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资料权威版.docx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毛概21版和18版差别 毛概复习资料权威版.docx

毛概复习资料权威版.docx

2023-02-21 14: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毛概复习资料权威版.docx

毛概复习资料权威版.docx

文档编号:9047623上传时间:2023-02-02格式:DOCX页数:18大小:28.77KB

毛概复习资料权威版

第一板块

第一章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P1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第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其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⑴毛泽东思想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期中又包括三点):

①邓小平理论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科学发展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两句话概括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句话概括:

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近一步地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七大对此作出明确界定——①前提: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②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③四位一体: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目标: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明确:

①一个矢志不渝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社会发展观②四个坚定不移地1继续解放思想2深化改革开放3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4逐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5.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原因(简称旗帜):

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高举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则的伟大复兴。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高举旗帜,是历史的原则,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第一章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P27

1.2000年2月,江泽民提出。

2001年7月,纪念建党80周年“七一讲话”全面阐述。

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确立了指导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三个代表”①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②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的理论武器,③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个代表”就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时代背景、国情、现实依据见书上P28)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始终代表1:

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当好三个代表的基本要求:

代表一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高度重视人及科技在发展生产力的作用③遵循生产发展瑰丽,深化改革,不断完善。

代表二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高全民道德思想②大力提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③继承发扬优秀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代表三①坚持人民的利益作为党的立足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坚持群众路线

第一章第五节科学发展观P32

科学发展观,是:

1)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4)是我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5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根本依据: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基本国情(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变,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

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当代世界的发展时间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第一要义:

发展(①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核心:

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

经济物质基础、政治政治保障、文化精神支撑、社会良好环境。

四位一体。

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八个统筹P37)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P37)

☆1.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

其他发展过程见书P35

第三章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内容要重点掌握)P79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难探索:

1930年1月,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多选时外加1928年10月和11月《中国的红色政治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治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P80

可能性的根本原因:

①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势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②有较好的群众基础③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的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①是知道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②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③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①统一战线②武装斗争③党的建设(毛泽东在《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经验教训,指出三个法宝。

①统一战线构成:

第一联盟:

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主要是工农联盟;第二联盟:

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第一联盟是基础。

强调:

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保障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在革命进程中的策略方针: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经过了: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2工农民主统一战线、3抗日战争民族统一战线、4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时期。

②武装斗争☆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③党的建设☆①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

由主要矛盾(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导致}②组织建设③作风建设(新型党建设外加④制度建设⑤反腐倡廉建设{十七大加入的})

☆三大作风:

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②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③自我批评

三大法宝关系: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现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地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①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到领导中国人民去的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第八章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第四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P191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收入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三种类型:

①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个体劳动者+被雇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②以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产于分配(资本所有者锁取得的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自己的利息+租金)③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

3.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是核心)、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

4.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内容:

1职工的基本养老2基本医疗3失业4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5.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6.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

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7.指导方针: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8.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

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9.建设创新型国家:

关键——科技;核心——人才;基础——教育。

1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

11.统筹区域发展:

十五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2.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1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14.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15.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主义问题。

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之间的关系

共同富裕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所有社会成员在同一时间一同等速度富裕起来;共同富裕作为一个历史过程,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赋予的道路上必然会出现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不同。

这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实行平均主义只能是打击先进,鼓励落后,严重呢挫伤人们的劳动积极性,破坏社会生产力。

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在实践中也不利于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

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

1)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不同。

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胜劣汰。

4)城乡、地区、脑力体力、不同经济领域部门之间差别。

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出发,如果不谈“先富”只谈“共富”,不仅不可能为实现“共富”逐步创造物质基础,反而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贫穷。

不谈“共富”,只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

邓小平指出两个大局:

1)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发展,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2)发展到一定时候,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沿海要服从这个大局

二、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十四大:

兼顾效率和公平原则;十五大: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十六大:

在坚持效率优先,坚固公平方面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十七大: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十七大报告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这两个字的改动,寓意深远,意义重大,针对性和指导性更强,有着深刻内涵。

P207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

“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P207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第九章第三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P240

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

三大原则:

①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③要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

主要任务:

1健全民主制度2完善法律制度3完善司法体制机制4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5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6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7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民主是核心!

第十章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重点!

P255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①灵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③精髓: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灵魂:

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

主题:

解决的是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

☆共同思想: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最高理想:

实现共产主义。

精髓:

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

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时代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

基础:

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

第十一章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271

☆1.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社会和谐。

3.构建社会之一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理论+实践P278

1.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现实依据在于:

①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②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性质、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③这是巩固党政治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政治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如何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一、正确把握其性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

二、正确把握其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三、正确把握其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第十五章第二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P371

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1.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2.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是否能够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

也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3.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

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

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基本原则:

①根本立足点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③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

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才能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据,尊重群众的意愿,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需求,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它落实到党的一切执政活动和各项工作中去。

第二板块

☆其他章节的考点(基本上是都是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成熟期(遵义会议-抗日战争)的代表文章:

《新民主主义论》(多选时: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发刊词》)

2.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

①实事求是②群众路线(党的建设时)③独立自主(对外开放时、新民主革命时)

3.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

①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

②标志(形成理论):

1987年党的十三大(首次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轮廓)。

③十四大对邓小平同志“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做了系统概括。

④确立指导思想:

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

⑤十六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⑥十七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

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5.1945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提到了有没有党性或党性纯不纯的高度)。

延安整风/党的十七大:

在全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6.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7.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

8.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9.中国国情:

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工作作风:

①毛泽东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②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③自我批评的作风

1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2.1919年“五四运动”后,标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3.1948年,毛泽东在《晋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内容: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革命动力)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官僚主义(革命对象)的革命。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社会性质)

14.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遵循①自愿互利②典型示范③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15.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

20时机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本质:

采取正确的政策;社会主义原则(核心内容):

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16.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公有制占主体+共同富裕

17.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

18.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9.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0.对外开放和改革成为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

21.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

22.对外开放是: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三个阶段:

①“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②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

③1992南方谈话“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同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从理论上破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制度属性的陈旧观念,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

24.公有制的范围: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十五大增加的)

25.我国的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26.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

团结和民主。

27.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28.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956年毛泽东提出)、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由党的十二大增加)”

29.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30.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基本范畴。

31。

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32.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深刻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含义,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3.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领导人,高尚的精神苏找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以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

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P253

36.文化建设的两方面内容:

加强①思想道德建设(更重要)②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37.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

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3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3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大原则:

①以人为本②科学发展③改革开放④民主法治⑤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⑥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40.民生之本:

就业

第三板块

其他章节的重点: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P11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P15

3.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P22

4.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P24

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P26

6.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52

7.两个解放思想宣言书:

1978年12月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92年南方谈话

8.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P60

9.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P65

10.党的二大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1926年前后,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抗体战争时期达到了成熟。

11..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第一次提住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12.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农民问题。

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

政权问题。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13.为什么要无产阶级领导?

①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独立共和国②总过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③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

14.领导经验:

①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②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当在思想上、组织上和政治上的独立性)③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④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实现领导权的根本)

15.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和标志;社是民的必然趋势

16.“左”倾教条主义的“一次革命论”的错误:

只看到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右”的“二次革命论”错误:

只看到区别。

17.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