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17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正歌剧起源于意大利的 概述17

概述17

2024-07-16 20: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7-19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发展脉络(2013)

17-19世纪经历了三个阶段的音乐历史时期发展:17世纪的巴洛克时期;18世纪的古典主义时期;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歌剧作为巴洛克时期的特有产物,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卡梅拉塔艺术小组,在威尼斯快速发展,最终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发展成熟,定型为意大利正歌剧。意大利歌剧在巴洛克时期占有主导地位,不仅在当时影响其他国家的歌剧发展,也对后世歌剧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意大利歌剧在巴洛克时期诞生后,在古典主义时期进行了改革和发展,在浪漫主义时期结合了民族文化,这是意大利歌剧在这三个时期的发展脉络与重要特点。

17世纪意大利歌剧的诞生与发展

巴洛克时期音乐风格的重要推动力是16世纪的人文主义思潮,这种思潮影响着人们对复兴古代艺术的渴望,比如古希腊悲剧,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卡梅拉塔艺术小组希望表演新的音乐作品,他们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对位写作不能很好地表达歌词的情感,古希腊戏剧的所有部分都为歌唱且音乐使用的单音旋律特别能够通过人声表达歌词的情感。他们在1597年创作了第一部歌剧《达夫妮》和1600年创作的第一部保存完整的歌剧《尤里迪茜》。

随后蒙特威尔第在1607年创作的《奥菲欧》中,凭借他在牧歌和宗教音乐创作方面的丰富经验,结合运用了16世纪音乐宝库中的各种手段,使《奥菲欧》成为歌剧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蒙特威尔第是第一个使歌剧戏剧化的作曲家,第一个用管弦乐队为歌剧伴奏,并确立了早期乐队编制。1637年在威尼斯建立了第一座公众歌剧院,圣卡西亚诺剧院。从此歌剧的资助人不再是皇家保护人,而是买票的观众,歌剧从贵族沙龙走向市民阶层。意大利歌剧朝正歌剧方向发展,在那不勒斯最终发展成熟,在18世纪定型为正歌剧,这种歌剧的影响力一直延伸到19世纪。它常以虚构的历史或英雄事迹为题材,而且由于对美声的追求,使既具有男性强有力肺活量又带有女性柔美明亮银色的阉人歌手盛行起来。代表作是A.斯卡拉蒂的《泰奥兰多》,他在声乐抒情调基础上创作了自由发展的咏叹调。

这个时期的正歌剧总体特点是:在内容上多取材于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内容严肃;在结构形式上是紧凑的三幕剧,又极具个性的序曲开场(快慢快),咏叹调和宣叙调交替,极少使用合唱和重唱,也不用舞蹈;使用两种不同的宣叙调,一种是干念式,用于独白或独唱声部用通奏低音伴奏,一种是带伴奏式,善于表达复杂情感;还使用返始咏叹调,即ABA三段式,再现的A不再写出,使用Fine记号。

18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改革和继续发展

意大利正歌剧自诞生后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逐渐背离了佛罗伦萨卡梅拉塔小组的艺术理想,异变为一种夸张造作的形式。在体裁的程式化发展和在返始咏叹调反复段A,歌手们对咏叹调旋律增加装饰和形式的滥用,单纯的炫耀声音技巧,过分的华彩段以及不恰当的替换,使正歌剧逐渐僵化,在启蒙运动的“返回自然”观念影响下,格鲁克进行了歌剧改革,在1762年完成的《奥菲欧与尤里狄茜》是他最早体现改革主张的歌剧。他在1767年《阿尔采斯特》的总谱序言中陈述了他的改革思想,即音乐服从戏剧。

格鲁克使序曲、合唱、舞蹈和乐队的运用都和剧情紧密联系;消除歌唱家炫技的花腔段落,把声乐线条从多余的装饰中解放出来;减弱咏叹调和宣叙调的对比,取消割裂歌词的乐队间奏,避免了不自然的返始咏叹调;管弦乐队根据内容需要烘托剧情发展,不在处于伴奏地位;减少独唱并加强舞蹈和合唱的不哗众取宠的协调作用。他克服了过去正歌剧中的音乐与戏剧脱节现象,综合了德国法国歌剧的优点,形成一种新的、成熟的歌剧风格。他的歌剧成为后来法国歌剧作家的样板,对卡鲁比尼、柏辽兹等人19世纪的歌剧创作产生很大影响。

在18世纪20、30年代,意大利正歌剧处于逐渐衰退状时,来源于幕间剧的喜歌剧在某种

意义上作为正歌剧的反叛,他倡导启蒙主义思想,追求自然地艺术表现。歌剧内容不在着眼于神话、历史、英雄等题材,而是以现实生活的场景和普通人的小事情为主,演员穿时装,使用本国语言,音乐强调本民族音调。

19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浪漫主义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和成熟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有密切联系,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主义问题成为影响当时音乐发展的主要因素,意大利歌剧扎根于民族生活的原有传统,遵循本民族的审美习惯和歌剧题材传统,基本任务从体现民间生活转向发展民族文化斗争。

浪漫主义风格意大利歌剧从罗西尼开始,经过贝里尼、唐尼采蒂到威尔第的早期,主要体现爱国情感和英雄主义。到威尔第创作后期,出现新的音乐潮流即真实主义歌剧,马斯卡尼、莱昂卡瓦罗、普契尼推动了这股潮流的发展。

罗西尼是意大利歌剧最多产的代表作曲家,他的创作为意大利歌剧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创作的《塞维利亚理发师》语言生动,形式自由,是意大利喜歌剧的精华和代表作,《威廉退尔》是是大歌剧的经典作品,为后来的创作提供了经验。他的音乐风格是旋律容易记忆,乐队伴奏织体简单,乐句清晰,和声不复杂,但有创新,使用三度调性链接主属调;他把咏叹调中的花腔段落在乐谱上完整的写出,控制歌手过分即兴发挥。他复兴了意大利歌剧,使其与法国、德国歌剧抗衡。唐尼采蒂和贝里尼延续发展了罗西尼的歌剧风格,唐尼采蒂强调感官上的丰富而缺乏内涵,对美声学派产生有直接影响;贝里尼重视音乐的表情作用,风格抒情细腻。

