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道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武汉长春观求签多少钱 走近道教

走近道教

2024-07-17 09: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拜师分两种,一种是拜本师,一种是拜学师,这是两回事。

我们做为一个世俗的普通人所拜的第一位师,所行的第一次拜师礼,也是皈依道门(无论俗家还是出家)成为道教信徒所拜的师称为拜本师,也称皈依师,要叫“师父”,就是事师如父。在道家门,一个人一生只有一位师父(注意不是“师傅”)也就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由来。道教认为,进入道家门是第二次投胎,这时拜的师父,如同再生父亲,所以我们称为“师父”。一般情况下拜师的时候,师父会选择一个好日子,做一个道场,举行正式的收徒仪式,然后师父赐徒弟道名,成为某派第多少代弟子。全真道冠巾科仪序中,提到“倘有出家时本师未请冠巾,而本师远游他方,或已羽化, 可专拜学师,傍设本师牌位,遵科冠巾,亦无不可,切不可更改本师与己后取之法名。”可见本师的重要性。

修道是一个很长远的事情,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很多知识需要了解,这就需要学习。所以,即使我们常常去宫观见到自己在心里认定的师父,师父暂时没有答应收你为徒,也不要气馁。如果拜了师,急于学习道术,师父没有答应也不要灰心丧气或者觉得是师父不肯教你就自己做主去找其他的道长学习。道家有一句话叫“修道先修德”无论是物质钱财还是知识技能,都需要有德才能承载。如果师父觉得我们暂时还承载不起,是不会同意教我们的。修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师父暂时的拒绝是为了我们更好更优秀。

对于出家修行来说,一般出家三年后,经得住师父的考察,相当于考试合格,师父才会给弟子举行“冠巾礼”,表明是真的出家人了。然后就鼓励弟子下山,参访名师,寻访大道。下山后寻访的名师,可以向其学习,这就是拜学师,也叫“拜先生”,就是人们说的“拜师傅”。和“拜师父”意思上有很大的区别。

这个师傅,就仅仅是教授知识和技能的。“师傅”一词,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且从一开始就是用来指老师的。《榖梁传》中有这样的说法:“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战国时期称老师为师傅,秦王令异人试诵诗书,异人推辞说:“少弃捐在外,尝无师傅所教学,不习于诵。”这里的“师傅”与教学关联,显然指的是老师。

拜师父如同睁眼投胎,一生只拜一位。而拜学师,我们叫“师傅”“先生”“老师”的人可以是多位。师父(度师)带我们走进道门,引领我们的人生脱胎换骨,是为再生父母,更是亲人,要侍父母一般的侍奉师父,一生只能是一位。如果日后看到哪位有名的高道后,又跑去拜人家当师父,则会被认为属于不孝,每逢参学参访,冠巾受戒(正一则为传度授箓)之前也是须要征求自己师父同意的。而作为师父在收徒之前,若知道此人已有师父,那就断不可再收此人为徒弟了,只能收为学生。

以下为道教拜师的注意事项:

1、很多人都在问师父怎么找?皈依道教的师父是国家认可的道教教职人员,一般是出家人,宫观里的道长,而不是社会人士。

2、现在社会上很多“明师”,拜师需要理智辨别,初一十五多到道观里走走,多了解总没有错;先多积善行德,有机缘的自会相遇,师父也要考虑我们的人品、德行才会收的。

3、道家讲究正统传承法脉,正统法脉需在宫观大殿之上,经由拜师礼,开坛上祈上界并上表入道疏文,有了这个你才会得到师父及祖师爷的承认。这也是为什么建议大家拜师去宫观,而不是在社会上等着师父出现的原因。

4、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些高道大德也会被商业化炒作,虽然高人或许也隐藏其中。但拜师,是一件慎重的事情,相互多点时间相处多点了解,不要急于求成要结果。

5、道家中人也要学到一定的层次后,经他本人所属的道观或师父允许后,才能收弟子,不是一般的道家中人随意可以收徒。如果被自己看准的“师父”拒绝,也不必怀疑是自己有问题。

6、拜师,皈依入道,不受地域,工作,性别,民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限制。皈依未必要出家,在家同样可以修行,是为道教信徒,简称居士。道教玄门,作为普通的信众居士俗事缠身,能跟着师父学习已经是难能可贵,拜学师一说也就没什么实际的意义。

行了拜师礼,即是皈依道教,身为道教徒,应该以严格的要求来给众人作出榜样,自炎黄立国,太上赐教,均崇道尚德。继五千年一贯之优秀文化,承宗祖先哲智慧和心血,传中华民族之本土信仰,处上为君本,安下为民俗,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谨从师训,遵守道规,仁慈,俭朴,不偷盗,不抢劫,不霸道,修善积德,勤持奉献,心胸开阔,团结协作,努力维护和光大道教。振兴中华民族。以上是为己任。

愿每一位向道的人,都有机会遇见明师,开启近道修仙的光明正途。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