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与美学价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音乐的歌曲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与美学价值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与美学价值

2024-07-16 10: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体现精湛的作曲技法,更彰显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诗意美、曲韵美、声腔美等审美特征。古诗词艺术曲目属于中国特有的艺术类型,这种艺术类型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特点,而且也是我国艺术领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古诗词艺术曲目具有的审美特点进行介绍,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确保中国艺术瑰宝顺利传承。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   美学价值    意境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中国诗词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诗经》四言为主,重章叠句,彰显出我国以抒情为主的民族文化特色。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这些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古老文化非常深厚,时间越久越珍贵。自古以来,诗词和音乐就没有界限,诗言志,歌咏言,诗词用精妙的语言,严格的旋律,丰富的内心情感,高度集中地表现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

(一)音律之美

中国古诗词与音乐自古以来就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历史来看,诗词与音乐在最初的发展过程中,两者是融为一体的,依照古诗词直接进行谱曲的这类作品,主要有青主为李之仪词谱曲写成的《我住长江头》,王志信为苏轼词谱曲写成的《不辞长作岭南人》;刘雪庵为曹雪芹词谱曲的《红豆词》,黎英海为孟浩然唐诗谱曲写的《春晓》和为张继唐诗谱曲写的《枫桥夜泊》。这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再现性创造,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隐喻意义。借古诗词抒发现代人的心境,诗词总有他自己独特的旋律,它们或豪迈或柔情或忧伤或喜悦,古人常用词或诗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怀,旋律是诗词音乐化的手段。古诗词歌曲多为抒情性歌曲,旋律的跌宕起伏随着诗词的喜怒哀乐变化产生,“音乐旋律记忆”效果,动听的歌曲会让人情不自禁陷入其中,呈现出律动和色彩变化,速度与节奏多一种舒缓的韵律性。

(二)意境之美

古典诗词意境深远,韵调和谐,弦而歌之,更富艺术性。高为杰先生曾提出“唐诗高贵,宋词婉雅,元曲俚俗,各得其妙,各美其美”的特点,艺术歌曲《静夜思》、《赠别》是以唐代李白和杜牧的经典诗篇为词而创作的,《赠别》选择了杜牧《赠别二首》中的第二首,是表现惜别之情的作品。中国诗词讲究的是以诗现境,也就是以精炼的语言来追求深远的意境和意蕴。在东方美学中意境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追求。《枫桥夜泊》具有非常强的意境和美感,将月落和秋霜以及乌啼的意象表现了出来,通过这种方法为曲目添加了几分色彩。《枫桥夜泊》整体使用了离吊的方法,表现出不稳定的感受,表达了一种漂浮不定和前途渺茫的感受,还和江河与大山进行了契合[1]。大部分创作人员并没有放弃意境这方面的追求,在创作技巧和美学感受方面,都具有非常高的境界。

(三)创新之美

艺术歌曲虽然属于外来的艺术形式,但是我国大部分创作人员都进行了创新,古诗词创作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艺术歌曲和诗词艺术虽然都是艺术表达形式,但是在特点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创造者开辟了新天地,构成了全新的艺术形式。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古诗词创作始终都在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完善。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创新。如罗忠镕的《涉江采芙蓉》,首次运用了十二音技法体系。师从作曲大师德米怀特的谭小嶙,也将西方现代派的技法融入作品中,使古诗词类艺术歌曲第一次呈现出了现代音乐的色彩。[2]。正是这种源源不断的创新,才使得古诗词艺术歌曲一直保持着蓬勃的生命力。依历史传说再创作。我国古代有很多的历史传说,为广大民众所熟知,比如花木兰从军和王昭君出塞等。作词家将这些历史传说创作成现代诗词,作曲家结合现代作曲技法进行再创作。这类作品以清新的旋律和真挚的情感获得了成功,使这些历史传说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展现给广大民众,主要代表作品有《木兰从军》《昭君出塞》(刘麟作词、王志信作曲)等。

(四)民族之美

艺术歌曲在传入中国之初,中国的音乐创作者就开始了艺术歌曲民族化改造过程,使作品呈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如青主的《我住长江头》,马思聪的《李白诗六首》,表现的都是对祖国的关注和思念,而谭小嶙的《正气歌》表现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和气节,显示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和风貌[3]。在作曲方面,创作者从民间音乐中选用素材和技法,更突出了作品的民族性特征。古诗词类艺术歌曲将歌词、旋律等多个方面都是地地道道民族化的,这种民族性特征的彰显,让作品得到了本民族的认可,也是中国为世界艺术歌曲做出的独到贡献。艺术歌曲具有音乐与诗歌完美结合的特点。古诗词艺术歌曲则将西方的创作技法与中国古诗词、民族音乐元素相结合,是中国特有的声乐作品体裁。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我国声乐艺术中的瑰宝,是一个意蕴丰富的艺术世界。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价值