威尔第是意大利最伟大的歌剧作家,他的26部歌剧贯穿他的音乐创作,他受到民族独立运动的思潮影响,作品内容涉及社会各阶层的人物,是意大利歌剧摆脱了思想和创作的危机,还把意大利文学艺术和现实主义结合,使作品既具有崇高思想,又被人们广泛接受。他的歌剧依旧遵循分曲结构的写法,同时着重研究瓦格纳歌剧的特点,并对他主导动机的手法加以创造性的使用,保持民族风格和传统习惯,又赋予戏剧力量。代表作:《弄臣》《茶花女》《奥赛罗》,他创造的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歌剧,使意大利歌剧在浪漫主义时期,不仅保持着民族本色,还焕发出勃勃生机。

法国兴起的真实主义运动,也影响了意大利真实主义作家们力求真实描写和表现社会生活的现实状况,并客观的再现生活。第一部真实主义歌剧是马斯卡尼《乡村骑士》,这部歌剧开创真实主义歌剧先河,随后莱昂卡瓦罗创作了《丑角》。真正有卓越成就的是普契尼,他创作了一批具有真实主义歌剧特征的经典作品,《绣花女》《托斯卡》《图兰朵》等。他的歌剧结构简练,力求直接的表达戏剧感染力,善于用音乐渲染气氛,抛开咏叹调和宣叙调的传统,使用东方情调音乐素材,他改变了意大利歌剧只重人声不重器乐的状况,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谱写了20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新篇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不像巴洛克音乐那样壮观华丽,细节上的精致修饰;也不像古典主义音乐那样精炼朴实的语言结构、明细匀称的形式;他更多强调个性与自我感受,无拘无束的表达情感,体现浪漫主义的激情。浪漫主义时期的意大利歌剧充分的体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特点,它强调强烈的感情渲染个人精神的展现,重视歌唱性和抒情性,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创作宗旨,反对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形式和内容。

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意大利歌剧的发展:浪漫主义风格的意大利歌剧从罗西尼开始,经过贝里尼、唐尼采蒂到威尔第早期,内容主要体现了爱国情感与英雄主义。到威尔第的创作后期,出现了新的音乐潮流——真实主义歌剧,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普契尼的《艺术家的生涯》等作品是推动这股潮流向前发展的代表作。真实主义歌剧不仅保持了真实主义文学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特点,而且还继承了来自法国比才《卡门》的现实主义传统。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风格的意大利歌剧代表作曲家:罗西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是意大利喜歌剧的代表作;《威廉·退尔》则是大歌剧的经典作品。他在遵循意大利传统歌剧创作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歌剧改革,并在音乐高潮时创用了“罗西尼渐强”的表现方式。唐尼采蒂和贝里尼延续和发展了罗西尼的歌剧风格,唐尼采蒂旋律丰富多彩,炫耀声乐技巧,《拉美摩尔的露西亚》和《爱的甘醇》是他的倾情之作;贝里尼《诺尔玛》、《清教徒》,特别是《梦游女》,以其抒情和细腻令人陶醉。他们使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逐渐成熟,通过努力确立了意大利歌剧的地位威尔第的出现真正使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有了起色,并将它发展到极致。威尔第一生共创作26部歌剧,较著名的有:《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唐·卡洛斯》《奥赛罗》。威尔第创造出真正意义的现实主义歌剧,他使意大利歌剧传统在欧洲浪漫主义时代,不仅保持着民族本色,而且焕发出勃勃生机。到19世纪晚期,第一部真实主义歌剧是马斯卡尼创作的《乡村骑士》,这部歌剧开真实主义歌剧的先河,并确立了真实主义歌剧作为一种风格流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丑角》是列昂卡瓦洛的杰作。普契尼创作了一批具有真实主义歌剧特征的经典作品,如《绣花女》、《托斯卡》、《蝴蝶夫人》、《图兰多》等。普契尼歌剧改变了意大利歌剧只重人声不重器乐的状况,他在继承威尔第等大师传统的基础上,揭开了20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新篇章。

