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关系的未来关键在青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段建民简介 中法关系的未来关键在青年

中法关系的未来关键在青年

2023-08-20 06: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以下文章来源于吴建民公益基金会 ,作者陈昌荣

吴建民公益基金会

北京吴建民公益基金会官方微信公众号

一场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将世界置于停摆之中,逐渐恢复正常生活的中国读者又走进了书店。一本《转型中的法国——纠结、痛苦与希望》摆放在书架上,这部被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赞誉为“从另一个角度看法国”的新书,是作者徐波对法国政治和社会生活40年观察的一部随笔,读起来内容丰富,故事生动,其观察角度也令人耳目一新。

徐波是法国“吴建民之友”协会主席,也是北京吴建民公益基金会理事他结合其2010年上海世博会结束后重返法国的这段生活经历,在书中深度介绍和分析了转型期间法国社会中许多鲜为人知的事情,从而让我们透过那些矛盾、对立甚至荒诞的现象,看到社会转型期间法国人迷茫与痛苦后面的希望。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和“吴建民之友”协会主席徐波

拉法兰前总理和吴建民公益基金会高级顾问、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教授均高度肯定徐波从一个崭新的角度介绍和分析法国社会的转型问题,并认为法国作为人类社会思想实验室,其转型期间的“他山之石”经验对中国社会转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徐波在书中还专门谈到2016年6月18日吴建民大使车祸遇难后他如何与拉法兰总理等吴大使在法国的生前好友们创建“法国吴建民之友协会”,并通过“吴建民奖学金”等方式在法国弘扬吴大使未完成的中法友好事业。徐波在书中还专门提出在世界各国面临共同的社会转型问题面前,尤其是新冠肺炎在全球猖狂肆虐情况下,加强中法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包容和支持与合作的中法友好关系的2.0版倡议。

近日,北京吴建民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连线身在法国的徐波先生,就此书相关内容进行采访。

基金会:徐主席您好,感谢您接受采访。请问是什么原因让您写了这部介绍法国社会转型长达40万字的书?

徐波:2020年是我学习法语整40年,也就是说我与法国人打交道40年,也是我从上海世博会结束后重返法国的10年。我觉得如能将我眼中40年法国的变化、我国近10年的变化原因探索一下,可能会很有意思。考虑到本人曾是外交官,见证了中法间许多重大的外交事件,现在又在做吴大使没有做完的人民交流工作,角度会与别的作者看法国民间不一样。现在大家一谈法国,总觉得法国是罢工、黄背心,看到的是法国转型期间纠结与痛苦的一面比较多,法国社会内部蕴藏的活力及希望看到的比较少,如我们基金会所关心的社会公益问题。要知道在法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参与了各种社团生活,其中涉及扶贫帮困、保护文化多元和社会和谐的公益组织比比皆是。正是由于这些公益组织的存在,使转型期间那些最需要帮助的法国人得到帮助。我在书中谈了不少例子,这些生动的事例说明,法国社会还是有大量爱心存在,法国社团生活起到了转型期间法国社会的稳定的稳定器作用。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左6),“吴建民之友”协会主席徐波(左4)送别法国青年学生

基金会:您在书中谈到了创建法国“吴建民之友”并在法国青年中提出了“吴建民中法青年交流奖学金计划”,您能再给我们做一些介绍吗?

徐波:吴大使与我亦师亦友20年,对我教诲帮助不尽,他突然离世让我悲痛万分。吴大使去世前二周我们还在巴黎畅谈中国与世界,我总觉得我有一种责任去接过他手中的火炬。成立“吴建民之友”实际是一种冲动,我后来与基金会秘书长冯炜通了电话,我说我想将青年交流作为法国吴建民之友的工作突破口。我对冯炜说,青年交流是吴大使生前一直从事的事业,未来中法友好必须要有更多关心和热爱中法两国友好的青年一代完成。这一设想与吴建民公益基金会设立“国际青年访问计划”项目刚好契合。

