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俗风情:丧葬礼俗讲究四大环节,传统又有人情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死人祭奠礼仪视频 湖北民俗风情:丧葬礼俗讲究四大环节,传统又有人情味

湖北民俗风情:丧葬礼俗讲究四大环节,传统又有人情味

2024-07-05 15: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但在对亡人的传统习俗上,人们往往更重视丧葬的礼俗。当一个人自宣布死亡到殡葬结束,历时较长。其中的很多风俗习惯从上传统下来,并仍在沿用。在湖北一带,整个丧事活动规矩较多,归纳起来,大致是这样的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报丧

当人死亡后,家属会立马将亡人睡过的铺盖草,拿到一个“十字路口”焚烧,然后燃放鞭炮,宣示人走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睡的是床垫,根本没有铺床垫草的习惯了,但人们还是会使用一捆稻草替代。

死人之后,人们往往比较忌讳“死”字,所以在称谓上会有所改变,特别是对老年人或父母的死会说过生、过世、走了、老了、千古、仙游、长眠、赴黄泉、百年之后等。

人死了,就得向亲友发出通知。当地人习惯称“报丧”为“把信”。亲友接到通知后,须亲自登门并送些礼品,比如衣料、草纸鞭炮、祭奠之物等,对衣料之类的物品称“祭品”。

第二环节:示孝

人死临终称作落气,并要为之洗身、更衣,男性得剃头刮面。更衣是有讲究的,须

视亡人年龄,确定衣物多少。然后置于杉门上摊放,称之停丧。

以前人死后,家属会马上制做棺木,棺木一般用杉木制作,亦称寿木.现在殡葬革新,棺材不再使用,也无所谓打棺材了。

但这个时候,孝子孝孙须穿孝衣示孝。现在基本上已不讲究“披麻戴孝”,“五服”等,只是有白、红两种。从死者到孙子均穿白衣,披白头,穿白鞋,义为真孝;曾孙以下穿红衣,披红披头,穿红头鞋,义为假孝。

第三环节:出丧

死人家的丧饭称作“炮饭”。人死后,要请人抬出掩埋参与整个出丧活动,这些人各地称呼不同,请他们吃饭称“聚杠”。须由孝子亲自登门接请,行下跪叩拜之礼。到现在,一些地方还流传“杠上人”守夜的习俗。

展开全文

丧葬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要将亡人摊放三天方可出殡。当然这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到了死亡第三日,即行出殡仪式,这是整个丧葬活动最热闹的一天。

首先死者人殓。将死人放入棺内,其血脉至亲亲属此时须嚎啕大哭,并给予死者一些食物或者“防身”之物,以求死者顺遂能为生者带来平安。

接着是出丧。它是殡葬活动的高潮部分,仪式讲究,行为隆重,场面热闹。在家屋完成一系列告别仪式后,从堂屋抬出,子女行跪拜礼,年长者主持追悼会。以往还需请道士鸣路开道,念痛经,然后正式出丧。出丧时,孝子端灵牌、幡幛引路。孝子、孝孙白衣白柱杖等跟棺木相随。一路上鞭炮、钱纸不断,并三步一停五步一歇直至送走亡者。

抢炮饭,在出丧时,将一甑饭放于门前,棺木一抬走,左邻右舍即去撮一碗饭,称“抢炮饭”,据说吃了这种饭,死者可保你平安。

死者入土后,须行“回灵礼”,一般由死者长媳接灵牌,在死者家中设灵堂供灵。

第四环节:守孝

守孝,是人死后的第一个祭奠日,其重要性仅次于出丧。因为“五七”相传是第五阎罗值勤,民间甚是重视。所以第五个七日之时,死者的亲属必须到死者坟上烧纸放鞭,救苦于死者。

当年春节,亡人家属须贴黄色的对联以示对死者的祭奠,春联内容多为怀念死者的骈句。这一年,乡邻或亲友必须到死者灵前放鞭烧纸,称“吊清香”,也有死者亲属无钱招待吊香者,年前写出“清香免吊”的告示。

死者一年后祭奠烧纸放鞭称作“周年”,死者亲属每餐饭前伪叫死者吃饭称“叫饭”,直至除灵,除灵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因七月称“鬼月”,将灵堂全部搬出在坟上烧掉。

现在人死之后,讲究移风易俗,提倡殡葬火化,减免了许多繁琐之事,但一些祭奠亡魂的陈规还没有彻底革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