概述17-19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发展脉络

17-19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发展脉络(2013) 17-19世纪经历了三个阶段的音乐历史时期发展:17世纪的巴洛克时期;18世纪的古典主义时期;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歌剧作为巴洛克时期的特有产物,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卡梅拉塔艺术小组,在威尼斯快速发展,最终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发展成熟,定型为意大利正歌剧。意大利歌剧在巴洛克时期占有主导地位,不仅在当时影响其他国家的歌剧发展,也对后世歌剧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意大利歌剧在巴洛克时期诞生后,在古典主义时期进行了改革和发展,在浪漫主义时期结合了民族文化,这是意大利歌剧在这三个时期的发展脉络与重要特点。 17世纪意大利歌剧的诞生与发展 巴洛克时期音乐风格的重要推动力是16世纪的人文主义思潮,这种思潮影响着人们对复兴古代艺术的渴望,比如古希腊悲剧,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卡梅拉塔艺术小组希望表演新的音乐作品,他们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对位写作不能很好地表达歌词的情感,古希腊戏剧的所有部分都为歌唱且音乐使用的单音旋律特别能够通过人声表达歌词的情感。他们在1597年创作了第一部歌剧《达夫妮》和1600年创作的第一部保存完整的歌剧《尤里迪茜》。 随后蒙特威尔第在1607年创作的《奥菲欧》中,凭借他在牧歌和宗教音乐创作方面的丰富经验,结合运用了16世纪音乐宝库中的各种手段,使《奥菲欧》成为歌剧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蒙特威尔第是第一个使歌剧戏剧化的作曲家,第一个用管弦乐队为歌剧伴奏,并确立了早期乐队编制。1637年在威尼斯建立了第一座公众歌剧院,圣卡西亚诺剧院。从此歌剧的资助人不再是皇家保护人,而是买票的观众,歌剧从贵族沙龙走向市民阶层。意大利歌剧朝正歌剧方向发展,在那不勒斯最终发展成熟,在18世纪定型为正歌剧,这种歌剧的影响力一直延伸到19世纪。它常以虚构的历史或英雄事迹为题材,而且由于对美声的追求,使既具有男性强有力肺活量又带有女性柔美明亮银色的阉人歌手盛行起来。代表作是A.斯卡拉蒂的《泰奥兰多》,他在声乐抒情调基础上创作了自由发展的咏叹调。 这个时期的正歌剧总体特点是:在内容上多取材于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内容严肃;在结构形式上是紧凑的三幕剧,又极具个性的序曲开场(快慢快),咏叹调和宣叙调交替,极少使用合唱和重唱,也不用舞蹈;使用两种不同的宣叙调,一种是干念式,用于独白或独唱声部用通奏低音伴奏,一种是带伴奏式,善于表达复杂情感;还使用返始咏叹调,即ABA三段式,再现的A不再写出,使用Fine记号。 18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改革和继续发展 意大利正歌剧自诞生后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逐渐背离了佛罗伦萨卡梅拉塔小组的艺术理想,异变为一种夸张造作的形式。在体裁的程式化发展和在返始咏叹调反复段A,歌手们对咏叹调旋律增加装饰和形式的滥用,单纯的炫耀声音技巧,过分的华彩段以及不恰当的替换,使正歌剧逐渐僵化,在启蒙运动的“返回自然”观念影响下,格鲁克进行了歌剧改革,在1762年完成的《奥菲欧与尤里狄茜》是他最早体现改革主张的歌剧。他在1767年《阿尔采斯特》的总谱序言中陈述了他的改革思想,即音乐服从戏剧。 格鲁克使序曲、合唱、舞蹈和乐队的运用都和剧情紧密联系;消除歌唱家炫技的花腔段落,把声乐线条从多余的装饰中解放出来;减弱咏叹调和宣叙调的对比,取消割裂歌词的乐队间奏,避免了不自然的返始咏叹调;管弦乐队根据内容需要烘托剧情发展,不在处于伴奏地位;减少独唱并加强舞蹈和合唱的不哗众取宠的协调作用。他克服了过去正歌剧中的音乐与戏剧脱节现象,综合了德国法国歌剧的优点,形成一种新的、成熟的歌剧风格。他的歌剧成为后来法国歌剧作家的样板,对卡鲁比尼、柏辽兹等人19世纪的歌剧创作产生很大影响。 在18世纪20、30年代,意大利正歌剧处于逐渐衰退状时,来源于幕间剧的喜歌剧在某种

歌剧的起源和发展

歌剧的起源和发展 1.歌剧在意大利的起源 歌剧起源于巴洛克时期(1066-1750),最初是由意大利佛洛伦萨的一群人文主义者为了复兴希腊时期的戏剧传统而创造的音乐形式,其渊源除了古希腊戏剧还有世纪神秘剧、假面剧,最直接的起源是文艺复兴后期兴起的牧歌(madrigal)。1599年佩里创作的《达夫尼》(已亡佚)是目前所知的第一部歌剧,1600年他创作了《尤丽狄斯》是现存最早的歌剧。这两部歌剧已经有了咏叹调与宣叙调分工,但总体看来并不成熟。1607年蒙特维尔第创作的《奥菲欧》是第一部成意义上的近代歌剧,作者运用了相当近代化的管弦乐队为戏剧配乐,用不谐和音烘托气氛和展现矛盾。在他的歌剧里,独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管弦队和舞蹈综合在一起为剧情服务。蒙特威尔第认为歌剧的音乐要表达人类深刻情感,并且要与歌词意义相吻合。鉴于他对歌剧这种体裁起的奠基性作用,蒙特威尔第被誉为“近代歌剧之父”。 此后兴起的是威尼斯歌剧学派。1637年威尼斯开放了第一家公共歌剧院—圣卡西亚诺剧院,使得这门艺术走出了少数贵族的沙龙,迎接一个更广泛的市民阶层的青睐。此后半个多世纪里,威尼斯前后开放了十几家歌剧院,一大批有才华的作曲家、剧作家为之谱曲、写脚本,比较有名的有切斯蒂、卡瓦利等人。这个时期的威尼斯歌剧场面有时奢华到了夸张的地步,开始运用灯光、道具、布景等手段衬托剧情。 与此同时,17世纪中期,以A·斯卡拉蒂为代表的那不勒斯学派也发展起来,并统治了意大利乐坛和欧洲舞台近一百年。这个乐派特别注重在歌剧中发挥人声美的作用,使声乐独唱水平空前提高,更加强了歌剧的主调风格(即与复调多旋律特点性对的单旋律风格)。当时的咏叹调已固定采用A—B—A的反复三段体形式,在第三段重复第一段音乐材料时,歌唱者可以随意添加装饰和花腔,以显示自己的歌喉和技巧。斯卡拉蒂的歌剧旋律优美亲切,选择不同的咏叹调表现不同的情绪。在重视人声的同时,他重视器乐的独立表现,采用高度程式化的作曲手法,剧情相似的剧目可以使用相同的配乐;首创了歌剧启幕前的器乐合奏—序曲(又称辛孚尼亚Sinfornia),由快—慢—快三部分组成。他树立的这种歌剧典范形式,被称为意大利正歌剧(opera seria)。正歌剧注重人声的特色导致了阉人歌手(即在童年被阉割的男歌手,嗓音高亢,华丽而具有弹性)在欧洲的广泛运用,但后来也出现了单纯追求“美声”的形式而忽略内容的倾向,最终走向了衰败(后来因为剧情雷同、单调,听众只听炫耀技巧的咏叹调,宣叙调一概不听)。 至于罗马歌剧,由于处于罗马教廷的心脏地带,教会的保守势力对其百般迫害,最致命的是1697年教皇英诺森十二世下令封闭并拆毁了罗马最大的一家歌剧院托尔·德·诺那(Tor di Nona)并宣布此后在教

