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独家|一头“飞翔”的鲸……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死亡搁浅公路断了 新海南独家|一头“飞翔”的鲸……

新海南独家|一头“飞翔”的鲸……

2023-04-24 03: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宫池

那一头13米长的大须鲸飞了起来

像一只大鹏

呈流线型的飞翔姿势

这是在南海博物馆场馆里看到的一幕

一头十分庞大的须鲸标本

被高悬至馆内上空

在它的周围

有座头鲸、抹香鲸、和虎鲸

提醒观众

这是一个南海“鲸”的世界

“这头须鲸是去年在澄迈县桥头镇搁浅的,从搁浅到制作成品展出,耗时1年半的时间。”南海博物馆馆长辛礼学讲道:“最大的鲸是蓝鲸,蓝鲸也是最大的须鲸;抹香鲸是最大的齿鲸。”

南海博物馆,展出的须鲸标本。摄影 刘昕婷

1

鲸,是哺乳动物

前肢像人的手

在悬挂的须鲸标本下,是几架鲸的骨骼,鲸的前肢,类似于灵长动物的手骨,其结构像极了人张开的手掌,鲸从陆地进化到海里的,鲸是哺乳动物。展区陈列之处,展品布置非常具有艺术性,如果不是标识,很难想象陈列展柜的物品是鲸的器官。辛礼学认为,大自然是最好的艺术家,大自然本该就是最美的,包括鲸的声音。

南海博物馆·鲸展,鲸的前肢。摄影 刘昕婷

南海博物馆在设计鲸展之时,特意展示了鲸的声音,那是一个触控装置,按下去就会触发鲸的鸣叫,如须鲸、虎鲸,(如座头鲸、蓝鲸、抹香鲸、虎鲸、白鲸等)其类别不同,声音就有了成色之分,有的空旷幽冥,有的却似外星奇语,辛礼学谈到,鲸都是通过声波传递信号/信息,可我们人类可能无法完全接收它频率,所以鲸的叫声,有一部分是我们听不见的。

01

缘起:一个推送视频

清明节的聚力争取

2020年的清明节,辛礼学在家休息,正刷手机看新闻,在新闻页面推送了一条澄迈搁浅了一头鲸死亡的消息,他突然警觉起来,立马拨通了南海博物馆副馆长章佩岚与方园博士的电话。得知此事,章佩岚与方园立马动身,赶赴搁浅现场;一面,辛礼学上报领导,希望争取到这头鲸的所属权,即把鲸制作成标本。

2020年4月清明节,海南省澄迈县桥头镇,须鲸搁浅现场。图片由南海博物馆提供

有价值的东西自然是被人关注的。当章佩岚与方园赶到时,已有救援队与中科院深海研究所的人员赶到了。深海所需要鲸的器官进行研究,南海博物馆需要鲸的骨骼和皮肤进行研制标本的工作。当时炎热,鲸搁浅已有一段时间,若不对它处理,再搁置下去,是有可能发生鲸爆的。这可怎么办呢?

须鲸搁浅现场,蓝天救援队协助清理标本。图片由南海博物馆提供

鲸搁浅后,其皮肤也会根据周边环境温度的变化而逐渐开裂,若到那时,博物馆就需要这身好皮囊就没了。

辛礼学上报领导,领导深知这头鲸对南海博物馆的意义所在,便立即打电话与澄迈县相关领导沟通。事在人为,终于得到了一个很好的结果:鲸的皮肤和骨骼由南海博物馆制作标本作为馆藏,鲸的器官由深海所带走进行学术研究,其科研成果共享。

3

太臭了,打不了车

租赁的库房被业主撵出去

“即便戴着5层防护口罩

穿着防护服都没用

那是一种令人窒息的臭味

那种臭味好几天洗不掉,散不去”

方园说起解剖鲸的工作,第一是要憋气,鲸搁浅死亡后,身体内会形成大量的有害有毒气体,其中夹杂着肉体腐烂的气味,足以让人窒息;第二是要眼尖,要在它逐渐腐烂的身体里,分离出体内各种大小骨骼。

2020年4月琼海潭门临时厂房紧急处理。照片由南海博物馆提供

就这样,从厦门赶来的动物标本制作人员在澄迈桥头镇的海滩上连续工作了3天,这头搁浅的须鲸才被解剖完毕。南海博物馆好不容易找到了一辆拖车,好说歹说,要把车身包裹一层塑料薄膜安放标本,这才辗转到了琼海潭门的租赁仓库。

