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艺术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的音乐特征与演唱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歌曲的曲式分析 古诗词艺术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的音乐特征与演唱分析

古诗词艺术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的音乐特征与演唱分析

2024-06-08 21: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  要:《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南唐最后一位君主——李煜所作的一首词,我国青年作曲家王龙为原词谱曲,创作出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曲调优美,被广为传唱,获得众多好评。对于这首歌的探索,目前较少,本文将从歌曲的歌词、情感和曲式上分析其音乐特征,从而结合自身的演唱体会探讨对这首作品的表现。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音乐特征;演唱分析

一、作者简介

(一)词作者简介

李煜,世称南唐后主,他在位14年,南唐日渐衰弱,在亡国后他遭囚禁赐死。李煜在政治上的功绩远没有其他领域的造诣突出,尤其以词的成就最高,使得他被后人成为“千古词帝”。他的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可分为两类:亡国前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亡国后的词表现出亡国后深深的哀怨。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二)曲作者简介

王龙,青年作曲家,在他的创作生涯中,目前已经有非常多的优秀作品,如《锦瑟》《月下独酌》,《与你相见若如初》等,都是各大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喜爱的作品。

二、歌曲的音乐特征

(一)歌词内容与情感

上阕第一句是着眼未来,认为“春花秋月”都是可喜的。而作者瞻望前途一片迷茫,没有出路,于是“何时了”三字带有埋怨情绪。第二句回顾过去,所谓“往事”是美好,可是现在已化为泡影。第三句回到现实生活本身中来,春风苏醒万物,同时也把埋藏在人们灵魂深处的痛苦和悲怨吹上心头。一旦如草木萌发,就再也掩盖不住了,于是迸放出第四句毫无掩饰地说出了自己的家国兴亡之恨!这是觉醒,也是一个亡国者悔悟!作者心情的变化说是大起大落。

下阙“雕栏玉砌”二句,紧承上片“故国不堪回首”。遥想江南的宫殿,应该还跟从前一样吧,只是自己遭到变故,已经衰老了。往日的朱颜,现在已变得苍老憔悴。作者所感叹的,还不仅是岁月的流逝,而是泛指人事的变迁。最后两句说现在的“愁”已经够多的了,还能再有多少愁呢?然而回答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未来的日子里,除了“愁”还有什么呢?这才是真正的亡国哀音。

(二)曲式分析

《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一首降A大调的单一部曲式作品,53个小节。整首歌旋律优美婉转,情感真挚,前半段是亡国之徒的凄凉哀怨,后半段表现出帝王的磅礴气势,给人以一种即平静又激昂的情感体验。

第1-4小节为前奏,首先出来的是一个前十六后八加二分音符的节奏型,短促的开始后,经过两拍的延音,仿佛一个故事的前言,引人入境。接着两个二八节奏型加二分音符,放慢速度之后运用了一个四十六、一个五连音和两个六连音,最后在第四小节缓慢进入歌曲。整个前奏 就像是整首歌曲的缩影,从平静到激烈,再回到平静。第5-12小节为a段,音程跨度小,旋律平稳进行,第一遍述说故事,回忆过往。第13-20小节为a’,为a段的反复。第21-28小节为b段,进入歌曲的高潮,整体音区抬高,表达作者内心的无尽的悲凉和无可奈何,“在”和“改”下行五度音程,与语言中的叹息相印称,回首故国往事,体现出李煜对于故国和往事的思念。第29-32小节为间奏,旋律在高音区十分婉转,在32小节采用琶音,把思绪拉回到作者当下,进入情绪的另一层高度。第33-48小节为A’,为A段的反复。第49-53小节为尾声,重复前一句歌词,再次感慨,作者将自身满腔复杂的心情喻作翻腾不息的满江春水,郁结于心的情感在此瞬间倾泻而出。

三、歌曲的演唱分析

(一)咬字吐字

中国语言讲究的是字正腔圆,表达情感的关键在于咬字。而对于古韵的体现就是必须依字行腔,字头、字腹、字尾要清晰圆润,其中字头的清晰尤为重要,通过吟诵训练清晰咬字,感受声调、语气以及情感的变化。创作填词之时的李煜已是将死之人,心中早已看淡一切,所以在演唱前需要保持内心细腻平和。

第一句“春花”,咬字要准,不能重,在中音区一开始,容易唱重,这样就没有了述说感。“何时了”在“何”上必须保持好声音位置,“了”轻轻咬字,带入哼鸣的感觉。第二句中“又”和说话中的语气一至,增强语言表达的层次感和表现力。其中“平”声字为我们汉语拼音四个音调里面的一声与二声,“仄”声字为三声与四声,三声音调称为“上”声字,四声称为“去”声字,括号里字的意思是既可以是平声字,也可以是仄声字,可以称为“中”,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都可以是“中”。在朗读时就要特别注意三声与四声的字,标记出来,演唱时就不能把这个字唱成别的音,称“倒字”,比如这些字“月”,“了”“往”“事”“只”“是”“改”“问”“水”“向”这些字在演唱时要带它自己本身的音调去演唱,唱出本身的仄感。

(二)气息

这首词的妙处在于作者的自问自答,作者无处发泄的情绪只能陷入对过往的回忆中,寻找答案,看似没有答案,又或是不愿接受,这些复杂的情绪都在歌曲中表现出来。

第一问“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与“秋月”是季节中的美好事物,象征李煜作为帝王时的美好生活,而此刻的他却只能茫然望着眼前的繁花与明月,把自己的愁苦岁月与往日无忧无虑的生活对比,情绪波动与语气的调整不宜过分强化,保持气息的流动性。第二问“往事知多少”相比上一问更为揪心,这一问显得稍有波澜,作者仅用五个字直抒胸臆,可见其中他的无奈,需要在上一句的情绪中做递进,气息上相比上一问需要更加流动从而带动情感的抒发,疑问感与语气也是如此。第三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是李煜的扪心自问“我的心中到底存留了多少的愁与苦”,语气同样最为强烈。在演唱该句时应该连贯地演唱,给人以声断气不断、情不断、意不断的感受,不能为了休止符刻意地断开演唱,会导致歌曲的情感断层。

结 语

李煜的这首词,在他众多的作品中被后人喜爱,并多次谱成歌曲,如今只艺术歌曲有两个版本,表达出词作者倾注于词中不同的情绪,而作为声乐专业的学生,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这首作品情感的理解各有不同,演唱时的体会和对技巧的运用自然也不同,但都不能脱离词曲的分析,特别是对词作者身平境遇及历史背景的深入理解。

[1]朱倩.润腔在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的运用研究[J].戏剧之家,2023(13):50-52.

[2]杜亮.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特点及意境探究[J].艺术大观,2023(11):39-41.

[3]张娇.古诗词歌曲《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J].名家名作,2022(25):31-33.

[4]蔡勤.基于云课堂的语文教学实践思考——以《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1(28):66-67.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