意大利歌剧发展史1

浅析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摘要自17世纪初,意大利歌剧诞生以来,就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意大利歌剧从产生到辉煌的发展,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期间,作曲家的辛勤创作是重要的,也是不可忽视的,也可以说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作曲家和作品的历史。 关键词意大利歌剧;发展阶段;作曲家;作品 16世纪的人文主义思潮,在17 世纪继续发展,这一时期,人们对于传统复调音乐的厌倦以及对复兴古希腊艺术的发展的渴望,直接促进了歌剧这种以主调音乐为主的音乐体裁的诞生。 歌剧是一种将音乐、文学、舞蹈、戏剧和美术等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艺术,是一种用音乐来表现的戏剧,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悲剧,以及16世纪末的牧歌喜剧。歌剧在意大利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意大利歌剧的诞生 1600年,歌剧最早诞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当时,一群爱好研究古艺术的人常在巴尔第伯爵家聚会,讨论音乐问题,并试图复兴古希腊音乐。他们试图要综合音乐与戏剧,加强音乐感染力,并决心向复调音乐宣战,认为复调音乐歪曲了歌词,主张应以单音音乐加乐器伴奏。1597年,佩里根据诗人李努基尼的剧本,写出第一步歌剧《达芙妮》,可惜此歌剧现已失传。1600年俩个人再次合作,完成《优丽狄茜》,大获成功。之后,佛罗伦萨的歌剧逐渐影响到罗马、威尼斯和那不勒斯,并逐渐出现了罗马乐派、威尼斯乐派和那不勒斯乐派。 这一时期威尼斯乐派的蒙特威尔第是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是早起歌剧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另一位重要的作曲家是那不

勒斯乐派的A·斯卡拉第,创造了快—慢—快的结构形式,成为近代交响乐的先声。 在此之后,意大利歌剧的戏剧性越来越弱,注重发展炫耀技巧的咏叹调和华丽的舞台装饰,趋向娱乐性。 二、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一)意大利正歌剧改革 18 世纪的意大利正歌剧,在欧洲广泛流行,但是它的表演形式日趋呆板,歌剧中演员过分的炫耀技巧,从而破坏了戏剧的连贯性,与启蒙时代的艺术原则大相径庭,为了追求理性和真实的自然风格,迎合人们的审美情趣,格鲁克提出改革的主张,把矛头直接指向意大利正歌剧。 格鲁克改革的主旨是“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没得原则。”他在歌剧中删去咏叹调中华丽的炫技短,追求朴实无华的真情表达,突出宣叙调的重要地位,加强旋律性,废除数字低音,取而代之的是各声部的明确记谱,他的代表作有《奥菲欧与优丽狄茜》、《阿尔采斯特》等。 格鲁克的改革对18世纪法国歌剧乃至整个欧洲的歌剧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意大利喜歌剧的出现 18世纪20年代,正当意大利喜歌剧处于停止衰退之时欧洲各国出现了带有轻松喜剧风格的新型歌剧,喜歌剧的出现给歌剧体裁注入了生动活泼的新鲜血液。 意大利喜歌剧是在正歌剧的幕见间剧的基础上产生的,主题多为现实性的,多取材于市民农民的生活音乐生动富有活力强调舞台的正式表演,因此广受欢迎。第一部喜歌剧是佩格莱西的《女朴作夫人》,其后还有皮契尼的《好姑娘》,帕伊谢罗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等。 意大利喜歌剧一直保持它轻松戏虐的风格,在其后莫扎特的歌剧里的到继承

简述歌剧的形成与发展

简述歌剧的形成与发展 歌剧是一种融合了歌唱、音乐、舞蹈和戏剧元素的艺术形式,起源于意大利,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化和发展,成为了西方音乐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歌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意大利,当时一些诗人和作曲家开 始在宫廷里演唱类似于神话故事和古代传说的剧本。这种形式逐渐演变为歌剧,歌剧最早的样本是雅各布·佩里文章歌剧《多尔卡》(Dafne),其后托雷利和蒙特威尔第相继推出了《奥芙利娅》(Euridice)和《奥尔菲斯》(Orfeo)。 在17世纪,歌剧开始风靡欧洲,特别是在法国和英国。法国歌剧强 调舞蹈和视觉效果,如贵族的装扮和场景设计。英国歌剧则更注重音乐元素,如亨德尔的《朱丽叶与罗密欧》(Julius Caesar)和《西达》(Xerxes)。 18世纪,歌剧经历了一场重大变革,成为了现代歌剧的雏形。意大 利歌剧家格卢克创立了“歌剧协会”(Opera seria),推崇高声、华 丽的唱腔和人物之间的情感冲突。而道尔金创作的“喜剧歌剧”(opera buffa)则更加注重幽默和戏剧性。 19世纪,歌剧经历了另一场变革,成为了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艺术

形式。以维尔第和普契尼为代表的意大利歌剧家将情感和戏剧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与此同时,德国歌剧也开始兴盛起来,以华格纳为代表的德国歌剧家推崇更加深入的人物塑造和更加复杂的乐曲结构。 20世纪,歌剧成为了一个多元化的艺术形式,随着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效果和现代音乐元素也开始加入其中。现代歌剧家更加注重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探讨,例如布赖特肯的《尼克松在中国》(Nixon in China)和约翰·亚当斯的《女武神》(The Death of Klinghoffer)。 总的来说,歌剧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被视为西方音乐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历程。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到现代的多元化形式,歌剧一直在不断地演化和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无数经典的作品和不可磨灭的艺术体验。

歌剧的发展历程

歌剧的发展历程 歌剧作为一种融合了音乐和戏剧的艺术形式,其历程可以追溯到17世纪意大利的公爵院子。出现在意大利的歌剧最初是精英阶层的消遣活动,随着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它开始向世俗的大众传播,成为了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艺术形式。 17世纪初的歌剧是以神话题材为主,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卡维亚利传统化的《恋爱的力量》。而后来的巴洛克时期,一些作曲家开始将歌剧的题材转向两性爱情和英雄主义,其中莫扎特的《海顿》和贝多芬的《费德里克·封劳》等作品成为当时最著名的歌剧。 19世纪是歌剧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歌剧作品侧重于人性的矛盾和冲突。意大利的维尔第和威尔第尼斯基,法国的吉诺美尔和布鲁内特,以及德国的瓦格纳等作曲家在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维尔第的《茶花女》和《阿依达》成为世界歌剧的经典,威尔第尼斯基的《风之中的石头》开创了俄罗斯歌剧的先河,而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则成为了巨无霸歌剧的典范。 20世纪是歌剧史上最为活跃的一百年,这一时期的歌剧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风格和形式。其中比较重要的歌剧作曲家有意大利的普契尼、帕多瓦尼和德彪西,俄罗斯的普罗科菲耶夫和叶尔曼切夫,以及英国的布兰肯斯堡和沃尔顿等。普契尼的《图兰朵》和《蝴蝶夫人》都以其悲剧性的故事情节和动人的音乐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帕多瓦尼的《拉巴迪》则向人们展现了东方神秘的魅力。

