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南宁武鸣区:十年发展历程实现城区经济实力跃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武鸣撤县设区时间 【资讯】南宁武鸣区:十年发展历程实现城区经济实力跃升

【资讯】南宁武鸣区:十年发展历程实现城区经济实力跃升

2024-07-09 07: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无名无数.png

十年,一个跨越历史的时间维度;十年,一段砥砺奋进的发展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武鸣区的这十年,满载硕果的辉煌答卷令人欣喜:城区经济实力跃升,扩大开放有力推进,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乡村振兴蹄疾步稳,民族团结共融共享。

十年,武鸣区积蓄了跃步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当前,武鸣区抢抓撤县设区,以及南宁教育园区、高铁南宁北站落户武鸣三大机遇,奋楫笃行、勇立潮头,在全方位构建南宁副城区、加快与主城区同频共振上再发力,奋力擘画建设南宁北·中国壮乡武鸣新区新图景。

项目为王  工业经济提质升级

走进位于伊岭工业集中区城南工业园区的广西叠彩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矿物质环保电缆生产车间,各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机器隆隆作响,往来的工人却很少见。

“以前这种设备起码要10个工人操作,现在6台设备才需要一个技术工,还能在手机上进行远程操作。”广西叠彩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利明介绍,目前该公司生产线已经实现全自动化机械作业,相较于以往节约了约八成的人力成本。入驻园区以来,该公司加大技改的资金投入,建成多条全自动生产线,电缆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订单量不断增加。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发展之基、就业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武鸣区按照“1346”工作思路,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深入实施工业振兴战略,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培育“工业树”,打造“产业林”,着力推动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和企业培育,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武鸣区新材料(碳酸钙)产业园和林产品产业园建设成效初显,以石头、木头“两头”为主导的武鸣特色产业之路悄然兴起;南宁武鸣抽水蓄能电站加速建设,武鸣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稳步推进,将形成“双蓄能电站”格局,引领光伏、风电等项目完成新能源产业布局;伊岭工业集中区扩能提质,2021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82.81亿元,实现稳步增长。

据统计,2021年武鸣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9.7%,增速居全市第一,红狮水泥年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城区工业发展蹄疾步稳。

特色引领  现代农业赋能发展

近日,2022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在北京发布。“武鸣沃柑”首次参评,入围2022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以“新面孔”居榜单第40位,是唯一荣登百强榜的沃柑品牌。此次入围将进一步提升“武鸣沃柑”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助推“武鸣沃柑”产业高质量发展。

“武鸣沃柑”无疑是武鸣农业发展中那颗“最鲜甜的果”。恰恰在十年前,武鸣区利用好山好水的环境优势引进沃柑种植,将“武鸣沃柑”作为一项主导产业和惠农工程来抓。10年后的今天,武鸣区沃柑种植面积已达46万亩,成为全国沃柑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区);产量达150万吨,占全国沃柑产量的五分之一,产业产值超100亿元,为该城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武鸣沃柑”蓬勃发展的十年,也是武鸣农业提质升级的十年。十年来,武鸣区大力推进现代特色农业产业“10+3”提升行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作为基本路径,全力打造优势特色现代农业,多措并举加快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推动城区农业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目前,武鸣区建有21.2万亩“双高”糖料蔗、10万亩香蕉、3万亩火龙果等现代特色农业基地;示范推广水稻、玉米、糖料蔗、马铃薯、柑橘等优良新品种18个(项);创建并获认定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276个,累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643家、家庭农场175家。

同“城”共振  发展动能持续释放

近年来,武鸣区紧紧抓住撤县设区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高铁南宁北站、南宁教育园区落户武鸣的发展优势,加快与南宁主城区融合发展,实现同“城”共振,努力建设南宁北·中国壮乡武鸣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城市建设做精做细。主城区基本实现5G信号全覆盖,交通路网、绿地景观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城市更新不断加快,城市“颜值”和内涵全面提升,文明新风尚在壮乡大地蔚然成风。