据章佩岚回忆:“我们每月给1万块租金,租下了这个库房,当时就说放标本用的,没有特意说是什么标本。当老板见我们把鲸的皮肤啊,骨骼啊,拉来之后,对方不让我们在那个库房做事,说是太臭了,周围的居民非常介意。我们大概在那里租了近2个月,老板都不想要我们租金了,只求我们快点离开。”

与房东僵持了2个月后,南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带着鲸鱼标本离开了,这次他们再也不会被赶走了。

4

鲸,没地方去

就给它盖一个家

再也不要在外“漂泊”

介于四处找“家”,却被撵走的局面,南海博物馆工作人员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在南海博物馆旁边,修建一个标本制作车间,以便这头鲸不再流浪,若以后再有这样的标本,也能有安置的场所。于是,这头须鲸住进南海博物馆的标本车间,工作人员开展着他们紧张的工作,制作鲸鱼模型,拼接鲸鱼骨架。

在琼海潭门租赁场地,晾晒的鲸的骨头。照片由南海博物馆提供

“糟糕,怎么这鲸的脊椎骨少了两节!”方园回忆,有两次在重组骨架的时候,发现少了两节骨头。“我们工作人员又开车,到掩埋鲸的地方,把它挖开,在尸水里面找那小小的一节骨头。好在,之前遗落的骨头倒是带回来了,但也臭回来了,他们都说不好到馆里面上班,请假在家一日。”

南海博物馆·鲸展,须鲸受伤的脊椎骨。摄影 刘昕婷

后面的工作进展顺利,鲸的标本如期完成了。但在研究人员对鲸骨的拼接过程中,发现鲸的脊椎骨有断过但又自己复原的痕迹,其科研一度围绕这个展开。

是什么让这头庞大的须鲸折断了脊椎?是人为导致?还是海底大型动物的博弈之战而伤?目前,其科研还在继续,成因还不得而知。只能判断,这头须鲸当时受了不小的伤疼痛无比,它通过自救活了过来,可见它的求生意识之强。

5

鲸的死亡之因

捕捞、噪音、海洋垃圾……

谈起人类对鲸的研究,仍然是不够的,比如鲸类的很多冲滩行为,有鲸的意识说、磁场说、声呐干扰说等,但具体鲸是因为何种情况造成的冲滩,还有待科学系统完整地去研究和诠释这一现象的成因。

而许多病原体都可导致鲸患病和死亡,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它们主要导致皮肤、肠道和呼吸道感染,感染后可引起慢性疾病,增加流产或死胎、雄性不育、心脏病、骨骼和皮肤损伤、搁浅和死亡等。鲸可能会因食用体内富含生物毒素的食物而中毒、死亡,也可能会因水中具有致癌作用的污染物而罹患癌症。

南海博物馆·鲸展,小须鲸心脏。摄影 刘昕婷

关于鲸搁浅和死亡的原因,众说纷纭。除衰老、患病等自然因素外,定位能力丧失、受伤等都会导致鲸在近岸搁浅而最终死亡;人类捕鲸、观鲸、造成各种污染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鲸的死亡。

早在石器时代人类便开始捕鲸了,对人类捕鲸活动的最早记录出现在公元前6000年今朝鲜半岛的岩画上;伴随着人类的开发利用,海洋变得日益喧闹,船只和潜艇发送的声呐、船舶发动机的轰鸣、油井设备的钻探、军事试验和演习、地震试验等仅是人类造成的海洋噪声,这些都会影响鲸的行为。比如为避开长在迫近的破冰船,白鲸会离开原本的进食区,逃离至数十千米外;当军舰艇声呐出现时,柏氏中喙鲸会停止猎食,抹香鲸和领航鲸会停止唱歌。

而海洋垃圾对鲸也是致命的,来自渔具的缠结是鲸的致命威胁之一。据统计,每年有超过30头只鲸死于缠结,误食海洋塑料碎片,可能造成肠胃阻塞,尖锐的碎片还可能刺穿肠壁,甚至还会因肚中满是无营养的塑料而假饱,导致不再进食而饿死。

南海博物馆·鲸展。摄影 刘昕婷

全球海洋污染,已经向人类敲响了警铃。作为综合性博物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展出的《南海鲸灵》海洋生物标本展,本次着眼于海洋生物资源,呼吁人们关注海洋生物、增强环保理念、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南海博物馆·鲸展。摄影 刘昕婷

眼下

这只从回想古老和神秘的物种

进化而来的须鲸

在南海博物馆飞翔

介于解剖时其性器官已腐烂

无法辨出性别

正如维纳斯断臂雕塑引人想象

这头须鲸也如此

就让它随着参观的人们

神回上古之海,安能辨我是雄雌

编辑:俞玥

值班主任:史晓晖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