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应该去体操化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武术对打套路 武术应该去体操化吗?

武术应该去体操化吗?

2024-06-07 07: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研究近代武术史可以明白,武术与体操的相互关系,并不是排斥对抗,而是相互竞争学习,取长补短。回顾历史,中国武术在义和团事件之后被国民遗弃,跌向了深渊。民国的有识之士凭借武术与体操的竞争,才保全了武术,并使武术获得发展的机会。

民国时不管体操或是武术,都是为了提倡尚武精神,并使国民强健体魄,以实现强种强国的大目标。所以即使民国人初期推行武术“军体操”,但他们仍然保持武术的技击,保持了武术所承载的文化。因此,在民国有过好几次大型的擂台技击比赛,连国术馆的国考,也须通过对抗的打斗考试,而不是靠表演来得分的。民国的武术体操化,或者体操武术化,都是为了便于普及推广,都不是为了用体操取代武术。

他们的体操化只是在武术套路肢体动作上借鉴、撷取体操的优点作改进,并没有用西方的体育文化来全盘化掉中国武术内在特有的文化。而且民国人对传统武术做了大量的挖掘、抢救工作,所以,民国的武术才会有发展的黄金时期。总之,民国人对武术作了有限合理的体操化,只化肢体动作,不化掉武术内在的文化。因此在武术的尚武精神和强健体魄上都有良好成效。

而1955年之后,我们全面武术体操化,这“化”字,把不该“化”的东西化掉了。我们的“化”不仅是动作肢体上体操化,而且是彻底“化”掉技击。最后造成所谓体操化、舞蹈化的竞赛套路一枝独秀,用这样似是而非的武术取代了真武术,这才是那一次“武术体操化”的错误根源。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看到,现在要改走“武术去体操化”之路,前景堪忧,因为积重难返。不可讳言,上述“假武术”的普及推广,已使成千上万的人熟悉了,习惯了,将近半个世纪身心的惯性运作,使这种所谓体操化的武术,拥有了广大的市场,而习惯势力的克服。

人们对武术与武术体操其实难以分辨。六十五年来,我们对武术混乱的认知,大批武术从业者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是建筑在武术体操化和反技击的基础上的,需要重新接受科学武术观的思考,这将会是一个困难的系统工程。

再说“武术与技击”,当今的武术技击已不可能回到农耕文明冷兵器时代。冷兵器时代的那种技击是伤残性暴力,一切为了杀伤对手,是追求“天下无敌”、“东方不败”、“独孤求败”。这种技击已脱离现代生活,只存在于武侠小说中,或为极少数人喜欢。站在国家层面,除了特警外,是很难在我们社会中推广这种技击的。新时代工业文明的武术与技击,必须是无伤害性的文明格斗,这样才能在我们社会中推广,并走向世界。

现在有些人对武术技击的认识要么是冷兵器时代的;要么是“冬哥”式的自由格斗。这些东西作为商业娱乐,或个人喜好是无可厚非的,但想以此全国推广并进入奥运会是不可能的,因为那些东西不能代表中华先进文化。

世界上的民族几乎都有打斗技击,无限制自由打斗是共有的动物本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什么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技击?什么样的技击能代表中国武术、代表中华文化?

中国武术已经走了许多年的弯路,我们为武术的没落而担忧,千万不能再折腾了。如能以经过严密论证、切实可行的措施去实施“武术去体操化”,恢复符合时代所需的“技击”,也许真能给中国武术带来一丝希望,我们拭目以待!

唐才良,上海1956年学八段锦与初级拳技。1962年学太极操。1981年向傳钟文先生学85式太极拳。2011年拜杨澄甫之子杨振国为师,习练杨氏太极拳。曾经在《中华武魂》《武魂》《武当》《搏击》以及《武术自由谈》等发表二百多篇太极文章。2015年整理《顾留馨日记一一太极拳史解密2》二册;2017年校注《许禹生武学辑注》二册。

|文章内容为作者观点,不代表一极课堂立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