二十世纪后半叶,歌剧的发展开始多样化,并引入了更多的实验和创新元素。比如说美国的格拉斯和布里滕将电子音乐融入歌剧,《男爵鲁塞》和《汽车》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歌剧之一。同时,意大利作曲家布赖特和奥斯滕多夫创作的《无字的书》和《悲惨镇的女王》也让人们重新思考了歌剧的定义和形式。 时至今日,歌剧在全球各地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从作曲家到导演,从歌唱家到舞台设计师,都在不断尝试创新,将歌剧与现代社会相结合。通过传统和现代的碰撞与融合,歌剧的发展历程展示出了无尽的创造力和无限的潜能。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歌剧势必会继续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成为传递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媒介之一。

17世纪到20世纪西方歌剧的发展

引言 在17世纪到20世纪,西方歌剧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从最初的意大利歌剧到后来的德国和法国歌剧,不断演变和丰富。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历史、文化和音乐等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一主题,以期对西方歌剧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一、17世纪:意大利歌剧的诞生和发展 1. 奠基:意大利歌剧的诞生 17世纪初,意大利的新威尼斯剧院为歌剧提供了舞台,莫札特的《多妮朵利嘉儿》等作品拉开了歌剧创作的序幕。意大利歌剧以激情、表演和旋律为特点,为后世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发展: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歌剧 在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著名作曲家普契尼的《里戈莱托》等作品在此时期涌现,对歌剧的形式和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时期的歌剧注重音乐和舞台效果的结合,呈现出极致的艺术表现力。 二、18世纪:法国和德国歌剧的崛起 1. 法国歌剧的独特魅力 18世纪,法国歌剧开始崭露头角,以其优雅的舞台设计和丰富的剧情著称。作曲家朗基耶等人的作品,使法国歌剧逐渐成为欧洲歌剧界的一颗耀眼明珠。

2. 德国歌剧的探索与创新 与法国歌剧相比,德国歌剧在18世纪进行了更为深刻的探索与创新。莫扎特和韦伯等作曲家的作品,为德国歌剧注入了更多的戏剧性和音乐性,将歌剧推向了新的高度。 三、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繁荣 1. 情感表达的浪漫主义歌剧 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和戏剧性,作曲家梅耶贝尔等人的作品,将歌剧的音乐和剧情进一步结合,呈现出更为细腻和深刻的艺术表现。 2. 意大利歌剧的复兴:威尔第和普契尼 在19世纪,意大利歌剧经历了一次复兴,威尔第的《茶花女》和普契尼的《图兰朵》等作品,使意大利歌剧再次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其悠扬的旋律和深刻的戏剧性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四、20世纪:现代主义的歌剧创作 1. 探索新领域:20世纪现代主义歌剧 20世纪,现代主义歌剧开始在欧洲和美国等地兴起。其作品的题材更加多元化,音乐风格更加大胆前卫,对传统歌剧形式进行了颠覆和重新诠释。

17世纪意大利歌剧发展概况

17世纪意大利歌剧发展概况 17世纪意大利歌剧发展是意大利歌剧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欧洲歌剧史上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意大利成为了歌剧的发源地和中心,许多经典的歌剧作品诞生于这个时期。 17世纪初期,意大利歌剧受到了巴洛克音乐的影响,以及当时流行的嘉年华音乐会的启发。最早的意大利歌剧作品是由威尼斯歌剧团体“德拉·联盟”(La Compagnia del Teatro alla moda)在公共剧院上演的,这标志着歌剧脱离了贵族私人演出的桎梏,被广泛传播和欣赏。 在17世纪中期,歌剧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Claudio Monteverdi)的作品《奥菲欧》(L'Orfeo)成为了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里程碑。《奥菲欧》首次采用了叙事性的剧情和情感上的表达,使歌剧更加戏剧化和真实。 随着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剧情和音乐开始相互影响。蒙特威尔第后续的作品《波波亚》(L'incoronazione di Poppea)进一步推动了戏剧化的发展,它是一部政治上和上非常复杂的歌剧。同时,意大利歌剧演员们开始注意角色扮演的重要性,他们通过精致的服装、化妆和舞台效果来增强表演的艺术效果。 17世纪后期,意大利的歌剧成为了欧洲音乐舞台的主导力量。歌剧作曲家们开始更加注重声乐技巧和音乐的表现力。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阿尔科特拉

(Alessandro Stradella)的《五月的天使》(La Doriclea)和亨迪尔(Georg Friedrich Handel)的《荣耀德斯》(Rinaldo)等。 总的来说,17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发展经历了从贵族私人演出到公众演出、从娱乐性到戏剧性、从纯技巧到音乐表现力等方面的转变。这个时期奠定了意大利歌剧在之后几个世纪里的主导地位,对后世的歌剧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18世纪意大利歌剧探析

17~18世纪意大利歌剧探析 意大利歌剧起源于17世纪,经历了18世纪的发展和变革。在这个时期,意大利歌剧成为了欧洲音乐舞台上的主导力量,并对欧洲音乐和戏剧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了探析17~18世纪意 大利歌剧的发展轨迹和特点,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意大利歌剧的起源和背景需要被考虑。17世纪初,意 大利的歌剧开始蓬勃发展,以弗洛伦萨为中心向整个意大利传播。17世纪的意大利歌剧兼具音乐表现力和文学情节,有很 强的叙述性和戏剧性。蒙特威尔第是17世纪最具代表性的意 大利歌剧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奥菲欧》是意大利歌剧史上的里程碑。 其次,对于意大利歌剧的音乐特点和风格进行探讨是十分重要的。17~18世纪的意大利歌剧以其独特的旋律性和表达力而 著称。它们包含丰富的咏叹调和华丽的威尼斯狂欢曲,通过声乐技巧和表现力来传递情感和情节。意大利歌剧还发展起了咏叹调体式,即以单独的旋律形式来表达人物的情感。此外,意大利歌剧中的配器也十分精致,力求表现情绪的丰富性和紧张度。 另外,意大利歌剧的剧本和情节结构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17~18世纪的意大利歌剧通常选取历史或神话的主题,并运 用三幕式剧本结构。这些剧本注重情节的发展和推进,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来展示剧情的冲突和发展。此外,意大利歌剧还注重舞台设备的运用和舞美效果的表现,以增强戏剧性和视觉冲击力。