教育园区初步成型。南宁教育园区东片区入驻院校7所,广西医科大学等5所高校招生办学,在校师生达6.4万人;上河公园建成开放,城际城内公交线路一体化加速形成,爱尚武鸣·大学城文化休闲街形成消费新高地,“15分钟生活圈”日趋完善,园区第一阶段目标全面实现。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坚持以“硬措施”改善“软环境”,工程报建等综合业务实现“一事通办”,各类市场主体达4.34万个,“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实现“24小时不打烊”,行政审批跑出“武鸣加速度”,市场活力有效激发;坚持以项目建设为第一要务,组建29个重大项目(重要产业)工作专班,城区四家班子领导挂帅督战,今年以来,重点推进重大项目94个。

民生保障利民惠民。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推进城区第一人民医院等一批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敬老院养护楼等民生项目建设,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开工建设双桥镇平稳小学教学综合楼等50个项目,武鸣高中定罗湖校区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校园安防建设“四个100%”任务;依托“平安武鸣”平台建设,智慧化综合治理体系日益完善,群众安全感持续增强。

乡村振兴  “三农”根基不断夯实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蜜柚飘香。在位于武鸣区仙湖镇六冬村那洋集体林地的江河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三红蜜柚种植基地里,一株株果树整齐排列,蜜柚挂满枝头,迎来了今年挂果丰收的好日子。“今年的挂果率比去年增长一倍。”看着长势喜人的蜜柚,该基地负责人潘艳芳笑得合不拢嘴。

党的十八大以来,武鸣区始终把脱贫攻坚当作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抓好抓实,城区上下凝心聚力,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交出了一份漂亮的“三农”发展成绩单,带领城区农民群众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战胜利后,武鸣区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早谋划,早担当。延续脱贫攻坚时期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工作体系,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压实部门责任,强化考评结果运用,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精准落实到位。

——重长效,强举措。继续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底线目标,认真开展“防返贫守底线”专项行动,建立“有上有下、有来有回”的风险预警机制,制定脱贫人口“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计划,织密兜牢防止返贫致贫保护网。

——守底线,促衔接。做好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使用、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应贷尽贷”和雨露计划“后半篇文章”;充分利用各级衔接资金支持培育和壮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谋划创建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区,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抓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乡村振兴项目储备和建设,扎实开展健康帮扶。

——抓实干,求实效。选准配强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选好用好驻村工作队,切实补齐短板弱项,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推进有效衔接各项工作。

民族团结  厚植共融共享沃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壮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广西最大的壮民族聚居地之一,武鸣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全面深入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覆盖面不断扩大,民族团结之花在壮乡大地上越开越鲜艳。

武鸣区注重打造民族教育品牌,大力实施民族文化进校园系统工程,编印《魅力武鸣》《武鸣文化遗产荟萃》等一批地方民族文化教材;把唱山歌、跳竹竿舞等民族文化融入教学中;“尼达妮”学生合唱团、太平镇庆乐小学“勒庆乐”艺术团多次参加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成为享誉全区、全国的知名民族文化品牌,提升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为武鸣区打造全域旅游奠定良好的基础。每年的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都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历史最久的民族歌圩,每月29日的“月歌圩”活动成为该城区“永不落幕”的歌圩;借助“壮族三月三”歌圩的优势,武鸣区正积极打造“伊岭—大明山全域旅游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壮族三月三”“养生大明山”“壮乡旅居地”三张名片,深入实施“骆越壮乡”风貌提升工程,成功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把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相结合,形成了以“旅游+壮文化”为特点的旅游发展新模式。

今年以来,武鸣区结合实际,线上线下融合开展了一系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在弘扬壮乡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切实凝聚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奋进的力量。下一步,武鸣区将继续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中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

 

(原标题——武鸣区:砥砺奋进满载硕果 锦绣壮乡踏歌而行)

来源:南宁日报

记者:胡光磊

通讯员:林荣美 熊莉 谭乔议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直接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