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志愿者”双工联动实现社区残障人士角色转变参与社区服务的模式探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残障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内容有哪些呢 “社工+志愿者”双工联动实现社区残障人士角色转变参与社区服务的模式探索

“社工+志愿者”双工联动实现社区残障人士角色转变参与社区服务的模式探索

2024-07-16 03: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研究背景

  2021年10月开始,广东双百工程清溪社会工作服务站浮岗服务点在浮岗社区挂牌成立,浮岗服务点双百社工在浮岗社区开展民生兜底服务。社工对服务片区内所有民生兜底对象进行入户走访摸查后,统计出5个村兜底服务对象为338人,其中社区残障人士占比最大,约占兜底服务对象的80%,总人数为266人。社工在深入走访调研中发现,部分残障人士轻者身体伴随着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疾病,重者常年卧床不能自理,需要家属长年累月照顾,这部分残障人士对自己的健康问题又不够重视,日常只是吃些药物控制,受地理位置或者行动不便等影响,很少到社区卫生站或者医院进行健康监测,身体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其次,社区助残主题活动较少,社区居民对残障人士的关注和了解甚少,社区残障人士缺乏与他人互动交流的平台,尤其是重度残障人士很少能够走出家门,不少残障人士本身具备一些能力,但由于缺乏参与平台或者担心被歧视,很少参与社区服务,大多数活跃在自己的生活圈子,将自己封闭起来。   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和志愿服务开展对于提高社区治理水平、营造和谐社区氛围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因此社工希望通过组建助残志愿者队伍,发展社区居民成为志愿者,影响、带动残障人士,让社区残康人士有平台可以施展自身能力,并在社区进行巡回助残服务,发挥社区志愿队伍力量协助进行社区治理。   二、研究对象   直接受益人:三级、四级残疾服务对象,社区志愿者;   间接受益人:一级、二级残疾服务对象。   三、社区志愿者和残障人士需求分析   (一)社区志愿者   1.服务社区和丰富生活体验需求。社区志愿者有较多闲余时间,通过参与助残工作和活动,接触特殊群体,付出感情、精力,既可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丰富生活,体验更多社会的人和事,加深对社会更多弱势群体的了解和认识,扩宽自己的视野。   2.个人能力提升的需求。社区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他人,同事可以培养提升自己的沟通、组织及领导能力,通过团建、培训等多种方式学习新知识、增强新技能等。   3.社交的需求。社区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根据个人兴趣爱好、专业优势等可以结交到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不断增加社交网络,满足其人际互惠的过程,满足其与他人产生更多情感的交互。   4.被人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求。社区志愿者都渴望自我实现,希望用自身的能力与资源帮助到有需要的人,会有一种被需要的感觉,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且个人奉献能够在社区建设中有所价值,自身的价值为社会所承认和认可,以此获得更多的归属感、认同感和成就感。   需求分析   (二)残障人士   1.人际交往的需求。因为身体条件的限制 ,行动能力较弱 ,他们很少出门,主要的生活场所就是所在社区。活动范围的限制了他们与外界的交流,因为很少接触社区居民,所以他们的交际圈很小,他们对于社区的归属与爱需求十分强烈,想接触外面的世界,结交一些伙伴,扩大交际圈,分享自己的感受。   2.社会支持需求。浮岗社会工作服务点服务片区大部分残障人士除了与家人和护工有较多沟通外,很少获得其他方面的社区支持,尤其是因残致贫致困家庭、一户多残家庭和重度残疾家庭,亟需得到社区组织、社区志愿等多方力量的支持和关注。   3.社区参与的需求。作为社区成员,在接受到社区关照后也有责任和义务去服务社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但是残障人士因为身体原因等在发展道路上遇到了阻碍,他们希望社区能够提供一些发展平台将他们的个人能力发挥出来,更好的去服务社区其他居民,共同参与到社区治理。   四、服务模式设计   社工招募社区志愿者组建一支助残志愿者队伍,协助开展残障人士康娱、常规走访、残障人士政策宣传等助残项目活动,服务过程中潜移默化影响社区残障人士,使他们在相互接触、交流、了解的过程中,形成社区志愿服务概念。同时,社工通过常规走访、个案服务、社区工作的开展,提高残障人士的自我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选拔有意愿、有较好行动能力的残障人士培育成为残障人士志愿者,服务残疾程度更严重的残障人士。   社工通过构建“社工+志愿者”双工联动实现社区残障人士角色转变参与社区服务的模式,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开展一系列助残志愿服务活动,使得社区残障人士“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转变,不仅丰富了闲余生活,扩大社交圈子,还能获得更多正面情绪体验(自信、快乐、力量等),实现人生价值。同时,助残志愿服务的开展可以提高社区居民对残障人士的认知和认同,使得残障人士获得更多的尊重与接纳,有助于打造充满志愿服务文化的残障人士友好社区。   “社工+志愿者”双工联动实现社区残障人士角色转变参与社区服务模式探索设计如下图所示:   五、服务模式运行   (一)“社工+志愿者”双工联动实现社区残障人士角色转变参与社区服务模式筹备阶段   1. 