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缘何出现臭氧空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氟利昂会造成什么污染 南极缘何出现臭氧空洞

南极缘何出现臭氧空洞

2024-07-13 00: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地球对于其养育的生命可谓是关怀备至了。太阳光中过量的紫外线对生物有伤害作用,大气层中就有一层很薄的物质——臭氧层,对它进行阻挡,而到达地面的紫外线不仅不会对生物不利,对人类来说,这部分紫外线还能促进钙的吸收,有“天然钙片”的美誉。

  不过,随着人类活动,特别是氟氯碳化物和海龙等人造化学物质被大量使用,对臭氧层产生了破坏作用,在南北两极上空臭氧数量下降幅度最大。在南极上空,约有2000多万平方公里的区域为臭氧稀薄区,其中14公里至19公里上空的臭氧减少量达50%以上,科学家们形象地将之称为“臭氧空洞”。

  为什么臭氧空洞只出现在南极,或者说为什么南极的臭氧量下降得特别多呢?首先,南极臭氧洞是一种自然现象,温暖的海水蒸发、电解等生成的氯离子和天然产生的溴都是破坏臭氧层的重要物质。其次是人类活动导致臭氧洞进一步扩大,例如,氯气、氯化物、溴化物的制造使用,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使海洋蒸发量加大、热带风暴加剧、海平面上升和地震火山活动增多等。而在南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为臭氧空洞的形成推波助澜。原来,在冬季半年里,南极上空有一个深厚的涡旋,气流沿着南极高原作顺时针旋转,把南极大陆封闭起来,从赤道来的富含臭氧的气流进不了南极上空。而在涡旋中上升的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气温急剧下降,再加上南极高原本来就海拔高、气温低,因而形成极低的低温环境,臭氧层所在的 20公里高度上的气温常常在零下80℃以下(比北极要低得多)。南极大气涡旋中的空气在上升过程中还会生成大量的冰晶云,云中的冰晶不断吸收扩散到南极的氯氟烃气体,只进不出的堆积效应导致有害成分的浓度越来越高。一旦南极春季(9月)来临,极夜结束,在阳光的照射下冰晶云升温,氯氟烃气体迅速释放,氯氟烃分子在紫外线照射下开始释放氯原子,臭氧层受到破坏的过程立即开始,臭氧层因大量损耗臭氧而出现可怕的臭氧洞。一旦春末南极涡旋残缺或破坏消失,大量富含臭氧的从赤道南下的新鲜空气进入南极上空,臭氧洞便又匆匆消失了。

  毋庸置疑的是,臭氧空洞的出现严重威胁着南极本已十分脆弱的生物链,而除了人类活动和气象因素外,最新的研究发现,太阳风暴同样会助长臭氧空洞的形成。由于地球两极地磁场的特殊形态,太阳风暴所裹挟的带电粒子能够在这里冲入地球大气层,破坏上层的臭氧层。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研究发现,一旦这些太阳风暴形成的高能带电粒子冲击到上层大气层,就会分解氮气分子,形成氮氧化物。这些氮氧化物可以在几周甚至几个月内长期存在,并破坏高度为15公里至50公里的上层同温层中9%的臭氧。太阳质子还会分解大气层中的水分子,形成氢化物。这些氢化物可以破坏高度为50公里至90公里的中间层中70%的臭氧。但这些氢化物只在发生太阳质子事件时存在。然而,中间层和上层同温层中的臭氧含量较少, 80%以上保护地球的臭氧存在于高度为15公里至35公里的中低层同温层中。美国科学家搜集到的卫星数据表明, 2003年11月发生的一次强太阳风暴对极区上空臭氧层造成了长达8个月的破坏,2004年的臭氧水平已经降低到正常年份春季水平的40%。

  随着人类对臭氧层研究的深入,对臭氧层消失的担忧已经逐渐减弱。人们已经认识到,臭氧层的变化是一个与多种因素相关的自然过程,自然过程可以对臭氧层的破坏进行修复,但无节制地使用氯氟烃制剂必然导致臭氧层的损失。因此,包括削减碳排放等在内的一系列综合环境保护措施是自然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需要持之以恒地执行下去。 (来源于2010年9月17日《中国气象报》 作者:王素琴)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