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萝卜头”力作《大豆谣》出版 梁晓声作序盛赞凤凰网甘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歌曲《大豆谣》mv “小萝卜头”力作《大豆谣》出版 梁晓声作序盛赞凤凰网甘肃

“小萝卜头”力作《大豆谣》出版 梁晓声作序盛赞凤凰网甘肃

2024-07-11 08: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七·一”前夕,作者罗力立拿到新出版的图书《大豆谣》激动万分。

“七·一”前夕,作者罗力立拿到新出版的图书《大豆谣》激动万分。

讴歌革命先烈,礼赞坚定信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之际,由兰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策划,著名作家梁晓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杨建仁分别作序的红色主题图书——《大豆谣》,由读者出版社出版并面向全国发行。

1940年6月,中共甘肃省工委副书记罗云鹏因叛徒出卖被捕,他的妻子樊桂英和出生仅8个月的女儿罗力立一同被抓进国民党兰州沙沟监狱。小力立在长达六年多的监狱生涯里,生活环境恶劣,伙食极差,严重缺乏营养,她看起来比一般同龄儿童瘦小许多,是一个可爱的“小萝卜头”。小力立在监狱生活了6年多,在狱中捡到的一粒大豆让她激动不已……同在狱中的“西部歌王”王洛宾深受触动,为狱友小力立写下催人泪下的《大豆谣》,歌中唱道:“小力立,有志气,妈妈的哭声莫忘记,长大冲出铁大门,全世界大豆属于你”,以鼓励小力立不要放弃希望与理想,未来一定要建设心中的美好家园。六年之后,罗云鹏被害。罗力立7岁时和母亲出狱,被称为“活着的小萝卜头”。新中国成立后罗力立在党的关怀下茁壮成长,最终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本书以一个孩子的视角重新讲述这段红色记忆,带领读者重温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感悟中华民族百年来的艰苦历程。作者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段段和着血泪的心灵文字,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革命赞歌,有极强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让读者在体会人间大爱的同时,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信仰的洗礼。

“七·一”前夕,作者罗力立拿到新出版的图书《大豆谣》激动万分,再次念唱起那首不平凡的歌曲,向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送上祝福和嘱托。

2020年12月6日,同名话剧在兰州金城剧院首演,到场所有观众忍不住数次热泪盈眶,而诸多小观众则更真切体会到了剧中革命先烈身上所具备的坚强、勇敢等珍贵品质,更加感恩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该剧经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和推介,在重庆和成都等多地进行巡演,所到之处,好评如潮。

《大豆谣》已经以“开学第一课”的形式进入学校,进入课堂,让小力立的故事在青少年中传唱,发挥红色教育资源对广大青少年的影响力,推动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中小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文/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陈锦)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

“小萝卜头”力作《大豆谣》出版 梁晓声作序盛赞

附件一:序言之一

伟大历史中的童音回响

梁晓声

中国共产党创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是伟大之史。

在我看来,罗力立的《大豆谣》,是那伟大历史中的童音回响。

罗力立老大姐的父亲罗云鹏,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的早期干部,1940年被捕,1946年2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罗云鹏被捕后,他的妻子樊桂英和出生才八个月的女儿,也被敌人关入了牢房。他的女儿罗力立,便是《大豆谣》的作者。从此,她也同父母一样,经历了六年的牢狱生活。

她肯定是中国近代以来年龄最小的囚徒。

她是侥幸活下来的“小萝卜头”。

迄今为止,我已为多部书写过序了。《大豆谣》是这些书中最薄的一本。我却觉得它实在太有分量,太沉了,同时也觉得我的笔很沉,感想甚多,竟不知该从哪一点写起。

我出生在哈尔滨,罗云鹏烈士是黑龙江省巴彦县人。我下乡前去过巴彦县,当年那是黑龙江江边的一个小县城。革命老人王定国是谢觉哉的夫人,谢觉哉是中国共产党的延安“五老”之一。20世纪80年代,曾是罗云鹏与樊桂英婚姻介绍人的王定国老人十分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问题,我那时在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工作,与王定国老人多有接触。而那时的王洛宾先生,曾在北京住过,是我心怀敬意拜访过的人物。

有以上种种关系存在,按理说我写起序来应该更顺畅一些。但恰恰相反,我觉得我的笔写不出字来了似的。

我认为《大豆谣》是一部革命回忆录。虽然它是那么的薄,我还是宁愿用“部”来谈论它。革命回忆录我读过的也不少了,七十余岁的我,却第一次读到以一个六岁孩子的视角所写的革命回忆录!