人员招募   清溪镇社会工作服务站浮岗服务点在浮岗村恒常开展站点政策宣传以及志愿者招募工作,期间,前来了解政策的群众对加入志愿者队伍有着浓厚的意向,当中包括村委工作人员、附近工厂企业的管理者、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护人员、街道商户经营者等共158人。社工组织158名社区志愿者为“有爱便无碍”—双百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内的残疾服务对象提供志愿服务,继而撬动社区三、四级行动方便的残疾服务对象(预计10人)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共同为社区群众、为一、二级的残疾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回馈社会。   2. 活动内容   (1)社区活动 :在日常中开展各种社交活动,如:手工活动、茶话会、游园会等活动以及敬老助残政策宣传等活动,丰富残障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拓展残障服务对象的社交圈子,树立残障服务对象自强意识,使残障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得以拓宽。   (2)节日慰问:在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举行志愿探访慰问活动、促进社会各界人士对残疾人的关爱与理解,同时提高社区居民对残障人士的关注,提升居民的助人意识,逐步形成社区中理解、关心、帮助残障人士的良好氛围。   (3)健康义诊:在日常工作中,开展社区义诊、健康入户等活动,加深对常见慢性疾病或自身所患疾病的了解,加深残疾服务对象对自我健康的重视程度掌握更多常见慢性疾病相关防治知识。   (二)“社工+志愿者”双工联动实现社区残障人士角色转变参与社区服务模式构建阶段   1.人员选拔   在前期准备阶段招募的 158名志愿者中,选出10名空余时间多、学习能力强、责任心重、有特殊技能或职业(推拿师、医护、律师......)的志愿者,组成社区志愿者队伍骨干。   在后续开展服务阶段再从预计招募的10名三、四级残障人士中挑选2-3名身体状况良好、有志愿意向、积极性强、沟通能力好的残障人士志愿者成为志愿者队伍骨干。   2.社区志愿者和残障人士志愿者成长+精神激励   第一是志愿队伍服务认知培训。社工定期对志愿者开展认知培训,让社区志愿者了解志愿服务的价值,了解什么是“志愿者”、“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同时让社区志愿者了解残疾人群体的特点以及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升社区志愿者的服务意识与水平。其次是知识技能培训。社工定期对志愿者开展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例如共同学习慰问残障人士期间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能的运用,探访常见的问题应对方法,服务知识和技巧的理解与掌握急救技能培训、康复技能培训等。   第二是志愿者团队建设。社工定期组织开展志愿者团建,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活力,积极宣传志愿者精神,提高志愿者综合素质和能力。   第三是志愿者年度表彰。社工不断完善志愿者激励制度,按年度表彰和感谢在社区志愿服务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志愿者,对他们的贡献进行嘉奖和肯定,提升志愿者荣誉感和归属感,推广志愿服务文化,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   (三)“社工+志愿者”双工联动实现社区残障人士角色转变参与社区服务模式实施阶段   社工带领社区志愿者走进社区进行助残志愿服务的同时,带动社区部分残疾服务对象加入志愿队伍行动起来,在社区这个大型平台上,无论是社区志愿者还是残障人士志愿者,均能实现自身价值。   社区志愿者在入户探访慰问残疾服务对象中学以致用,利用培训的推拿知识为服务对象进行康复训练,与服务对象共情,给他们提供正向情感支持,缓解服务对象因被标签化或自身疾病等原因而带来的负面情绪,令其从新振作,从而燃起内心的自信之火,为后续招募残障人士志愿者铺垫决定性的一步。   在宣传活动中社区志愿者积极帮忙布置现场,参与宣传单的发放与解说等环节。如在“政策惠民,温暖同行”民生保障政策社区宣传活动中 ,社区志愿者在向居民发放宣传单时,呼吁有需求的群众或残疾服务对象积极了解相关政策,在合适的情况下,配合社工一起完成政策救助申报,走出困境。   在社区义诊入户送健康中,社区志愿者积极协助医务工作者进行信息登记工作,讲解体检相关事项,引导居民有序体检;在残疾手工活动中积极配合社工进行现场残疾服务对象一对一教学;在茶话会中协助社工引导残疾服务对象有序进入活动流程;在助残游园会活动游戏环节担任游戏解说员,讲解游戏规则,在每个活动中均作为一个个重要的“齿轮”带动着整个活动顺利地进行。   六、服务模式成效   “社工+志愿者”双工联动实现社区残障人士角色转变参与社区服务的模式实施后,社工、社区中的残障人士、社区志愿者以及社区居民的需求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满足,都有了正向改变。   01   社工   社工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在于它涉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社工既要处理服务对象个人的物质问题,也要关注其精神、社交、社区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社工需要发动社区居民的主动性,整合社区居民的力量,从而为残障人士提供更好的服务,帮助残障人士更好地解决问题以及融入社会。在此过程中,社区志愿者是社工最得力的“同行者”。   “社工+志愿者”双工联动实现社区残障人士角色转变参与社区服务的模式实施后,在社工的组织带领下,志愿者们深入社区,充分了解社区、熟悉社区、关注社区,共同参与到社区共治中来。