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如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武乡老照片 孙如珍

孙如珍

2023-12-26 23: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就在那年的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审查和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所作的错误结论,肯定了他们对党和人民的贡献。浦安修同志也随之获得彻底平反,恢复了她北师大党委副书记的职务。党中央为彭德怀同志平反以后,她倡议成立彭德怀传记编写组,并亲自参加彭德怀同志史料的收集工作。随着1979年春天的到来,浦大姐也开始了她革命生涯中的第二个春天。转眼到了7月底,随着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和落实,我们筹建纪念馆的工作也迎来了明媚春天。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的冤案得到了平反昭雪,恢复了工作,为纪念馆的筹建铺平了道路。7月15日,我们赴京收集资料,到北师大第二次找到浦大姐。她换房子了,住到了北师大领导住的宿舍楼,家中宽敞明亮,大姐看起来比去年胖了,见到我们后显得十分高兴,她还清楚地记得去年冬天接见我们的事。我们说明来意,并向她说了去年秋天我们曾到中南海西门请求门卫向邓小平同志转呈请示报告,希望他为纪念馆题词,但遭到门卫拒绝的事情,老浦听后对我们说:“那样不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门卫的态度是对的。你们回去后让县委写请示报告,到时我可帮你们转呈。”并指示我们办纪念馆要有信心,要办就要办得像样些,真正起到教育后代的作用。第二次的会见,浦大姐为我们指明了办馆方向。回县后,按照老浦的指示,我们开展了紧张的工作,编写制作了《八路军总部太行纪念馆》陈列小样。8月28日,县委关于修建八路军总部纪念馆请邓小平同志题写馆标的请示报告,通过机要文件的渠道邮寄给浦安修大姐。9月14日,我们又一次赴京请军博和历博的专家审查陈列小样,同时,等待小平同志的题词。9月18日下午,在总参第四招待所(彭总传记编写组的办公地)第三次见到浦安修大姐。她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仔细地审阅了纪念馆的陈列小样,并指出了很多修改意见,纠正了许多与史实不符的地方。最后她告诉我们,寄来的县委请示报告已送呈邓副主席,是她亲自送到家里交给卓琳同志的。听说邓副主席一般不题词,不过八路军纪念馆的馆标,我想他是愿意写的,他对太行山很有感情,我可以帮忙再催一催,你们可以放心等几天。至于纪念馆叫什么名称好,就请邓副主席酌定了。一晃谈了两个多小时,她兴致勃勃地讲述着抗战时在武乡的事情,回忆那段难忘的烽火岁月。临别时,她约我们再到她家里去,再忆一忆一些抗战的往事。此后的十多天里,我们忙于走访军博、历博,请专家们审阅小样,同时收集资料,照片和文物。10月5日,我们到总参四所见到老浦,她高兴地告诉我们,邓副主席给纪念馆题词了,题词是国庆前夕送到她家的,是9月28日写的。展开雪白的宣纸,一行苍劲有力的大字跃然眼前,“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邓小平题”。面对题词,传记组的五个人都很欣喜,都在为我们高兴。我们更是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老浦也兴奋地地对我们说,邓副主席把你们请示中“总部”两个字去掉了。改名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这样,纪念馆的展出范围就要扩大,不只限于总部,凡是八路军的抗战史实都要反映。这是邓副主席卓越的见识和对办好纪念馆的亲切指示。这样,你们就可以按邓副主席的指示精神,把纪念馆筹建好。我们认真地聆听了她的话,一一记录下来。可以说,筹建纪念馆八年,我们始终遵循着邓副主席为我们指出的办馆指导思想努力工作。此后,浦大姐又帮我们联系徐向前、聂荣臻、杨尚昆等八路军老首长汇报办纪念馆的事,老首长们都挥毫泼墨为纪念馆题了词,表示了对纪念馆的极大支持。为了表达武乡人民对八路军老首长的心意,我们把特地从家乡带来小米和南瓜,分别由浦大姐转赠给邓小平、徐向前、聂荣臻等老首长。浦大姐告诉我们“太行山的小米养育了八路军,今天领导们又尝到了太行的小米、南瓜,都很高兴啊,这比什么贵重的礼物都要珍贵呀!”太行、北京虽隔几百里,但战火中的军民鱼水深情,把两地紧紧相连。浦大姐,是你在文革后拨乱反正的日子里,奔走呼号,像一根红线,把太行人民与在太行战斗过的老一辈革命家联系起来,这种厚重之情,似太行山高、漳河水长。1985年5月,浦安修同志第二次回访太行,与武乡县王家峪小学的孩子们合影。

