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创始人巴勃罗·毕加索:从离经叛道里看到真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毕加索的人像作品 现代艺术创始人巴勃罗·毕加索:从离经叛道里看到真实

现代艺术创始人巴勃罗·毕加索:从离经叛道里看到真实

2024-07-06 08: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马德里独自学习的那段时间,毕加索吸取了古典大师艺术作品中的养分,这也为他后来对于绘画的革新奠定了基础。

后来在巴塞罗那与巴黎的生活给了毕加索很大的影响,城市间包含的人文与艺术气息给了他很大的滋养,他的画作开始逐渐显现革新的痕迹。当时的他非常关心印象派的色彩理论和现实主义主题,而且他的画作还凝聚了野兽主义和表现主义的风格。

当时的他已经从一个地方画家转变为一个摸索着自己个性风格的画家。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之后,毕加索的蓝色时期开始了。那一段时期,他的画是作全部呈现蓝色基调,有人认为是抑郁的表现,有人认为是贫穷的象征。毕加索曾这样谈到蓝色:“蓝色是世界上最高的一切色彩中的色。”

毕加索美术馆馆长曾说“1900年—1904年的蓝色时期是毕加索最重要的转换时期,蓝色从技术表现上更容易与其它色彩达到协调,但更重要的就是,蓝色是毕加索受象征主义影响,为了表现底层人民孤寂与悲怆的象征。”

《弹吉他的失明老人》

上图为毕加索在那段时间创作的《弹吉他的失明老人》,在这幅画里,一个失明老人右边肩膀低垂,脑袋倾斜,巨大的哀伤包围着一个孤独的生命。

毕加索蓝色时期的画作充满了一种文学的忧郁气质,当时许多在巴黎的文学大师很喜欢他的作品,因为在蓝色这个色彩里,他们看到一种青春的孤独感。

蓝色期间的画作阴郁的感觉非常浓厚,许多画作的主题与色彩与格雷特极为相似以蓝与黑的色调为主。蓝色时期是毕加索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蓝色时期,毕加索用阴沉的色彩描画了一系列哀伤、阴郁的作品。这无疑表现了他的超高绘画技艺,但也并不能掩盖他的弱点。

1903年毕加索完成了被称为一生中最忧郁的作品《生命》,现收藏于克里夫兰美术馆。

1904年前往巴黎,想要在巴黎一展自己的艺术灵感,但在巴黎,他只是一个藉藉无名的画家,但贫困与孤寂却锻炼了他坚强的意志。当时塞尚在巴黎举办的沙龙,意图把画作从平面中解放出来,这对毕加索的影响很大,也为后来的立体主义埋下了种子。

1904年,毕加索在巴黎遇见了他的初恋费尔南德·奥利弗,与她坠入爱河。从而进入了粉红色时期。

毕加索受到爱情的影响,画面开始出现暖色调,大量使用橘、粉、玫瑰红色调描绘人物,但主要对象还是街边的杂耍人物和流浪人。他一直在超越自己,后来成为了毕加索的个人特色之一。

那个时候的毕加索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声誉,足以在艺术史上留名,更有人称他的画是全世界最好的画,但他却开始产生恐惧,他害怕自己从此停滞。

他开始尝试改变,他不为别人是否喜爱他的画作而去绘画

从达文西创造了透视法和结构学五百年以来,没有人革新绘画的技巧,只有塞尚做出过革新,毕加索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

当时毕加索从地摊上的非洲雕刻上找到灵感与一种仪式感,那些雕刻的面具使毕加索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亚维农少女》

1907年毕加索创作的《亚维农少女》,这个作品成为立体主义风格的里程碑。这幅作品破碎,仿佛梦境的再现。他把电影的技巧,视觉的记忆引进到画作里。画作里有很多棱形的切角,这是毕加索从黑人雕刻上受到了启发。他将物体重新组构,造成一种非理性的感受。