同时以社区志愿者影响残障人士的方式,发展残障人士志愿者,带动残障人士实现助人自助。   社区志愿者和残障人士志愿者团队的组建为社区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减轻了社工的压力,和谐了社区氛围,有利于社工的工作开展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02   社区志愿者   社区志愿者是深入推进社区治理的宝贵财富,也是社工营造社区参与氛围,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社区自治目标的重要支撑力量。“社工+志愿者”双工联动实现社区残障人士角色转变参与社区服务的模式实施后,社工加大动员社区居民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的力度,开展社区志愿者人才培育,加强社工、社区志愿者、残障人士志愿者联结。通过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社区志愿者对专业助人方法的学习与理解。通过组织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社区助残服务,促进了社工、社区志愿者、残障人士志愿者之间的理解与支持。   03   残障人士   部分社区残障人士因自身文化水平问题或年龄问题,对自身健康情况未能及时掌控,许多人身体伴随着多种慢性病,有些甚至是因为长期不控制,在慢性病持续严重的情况下导致或加重残疾,此外,大部分社区残障人士因身体不便很少外出,未能及时掌握社区活动动态信息,加上目前社区针对残障人士开展的文娱活动较少,社区残障人士缺乏社交以及娱乐的平台。   在参与方面,一方面,社工通过带领社区志愿者送服务上门的方式提升残障人士的活动水平以及对社区信息的了解,通过高血压知识入户宣传、社区志愿者入户慰问等活动,提升残障人士的健康意识,增加他们对自身健康状况以及一些常见慢性疾病防治知识的了解,协助其对自身所患的慢性疾病进行更科学的管理;另一方面,社工号召残障人士走出家门,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通过参加茶话会、游园活动等,丰富其闲余生活。   在情感方面 ,残障人士通过活动参与,结交了新朋友,从开始的不愿意动手尝试到愿意动手尝试,从沉默、不合群,到敢于敞开心扉,互相交流,互帮互助,残障人士在享受服务和参与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自信心,从而感受了到社区的爱与温暖。   在能力方面,残障人士成为志愿者后 ,经过志愿服务介绍、志愿服务基本礼仪、中国志愿服务网平台操作指南、入户探访与沟通技巧、以及急救技能等培训,学习到了专业的助人方法和技能,因此在参加活动时或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可以运用相关技能的时候,他们能以自信的姿态参与其中。同时,实现了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转变后,在参与志愿服务和帮助他人时,他们不仅为社工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还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尊重。   04   社区居民   在社工入驻社区前,社区活动相对单调,社区居民闲余生活单一,且社区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有些居民甚至不知道社区中举办过哪些活动。双百社工扎根社区初始,通过创建一个社区残障人士康乐文化主题方向的活动平台,带领残障人士开展康乐文化主题活动,进而让社区居民了解到残障人士的生活状况、需求等,逐渐消除对残障人士的偏见,更多关注到社区中的残障人士。社区居民从社区服务的旁观者,到后来主动成为社区服务的参与者,享受参与的乐趣。看到身残志坚的残障人士志愿者用自己的力量为社区服务后,社区居民加入到社区志愿服务的大军中来的意愿也会有所提升。   七、服务模式的反思   (一)“社工+社区莞爱志愿者+残障人士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的优势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高尚的社会行为和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人类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社区的志愿服务者他们在对志愿服务有一定的认同后,在自身意愿动机和相关因素的影响下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在助残项目的开展下,社工与社区志愿者带动了大量残障人士走出家门,使得残障人士不仅在参与活动而是一起成为了志愿者。社工+志愿者”双工联动实现社区残障人士角色转变参与社区服务模式推动残疾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回馈社会,实现社区治理,有效提高社区居民幸福感。   (二)社工+社区莞爱志愿者+残障人士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的发展   社工需要通过开展志愿招募宣传,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开展志愿者技能培训、志愿者团建、志愿者表彰等活动,进一步提高社区志愿者服务热情和服务水平。再通过“滚雪球”效应,在各个活动中发现能力强者,鼓励其参加志愿活动且将其培养成志愿服务骨干,为其他残障人士进行培训,由这些模范先锋带领新招募的残障人士志愿者进行培训工作;同时社区公众平台扩大宣传,招募更多的社区居民,实现残障人士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同时丰富居民精神生活,提升居民幸福感,最终实现服务型社区治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