虽然它很薄,却无疑是所有革命回忆录中很不寻常的一部,独一无二的一部。我认为它是中国所有革命回忆录中的珍品,因为它的独一无二,因为一个六岁女孩的视角。

书中多处文字震撼了我。

我读过的许多书中,都写到人对饥饿所留下的印象。但第八章,也就是《人间美食的诱惑》一章,对一个年仅六岁女孩的“小囚徒”想要再吃到一片小小的饼干而终不可得的回忆,使我读得万分愀然。饥饿是一回事,“囚徒”的饥饿是另一回事,一个年仅几岁(那一年罗力立还不到六岁)的“小女囚徒”的饥饿,使那一章的回忆每一个细节、每一行字都真实若见,过目难忘。

《人间正道是沧桑》一章,尤其令人肃然,继而敬意顿生,摘录如下:

难友们的死,我见得不少了。事实上我的的确确多次做了死者唯一的送葬人。难友被折磨死后,家属是无法见到的,也不许其他难友送葬,只有我是“特许”的。记得母亲在我臂上缠一块黑布,我便跟着抬尸体的看守从监狱后面出去,一直朝山坡那边走着。在这寂静的山谷中,没有葬仪,更没有哀乐,只有我——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儿——怀着一颗虔诚的童心,肩负着父辈的重托,护送着革命志士的亡灵,我代表狱中难友向死者深深地鞠躬,做最后的告别……

默读如上文字,我眼前油然而现的画面,是那种色彩灰沉的、令人心情忧伤不已的油画,并且蓦然地,画中那小女孩浑身散发出小天使般的明亮四射的圣光!

我想,在近代以来,在全世界,那样的情形,有也不会太多的。

《大豆谣》这儿童视角的“小囚徒”实记性的、革命品质的回忆录,文风却又并非多么的绝望;恰恰相反,字里行间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这乃因为,朝夕与小女孩相处的,影响她的幼小心灵的,是她的爸爸妈妈以及爸爸妈妈的狱友们——他们全都是对党、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视死如归的,虽死犹荣的,相信革命必定会成功的中国共产党人!

他们是她之精神的伟大的守护者。

所以她在狱中有时也唱歌,也跳舞,像所有孩子一样,也向往着她人生美好的将来。

除了王洛宾这位可敬可爱的狱中大朋友,《大豆谣》还记录了另外一些同样可敬可爱的人,如农民席维翰,父亲的革命同志林叔叔、赵伯和赵大娘,老红军王昌明王伯伯,狱中的启蒙恩师郭仪郭老师,“大朋友”胡润宝,有诗才的王姨……他们中,有人是坚贞的共产党员,有人是思想进步的年轻知识分子。幸有罗力立将他们深情地写在回忆录中,使他们的事迹成为宏大的中国革命的一部分。

我觉得,《大豆谣》值得一切年龄的人来读,特别值得今天的青少年来读。凡读过的人,必会像我一样,更加明白曾经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些怎样的人,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革命为什么必然会成功。

《大豆谣》感动了我,也将感动更多更多的读者!

2022年3月12日北京

附件二:序言之二

《大豆谣》的呼唤

杨建仁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时间节点,由革命烈士女儿、82岁高龄的罗力立撰写的回忆录《大豆谣》,经过精心修订完善,即将付梓,可庆可贺,这是一名革命后代向建党百年袒露的赤诚丹心,更是红色血脉相连的两代人崇尚信念的至诚呼唤。

2021年3月20日,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兰州市教育局等单位举办了儿童剧《大豆谣》首演暨兰州市中小学生观演活动。扣人心弦、震撼人心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西部歌王”王洛宾在狱中为4岁小狱友罗力立创作的歌曲《大豆谣》深深感动了我。演出结束后,当主人公原型罗力立老人被请上舞台,并发表掷地有声的感言时,我更是感觉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在直击心灵。罗力立老人思维敏捷、逻辑严密、语言精练、声音洪亮,我至今还清晰地记着罗力立老人的感言:

观众朋友们,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我就是儿童剧《大豆谣》中原型主人公罗力立,今年82岁。剧中演的事情就发生在兰州,都是我的亲身经历。我的父亲原中共甘肃工委副书记罗云鹏在36岁的时候,被国民党反动派在监狱中杀害,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46年2月22日,在我父亲慷慨赴刑场的那天,我母亲洒泪和他告别,当时我已经7岁了,但我不知道这是我们生离死别的时刻,我只记得父亲亲吻了我一下,只记得他那炯炯有神的眼睛,像两盏明灯,一直照亮在我的心里,燃烧着我的生命。父亲还留给我一个寓意深刻的名字——罗力立,把我原来的‘伶俐’的‘俐’、‘美丽’的‘丽’,改成力量的‘力’,站立的‘立’,意思就是要我有力量地站立起来。这个名字是我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人民音乐家王洛宾当时也在这个监狱里,每当放风时,他就教我唱歌跳舞,他还专门给我写了一首催人泪下的儿歌《大豆谣》,歌中唱道:“街头上叫卖糖板栗,牢房里大豆也稀奇。”这是对黑暗势力的控诉和批判!最后一段写到:“小力立,有志气,妈妈的哭声莫忘记,长大冲出铁大门,全世界大豆属于你!”这是对幸福生活的孜孜追求和无限渴望!观众朋友们、小朋友们,这就是我苦难的童年生活。你们现在生活在幸福的年代,但是你们要牢牢地记住,你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千千万万革命志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你们一定要珍惜。尤其是小朋友们,请你们要记住烈士的牺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好好学习,充实自己,长大以后,要用你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现在我把《大豆谣》最后一段歌词改一下:“小朋友,有志气,革命烈士莫忘记,建设祖国齐努力,美好的未来属于你!”

记得当时的掌声像海潮般久久没有停歇,我的眼泪也止不住流淌下来。不久,我就收到了罗力立从山西运城给我寄来的1998年出版的回忆录《大豆谣——王洛宾狱中小囚友》,王洛宾之子王海成从新疆寄来的《我的父亲王洛宾》《王洛宾音乐地图》等书籍,我都认真进行了研读,对罗力立的父亲罗云鹏、母亲樊桂英,“人民音乐家”王洛宾从心灵深处产生了更多的崇敬之情。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儿童剧《大豆谣》的提升打磨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并给予大力支持,多次选调在兰州和省内其他城市演出,还推荐参加了第六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第十届中国儿童戏剧节的展演等活动,使之成为一部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舞台艺术作品。在为期三个月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题材儿童剧《大豆谣》兰州市中小学生观演活动”中,全市40多所中小学的近2万名师生观看了演出。2021年7月,兰州市又组织儿童剧《大豆谣》赴重庆开展南北“小萝卜头”“跨越时空的对话”——兰渝红色文化城际交流活动”,歌乐山下唱响了《大豆谣》,开启了两地联手深入挖掘红色主题文化的新征程。更令人欣喜的是,2021年9月1日,兰州市中小学开学首场课堂教育就是同看、同唱《大豆谣》,全市1600多所学校的46万多名中小学生,通过参与线下活动和线上宣传的方式,感悟红色历史,感受艺术魅力,《大豆谣》成为开展青少年爱党爱国教育的成功范例。

党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资源是最佳的营养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大豆谣》的出版,就是讲好党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具体行动,就是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文化的生动实践。书中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讲述了罗力立在监狱中经历的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既有父亲罗云鹏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又有母亲樊桂英隐忍负重的高贵品格;既有大胡子叔叔王洛宾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又有作者本人坚守理想的执着信念,特别是同在监狱里的王洛宾,写给4岁小狱友罗力立的儿歌《大豆谣》,歌词朗朗上口立意高远,旋律抒情激越、昂扬向上。词曲间流淌着王洛宾对小狱友罗力立的无限深情,既有对反动势力的控诉和鞭挞,更饱含着对美好未来的纯真向往和对后来人的铿锵激励,给人温暖的力量和昂扬的斗志,堪称儿歌中的经典。全书读来亲切自然、感人肺腑,是一部文学和音乐相得益彰、相映生辉的优秀作品,也是一部凝结浓郁地域特色和传奇色彩的上乘作品,不但挖掘了甘肃党史的丰厚资源,彰显了人民音乐家王洛宾同共产党人的血肉情谊,更重要的是给广大青少年提供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鲜活教材,具有深刻的思想性、精湛的艺术性和广泛的传播性。《大豆谣》的出版,更多的是一种至诚呼唤——用生命呼唤光明的前景,用文学呼唤高贵的信仰,用音乐呼唤纯粹的灵魂,用历史呼唤美好的未来。

罗力立老人专门从山西运城给我打来电话,叮嘱为她修订完善的回忆录《大豆谣》撰写序言。面对一位饱受苦难而又勇毅前行老人的殷切希望,我不敢有丝毫的推脱和怠慢,用情用心写下以上文字,算作我向革命先烈和音乐大师学习后的思想汇报,算作我向革命烈士的女儿罗力立致敬的滚烫心声。

2021年12月25日于兰州黄河之畔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