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毕加索一生中的不同艺术风格特点和影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是什么主义 浅析毕加索一生中的不同艺术风格特点和影响

浅析毕加索一生中的不同艺术风格特点和影响

2024-07-17 01: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丁甜甜

摘 要: 作为20世纪极富影响力和创造力的西方现代派艺术家——毕加索,他的一生都致力于绘画,且硕果累累、成就非凡。多变丰富的艺术风格让他在绘画史上熠熠生辉,如同一个永远朝气蓬勃的少年在艺术史上散发着他独特的耀眼光芒。本文主要就毕加索不同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和成就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探讨毕加索长达九十多年的一生中几经蜕变渐趋成熟的绘画特色及其艺术形式,通过其代表作来分析不同风格时期的差异特点、原因和他对后世绘画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毕加索;艺术风格;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 J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624(2020)02-0074-04

毕加索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也是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的出现让当时的画坛为之瞩目,引起轩然大波。

他革新创造的极端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在表现资本主义畸形的社会和扭曲的人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力量和吸引力。他曾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

他高度凝练和极度变形下的画蕴含着深深的人文情怀、感人的精神力量和强烈的主观情感色彩,深受当时人民的喜爱,并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位画家之首,另外在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作品里,毕加索的画作就占据了4幅之多,由此可见一斑。

他一生的绘画作品多达37000幅,包括油画、版画、素描和平板画等,其中以油画成就最为显著,例如他的《亚威农少女》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作,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的突破,是现代立体主义的发源之作。观其一生,他多变的艺术风格不仅对于当时的画坛影响巨大,更是对现代派的艺术创作形式和思想主张具有不可或缺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因此研究毕加索的艺术风格特点和发展影响对于人们了解西方艺术史和现代艺术思潮显得尤为重要。

一、毕加索的艺术风格概述

(一)艺术风格的含义

艺术风格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和艺术作品的语言、情景交互作用所呈現出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艺术特色。它大体可分为艺术家风格和艺术作品风格两类,由于艺术家自身的生活环境、生平经历、性格气质、文化修养等不同,不同的艺术家或者是同一艺术家的不同创作阶段都会产生不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形式,在一定时间内长期稳定的状态下从而形成互不相同的艺术风格。

(二)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是颇具特色和个性的,不同的时期风格各异,大致可分为五个方面。

1.忧郁的“蓝色”时期

该时期是毕加索早年(1900-1903年)第一种风格形成时期,这时的毕加索处于人生的低潮阶段,他直面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目击每天挣扎在贫困线上痛苦、孤寂、无助的人们,又加上他的好友殉情去世和自身经济上困苦不堪、勉强维持生计的无奈,让他的作品呈现出阴阴沉沉、苦涩阴郁、浓得化不开的忧愁气息,正如他自己曾回忆所说:“我在卡萨吉马斯死后学着以蓝色作画。”

该时期的作品以忧郁的蓝色为主调,正如同狂风暴雨前乌压压、黑沉沉地笼罩在人们心头的乌云那般,是当时贫穷和世纪末期的象征,刻画的主要是那些略显阴沉的受苦的孩子、妓女、酒鬼和乞丐等形象,画中人物的表情冷漠、苦闷绝望,如同置身于无望的深渊中,毫无生命力的气息,在一片单色调的深蓝、湛蓝、浅蓝、粉蓝的浮光掠影里流动着款款哀伤。

在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多幅画作,诸如《生命》《简朴的一餐》《盲人的晚餐》《索罗的肖像画》和《年老的吉他演奏者》(The Old Guitarist)等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年老的吉他演奏者》这一幅画作,画中的吉他手是毕加索刚刚自杀死亡的亲密朋友,向下低垂毫无生气的头颅、枯瘦的面容肢体、蓝黑色沉郁淡漠的色调、向右上方倾斜的吉他,无论是从人物的身体塑造还是从周围营造的环境来看,都有一种形单影只、绝望孤独的哀愁,让人心情郁结难耐。这时期的风格特点就是蓝愁沉郁,与画家当时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也是当时“生病”时代的写照和反映。