最后,我们需要考虑到17~18世纪意大利歌剧的社会和文化 背景。这个时期的意大利歌剧扮演了一个重要的社交场合的角色。贵族、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们会聚集在歌剧院,欣赏歌剧,并且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歌剧院也成为由各种社会阶层组成的人们交流和互动的场所。这种社会文化背景对意大利歌剧的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17~18世纪的意大利歌剧在音乐、情节和社会背 景方面都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点。它们不仅对当时的意大利歌剧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对整个欧洲音乐和戏剧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对意大利歌剧的探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时期的音乐和文化。

歌剧发展历程

歌剧发展历程 歌剧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意大利,当时的意大利是欧洲文化艺术的中心。在这个时期,一种称为“歌剧”的艺术形式开始在意大利流行起来。歌剧是一种将剧本、音乐和舞台表演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形式,起初是为了重现古希腊和罗马的戏剧而产生的。 早期的歌剧常常是由贵族赞助的,演出场所通常是在宫廷或宗教建筑中进行。最早的歌剧作品中,音乐和歌曲的表演起到了主要的角色,剧情和表演技巧相对较弱。然而,这些作品在推动歌剧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17世纪,歌剧开始在欧洲各地传播,尤其是法国和英国。在法国,歌剧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剧情更为丰富,舞蹈和表演技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此同时,在英国,歌剧的风格更加戏剧化,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是亨利·蓋爾利的《威廉·賽奇與西德尼·史密斯》。 18世纪,意大利再次成为歌剧的中心。这个时期的意大利歌剧以花腔唱法和灵活的嗓音著称,其中最著名的作曲家是莫扎特。莫扎特的歌剧作品包括《费加罗的婚礼》和《唐·喬凡尼》,在音乐和剧情上都达到了极致。 19世纪,德国也开始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歌剧作品。这个时期的歌剧作品更加注重情感和人物塑造,尤其是理查德·瓦格纳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瓦格纳的歌剧作品包括《尼伯龙根的指环》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它们以宏大的音

乐和复杂的剧情而闻名。 20世纪以后,歌剧的风格更加多样化。一方面,现代主义对歌剧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重大改革,超越了传统的剧场限制;另一方面,传统的歌剧仍然在世界各地演出,并且新的作曲家如普契尼、斯特拉文斯基和布列兹也创作了伟大的作品。 总体来说,歌剧发展的历程可以看作是从音乐和唱法为主到剧情和表演技巧更为重要的转变。这一艺术形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时代中不断演变和创新,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

西方歌剧发展史 子璇

西方歌剧发展史 歌剧产生与16、17世纪之交的意大利,它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新的音乐风格的开始。歌剧是音乐与戏剧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这种结合在欧洲游久远的历史:从古希腊悲剧到中世纪宗教神迹剧,从文艺复兴悲、喜剧中的幕间剧到牧歌喜剧。歌剧是一种单声歌曲风格的音乐,由一名歌手在乐器的伴奏下演唱,因而歌剧的出现意味着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的转变。歌剧产生的另一个直接重要原因是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启发和激励。 17世纪: 意大利: 1597年,由利努契尼写脚本、佩里谱曲的歌剧《达夫尼》,在剧院里演出获得成功,可脚本和乐谱均已失传。于1600年,他们再度合作,由卡契尼参与部分音乐创作,完成了歌剧《尤丽狄茜》,成为第一部传世的歌剧。这两部格局歌剧都取材于古希腊神话,田园剧的风格,以独唱的叙述性的音调为主,单声部的旋律与歌词紧密结合,古钢琴为主的几件乐器伴奏。 早期意大利歌剧最有成就的作曲家是蒙特威尔第。他在写歌剧之前已是一位著名的意大利牧歌作曲家,他把在牧歌和经文歌创作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运用于歌剧之中。1607年完成的歌剧《奥尔菲斯》已经是一部真正的音乐戏剧,较好的发挥出歌剧的戏剧性力量,他的宣叙性的音调更有歌唱性,此外还加入了咏叹性独唱、二重唱、牧歌式的合唱及舞蹈,并以约40人的管弦乐队伴奏,烘托戏剧的发展,使歌剧音乐形式初具轮廓。他把自己这种注入了强烈情感的音乐成为“激情风格”。并大量运用了不协和和声(二度、七度、增减音程等)和震音、拨弦等当时新颖的乐器演奏手法。他随后创作的另一部歌剧《阿丽安娜》,以其至深的感染力而著称于世。留存下3部歌剧和12卷意大利牧歌。他最后创作的两部歌剧《于理斯还乡记》、《波佩雅封后记。 蒙特威尔第的学生卡瓦利创作了41部歌剧,重要作品有《伊阿宋》。契斯蒂他的歌剧以抒情咏叹调和二重唱见长。重要作品有《金苹果》。 意大利歌剧诞生于佛罗伦萨,成长于威尼斯,成熟于那不勒斯。17世纪末意大利歌剧的中心已从威尼斯转移到那不勒斯,直到18世纪中叶,以那不勒斯为中心形成了那不勒斯乐派,对意大利及欧洲歌剧发展影响极大。 那不勒斯乐派初期重要代表人物是A·斯卡拉蒂,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写有115部歌剧、50部清唱剧和600多首康塔塔。重要歌剧是《格里塞尔达》等。那不勒斯乐派时期,意大利格局形式以初步成熟。歌剧音乐由有明显区别的宣叙调和咏叹调组成。宣叙调也称朗诵调,节奏自由,半说半唱,用来叙述情节。同弹掉在格局中最为重要,它既是戏剧中的抒情部分,又是展示人声旋律美的重要段落,一般固定采取返始咏叹调的形式。格局序曲确立起快慢块三部分的形式,也称为意大利序曲。 法国: 法国歌剧艺术风格的形成是在路易十四的统治时期,法国的君主专制已发展到鼎盛阶段。路易十四宫廷中聚集、培植了大批优秀的文学艺术家。宫廷中上演了歌颂王权、崇尚理性的高乃依和拉辛的古典悲剧和能满足法国人感官独特享受的豪华的宫廷芭蕾舞。法国歌剧的诞生正是以这些独特的舞台艺术形式为基础的。

