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背后的故事,附绝美图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民生大厦是干什么的 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背后的故事,附绝美图集

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背后的故事,附绝美图集

2024-06-29 10: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文转载自CTBUH(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2019年5月《对话王伍仁:中信大厦》,让我们一起了解北京第一高楼“中信大厦”背后的故事。

摘要

中信和业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王伍仁,与CTBUH一同探讨了中信大厦作为2018年竣工的全球最高建筑,同时也是北京全新落成的第一高楼,其背后的故事。

王伍仁,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工程专家、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资深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清华等多家国内知名大学的客座或特聘教授。

曾任中国建筑总公司海外部、资金管理部、科技部、总承包部、市场与项目管理部等部门总经理、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等职。目前任中信和业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承担北京第一高楼——中信大厦的开发、建造、运营主责。

项目介绍

项目信息

业主:中信和业投资有限公司

概念设计:TFP Farrells

建筑设计:Kohn Pedersen Fox Associates

注册建筑师: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

结构设计:Arup

机电设计:WSP

总承包商: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信大厦(又名“中国尊”)是北京CBD核心区中轴线上最重要的建筑,也是CBD区域的制高点,重新定义了城市的天际线。中信大厦占地面积约1.15公顷;总建筑面积为43.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35万平方米、地下8.7万平方米;高度达到528米,地上109层,地下8层。

对话主题:中信大厦,北京新地标,2018年竣工的最高建筑

CTBUH:中信大厦是2018年竣工的全球最高建筑,也是北京全新落成的第一高楼,这对于中信集团而言有什么重要意义?

王伍仁:中信集团成立近四十年来每十年都有一个代表作,例如第一个十年中信集团为北京增添了长安街上第一座国际水准的写字楼—中信国际大厦;第二个十年为北京增添了当时北京最高楼—京城大厦;第三个十年为中国第一次举办的北京奥运会增添了主会场—国家体育场(鸟巢);中信大厦是中信集团在第四个十年发展历程中为北京增添的一幢全新的地标性超高层精品建筑。

北京中信大厦是北纬39度以北全球最高建筑,它的问世将展示出当今国际最前沿的设计理念、全球最先进的装备制造能力、中国超高层建筑的施工速度,以及业主开发团队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综合管理水准,也展示出投资者中信集团的经济实力,以及卓越的社会责任感。

CTBUH:最终选择使用“中信大厦”而不是此前的“中国尊”,这背后的品牌意义有什么不同?

王伍仁:按照中国政府的相关规定,建筑物命名应获得规划部门的审批,中信集团申报用名是“中信大厦”。由于大厦的外形取自中国古代的礼器——尊,所以民间都喜欢称它“中国尊”。就像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国家体育场,民间都喜欢把它称作“鸟巢”一样。

CTBUH:为什么选择了“尊”的造型?在象征意义、结构还有商业方面都有哪些考虑?

王伍仁:“尊”作为中国古代尊贵礼器,是中华文明作为礼仪之邦的象征,在中国首都北京以礼器“尊”为造型,打造的堪称经典的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是中华文明昂首迈入新时代,引领世界文化和科技进步的标志性建筑。天圆地方、外圆内方的造型,既体现了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也为结构设计奠定了牢固、坚实的设计基础。作为新时代文化与科技引领性的经典建筑作品,其必将也会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

CTBUH:中信大厦采用了怎样的设计方案,以确保大楼的抗震性能?

王伍仁:作为北纬39度以北地区全球最高建筑,大厦按8度地震烈度进行设防,结构设计采用“巨型外框筒+核心筒”双重抗侧力体系,确保“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无恙”。

CTBUH:在大厦的顶部,有一个景观平台,这是什么时候纳入规划的,为什么要做这个?

王伍仁:大厦顶部设置的观景平台是根据政府正式批复的规划方案落实的,可为来北京游览的客人一年四季欣赏中国首都、北京美景提供绝佳的观赏点。

CTBUH:中信大厦位于北京东三环的CBD核心区,它在该地区的塔群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王伍仁:中信大厦作为北京市及CBD核心区内唯一一座超过500米(实际高度528米)的超高层建筑,无论是建筑高度还是建筑品质,在CBD核心区建筑群中都处于绝对引领地位。

CTBUH:北京正大力推进其南部地区的规划发展,并在这个方向新建了一个机场。这对于临近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中信大厦和朝阳CBD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王伍仁:2017年9月29日,北京市正式发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了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中信大厦作为一座世界一流的高端超高层金融总部大楼,建成后将汇聚一批世界著名的金融总部企业,成为北京新地标。中信大厦将成为北京坚持和强化“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的重要的建筑载体,中信大厦不仅丰富和装点了北京的天际线,在丰富北京现代建筑语素,增添新的城市景观等方面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作为金融总部汇聚之地,中信大厦在文化交往和展示、国际交往、科技创新等方面已经并将继续发挥巨大的作用。临近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无疑将为中信大厦在发挥和彰显上述功能和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增添了区位和便利性的优势,将为北京CBD核心区服务首都核心功能定位做出中信大厦应有的巨大贡献。

CTBUH:从外观清洁、能见度等方面来说,大厦是怎么对抗高污染的?

王伍仁:大厦玻璃幕墙采用了非常简洁、平滑、利于高效清洁作业的四玻双中空玻璃幕墙系统,并在大厦腰部(73层)和顶部(屋顶)配置了九台擦窗机,可确保大厦外观的清洁。

四玻双中空玻璃幕墙系统与大厦高性能空气净化系统一起对阻隔室外空气污染、提升大厦内部空气品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确保了大厦的抗污染性能。

CTBUH: 在中信大厦设计过程中,BIM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超过30家单位协同作业。请举例说明,通过BMS系统(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BIM技术在大厦运营中应用到了什么程度?

王伍仁:中信大厦项目将BIM技术与建筑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IBMS)、物业管理(PM)和设备设施管理(FM)有机结合,建立了智慧运维云平台。通过对施工BIM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分区、分系统形成运管理的BIM模型单元,建立了运营管理的动态仿真三维虚拟环境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物联网的信息集成,可以实现以下场景应用:

1)将BA系统的动态数据与BIM模型的接口打通,实现与BA监控数据的实时共享,在BIM虚拟模型中可以直接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把以前二维化的IBMS图元变成了动态仿真化的三维BIM模型,使得运营管理更加直观;

2)通过将大楼的安防监控、消防报警、漏水报警等系统与BIM模型关联,在报警触发时,可以联动摄像头与动态仿真BIM模型,在运维管理中可以实现快速定位和应急处置;

3)以二维码为载体,将设备设施的系统分级、基础信息、运维信息、合同文件等信息与BIM模型和现场实物相关联,建立基于BIM的大数据库。物业运维可以通过在智慧运维云平台上点击BIM对应的设备模型或用手机APP扫描现场设备上的二维码标签,调出BIM数据库中设备的产品信息、易耗品、备品备件、操作手册、检修程序及记录等信息数据,实现快速、便捷、精准的信息化运维管理;

4)利用BIM形成的运营管理的动态仿真三维虚拟环境模型与其它二级平台协同、联动,可以实现各类应急预案的演练、优化,设定高效、合理的应急指挥处理程序,快速准确地开展应急处置。

镜头中绝美的北京第一高楼

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CTBUH)是专注于高层建筑和未来城市在概念、设计、建设与运营等方面的全球领先机构。学会是成立于1969年的非营利性组织,总部位于芝加哥,同时在中国上海的同济大学设有亚洲总部办公室。学会的团队通过出版、研究、会议、工作组、网络资源等方式促进全球高层建筑最新资讯的交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