(二)凡是赴京办事的武乡人都知道老浦在北京的家(1980年后,她搬到北师大对面的国务院宿舍楼),都要去她家里跑跑、看看,请她帮忙办事,向她汇报工作。无论是县领导,还是普通工作人员,她都热情接待,提出的事情,能帮忙的一定不推辞,她家里的老保姆、秘书、司机都认识武乡去的人,她把武乡的事情当作她自己的事情,乐此不疲。我们曾开玩笑对她说:“老浦,你的家成了武乡驻京办事处了,你就是处长!”她着对我们说:“我家里的人和传记组的人都这么说。只要能为老区老百姓办点事,我愿意当这个处长。”筹建纪念馆仍然是老浦十分关心的事。自小平同志1979年题词之后,如何进入实质性的审批、设计和建设程序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为此,我们整整努力了八年时间。赴京找老浦不下二三十次。她曾不止一次地对我们说:“办纪念馆是个大事、好事,对后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人民不忘苦难历史,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为什么办起来这么难呢?这件事各级领导都应该支持的。这些年来你们从事这项工作,很有意义,工作很辛苦,也很不容易。只要努力,一定能办成。”浦大姐的话,一次次地感动了我们办馆的工作人员。我们深知,她是在为我们鼓劲加油的。所以八年来,我们始终充满信心,工作中不敢有半点懈怠。记得1980年后半年,请示中央审批的事出了点麻烦,我们请浦大姐帮助出主意。她情急之下介绍我们去找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郑思远同志。7月16日,我们有机会走进中南海这个神圣的地方,面对面地向办公厅的领导汇报办馆中的困难,了解办馆的请示程序。中南海的一次汇报,协调解决了审批中的麻烦,很快由山西省委报告中央,于当年9月中央批复了修建纪念馆的请示。紧接着,浦大姐介绍我们去找抗战时在总部、北方局、一二九师工作过的老首长、老八路,请他们回忆当时的史实,并提供史料和文物。而她则是有机会就向这些老首长宣传武乡筹建纪念馆的事,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八年中,在她的引荐下,我们曾走访了陈锡联、李德生、何正文、王政柱、戎子和、黄镇、陈赓夫人傅涯等三十多位在京的八路军首长。是他们提供的大量珍贵史料和文物,极大地充实了馆内的陈列内容。经过八年的努力,纪念馆终于建成,并开始内部陈列。为了隆重办好纪念馆的落成典礼,武乡县四大班子的主要负责人和纪念馆的筹备人员专程赴京,于1988年6月11日,在老浦的倡议和努力下,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开馆前的老太行座谈会,陈锡联、李德生、戎子和和老浦等二十一位太行山老首长参加了座谈,会上,这些老革命系统地听取了办馆的筹建情况,陈列内容和开馆准备情况,老首长们一一讲话,对纪念馆提出了很多重要建议,并拟定了9月3日举办开馆仪式。由山西省委写报告,请示中央军委,派代表团参加落成典礼。并就开馆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一一作了安排,为开馆仪式的顺利举办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至今回顾往事,深深感到是邓副主席的亲笔题词和指示,是一大批在太行山战斗过的老首长的鼎力支持,是老浦同志在京不懈的奔波忙碌,到处宣传纪念馆的重要性和伟大意义,才托起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今天的辉煌和精彩。武墨地方铁路更是老浦牵挂的大事。1982年6月,她离京回到了阔别四十年的太行山。在武乡县住了5天。她兴致勃勃地重访了砖壁、王家峪总部旧址、北方局旧址,走访了当年的老房东,看了村里的小学、县城的中学。五天的时间,给她的印象是太行山的老百姓还很贫穷,生活还不富裕,这让她忧心忡忡。在临走的前一天,7月8日,县委领导给她汇报武东山区有储量巨大的煤田和多种矿藏,就是交通不便,无法运输出去,如果能修一条铁路,把煤运输出去,就会加速武乡县的经济发展。她听了很高兴,是看到了改变武乡贫困现状希望的由衷的兴奋。她对县委领导说,你们要努力做工作,宣传老区的优势,争取得到省里和中央的支持。于是县委领导把写好的《关于要求为武乡东部山区煤田修建铁路线的请示》交给了浦大姐。回京后,老浦把县委的请求亲自送到邓小平同志的家里。她详细地向邓小平同志汇报了这次回太行山重访的所见所闻。当讲到武乡县的经济还很落后,人民的生活还很贫穷,孩子们上学还在土窑洞里的土凳子上时,她动情地留下了眼泪,深深地感到了痛心。小平同志听了后也很动容。8月29日,小平同志在武乡县委、县政府的请示报告上批示:“武乡是太行山老根据地。此件是该县经过一位去访问的老同志向我提出的要求。请计委斟酌。”并批转至国家计委。与此同时,杨尚昆、万里同志也接到了县委的请示,批转给铁道部。1982年9月11日,国家计委以第751号文件函复山西省政府,同意修建武乡东部煤田铁路线。铁道部同时下文同意国家计委的意见。一项加速武乡县经济发展的重大翻身工程,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就这样很快敲定了。消息很快传遍武乡县的城镇乡村,人们由衷地感谢党中央对老区的支持。人们普遍认为,党和国家没有忘记咱老区的老百姓,当年的八路军又回到太行山来了。