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武安磁山文化遗址门票 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

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

2024-07-11 05: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今天,随记者一起走进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

回到8200年前的磁山先民的家

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中心大厅的正前方是中华文明源浮雕墙,它真实的反映了磁山先民农耕、饲养、采集、制陶、狩猎、收获、祭祀等场面。开启农业文明的磁山文化,以武安磁山遗址命名的磁山文化,是我国以粟,黍作农业和定居生活为特点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表现出人类利用自然与自然相融合的奋斗精神。

在浮雕的正下方,地面有一个圆形坑,是仿古艺术磁山文化区位微缩沙盘。它真实的反映了一万多年以前磁山遗址的地形地貌,以及现今磁山遗址周边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具体位置和分布。

展览分为三部分

01

惊世发现

1972年冬,磁山二大队村民在洺河北岸一处台地上开挖水渠时,意外地发现了一批怪模怪样的“宝贝”——石磨盘、石磨棒及陶盂、支脚等器物。在群众惊讶猜测之余,公社包村干部王小四敏感地意识到“这可能是文物”,并由党支部书记霍守岚逐级上报至省、市文物部门。最终确认,这里就是在地下沉睡了约8000年之久的原始村落——磁山遗址。

磁山遗址,位于磁山村东1公里处南洺河北岸的滨河台地上,北距武安城区16公里,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1972年兴修水利时被发现。1976年以来,经多次发掘,揭露面积约7000多平方米,发现有房基、灰坑及成批的粮食窖穴等,出土陶器、石器、骨蚌器等文物5000余件,还发现大量走兽、飞禽、鱼蚌、家畜、家禽和黍、粟、榛子、小叶朴、碳化胡桃等动植物标本。经测定其年代最早达8000年以上。其中原始农业、饲养业和地下储粮技术的发明,尤其农作物黍、粟和家鸡遗骸的发现,堪称远古时期的震世绝响,在我国乃至世界文明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1988年1月13日,磁山文化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2

文明之光

磁山文化,距今约7500—10000年。当时已进入繁荣的母系氏族社会,人们已掌握了房屋建造技术,拥有了必需的生活用具,过着较为稳定的定居生活;社会生产以从事农耕为主,兼及采集、渔猎、家畜家禽饲养和手工生产活动;率先培育出了黍、粟等粮食作物,发明了地下储粮技术;饲养了猪、狗等家畜,并最早驯化了家鸡;继承发展了石器和骨器加工、陶器烧制及编织纺织技术;出现了古朴的原始艺术,并萌发了以崇拜与祭祀为特征的原始宗教,开启了新石器时代人类的文明之光。

当时的房屋建筑,多选在地势较高,较平坦的地方,注重朝向,布局合理,为圆形半地穴式,一侧开有台阶或斜坡式门道,周围构筑立柱和木骨泥墙,顶部用木架支撑和茅草覆盖,技术还很不成熟,属较原始的窝棚式居室。

磁山文化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已发生了飞跃式的变化和进步,从遗址中发现的灰坑、窑穴、房基等遗迹和各种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说明磁山先民不仅拥有赖以栖息的居址,还拥有日常必需的门类齐全的生活家当,这就是为人类文明进步争光添彩的磁山人之家。

磁山先民已积累了春播、夏锄、秋收、冬藏的农耕生产知识和经验。遗址中多达70%以上的农耕和脱粒工具,数量众多的窖穴和灰化粮食堆积,说明当时农业已有很大发展,已成为人们最主要的生活来源。经最新科学鉴定,当时的粮食主要为黍和栗,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培植的粮食品种,也是磁山先民为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

当时猎货物有鹿类、獐子、短角牛、野猪、狗獾、花面狸、猕猴、蒙古兔、金钱豹和豆雁等。狩猎工具多为石球、陶石弹丸和骨质箭头,还有棍棒和石块。捕猎方法有近距围堵、远程投射,还会借助陷阱诱捕、猎犬追杀等。

磁山文化时期,人们追求艺术,向往美好的意识已经产生,以万物有灵及崇拜与祭祀为特征的原始信仰也已初步形成。遗址中,不论是出土的各类生产工具、还是生活用具和配饰品等,均包含着人们的艺术思维和艺术创作,而且,所发现的鸟头型支脚、“卵石面”和“组合物”等崇拜或祭祀遗存,也反映了磁山先民的原始信仰和精神寄托。

在三楼的多媒体互动室内,游客可体验谷子从播种、除草到收获的整个过程。

03

时代新篇

磁山文化的发现,是我国文物考古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引起了各级文物部门、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等学术机构的热情关注,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几十年来,慕名前来遗址考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络绎不绝,追根究底、百家争鸣的研讨活动盛况空前,文物陈列、集中展示的宣传活动推陈出新,打造文化品牌、促进经济发展的文化节庆活动高潮迭起,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管理规范相继实施;不仅为学术研究、陈列宣传、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谱写出了新的篇章,也使古老的磁山文化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2004年9月,邯郸及武安市政府在古城武安隆重举办“中国·邯郸·武安首届磁山文化节”。文化节以“弘扬磁山文化、展示华夏文明、打造武安品牌、光大邯郸形象”为主题,以参观考察、理论研讨、商贸洽谈为活动形式,共举办了武安磁山文化、戏剧文化和生态旅游研讨会及经贸项目洽谈等8项主题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011年10月,第二届邯郸·武安中华磁山文化节成功举办,旨在“弘扬万年磁山文化,传承千载古县文明,回顾革命光辉历程,展示当代武安新貌。”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文化界人士齐聚一堂,通过开展学术研讨会、开办讲坛、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等形式,向人们展示了武安独居特色的历史文化和昂扬向上的时代风采。

近些年来,在政府推动、科研单位技术支撑、龙头企业带动下,武安市谷子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经过品种筛选与示范,逐步形成了以0优质谷子品种冀谷19、优质筒化品种冀谷31为主的品种布局。基地建设逐步形成“六沟五粱六面坡”的优质谷子生产基地,总面积达到2万公顷。武安龙头企业注册的“晶秋”、“磁山栗”、“洺河源”等品牌的小米,不仅走进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且漂洋过海远销东南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磁山文化"的发现,向世界宣告:磁山是粟谷的发祥地,黍的起源地,核桃的最早栽培地,鸡的最早养殖地,陶器的最早制作地。勤劳智慧的磁山先民早在一万多年前创造了承前启后的辉煌,人类从此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旧时代,开创了农耕文明的新纪元,这在中华文明史上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磁山文化——中华文明源。

记者:刘军 贾选选

转载请注明:武安手机台

■编审:世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