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台账”上的形式主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民情收集台账登记 警惕“台账”上的形式主义

警惕“台账”上的形式主义

2024-02-26 11: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警惕“台账”上的形式主义

工作台账是记录基层开展各项工作情况的载体。然而,近年来,“台账”竟成了领导督促工作的“指挥棒”和令基层干部头痛的“紧箍咒”。原来,现在很多上级部门和领导片面强调通过“台账”看工作、察痕迹、评干部,无形中产生了考核的压力和导向,使得部分基层干部在“台账”“表格”上搞“工作留痕”,成为“贯彻落实”“压实责任”的代名词。如此一来,干部大量时间都用在整理台帐上,有时甚至还需加班加点,很少有时间深入一线带头抓落实,让人唏嘘不已。

不可否认,台账确实是一种很不错的工作手段,查阅方便、表述直观,既反映工作落实情况,又实现工作“留痕管理”,不失为一种好的工作方法,所以也越来越成为各级检查考核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台账完善与否、台账的多少是否能跟工作的落实、工作的成效划等号呢?其实,从制度设计上来说,建立台账的出发点是好的,问题在于执行过程中走了调、变了味,沦为了纸面上的形式主义。

追本溯源,从上级角度看,是源于“偷懒”或者说缺乏务实精神,作风不深入,浮在表面,过度依赖台账来了解工作,片面讲究和追求“工作痕迹”,而缺少下基层的实地经历。从下级角度看,是部分基层干部存在“舍本逐末”的问题,折射出的是干部不敢担当、推卸责任、没有实干精神。一些地方大事小事都编“台账”,而且并不是把目光和关注点放在工作本身,不愿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深入群众。近点说,是浪费了时间精力,让自己身心疲惫、产生困惑,导致工作、项目不能按时按质完成,从长远看,会对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干部作风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要警惕“工作台帐化”现象。于上而言,要让“工作留痕”真正回归到督促工作落实的轨道上来,重形式更重内容,重结果更重过程,多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基层的心声。对于基层的各项工作考核应注重权重分析,删繁就简,让基层干部从各种为迎接检查而做的台账、资料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访民情、听民声、集民意、解民怨,才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夯实群众基础;于下而言,需要党组织要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党员干部担当意识、担当能力,引导党员干部把时间、精力都放在抓落实上,另外,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基础上勇于担当,大胆开拓创新,集中精力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撸起袖子加油干,带头真抓实干。我们需要明白,老百姓的认可才是最重要的痕迹、最需要的口碑。(文/雨润红似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