1982年12月25日,武乡县委、县政府及时派出两个班子的主要负责人及县计委的领导赴京,做铁路的前期准备工作。我作为工作人员陪同县领导一起赴京工作。在京十多天,县委、政府领导分别走访了国家计委、铁道部、煤炭部。详细了解了修建铁路的程序,听取了三部委对武乡铁路线的指示和建议,办理了有关手续。武乡东部煤田铁路线的修建工程就此正式开始启动。浦大姐听说武乡派县领导来京搞铁路的事,十分高兴。她主动派传记组的门吉寿同志找到我们,约好在我们赴京后的第三天,也就是12月28日上午11点,在总参四所接见武乡县赴京的领导同志。县领导如约11点在第四招待所见到了老浦同志。她十分热情,高兴地谈到了她向邓副主席汇报武乡情况的事。她说,武乡还很穷,但人民群众对八路军怀有深厚的感情,至今还十分怀念当年的老八路。邓小平听了很高兴,对武乡县修建铁路的事他很支持。他对老区人民对八路军的深厚感情表示谢意,杨尚昆同志见到我带给他的武乡的照片十分高兴,很快把请示批给了万里同志。这充分说明老一辈革命家对武乡有深厚的感情,都希望老区尽快改变落后面貌,老百姓能丰衣足食。县领导听了浦大姐的话都很激动,表示回县后向全县人民传达中央领导的指示和关怀,并努力工作,艰苦奋斗,让党中央放心。中午,老浦设便宴宴请武乡赴京同志。我们一再推辞,表示不想给老浦添麻烦。老浦和蔼地说:“武乡人民对我那么热情,对八路军有那么深的感情,你们今天来北京了,我怎么也要让你们吃一顿饭,也算是对武乡人民的回报。”情真意切,不能推辞,只得客随主便。席间,浦大姐拿起酒杯,一一向武乡县领导敬酒,祝武乡县早日富裕起来。饭后临别时,浦大姐让我们先到三部委跑跑,把跑的情况告诉她。老浦的谈话和宴请,给在京的县领导及工作人员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大家感到,搞不好武乡县的工作,就无脸再见这位慈祥的大姐。太行山高,不及老一辈革命家在老区人民心中的形象高;漳河水深,不及老一辈革命家对老区人民的感情深。这种在战火中凝聚起来的患难真情弥足珍贵,感人至深!我们在京工作十多天后,准备离京时,专门到老浦家告别,并向她汇报了十多天的工作情况。县领导说,修铁路的事比较顺利,大量的工作是回山西省政府去做,感谢老浦的支持和帮助。她风趣地说:“修铁路的事,需要我帮忙的,我一帮到底。我是武乡县驻京办事处的处长,又是运输大队长,为老区办事,我义不容辞。等铁路修好了,我再回武乡看看,看有什么变化。”可以看出,她对武乡老区的发展完全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在以后的日子里,搞铁路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不止十次八次地找过老浦,她真的成了武乡县驻京办事处的处长了。写到这里,不禁想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有一位年轻的作家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对武乡县这条铁路颇有微词,说它是一项“首长工程”“政治铁路”,没有什么经济效益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此,我不想评论什么。我只想说的是,没有深入的了解和切身的感受,是很难有正确的认知。请尊重老区人民和老一辈革命家的深厚感情,不要去亵渎它,更不要去伤害它。近二十年过去了,历史已经告诉人们,武墨铁路已和阳涉线接轨,正在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历史是会说话的,纪念馆和修铁路是两项大的工程,去找老浦似乎合乎情理,但县里有关部门赴京办事,有困难时,都要去找浦大姐帮忙,她都乐其不疲,笑脸相迎。最难忘的是武乡县妇联会要编写武乡妇女运动史,编写组的三位同志赴京收集资料时,苦于找不到抗战时在武乡工作过的八路军老大姐们。她们找到老浦,汇报了编写武乡妇女运动史的事,老浦听了后非常高兴。她把在京工作的,当年在北方局妇委工作的老大姐们名单列了出来,一一电话联系,让武乡县妇联会的同志去采访她们。通过她们再联系在鲁艺、北方局党校等机构工作的老大姐们,这样,就能收集到更多的史料。按浦大姐的指点,武乡县妇联会的三个同志很快找到了十几位在太行山战斗过的老大姐们,后经浦大姐提议,在她的家里,召开一个原北方局妇委领导及工作人员座谈会。经过多方努力,座谈会于1983年11月19日上午在浦大姐家的客厅里召开了。原北方局妇委的孙明、王泓、白玲,一二九师政治部的朱霖,一二九师直属队的马芳晓,北方局秘书科陈书莲等同志参加了座谈。特别提到的是当年也在北方局妇委工作的邓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也专程参加了座谈。这是一个特殊的座谈会,这些老大姐们虽都在北京工作,但平时很少见面。这个座谈也是她们一次难得的聚会。一旦聚在一起,真有说不完的话,忆不尽的事。她们时而谈笑风生,谈及当年的生活,时而激情满怀,回忆当年的烽火岁月。尤其是见到从太行山武乡县来的小姐妹,更是热情洋溢稀罕的不得了。她们纷纷发言,回忆北方局妇委在武乡县驻扎期间的工作战斗情况,并把一部分妇委的珍贵史料交给了武乡县妇联会的同志。会上,卓琳同志亲笔为《武乡妇运简史》一书题了书名。