2.欢愉的“玫瑰红”时期

在蓝色时代的末期,芳华正茂的奥利维尔翩然走进了毕加索的生命中,在爱情的滋润和幸福的软化下,毕加索那颗颓废残破的心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笔下苦闷的蓝色慢慢转化为洋溢着青春和甜蜜的玫瑰红色或是粉红色,这时期的作品开始慢慢注重和谐的美感和人性的关怀,整个世界在画家的眼中变得灵动靓丽起来,对人生百态也充满了兴趣和信心,从那一片暖洋洋、娇艳艳的色彩中可以得见,刻画的人物形象也转变成富有青春美或身姿魁梧的男女青年以及象征生命的小孩子,画中人物虽表情稍显默然,但整体丰富阳光的画面色彩,让画作的基调更加轻快和喜悦,衣着光鲜的男女或是青春健美的酮体,他们就这样鲜活地出现在画布上,演绎或象征着人性的温情爱意。

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是一个与模特艺人和杂技演员接轨的世界,也是毕加索有更多机会与众多女人接触的世界,被人称之为“马戏团风格”,在这个充满欲望和希冀的时代,毕加索用公牛一样的意志统治着他的女人们。

此时的代表作有《拿烟斗的男孩》《玫瑰色的裸女们》《母亲和孩子》《马上的姑娘》和《穿衬衣的女子》等等,其中较为著名的是《穿衬衣的女子》,画中女子身着一袭若隐若现的薄纱衬衣,轻柔的笔触慢慢勾勒出纤细朦胧的自黑暗中涌现的胴体,侧脸目视前方的女子张扬着青春的自信和傲慢,迷离幽柔的美感氛围里氤氲一丝病态美和娇柔美,使其看起来有着体不娇羞欲醉人的浓浓情愫。该时期是毕加索初恋时期萌发而形成的第二大类艺术风格,在青春张扬的恋爱时期,整个画风也弥漫着粉色香艳的玫瑰红。

3.深沉的“黑人”时期

在1905年与奥利维尔关系破裂后,他在艺术上开始进行新的探索和创作,追求简练单纯的线条、匀称和谐的美感,带有古典式的风格。1906年毕加索结识了野兽派的创始人马蒂斯,他从马蒂斯那里发现了非洲黑人的雕刻面具,粗犷狂野的造型让毕加索深深为之着迷,这种带有原始土著特征的艺术风格让他在吸取其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对艺术形式探索和创作有了新的灵感来源,在之后的绘画中大胆尝试运用,并找到具有强烈自身个性的“黑人”时期的艺术风格,这时的他舍弃了艳丽的粉色换上了深沉内敛的灰褐色,运用几何块面似的土著风格来表现人物,以面部造型最为突出显著,其中最富代表性的便是毕加索在1909年末创作出的《阿维尼翁的少女》(也称《亚威农的少女》),画面中五个年轻裸体少女或站或坐,几何形体多角度地拼接的身体让人非常震惊。

这幅画被看作是他转向立体主义的第一件作品,同时也是他人生中的转折点,艺术史上一次革命性的突破,正是因为这幅画的出现,给当时的画坛带去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和绘画语言。

他摒弃了传统绘画中的单点透视所创造的真实三维空间的创作手法,而是采用层层分解、多侧面、高度概括性的平面造型手法,超越了单个视角所能观察的物象,将所绘形象的多个侧面结构拼接组合在一起,囊括周围的全部空间,这种超前的艺术思想宛如在当时平静如水的艺术界横空而降的巨大陨石掀起了一阵阵热议,甚至于蒙马特的艺术家们都认为毕加索“发疯了”,认为此画是对当时画坛的挑战和亵渎,但是这种新创造出来的造型原理也在争议中逐渐得到拥护,到了后来成为立体派的创作主张。

这一时期毕加索的艺术风格主要是将所绘形象的立体要素全体多侧面地转化为几何平面结构并粘接在一起的组合体,强化形象的变形夸张,增加吸引力和震撼力,解放人们的艺术观念。正如毕加索所说:“我把鼻子画歪了,归根到底,我是想迫使人们去注意鼻子。”

4.立体主义时期

继《阿维尼翁的少女》(《亚威农少女》)出世之后,毕加索创立了立体主义,这个时期毕加索主张将一切所要表现的对象进行分解、错位、歪曲、变形、破碎,然后在主观审美的支配下能动地拼凑、组合,立体地表现出物体的不同侧面。