从17世纪至20世纪西方歌剧的发展及影响

1. 从17世纪至20世纪西方歌剧的发展及影响 在欣赏西方歌剧时,我们往往会被绚丽的舞台布景、优美的音乐和动人的故事所吸引。然而,对于歌剧的发展历程和其对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我们可能并不太了解。从17世纪至20世纪,西方歌剧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它又是如何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和音乐艺术呢? 2. 起源及早期发展(17世纪-18世纪) 17世纪意大利的歌剧被视为西方歌剧的起源。最早的歌剧作品可以追溯到1600年代的威尼斯,当时的作曲家们将古希腊神话或历史故事改编成音乐剧,这种形式后来被称为歌剧。从意大利传入法国后,法国歌剧又呈现出独特的特色,注重舞台表演和舞美,以及更加丰富的音乐形式。 3. 浪漫主义时期的发展(19世纪) 19世纪是歌剧发展的高峰时期,浪漫主义影响下,歌剧作品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戏剧性的展现。歌剧创作家们深入探讨人性、爱情和社会问题,例如《图兰朵》、《卡门》等作品,影响了当时的文学、绘画以及社会价值观。 4. 当代歌剧及其影响(20世纪至今)

20世纪的歌剧作品在音乐形式、表现手法上更加多样化和前卫。不少作曲家开始探索新的音乐语言,并将歌剧的题材扩展到现代社会和历 史事件。歌剧在20世纪影响了肖像画、文学、舞蹈、电影等艺术形式,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总结 回顾从17世纪至20世纪西方歌剧的发展及其影响,我们不难发现, 歌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不仅在音乐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也 对当时社会和其他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了解其发展历程,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西方音乐文化的演变,同时也能更好地欣赏和 理解当下的音乐作品。 6. 个人观点 个人而言,我认为歌剧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对西方音乐文化以 及整个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歌剧发展历程的了解,我 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下的音乐创作,并且对艺术的多样性有更为全面 的认识。希望未来歌剧能够继续创新,不断发展,为我们呈现更加精 彩的表演和音乐作品。 通过全面评估西方歌剧发展的历程,本文以“17世纪至20世纪西方

意大利歌剧的发展-2019年文档

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 一、意大利歌剧产生的历史背景 首先,从政治经济上来看,自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意大利地区一直是欧洲各国中音乐发展突出的地区,同时也是整个欧洲最具音乐影响力的地区。彼时,意大利半岛并未形成独立国家,其分裂为分别由西班牙和奥地利统治的地区,以及部分独立的城邦。虽然此时意大利政治上显得较为软弱,但是相比于欧洲大陆上其他主要的国家,如刚经历过三十年宗教战争的英、法、西、德等国家,意大利有较为安定与舒适的政治背景。同时,当时的意大利正处于海上贸易较为繁荣的时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经济状况也是比较利于文化的发展。在这样一个经济繁荣,政治平稳的地区,歌剧艺术的兴起有了充足的政治经济条件。 其次,从文化上来看,在经历过文化复兴洗礼之后,意大利逐渐形成一种开放的文化氛围。艺术与文化的接受不仅仅是贵族的专利,而是形成了一种全民对艺术与文化的接受与追求的氛围,这种文化氛围极大地促进了艺术文化的发展与传播。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杰出的科学及艺术家与极富创造精神的探险家等,正因此,意大利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创新与发明。如新大陆的发现,日心说的提出等等。此时的意大利是一个文化艺术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艺术家,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喜爱音乐的普通群众,为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奠定了坚实

的文化基础。此时,普通大众十分重视音乐生活,音乐家们因此也经常进行音乐表演,共同探讨交流音乐感想,组织建立小型音乐团体。后来大名鼎鼎的乐社“卡默拉卡”就是产生于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之下。 最后,从音乐审美上来看,注重旋律一直以来是意大利音乐的一大特色。从中世纪开始,意大利的音乐就极其注重旋律的优美这一特点,当时出现的格雷高利圣咏,它的旋律就极具特色,尤其是花唱式格雷高利圣咏是其最具艺术性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到文艺复兴时期,主旋律在高声部的牧歌的出现突出体现了注重旋律的优美这一特点。牧歌一般优美婉转,气息宽广,具有极强的抒情性。除此以外,意大利由于其大众化的音乐基础,促使其产生具有大众审美的新的艺术形式。而文学与戏剧作为当时最具趣味性的娱乐形式深受大众的喜爱与接受,于是将文学与音乐结合起来产生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也将会深得普通群众的喜爱,而歌剧作为这一特殊审美形式的艺术载体,自然会在意大利这块具有独特音乐文化的广袤大地上生根发芽。 ( 除此以外,意大利十分注重音乐的创新,这一特点也为意大利产生新的艺术审美形式提供了基础。经过文艺复新的洗礼,意大利艺术家的创造性得到了空前解放,由于强大创造性,各种新的音乐尝试层出不穷,歌剧应运而生。 二、意大利歌剧的产生

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概况

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概况 摘要:浪漫主义时期,各国歌剧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尤其是意大利歌剧在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本文对意大利歌剧的产生,发展做了一些总结。浪漫主义思潮在意大利是与现实的民族斗争结合在一起,它带来了意大利文化的繁 荣,并使18世纪末颓废了的歌剧艺术重获新生。 关键词: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家;那不勒斯;威尼斯 一、意大利歌剧产生后剧的诞生 1597年,意大利作曲家培里(Peri 1561-1633)和科尔西根据诗人里努契尼的脚本写出了第一部单声的抒情音乐戏剧《达芙妮》(Daphne),但因其乐谱没有保存下来,故把现存的歌剧《优丽狄茜》作为第一部。 1600年,培里和卡契尼(Caccini)两人各自为里努契尼的脚本《优丽狄茜》写了音乐,成为保存至今最古老的歌剧。 第一位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欧洲近代歌剧的奠基人是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Monterverdi 1567-1643),他第一个使歌剧戏剧化,并把歌剧的音乐形式定型化。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与《优丽迪奥》题材相同,但不侧重抒情而 侧重戏剧力量。 1637年,威尼斯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座公开演出的歌剧院“卡西亚诺”(Casiano),使歌剧从宫廷娱乐转变为面向公众的艺术。在他的领导下,形成了威尼斯歌剧乐派,歌剧被引向更深广的发展。 蒙特威尔第之后,杰出的威尼斯歌剧作曲家是卡瓦里(Cavalli 1602-1672)和切斯蒂(Cesti 1623-1669). 17世纪末,那不勒斯成了仅次于威尼斯的歌剧城,不久还超过了威尼斯。