浦安修同志为该书题词:“保护妇女权益,提高妇女政治文化水平,发动妇女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会议收获很大,编写组同志收集到大量的珍贵史料,并采访了浦大姐,让她回忆当时的北方局妇委的工作情况,整理成《抗战时期北方局妇女工作回忆》的文章。在会上,武乡县妇联会的同志请大姐们对武乡县的工作作指示。卓琳同志说:回去以后要转告县委领导和武乡人民,邓小平同志身体非常健康,他虽年事已高,但经医生检查,心脏功能相当于50岁的人。他对老区人民对小平同志的问候表示感谢。浦安修同志说,武乡县虽是个山区,是太行山的一个小地方,但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央领导同志都在关怀着武乡人民和武乡县的经济建设,全国都在注视着太行老区。你们回去要转告县委,真正为武乡人民扎扎实实办几件好事、大事,从根本上改变贫困面貌。中午十一点半了,老大姐们还兴致勃勃,临别,浦大姐高兴地告诉武乡县妇联会的三个同志,邓小平、杨尚昆同志吃到你们带来的武乡苹果了,他们说武乡的苹果样子好,吃着也甜,要告诉同志们大力搞好植树造林工作,抓好山区建设。这时,卓琳从包里取出三个大柚子说,小平同志让我带给武乡来京的同志我们四川家乡的柚子,以表示他对老区人民的感谢!大家把柚子切开,欢笑地分享着这难得的喜悦。赴京的三位妇联同志万万没有想到,一向不被人重视的妇女工作,却在老一辈的八路军大姐们那里被重视起来了。她们把武乡县去的三个小姐妹看作是娘家来人了。因为,她们把太行山看作是第二故乡,她们是在隆重招待太行山的亲人。1988年9月4日,浦安修同志第三次回访太行。作者孙如珍(左)陪同浦安修在王家峪参观。

(三)武乡人把浦大姐北京的家当作是武乡县驻京办事处,有事就去向她汇报,请她帮忙。浦大姐则把武乡作为她的第二故乡,把来自武乡的信息作为她的“家乡之音”,并有机会就想回“故乡”看看。浦大姐三次回访太行,武乡人民铭记在心,如数家珍。浦大姐1938年11月,来到太行抗日前线,在八路军总部直属队政治处任教育股股长,后又调中共中央北方局任妇女委员会专职委员。在北方局的领导下,参加举办妇女训练班,组织妇女救国会,发动妇女参加民主建设和各种抗日活动。她在太行度过了六年最艰苦的烽火岁月后,于1943年回到延安。抗战八年,她在太行抗日前线战斗和生活了六年,这六年,在她的一生中受到了最艰苦的磨砺,磨炼了她坚强的党性,博大的胸襟,艰苦朴素的品德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深厚感情。所以,在她内心的深处,深深地眷恋着太行人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太行人民。在阔别太行四十年后的1982年6月,浦大姐偕同左权将军的夫人刘志兰一同回访太行。武乡县委、县政府的领导热情地接待了这位开国元勋的夫人,这位对武乡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的老革命家。她对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们讲,离开太行四十年了,我想念这块土地,想念这里的人民。彭总在世的时候,念念不忘他曾经战斗过的太行山区。他曾想回来看看,想念怎么能把太行山区建设好,可是他回不来了,我就是带着这个未的夙愿回来的。武乡县的领导们听了浦大姐的话都很激动,连声说,欢迎浦老回来,您是武乡老区人民的亲人,也是武乡的功臣。浦大姐动情地说,我是回来回报老区人民的,太行山养育了八路军,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的。老浦在武乡住了五天,五天中她重访了八路军总部旧址砖璧、王家峪村、北方局所在地烟里村和北方局妇委举办学习班的石圪垤村。探望了王家峪、烟里的两位房东老大娘。每到一地,都会勾起她的一段回忆,尤其是见到两位房东李焕兰和李来弟,真是有说不完的心里话,道不尽的互道珍重。每到一处,浦大姐都要在村子里走一走,看一看,看看当地的小学校,看看孩子们的穿戴,看看田里的庄稼,与乡亲们拉拉家常。在王家峪村,她看到小学校里的孩子们仍在昏暗的窑洞里,坐在泥土坯垒的台子上上课时,她的眼睛湿润了。她万万没有想到,解放三十多年了,老区的孩子们还是在这个样的艰苦的条件下学习。四十年重返故地,见到了日夜思念的乡亲,重游了自己曾经战斗工作过的地方,本该心情舒畅,但浦大姐,这位心系老区人民的老大姐。却陷入了深深的忧虑!在临别的6月23日,召开了县四大班子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在会上浦大姐深情地说:“解放三十多年了,武乡县有了很大变化。但还是很落后的。我们的党在战争年代和人民群众一道打日本、救中国,浴血奋战,生死与共。人民群众用小米养育了八路军,党群关系血肉相连。解放后,以阶级斗争为纲,关心群众的观念淡漠了。今天,我们党的干部要发扬战争年代的传统,想尽办法带领人民脱贫致富。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是我们共产党员的职责啊!”深情的讲话感动了与会的每一位领导。他们同时也掂量出了浦大姐讲话的分量,深深感到了作为老区干部的责任重大。