冯秘书长对我的想法非常赞同,及时跟会长施燕华大使汇报。施大使十分关注项目的推进,亲自对学生选拔范围及标准提出了意见。接着我又向拉法兰前总理汇报了我的想法,这样就形成了我们协会、拉法兰总理领导的“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及北京吴建民公益基金会的三方合作,我们在巴黎负责招生,吴建民公益基金会负责在中国执行。至于我们为什么选择“创新创业”作主题,原因是法国青年对中国青年的创新创业非常感兴趣,渴望了解马云、马化腾、雷军等人的故事,而创新创业又是我们国家的名片,这样供需结合又好又接地气,完全可以通过民间公益网络将中国的活力充分展示出来,如让法国青年到阿里巴巴、腾讯、华为、小米参观,做到别的项目做不了的事。此项目推出后,非常受法国青年的欢迎,他们通过来华专题考察,切身感受到中国的创新成就和活力。这些可爱的法国青年,一到北京就马上学会使用微信,许多人还取了中国名字,他们发现生活中的中国与他们在法国媒体中所宣传的中国太不一样了,中国的创新活力甚至使他们感到法国在此方面的落后,一些同学甚至对我们奖学金的评委老师说,中国之行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此外,每年法国同学访华前夕,拉法兰总理还会为同学们送行,他谆谆教诲同学们用双眼多看看中国,多与中国的年青一代交流。

拉法兰说,21 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只有真正了解中国,法国才能参与到中国发展的各项机遇中。拉法兰多次对我表示,虽然项目每年只有 10 位奖学金获者,但假以时日,这些人就是中法未来交流合作的“蓄水池”。我们此项活动连续搞了三年,在法国青年中影响力不小,由于疫情取消了今年的活动,但即使在今天依然还有不少法国同学来信来电询问何时恢复项目,法国青年的这种热情让我们非常感动。

基金会:法国青年知道吴建民大使是谁吗?

徐波:知道,原因是我们这个奖学金申请是有笔试和面试二个过程。这些青年人在递交申请论文时专门从网上查了不少有关吴大使的资料,他们甚至在递交的论文中大段援引吴大使的话,他们对吴大使的贡献和奖学金的定位非常清楚。另外,在同学们访华前,拉法兰总理每次与他们见面时部会提到吴大使对中法关系的杰出贡献,希望法国青年向吴大使学习。他们到北京后,基金会还会请原驻法使馆公使刘志明向大家介绍吴大使的各种逸事。应该说,不仅获得奖学金的法国青年,许许多多与吴大使结识过的法国朋友们都非常怀念吴大使。明年就是吴大使离开我们第5个年头了,吴大使在法国当大使也是20多年前的事,但法国朋友只要见到我,总会对我谈到吴大使那种敬业精神和娓娓道来的表达方式。他们说,吴大使懂得法国人,他是在用法国人的思维方式表达中国的立场,他总是各种复杂的局面中找到中法双赢的解决方案。总之,我真切地感受到,吴大使是我们在法国的一张“名片”,我们将吴大使未尽的事业做好,就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为中法关系的友好发展添砖加瓦。

从项目的推进结果来看,中国学生也受益多多。他们通过与法国学生的对话交流,切身体会到法国青年积极开朗的性格优势,开阔了国际视野,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这对走向人生社会是有所裨益的。

法国青年团三次访华

基金会:在书的最后一章中法关系的未来,您提出中法友好的2.0版,请问这个2.0版指的是什么?

徐波:中法是两个伟大的国家,在人类历史上发挥过重大的作用并将在今天和将来继续为人类作出重要贡献。但我们两个国家同样面临着着社会转型,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的背景下,两国人民加强情感交流意义深远。2018年是华工抵法100周年,我们利用这样的契机在巴黎里昂火车站矗立了一尊纪念华工的雕像,在法国社会产生了非常好的反响,许多法国人对我说,你们华工为我们的自由和领土完整献出生命,我们都不知道,太惭愧了!2019年是留法勤工俭学100周年,勤工俭学涌现出了周总理、邓小平等新中国的奠基人。今年2020年7月是蔡和森领导的新民学会法国分会蒙塔尔纪大会100周年,在这个会上,代表们提出要改变中国的命运就必须建立一个革命的政党,这个政党就是中国共产党。蔡和森受代表们的委托,给毛泽东写信,建议在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这个蒙塔尔纪大会在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比1921年7月1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整整早了一年。由此可见,法国对中国现代历史的发展影响有多大!此外,今年也是戴高乐将军逝世50周年,戴高乐在55年前率先在西方世界第一个承诺新中国,使中法关系从一开始就具有一种特殊的战略内涵。对于这种内涵,我们要从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再一次认真审视,并在中法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领域的合作中注入情感因素,从而使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上升到一种相互理解和共同感动的2.0版。事实上,由于全球化、智能手机、自媒体及民众在各个领域对社会公共议题的广泛参与,传统的外交已越来越从政府外交走向全民公共外交。中法由于两国文化、国情和政治制度的差异性,人民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显得更为重要。如此,面临一个全新的社会转型期,面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情感交流将有助于加强国与国之间、人民与人民之间的互信。为此,我们希望在中法两国的“吴建民之友”们与我们一起为中法人民的沟通与情感交流做点什么。

