次的精神韵味。南宋四家之一的马远,便将“留白”这一手法发挥至很高水平。《寒江独钓图》是马远的代表作品之一,画中描绘了一位高隐的渔父,独自坐在一叶小舟上,手中的钓竿垂至江面。画面其余部分皆以空白表现,大胆地将人物放置于水面中心,使观者在这大片的留白中真正体味到“孤舟”的辽阔空旷之感。可以直接看到的是钓鱼的老翁,但稍加回味,其中便有无尽辽远的诗意涌出。这便是水墨画中的“画外之象”与“味外之旨”。画中的渔夫及扁舟为实,空茫的背景为虚,通过留白,突出了虚实相生的意境之美,这样的内涵正是中国美学的独特追求,是将情汇于景的高度表现,是看似简淡,实际蕴含着丰富意境的美学符号。

禅道思想也影响着中国水墨画的意境之美。禅宗是融合了中国本土的老庄思想与印度佛学的产物,受到许多文人隐士的推崇。其中的“明心见性”“发明本心”等思想都与文人隐士的追求相吻合,不仅反映在他们的人生哲学上,也隐含在他们的创作中。水墨画所追求的“象外之象”,正是禅意的体现。元代社会动荡,文人画家多隐居山林,在与自然亲密接触间修习禅宗,他们的作品所传达的意境也多受禅道影响,表现出简淡、脱俗、自娱的倾向。如元四家中的倪瓒,作画以自娱标榜,称“仆之所谓画者,逸笔草草,聊以自娱耳”。其代表作品《渔庄秋霁图》,画面十分简淡,近处几株树木屹立,中景以留白的形式描绘了平静的湖面,远处寥寥几笔带过远山,整幅画面宁静之至,仿佛一处荒无人烟的世外之地,传达了倪瓒简淡安逸的思想境界。这种意境正是其在参禅悟道中所领会的,他所呈现的是一个自然、平淡的世界,体现了禅宗思想中幽静辽远的意境。禅道思想对传统水墨画的影响在于精神,画家体悟修习禅道,无形中将自己的人生追求、哲学思考赋予到艺术创作中,为水墨画的意境之美增添了更具深度的思考及内涵。

水墨画作为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在千余年的历史流脉中,成为中华民族独有的美学领域,而其本质的艺术追求之一便是意境美的营造。水墨画通过笔墨技法的传神,画面留白的虚实相生,禅道诗情的思想领悟,将画家的精神世界与客观物象相结合,在创作中寻求统一,达到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的美学境界,给予观者无穷的想象空间。

◎本文原载于《光明日报》(作者戴静怡),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