这次回来,浦大姐带走了县委、县政府关于要求修建武东煤田铁路线的请示,也带去了武乡老区百姓对她的一片深情和期待。浦大姐没有让武乡人民失望,她回京后,做了大量工作,帮助审批了武墨铁路专线,使铁路建设开始启动。当《彭德怀自述》一书出版后,浦大姐决定把3000元稿酬捐赠给太行山的小学校。于是她于1985年的5月,第二次踏上了回太行老区的旅程。五月的太行山,还有一丝凉意,但太行人民的心却被浦大姐的真情所感动,不少老人热泪盈眶,他们说,远在北京的将军夫人,仍念念不忘老区人民,心里仍在牵挂着孩子们的学习、成长,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情怀和精神呀!5月13日,浦大姐首先回到左权县,把1500元稿酬亲手送给八路军总部旧址麻田村的小学校。15日她回到武乡县,又亲手把1500元稿酬送给王家峪村小学校。在两所小学校的捐赠仪式上,浦大姐满怀深情地讲了话,她说:“彭总生前总想回忆抗战时太行山的战斗生活,常想念着太行的人民群众,想念着太行山的小米、南瓜。太行山的六年,成了彭总一代人美好的回忆,所以他时时关注着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本想回来看看,但未能如愿。彭总的书出版后,对于这笔稿费,我觉得不能作为谁的个人所有,因为这是彭总在惨遭批斗的特特殊情况下写出来的,是坚强地回答专案组对他审查的一份珍贵手稿。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并已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这本书是彭总一生中最后的心血。我考虑,把它用在太行老区的教育上,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尽一点心。彭总对太行有很深的感情,在1959年以后的最困难时刻,他曾想回太行山来,与老百姓一块种地。太行人民支持了八路军。今天,彭总最后的心血理应奉还给曾经养育过他的土地。奉还给他日夜思念的老区人民。‘落红化作春泥’,希望能把彭总的心愿化作搞好老区工作的动力。……浦大姐的讲话情真意切,在场的老师、学生、老乡、领导,无不受到深深的感动。在这位将军夫人的身上,闪耀着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思想光辉!这次,浦大姐回来时,特邀了一位北师大的教师同行,想对老区的教育现状进行一次深入的考察。于是,她抓紧有限的时间,走访了两所小学,一所乡镇中学和县城的武乡一中,听取了县领导和教育局的领导对全县教育工作情况的汇报。浦大姐的双眉紧锁了,她又一次陷入了沉思,没想到全县教育事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比她所见到的还要严重得多,她看到,武乡县经济的发展比1982年第一次回来时有了很大进步,人民生活也有了一定的改善,这让她欣慰,但教育的落后,又牵动着她的心。浦大姐这次在武乡只住了三天,她带着对老区教育的忧虑依依离开了太行。转眼,又是三年过去了。1988年金秋九月,太行山展开双臂,迎接前来参加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开馆典礼的老八路亲人们。9月2日,中央军委代表团的首长秦基伟、李德生、陈锡联、何正文回来了,戎子和、王政柱等老八路回来了,我们的浦安修大姐也回来了!这是她第三次踏上这块熟悉的土地。全县从城镇到山庄,从县领导到老百姓,人们奔走相告,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都在庆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落成,都在欢迎老八路军亲人们的到来,更欢迎这位饱经风霜的将军夫人。毕竟她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筹建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次回来,浦大姐参加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开馆剪彩仪式,参观了四个展厅的全部陈列内容。当她参观到第四展厅的彭总塑像的,伫立许久,眼眶湿润,这尊题为“劲松”的彭总半身塑像,把她带回到难忘的抗日烽火岁月,使她想起了彭总那悲壮挺拔的一生。她激动地对陪同的领导说:“纪念馆是一个传统教育的课堂,希望太行人民继续发扬抗战情神,把太行山建设好,你们建设好了,太行人民过上富裕日子,我们也就放心了。”9月4日,浦大姐专程回到王家峪,看望房东李焕兰大娘和北方局旧址。她又第三次握住了李大娘的手,问长问短,激动万分。虽然两位老人头上又增添了几多白发,但两张慈祥的脸上却绽放出了由衷的微笑。当浦大姐得知大娘一家的生活大有改善,孙子娶了新媳妇的事,浦大姐高兴地说,这就好了,这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她亲自到新婚的洞房里看了看,时新的家具应有尽有,沙发、彩电、音响一应俱全。太行山特有的土炕不见了,换成了大木床,整个洞房窗明几净,喜气洋洋,与城市里的洞房差不多,这时浦大姐由衷地笑了,她对大娘说,今天过上好日子,可要教育孩子们好好劳动,更上一层楼呵!