这时期的立体主义分为分析立体主义和综合立体主义两个层面,前者力图通过分解和重构物象、空间来构建一种具有绘画性的形象空间;后者则是在前者基础上更为大胆地应用色彩或实物拼贴的方式来构建画面,增强了画面的肌理层次。

此时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风格达到巅峰,他的朋友雅克比斯评论说:“作品由素描建构,色与调弱化到最起码的灰色与浅暗橘黄色;图形是几何图形化与综合而成的,造成几近压抑其可辨认身份的效果,闯出桎梏,最终与形体剥离。”他的画仿佛是从一面棱镜的焦点去看物体的多元角度的接合,只是将之延伸到了绘画上。

该时期的代表作有《费尔南德·奥利维尔头像》《海滩上奔跑的妇人》《熟睡的农民》《两个人头的裸女》等等,这些作品大多是有着巨大的结构和粗壮笨稚的造型,大大地否定了古典式的人体比例和印象主义的自然法则,它是立体主义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纯练净化。

5.超现实主义时期

毕加索在1925年至1932年进入到超现实主义时期,这时期的毕加索在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影响下,在艺术形式和绘画语言上逐渐倾向于超现实主义风格,以精致的细部描绘为主要特征,以剧烈变形、夸张扭曲的笔触及用色大胆的几何彩块来组合成可识别的形象和场景,表达了受难、痛苦和兽性,创造出一种充满幻觉和梦境般的画面。

这时的画面题材主要有以女人头像为主题的攻击性画作和表达人民苦难为母题的寓意性作品,主要代表作有《哭泣的女人》《红色扶手椅中的女人》《女主角》《读书》《梦》《格尔尼卡》等等,其中以描绘西班牙人民惨遭法西斯战争摧残的《格尔尼卡》最为出名,这幅画是毕加索在得知强大的德军对西班牙一个不设防几乎是老弱妇孺的城镇进行狂轰滥炸,全城被炸成一片废墟,死伤无数的情况下,义愤填膺地拿起画笔为揭露法西斯恶行所作,全画以代表残暴法西斯木然伫立的牛和代表西班牙人民的绝望濒死的马为构图中心,加以满地的残骸断臂、无助地求救和痛苦的人们等等,虽是没有现实战争画面的真实逼人的亲临目睹之感,但其应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却在思想上更能让观者深思反省,也更能震撼人心。

这时期也是毕加索一生中最为神秘和怪诞的阶段,一方面对女人贪恋不羁却又残暴不堪,另一方面又同情人民大众,抨击战争,主张和平,这些生平所经历的爱情坎坷和重大生活听闻使他在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达到人生最高境界,奠定了他在艺术史上不朽的地位和名望。

二、毕加索的最高成就代表作较之于其他风格的新颖点

毕加索的最高成就代表作便是《格尔尼卡》画作,这幅画与其他的代表作相较而言,无论是从艺术形式、艺术手法上而言,还是从思想深度、精神境界上来鉴赏,它都具有不可超越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在《格尔尼卡》中,毕加索采用了立体主义、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这是他艺术手法灵活运用达到炉火纯青时的巅峰时刻,较为写实描绘地可识别的形象在这里被画家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诸如画面中第一段重点刻画的冷酷无情的牛代表横行霸道丧失人性的法西斯。

第二段受伤挣扎的马代表遭受无妄暴行,死伤惨重的西班牙人民,耀眼硕大的电灯代表西班牙人民一双双惊恐不安的眼睛。

第三段画面中举着燈火伸出脑袋的自由女神,她的下方有一位妇人向她靠近,代表着人们渴望着自由、和平和光明。

而在第四段那个英勇战死躺在地上的男子象征着顽强不屈、奋力抗争的人民战士,战士虽已倒下,但画家的神来一笔在他紧握战剑的手中画有一朵小花,象征着人民为了自由与和平宁死不屈、抗战到底的决心和精神。

这种将具象与象征手法、立体主义手法相结合的形式,在精巧的几何形体的构图下,表面看似杂乱无章,大致描述的四个场景却在形体的组合中联系甚密,给人一种金字塔似的稳定感,构图技巧在这里可谓是登峰造极。正如同他曾解释这幅画时所说的那样:“牛代表残暴,马则代表人民。不错,我在那画里用了象征主义,但并不是在其他画里都这样做。”