基金会:法国目前的疫情怎样?你们对今后的工作有什么打算?

徐波:法国疫情情况不太好,这几天感染人数都逾万人,法国政府采取了不少应对措施,包括继续鼓励企业采取远程办公,但近期内正常的社会生活还是受到严重影响,包括我们协会的各项工作。我们希望疫情结束后迅速启动2021年的吴建民奖学金计划。2021年是吴大使逝世5周年,也是著名的里昂中法大学建校100周年。这两个节点很重要,我们会考虑做些纪念活动。如果一切正常,2021年同时也是中法旅游文化年,它是继2003年中法文化年后又一次中法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盛会,我们希望能利用如此历史机会,为中法两国人民的交流贡献我们的力量。

基金会:谢谢徐主席的解答,再次祝贺您的新书出版,希望你们协会在法国的各项工作顺利,也希望您在疫情下多保重。

徐波:谢谢您的采访,我们会注意安全的,祝基金会各位同事国庆和中秋双节愉快。我们下次北京或巴黎再见!

徐波

法国“吴建民之友”协会主席,前职业外交官,多边文化外交与中法民间交流坚定不移的践行者。1980年开始学习法语和外交,曾在中东、欧盟常驻,后长期在法国工作生活,深度参与中法文化年、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出席与七国集团对话的法国埃维昂南北首脑峰会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曾任上海世博会中国政府总代表助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事务助理总干事特别顾问等职。

一场轰轰烈烈的黄背心反抗运动使社会转型期间法国人的纠结与痛苦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早在半个多世纪前,法国的“五月风暴”就率先在西方工业化国家拉开社会转型的序幕。在后工业化、智能化,特别是新冠肺炎冲击下的今天,法国人不得不面临“既要假期,又要罢工”后自我革命的第三种选项。

本书作者徐波以其资深外交官和中法民间交流摆渡人的特殊经历,对今天遭遇“百年不遇之大变局”的法国社会进行了一次全面巡礼,全书内容时间跨度大,叙述角度新颖,内容丰富、生动,在诸如全球化、科技革命、效益与公正、社会平等、权力腐败、移民与多元文化等目前世界各国社会转型的共同挑战性议题中,让我们看到了沸腾的法国社会后面依然存在的活力,以及法国人在如此气象万千的时代实现多种人生的可能性。

作者认为,社会转型是世界性命题,且选择总是痛苦的,而转型成功与否关键要看社会精英是否还在思考,民众是否还在坚守其对生命的最初认知。法国既盛产黄背心运动那样的革命激情,又是爱哲学、爱思辨、爱批评的思想故乡,各种民间社团更是活跃其中,人们随性,活得真实轻松,这是法国社会转型的希望,也是几十年来在法国在一片唱衰声中,依然能在国际政治、科技、文化和人文领域发挥世界大国作用的原因所在。

面对社会转型这一人类共同挑战,作者不仅提到“法国案例”的借鉴意义,还提出中法两国人民在转型期“情感交流”的 2.0 版,并由此分享了他在法国从事民间交流活动的各种故事,为中法两国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本书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法国黄背心运动所揭示的社会转型问题,了解更多有关今日法国社会和法国人的真实现状及其精神状态,以及中法两国相关领域合作交流的情况;适合广大法国文化爱好者、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关注社会转型和治理的研究人员,以及国际政治、外交、新闻、法语等专业的师生阅读。

end

原标题:《中法关系的未来关键在青年——专访法国“吴建民之友”协会主席徐波》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