离开房东后,浦大姐又到白杨中学看望师生。她带着《九个元帅的故事丛书》赠送给白杨中学。她对师生们说:“这套书里记述了许多将军成长的经历,希望你们能像他们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勤奋读书,将来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在你们中间,盼望能出众多的将军。因为这所学校就是以朱总司令手植的红星杨命名的……”她又去看了学校的教室、仪器室和实验室。当看到没有多少仪器设备时,对陪同她武乡县县长说:“要关心教育,在困难中挤点钱,帮他们购买一套教学仪器。”她又看了小学和幼儿园的师生们,当看到小学生们坐在新修的教室里学习,都穿着鲜艳的新衣,小脸蛋上泛着红光时,浦大姐高兴极了。回县城后,又专程去到武乡县的最高学府——武乡一中,听取了县教育局和中学领导的汇报,详细询问了学校的情况,她要把调查的结果带回北京,认真研究教育改革的问题,研究学校教育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问题。这次回来,她沿途看到,武乡老区在改革开放中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坑坑洼洼的土路铺成了柏油路,沿蟠洪河建起了许多工厂,田野里丰收的庄稼在迎风起舞,大部分学校都盖起了新校舍,村子里的新瓦房也一座接一座。看着这些变化,浦大姐又欣慰地笑了。跟随她的小护士对陪同的人员说,浦老很久没有这样笑过了,这次来武乡,是她笑得最多的时候。是的,能有什么比老区的发展变化更使她欣慰的呢!她心里时时装着这块热土上的乡亲!三天的剪彩活动结束了。三天中浦大姐的活动日程安排得紧紧的,没有一点休息时间。人们担心她的身体,但她一面吃着药片,一面要接见前来看望她的人。武乡的干部群众认识她的人太多了,听说她回来了,都想去看望她。她不知疲倦地接待着一批又一批来看望她的人,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9月5日,浦大姐带着欣慰的笑容,带着老区已在腾飞的满足离开了太行。她对送行的干部和乡亲们说,我还会回来的1988年6月,武乡县领导在北京看望浦安修同志。后排左二是作者孙如珍。

(四)“你们的建设搞好了,群众的生活富裕了,我们就放心了,不然,我们会感到内疚的!”浦大姐的这句话,时时在我的脑海里回响,日久弥新。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多次在京见到她时的谈话。无论是在她简朴的会客室里,还是在她住院治病时的病房里,不论是匆匆的见面,还是长时间的深谈,她说的话,始终反映出这样一种心愿:就是想让太行老区尽快发展经济,人民生活尽快富裕起来,要发展,就必须抓教育,把发展教育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所以,浦大姐不厌其烦地接见赴京办事的县领导和工作人员,如饥似渴地听取来自老区的信息,不知疲倦地为老区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奔波、操劳,在浦大姐的身上,我看到彭大将军的影子。就让我穿越时空的隧道,掀开尘封的史页,在众多的史实中采撷几朵花瓣,去寻觅浦大姐的身影,去体味她为老区发展的一片真情:浦大姐的一生,有三十余年致力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对教育有着特殊的感情。当她三次重返太行,亲眼目睹老区教育事业的落后时,她清楚地意识到要振兴老区,首先要振兴教育。1982年6月,她在王家峪小学,为孩子们在土凳子上上课落了泪,她为老区教育落后而痛心。当她回到山西省城太原后,给省领导反映了武乡县教育落后现状。当时省里尊重浦大姐意见,给武乡拨了一笔改善办学条件的专款。当她听县里汇报后,她给当时任县委副书记韩国华、副县长祝志堂致函:韩国华、祝志堂同志:你们好!……今年华北干旱,恐武乡县亦不例外,不知情况怎样?甚念。教育的发展问题,一是师资,二是设备(包括校舍),除去国家投资以外,主要也还得靠地方上发挥积极性,逐年作一些增补,我想,只要是领导重视智力投资,定会逐渐作出成绩来的。今日《人民日报》头版刊载四川省64万农民“离职”上技校的消息,令人振奋。不知你们可曾看到?我想这样一些作法也是可以参考的。逐步提高广大农民文化科学技术水平,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来信所说,你县对省里拨教育经费如此重视,并能做到专款专用,具体落实,确是非常好的。希望今后能进一步发挥社会积极性,使武乡县的教育事业不断得到发展、完善,这是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事!最后,请代问候县委段、阎、李等诸位同志。致礼浦安修1983年3月28日1985年5月,浦大姐收到《彭德怀自述》一书的3000元稿酬,她又想到了太行山的教育,她亲手把3000元全部送给麻田、王家峪小学并与北师大一位教师同行,考察老区的教育现状。回京后,她不顾劳累,奋笔疾书,写了一封《关于太行山老区教育情况的报告》,送交教育部为老区教育的发展大声疾呼。