美学价值是指人在审美实践的活动中,审美主体通过对客体的欣赏与审美所获得的积极效应的体验。在古诗词艺术歌曲审美活动中,不仅具有一般音乐的审美价值,更需要的是通过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欣赏与品味,能够参加体验的积累,提高主体的审美能力,同时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增加现代人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了解与喜爱。

1、提高主体的审美能力,增加主体的审美体验

由于古诗词特有的凝练的语言与特有的文学韵味,能使人在联想力和逻辑力的发挥上得到满足,使审美主体得到精神上的超越和人性的回归,从而使主体的审美体验得到积累,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为主体的下一次审美活动做准备。古诗词艺术歌曲在音乐形态和形态上可以使人的听觉得到愉快的体验,使人感受到各种细腻微妙的感情变化。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蕴含中国传统音乐的华美,又同时凝炼了中国语言文学的精美,独具东方文化特质。例如,音乐会中演唱黎英海老师的作品《春晓》,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人联想出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加之黎英海老师根据诗歌的情境和韵律为其谱曲,旋律灵动优美、细腻婉转。这样的诗词创作与音乐真正契合,审美主体在欣赏的同时,抒怀和畅享便会油然而生,在潜移默化间丰富了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我住长江头》整首词表达的虽然是相思之情,但是演唱的时候并不是用一种颜色,一种力度来处理歌曲的,而是尽量在音色和力度上体现情感的层次变化。上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可以用弱的力度,柔和委婉的音色来表达女子对男子自己的思念;而下句“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就要用较强的力度和音色表现女子内心不断涌起的情绪,上下句一定要突出表达的层次感。

2、提高审美主体的文学修养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以中国古典诗词作为题材,运用西方作曲技法,同时融合中华民族音乐风格和元素谱写而成的艺术歌曲,正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散发着它特有的气质和光辉。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欣赏和创作,离不开对古诗词的理解和研究。孟浩然的《春晓》充满了对春天的喜爱和怜惜之情;王维的《阳关三叠》充满了依依惜别之情;苏轼的《不辞常做岭南人》等等这些作品的再创作,不仅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热爱。古诗词歌曲具有极高的文学内涵,欣赏时须调动自己所有相关知识储备和认识能力,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积淀。基本的文化修养进行审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在欣赏古诗词艺术歌曲时,要弄懂诗中每个字的含义,结合作品历史文化背景,深刻解读诗词情感与内涵,把握情感的表达。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艺术歌曲的词本身充满了古诗词的格律美,作曲家又在创作中注重西洋技法与中国诗词平仄旋律的结合,使旋律具有抑扬特点,音乐绵延悠长。如歌曲《关雎》,其一字一音的伴奏形式像是动心的男子在慢慢对淑女诉说;紧凑的十六分音型伴奏营造出忐忑的氛围,表现出诗句中“辗转反侧”的心情。以汝艺的《水调歌头》为例,全曲以月为咏唱内容,已月为抒发意向,也以月表现着作者内心的情感及对社会自然的哲学感慨,在经过现代音乐技法的升华后,旋律与诗词的神韵交融,伴奏与演唱的情境渲染,无不使听众在欣赏歌曲曲调变换的同时,体会并感悟到清灵透彻的畅享与抒怀。

3、让经典走向大众,让传统焕发新生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既传承了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习惯和文化特质,又显示出新时代音乐文化多元化的品质。正如中国音乐学院院长、作曲家王黎光老师在《经典咏流传》中所说:“经典永在传承,传承又重在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参与进来,发扬下去,使中国传统文化历久弥新。”中国古诗词歌曲不仅在审美价值上具备着审美体验与文化教育价值,更具有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政价值,深入挖掘并发展古诗词歌曲审美价值,是当代中国音乐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历史使命,更是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工作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新时期发展视域下,大力推动古诗词歌曲创作是复苏我国传统文化的关键手段。

参考文献

[1]曾广海.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及演唱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4

[2]许敏云.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与演唱分析[J]北方音乐,2020

[3]牛春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与演唱分析[J]当代音乐,2017(11):63-64

作者简介:燕立荣,女,汉,1993年3月生,山东聊城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哲学系美学专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