在A•斯卡拉蒂(A•Scarlatti 1660-1725)的奠基下,形成了欧洲最著名的那不勒斯歌剧乐派。 在歌剧中,阉人歌手(Castrato)盛行,美声唱法兴起,独唱艺术被推向高峰,正歌剧成为意大利歌剧风格的传统典范,并对各国艺术产生深远影响。 那不勒斯为声乐艺术造就了大批的歌唱家,美声唱法成为当时全部艺术活动的中心。 二、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 1.浪漫主义的产生 19世纪初,欧洲文学艺术普遍形成了一种新的潮流、新的风格,就是所谓“浪漫主义”。 在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中,反映了当时欧洲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和对社会生活的态度。因此,浪漫主义不仅是一个创作方法和作品风格 的问题,更是一个的世界观和艺术观的问题。 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的形成是在19世纪20年代。 浪漫主义音乐具有自己的一些风格特征。首先,在作品中重视和反应民族的特点,在民间艺术中寻取创作素材。其次,在作品中塑造了想象中的人物形象, 这是由于当时的现实和它们的理想相对立所决定的。 浪漫主义的艺术侧重感情,理性属于次要地位,对整个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都通过个人的主观感受来表现。因此,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里刻画就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反映了纯主观的个人感情,但也有一定 的社会典型性。

17世纪意大利歌剧发展新

17世纪意大利歌剧发展新

17世纪意大利歌剧发展 学院:艺术学院 学号:14090820 姓名:王晔 指导教师:吕净植

摘要:歌剧,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已经融入了现代文明。歌剧的兴起首先是在意大利。意大利歌剧自佛罗伦萨兴起后,迅速发展到罗马、威尼斯、拿波里等各大城市,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本文主要对17世纪的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做出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意大利歌剧产生发展 歌剧诞生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意大利,这种体裁把舞台戏剧与布景、情节和持续的音乐相结合,音乐中包括各种独唱、对白、合唱和器乐演奏。 早期巴洛克歌剧的一个直接的灵感来源是古希腊的戏剧。在那些戏剧中,合唱和一些抒情段落是需要歌唱的。人们相信古代音乐具有打动听众情感的力量,因此,也希望以类似的形式为基础来创作当代的音乐。歌剧的更加直接的来源是幕间剧。这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和喜剧的幕间上演的音乐短剧。在一些重大的礼仪性的场合上,幕间剧可以变得非常壮观,有合唱、独唱和较大的乐队。 歌剧的诞生是和佛罗伦萨的卡梅拉塔(一个学者和艺术家的小组)的活动分不开的。这个小组以贵族巴尔迪伯爵为首,从16世纪70年代起常在伯爵家中聚会,其中包括两位重要的早期歌剧的作曲家-雅可布·佩里和朱里奥·卡契尼,还有几位最有影响力的音乐理论家,如文森佐·伽利莱(科学家伽利略的父亲)。他们在聚会中对音乐的讨论受到一位研究古希腊著作的学

者吉罗拉莫·梅伊的信件的很大影响。梅伊认为古希腊音乐之所以感人,是由于它是以单音旋律为基础的,这种旋律特别能够通过人声的自然表现而传达歌词中的情感。 佛罗伦萨卡梅拉塔成员的理论在佩里和卡契尼的一系列作品中得到了实践。首先是在1597年,他们都为诗人利努契尼的诗歌《达夫尼》谱写了音乐。这部作品可能是最早的歌剧,可惜只有一些片断保存下来。1600年,佩里为利努契尼作词的《优丽迪茜》谱曲,表现希腊神话中的奥菲欧的故事,在佛罗伦萨为梅迪契家族的宫廷婚礼上演出。卡契尼也参加了这个作品的一部分音乐创作。两人都在1601年出版了这部作品的总谱。它们代表了现存最早的完整保存下来的歌剧。 蒙特威尔第在1607年创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它是为曼图瓦宫廷而作的,也取材于希腊神话中的奥菲欧的故事,脚本作者是诗人小斯特里吉奥,他直接参照了利努契尼以前所写的《尢丽迪茜》,并把它扩充成了五幕戏。每一幕表现情节发展的一个阶段。音乐包含了多种多样的声乐和器乐的风格。首先,他运用了更加连续不断的宣叙风格,把朗诵性的部分和抒情性的部分混合起来,那些最现代的朗诵性音乐被保留在特别有戏剧性的场景中运用。其次,他运用了独唱的咏叹调和二重唱。然后,他还采用了一些牧歌式的合唱。最后,他在歌剧中加入的器乐部分包括一些舞曲和器乐间奏、前奏或尾奏,这种段落有助于对场景的组织。 17世纪中叶,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开始出现角色增多、布景豪华、强调壮观场景和娱乐性的倾向。同时,宣叙调和咏叹调开始明确地分开,前者近似说话,后者是旋律性的和分节歌式的。意大利一直被誉为歌剧的故乡. 17世纪由于最初几部歌剧的成功,歌剧很快由佛罗伦萨流传到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及意大利各地并逐渐流入到欧洲各国。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了王公贵族们的宠物,很快得到了发展,到了17世纪几乎所有的音乐家都十分注重歌剧创作。处于黎明时期的歌剧,大多为单旋律说白式的歌剧,演出也基本上只是局限在宫廷中,成了王公贵族们在文化娱乐和享受方式上的一种特权。在1637年以前,歌剧仍然只是贵族的私有品,直到1637年,威尼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向公众开放的歌剧院--圣·卡西亚诺剧院。剧院里面向公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