她的报告引起了教育部的重现,立即派教育部普教司陶司长,也是一位两鬓染霜的老大姐,带了一个考察团来太行山区考察教育。很快教育部拨专款给太行的贫困县,以解决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武乡县收了一大笔教育专款,解决了全县特困村改善办学条件的燃眉之急。接着,她发动北师大的领导,为武乡老区学校捐赠图书、仪器,于1985年11月运回武乡县。12月16日,浦大姐致函当时的武乡县委书记阎好勇、县长薛俊华:阎好勇、薛俊华同志:……北师大支援的图书是否全部运到,收到后是否给王家峪小学及初中送去?书是旧的,对中小学生是否还有些用处?送去的理化仪器,事后听说不太适用中小学,我感觉不安,因我无法直接管其事,不知能派上什么用场。此祝工作顺利。浦安修1985年12月16日于北京不管是与县领导的书信往来中,还是在见面时的谈话中,浦大姐总是忘不了教育工作,总希望县里要重视教育,为改变贫困多培养人才。直至1987年4月她患病住进了解放军301医院,5月13日,我去医院看她时,她还谈到教育问题。那天,我的日记中这样写着:约好下午去见老浦,3点半到解放军301医院,4点在高干病房见到她。她动手术已近一个月,但身体恢复得不错,精神也好。她谈了许多事:一是纪念馆不要太浪费;二是经济工作一定要搞上来;三是教育上主要是提高师资质量。今年暑期,要让县教育部门抓好教师培训工作。她说得很激动,也很感人。我对这位大病初愈的大姐肃然起敬。除了教育,武乡县的经济建设更是牵动着浦大姐的心。1985年,安徽省蚌埠市科技协的负责同志赴京见到老浦,她迫不急特地向他们介绍武乡县的情况,要求他们为武乡县办些实事。12月16日特寄函县领导阎好勇和薛俊华:阎好勇、薛俊华同志:安徽省蚌埠市科技协会的负责同志从我这里了解到山老区的一些情况后,对支援开发建设老区抱着很大热情,愿意为改变山老区面貌服务。蚌埠市经济发展较快,科学技术比较发达。他们拟组成一个四、五个人的工作小组由负责同志带领到武乡县作一次具体考察了解,在科学技术开发方面给予支援,不知你们是否需要?他们1986年1月份在北京开会,请接信后回信,以便转告他们。然后再定他们去的具体时间,以及如何去等问题。听说铁路建设问题国家计委已批准,现在已筹建到何阶段?......浦安修1985年12月16日于北京收信后,县委立即回复,欢迎蚌埠市科协派人来考察。1986年2月收到蚌埠市科协李刚同志的来信:阎书记、薛县长:浦老来信指示我们带几位技术人员去你县作一些调查,以便建立些联系。我将这事向我市两位副市长作了汇报,他们都很高兴接受这一任务,并愿为发展我们两地的关系做一些事情。在未去前想和你们商量了解以下情况:1.去武乡的路线如何走?2.什么时候去比较合适,请告之。3.希望我们这次去解决哪些问题?以便我对口派人前去。(并请介绍县内有哪些资源,包括可利用的和急需开发的资源)盼回信。敬礼蚌埠市科技协会 李刚1986年2月26日在县委发出邀请后蚌埠市科协专案组的同志如约来到武乡县,经几天的考察商谈,达成了几个项目的意向,后因种种原因,没有办成,为此,浦大姐深表遗憾。几次谈话中都过问此事。浦大姐关心武乡县的经济建设,除修建铁路,引进技术,发展乡镇企业外,还一再嘱咐要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并建议去北京的昌平等地参见,发展食品,水果加工业。此外,她还向国务院扶贫办联系,请他们帮力太行山贫困地区脱贫。国务院扶贫办派何载同志来武乡县考察。只要是对武乡县经济发展有帮助的事,浦大姐都在努力去做。就在1988年6在京召开纪念馆顾问座谈会时,她都让县里领导多多征求八路军老首长们对武乡县经济建设的建议,请他们帮助县里办些实事。她对县里的阎好勇书记、郭有勤县长说,这些老首长都是很有影响的大人物,让他们帮助建设武乡县,效果一定好。况且他们对武乡县有感情,帮助也是应该的。抗战时浦大姐在武乡县先后有过两个房东。这两位老太太生活怎样,身体怎样,她都挂念在心。1982年回来,烟里村的李来弟大娘见到老浦激动万分,说了很多想念的话,临走时儿媳妇煮了鸡蛋送给老浦,让她在路上吃。但李大娘身体不大好,让老浦常挂在心。回京前,她嘱托县委副书记韩国华带个医生给李大娘看看病,代她给送点礼物。县领导遵照嘱咐去烟里给李大娘看了病,照了相,把李大娘说给老浦的话录下来,寄给浦大姐。收到照片和录音后,她致函县领导:韩国华、祝志堂同志:你们寄来的烟里村李来弟大娘的录音及照片已经收到了,对于们关心群众的热情,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想到,李来弟老人对革命,对党,对八路军有这样深厚的阶级感情,是很可贵。如能请这样一些老人家给广大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想必能收到良好的果。希望我们共同把党的关心群众的优良传统,一代一传播下去。致礼浦安修1983年5月20日1990年8月,武乡县文化局想在关家垴村修纪念碑,并塑一尊彭总雕像,写信请示浦大姐。收信后,她当即回信给武乡县委、县政府领导,谈了她对塑彭总像的看法。武乡县委、县政府并转李志宽同志:你们来信及县政府文件已收到,因我近来身体欠佳,一直未痊愈,故对你们的信迟复,请谅!对你们欲建关家垴战斗纪念碑的热情,甚为感谢!对此事经再三考虑,现将我的意见提出,供参考。