另外,从思想层面来看,这幅画不仅仅只是站在西班牙和德国这种国与国之间的角度,实质上还是站在了更广大的全人类的角度,反对一切形式的战争,追求和平与自由。

这幅画作的出发动机是为控诉法西斯的暴行,但在其他国家巡回展览时,引发了全世界拥护自由、民主、和平人士的共鸣,在将这幅画捐赠给民主的西班牙政府,使得这幅画上升到更高层面的境界,超出了此画的本意,成为对全世界反对政治斗争的一种回应,一种文化示威,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对抗。画面单纯的黑、白、灰三色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闷、低沉悲凉、隐隐哀伤的氛围,不仅仅是反射出战争给人们带来肉体上的消亡,而且究其根源也可以看作是文明的沦丧。

正是由于他采用了象征手法使得画面所表现的意义更加宽广,更加深远,给人以无限遐思和启发,使得此画成为他最为著名的杰作。

三、毕加索艺术风格的影响

通过上述的讨论,可以看出他的风格多元多样,也正是由于这变化多端的风格,让他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独领风骚,可谓是辉煌至极,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亲眼目睹自己的作品被卢浮宫所收藏的艺术家。

历史上他的所有风格中以其创立的立体派最具影响力,它打破了传统绘画的束缚,以全新的方式成为艺术史上一次革命性的突破,解决了多维度空间在画面上的表现问题,为艺术家们创造出了新的创作空间。

他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不仅仅对于推进绘画的进程有巨大作用,而且还扩展到其他文艺领域,诸如雕塑、版画、建筑、舞台服装和现代设计甚至于文学等领域,引导人们从新的视角来看待事物,拉近艺术家和人民大众的距离,试图让他们更接近生活中平凡的真实,激发了一连串的现代主义思潮,涌现了诸如未来主义、表现主义和结构主义等等,并且与同时期的印象派、野兽派和后印象派等相互借鉴、相互影响,逐渐完善自身。

除了成就卓越、影响深远的艺术家身份外,他还是一位和平大使,是自由和民主忠实的宣扬者,他于1950年,纪念为世界友谊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专门为其创作了《和平鸽》,至此,鸽子在后世才被正式公认为和平的象征。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艺术史层面还是从人类社会层面,毕加索都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影响和改变着这个世界,是当代当之无愧的“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和影响世界历史进程100人物之一。

通过对毕加索多元化艺术风格的剖析探索,在作品的创作中要注重对客观现实进行深层次内涵的挖掘和表现,恰当地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结合自己的创作个性和主观情感来塑造画面,并且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要在保持自己艺术特色的基础上汲取百家之长,丰富和完善自己,可广泛涉猎艺术领域、文学领域乃至哲学领域的名家著作,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开拓眼界,尝试着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另一方面,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创作题材要紧贴人民生活,艺术被创造出来是以人或现实为原型,是为人们的精神世界而服务的,关注人、解读人、表现人是艺术的使命,这一点在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和《和平鸽》中可以得见,这也是需要向其学习和遵循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德]维多利亚 查尔斯《外国名家精读——巴勃罗 毕加索》[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2]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3]格特鲁德 斯泰因.论毕加索[M].王咪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

[4][美]蓋里 凡 哈斯.毕加索的青葱岁月[M].阿布,傅薇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7.

[5]于萌萌.毕加索《格尔尼卡》的形式与意蕴探微[J].芒种,2012.

猜你喜欢 毕加索艺术风格影响力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山东陶瓷(2021年5期)2022-01-17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山东陶瓷(2021年5期)2022-01-17《梦》和毕加索幼儿100(2021年7期)2021-04-10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红楼梦学刊(2020年5期)2020-02-06毕加索之夏拾遗现代装饰(2019年9期)2019-10-12《牛》毕加索意林(儿童绘本)(2018年10期)2018-11-08天才影响力NBA特刊(2018年14期)2018-08-13看不懂没关系高中生·青春励志(2018年4期)2018-07-18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人大建设(2017年11期)2017-04-20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瞭望东方周刊(2015年12期)2015-04-14

今古传奇·故事版2020年2期

今古传奇·故事版的其它文章浅析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人性美学南剧《唐崖土司夫人》艺术特色分析《论曲绝句》评《鸣凤记》之考辨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民俗现象描写“镜子”与布恩迪亚家族的精神状态试析《尘埃落定》中的罂粟意象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