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的今天,歼教1开启中国航空新纪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歼教9飞机简介 60年前的今天,歼教1开启中国航空新纪元

60年前的今天,歼教1开启中国航空新纪元

2024-07-09 18: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架银色的教练机,

名为歼教1。

它是新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

第一架飞机。

▲工人们正在铆接歼教1机身

▲歼教1的静力试验

▲总装车间总装中的歼教1

▲歼教1完成总装出厂

歼教1的意义不仅仅如此。

开创,

殊为不易。

建国初期,

我国的航空工业极其薄弱,

只有为数极少、规模很小的

飞机及其配件修造厂,

根本谈不上自行设计。

但是,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

他们有的是初出茅庐的毕业生,

有的刚刚经历战争烽火的考验,

有的才从西方辗转归国不久。

他们——创造了一个奇迹。

在之后的几十年中,

在60年前那个

不是很大的设计室里,

那些还很年轻的航空青年中,

成长出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大师。

因为它和他们,很多人,

择一事终一生,

投身航空。

1956年,炎热的8月。

一位39岁的飞机设计师,

收到了一份他期待已久的命令。

他从北京奔赴沈阳。

在那里,

他要建起新中国第一个

飞机设计室。

一开始,

那里的条件十分简陋,

只是112厂大楼后面

一排弃置的平房。

从实验室,

到办公室,

再到设备,

他想出了很多的办法…

几个月后,

设计室建立起来了。

他也拿到了第一个任务,

设计一款喷气式教练机。

这位设计师的名字是——徐舜寿

中国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

▲徐舜寿与试飞员于振武及试飞站地勤人员在歼教1飞机前讨论试飞问题

在刚刚型号设计的时候,

设计室真正搞过飞机的人

寥寥无几。

大家没有经验,

没有规范和标准。

他们专门编纂一本飞机设计院手册。

大家可以边干边学,

最终编出了一本手册。

当初提出这个主意的三人中,

有一位年轻人

刚从苏联学成归来不久。

后来,

他成为了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

他是——叶正大

与歼5不同,

独立设计的歼教1

采用了两侧进气道,

而不是机头进气。

为了这个设计,

一名从国外归来的设计师,

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又为了防止进气道产生喘振,

他又亲自带队去哈尔滨

做了风洞实验,

才最终解决了问题。

后来,

他又参与了歼7、歼8的研制。

他是——黄志千

在1957年底,

为了加快进度,

一位主管设计师提出了倡议

“打破常规过春节,早送银燕上青天”

这一年的春节,

他们没有休息,

在50多个日夜的奋斗后,

飞机的全套生产终于完成了。

后来,在他手中,

诞生了强5的各种改进型。

他是——陆孝彭

▲陆孝彭走访强5部队,征求意见

在飞机进入打样阶段的时候,

很多人并不清楚从何着手,

都缺条件,

都在等待。

设计师们只能自己带头上阵。

他们坐到设计员的图板边,

去一点一点指导

机身部件的打样。

一位设计师后来回忆,

正是这样一点一点的实践,

最终让他掌握了飞机设计的过程。

后来,

他成为了歼7改进型总设计师。

他是——屠基达

当时的中国,

缺乏的不仅仅是经验。

实验的设备也是同样的缺乏。

测试进气道流场的时候,

缺乏一种专门设备。

当时没有地方可以搞到。

设计师们自己动手

制作需要的配件。

他们自己做焊接加工,

自己调配焊药。

一时间办公室变成了作坊。

在这“作坊”中,

就有一名年轻设计师,

后来,在他手中,

诞生了歼8Ⅱ飞机,

他是——顾诵芬

对于刚刚成立的飞机设计室,

人才更是重中之重。

在哈尔滨飞机厂,

一名激动万分的青年

匆匆告别了新婚的妻子,

只身前往沈阳,

投入到机身设计中

后来,这名青年

成为了“飞豹”的总设计师,

他是——陈一坚

▲陈一坚(中)与技术骨干讨论问题

来到飞机设计室的,

还有很多刚刚毕业的新鲜血液。

一位年轻的毕业生来到设计室后,

徐舜寿与他“约法三章”,

六份时间搞气动弹性力学工作,

四份时间做秘书,

他的文笔很好,

不少上报文件和总结都是他执笔。

后来,这位青年

成为我国气动弹性专业的奠基者。

他是——管德

在歼教1首飞60年后的今天。

请不要忘记,

在1958年7月26日那天,

飞翔在空中的“青燕”。

▲歼教1,单发、两侧进气、梯形下单翼总体布局的双座型亚声速歼击教练机。

▲歼教1首飞试飞员于振武,后来晋升任空军司令员

▲歼教1主要技术参数

机长:10.56米

机高:3.94米

翼展:11.43米

最大起飞重量:4602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840千米/时(H=8000米)

最大航程:1328千米(带副油箱)

▲歼教1的飞行前准备

▲1958年8月4日,召开了歼教1庆功大会,叶剑英、刘亚楼等领导和歼教1设计、制造人员在试飞站楼前合影。

更不要忘记

那些共和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们。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

用有限的资源,

完成了新中国航空设计制造的

第一个突破。

一切,

都始于60年前的那个夏天,

那一群激情澎湃的青年们。

自他们开始,

一代代航空人,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策划/刘煊 编辑/于舟监制/谢林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