后来立体派提出了视觉不连续理论,不再是写实主义的清晰感。毕加索认为二十世纪的艺术不再是用一个旁观者的眼神欣赏,而是必须参与其中。

他开始提出视角解放,他用许多的视觉切割点,许多的印象拼接,还原绘画的本质。他觉得一张好的画应该要有属于自己的感受,对色彩、造型、线条的自我感觉,这样才有绘画本质上的意义,不然就如同拍照一般无趣。

毕加索曾说过:“我们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像创造什么立体主义,也没有什么计划和特点,更没有谁给我们命令,我们只是想表现存在。”

但毕加索和勃拉克也开始成为蜚声国际的艺术家,他们于1910年—1912年共事,打破物体原有的立体形象,在画布上重新组合,描绘出一种破碎的美感。

《卡思维勒像》

1910年的《卡思维勒像》是毕加索用卡思维勒先生的形象画成的,但是人们却无从判断画像的具体轮廓。毕加索将模特卡思勒在脑海中分解形体,用画笔画出层层交迭的画面结构。画中色彩非常单调,只有黑色、白色、灰色及棕色。仅是次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这幅作品迸发出来的张力令人难以想象,在这张极端抽象的画作中,你可以看到蒙太奇和拼接的概念,仿佛儿童的剪贴画。他想要使绘画成为一个寻找的过程,你能从中看到生命的变幻莫测。

毕加索的开始用儿童美学的态度去绘画,他把面对的物象做更多的拆解然后创造出更多的组合。

1912年创作出来的《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的拼贴艺术成为立体主义的象征,他们在破碎的画作中重新造出一个形象,但是毕加索摆脱了拼贴的局限,并非是一个事物组成另一个事物,而是一个事物可以组成任何的事物,他不在顾及现实中的逻辑问题,画作成为画家自我的象征。

自此,毕加索的个人风格已经成熟。作为一位艺术家,毕加索身上的多重性使得他复杂而深沉,但也是这种多重性使得他对艺术有着不懈的追求。

1918年,毕加索为一个俄罗斯芭蕾舞团画布景,他爱上了优雅的奥尔加·科克洛娃,同年跟奥尔加结婚。

1920年生儿子保罗出生。毕加索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来记录保罗的成长。似乎是为了弥补自己童年的缺憾,他经常带他去各个马戏团和游乐园,这时的他是幸福的,他也渴望在保罗身上补偿自己不曾得到的童年快乐。

毕加索这个时期进入新古典主义时期,他对婚姻的幸福感使得他进入新古典主义的高峰。

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呈现一种厚实的幸福感,与二十五岁蓝色时期的忧伤、阴郁大为不同,他的人像都被刻意地处理成与古代罗马雕刻般饱满的形象,让人感受到力量,因为他描绘出了生命的狂喜。

1927年奥尔加与毕加索婚姻出现问题,他眼中的女神不再优雅。他遇见上了金发女郎玛丽·德蕾莎,并且热烈地爱上了她,即使她不如奥尔加优雅,即使她是从乡下过来的穷姑娘,毕加索还是不能自持地爱上了她。他跑到她的面前跟她说自己是毕加索,可是玛丽出生乡下,不知道艺术界的名人,不知道眼前这个老人就是毕加索。

毕加索开始用梦幻的色彩画玛丽,而把奥尔加画得如同一个魔鬼。婚姻的美丽在他的眼里荡然无存。

1935年毕加索认识了朵拉·玛尔。后来毕加索又遇见了21岁的方斯华,一个有着自我的女性。但后来与方斯华的失败恋情对毕加索打击巨大。毕加索在一次次的感情中追逐自己的灵感,作为艺术家,这是他不竭的灵感源泉,但作为一个男人,他的感情确实太过丰富。

说道毕加索就要谈到1937年的《格尔尼卡》,这幅画作采用具象的与立体的手法,并且使用几何线条连接了内在结构,使得作品更加紧密。这幅画之所以成为巨作,也是因为它表现出了法西斯战争的惨无人道。

从古典到浪漫,从浪漫到现实。从具象的现实跳入抽象的梦境,毕加索始终在追逐自己的自由,他是不受约束的艺术家,他从离经叛道里看到了真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