一、关家垴战斗仅为百团大战中的一个战斗,虽彭老总指挥了此战斗,但塑雕像应在百团大战的总的战役纪念碑上,而不应在一个具体战斗上。并且我们国家不富裕,若塑像多了势必耗费国家财力。搞纪念碑是可以的,但应俭朴节约,在纪念碑上可不塑彭总雕像,可铭刻战斗经过,敌我伤亡情况,烈士姓名,烈士公墓也可建。......以上请予再三考虑斟酌!此致敬礼浦安修1990年9月27日收到浦大姐的信,县委、政府进行了学习、研究,决定遵照老浦意见,只建碑,不塑像。既达到了宣传效果,又节约了大笔开支。我有幸保存了浦大姐与县领导的众多通信,也庆幸自己用日记录了与浦大姐每次见面时的情景。我动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一次次地翻阅这些信件和日记,让我陶醉、动情,我久久在月夜中静思,独享着这份难得的富有。1990年11月2日,作者孙如珍(后右)陪同县委书记郭有勤(后中)、县长王天珍(后左)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看望浦安修同志。

(五)浦大姐生病了,我第一个知道了这个消息。那是1987年5月12日,我去老浦家中送《武乡县志》,并聘请她担任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顾问时,听保姆说,老浦因患乳腺癌住院一个多月了。我很着急,立即与王政柱同志联系,13日,赶到解放军总医院。她身体恢复得很好,我放心了。回县里后,给县领导汇报,县委书记阎好勇以县委、政府的名义,致函给浦大姐,代表20万老区人民向她问候,盼她安心养病,早日康复。苍天保佑,浦大姐康复了,又开始忙于工作。1988年6月,县领导赴京召开纪念馆剪彩筹备会时,专门看望浦大姐,她的身体完全康复了,像以前一样热情地交谈,并亲自参加了座谈会。9月,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剪彩,她在护士的陪同下第三次来到武乡,参加了剪彩活动,走访了王家峪,看了学校、房东,带着欣慰的笑容离开了武乡。这次活动,武乡人看到老浦精神很好,心情愉快。大家都放心了。到1990年11月,武乡县委赴京召开武乡籍在京老干部座谈会。才知道浦大姐又住院了。开完座谈会的第二天,11月2日下午,我陪同县委书记郭有勤、县长王天珍起赶到解放军总医院新病房楼看望了浦大姐。听说我们要去,她高兴了,忍着病痛坐在沙发上与我们谈话,还是那样关心着武乡的一切,我们要求与浦大姐合张影,她愉快地答应了。照完相后,我们没有久留就离开了,请她多多保重,早日康复!后我们又去看望了住在同一个病房楼里的康克清大姐,她是第一次接见武乡县领导的。并询问了武乡县的收成和人民的生活。临别时与康老合影,请她保重身体。万万没有想到,与两位老大姐的见面和合影竟成了最后的永别。1991年5月2日,浦大姐因病逝世。噩耗传来,犹如晴天霹雳。武人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浦大姐离开我们走了,她走得那么安祥,平静。“我还会回来的!”老浦1988年9月离开武乡时的话,仍在武乡人耳边回响,但这已成了武乡人永远无法实现的企盼。武乡县委立即派人赴京,参加了浦大姐的遗体告别仪式,并代表武乡老区20万人民送了花圈。送去了武乡人民沉痛的哀悼和无尽的思念。写到这里,我的心怎么也无法平静下来,夜深人静之时,我仿佛隐隐约约听到浦大姐的话音,犹如一曲寂静而哀婉的乐章,我陷入了深深的怀念之中。我想,浦大姐,一个开国元帅的夫人,全国政协常委,身居高位而没有一点架子,平易近人,和蔼慈祥心中想着人民;条件优越,而朴实无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私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奔波忙碌;一生坎坷,而胸襟博大,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和恩怨。正如古人所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忧乐俱在民众。看上去平平凡凡,但在平凡中折射出老一代共产党人高尚的情怀和优良的品德。她走了,乘鹤而去,但她留给了武乡人民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浦大姐永远活在武乡人民的心中。可以告慰浦大姐的是,她所牵挂的武乡老区进入21世纪之后,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大发展,人民生活大提高,武乡县已进入县域经济提升速度最快的100个县之一。武乡人民没有辜负浦大姐的期望,浦大姐在天英灵定会为之欣慰的!1990年11月2日下午,作者孙如珍(左)陪同县委书记郭有勤(左二)、县长王天珍到解放军总医院新病房楼看望全国政协副主席康克清大姐,她是第一次接见武乡县领导。她询问了武乡县的收成和人民的生活。临别时与康老合影,请她保重身体。万万没有想到,与这位老大姐的见面和合影竟成了最后的永别。(赵太生摄影)

当年孙如珍同志的一句话,让在场人都乐了。面对此情景,我按下了快门,留下了这一美好的瞬间。(赵太生摄影)

作者孙如珍书稿手迹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