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氏族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欧阳氏族徽 欧阳氏族源

欧阳氏族源

2024-07-14 00: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欧阳氏族源

王照伦 

 

在战国之前,只有贵族才有姓,先秦典籍所记一些技艺超群的平民如庖丁、优孟、鲁班等,后面的丁、孟、班是名,前面的庖、优、鲁不是姓而是职业或者国别——庖是厨师、优是演员、鲁是国别鲁国。

姓是家族的标志,用以标明祖先的血缘关系。姓的另外1个重要作用就是别婚姻,《白虎通义·姓名篇》说:“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故纪世别类,使生相爱,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者,皆为重人伦也。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郑樵在《通志略·氏族略序》中也说:“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庶姓、异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左传》云:“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言:“同姓不婚,惧不殖也。”后随着同姓贵族子孙繁衍增加居住地分散,每个分支又设“氏”作为标志,氏主要是分贵贱,贵者有姓有氏,贱者有姓无氏。自汉代姓氏合二为一。

欧阳(ōu yáng)姓约有2400多年的历史,出自姒姓,姓源单纯。欧阳姓以封地为名,以侯爵名为氏。夏朝帝王少康之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越国,春秋时被吴国灭,19年后勾践复国,勾践6世孙无疆为越王时被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山南为阳故称之为欧阳亭侯,无疆的支庶子孙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区、欧阳、欧侯、阳5个姓氏。欧阳无疆成为人类历史上第1个以欧阳为姓的人,也就是欧阳氏的得姓始祖。

古乌程欧余山即今浙江湖州东郊10.5千米处的升山。据清同治版《湖州府志》记载:“越王无疆封会稽,为楚所灭。无疆子蹄更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又有《入东记》载:“王羲之于东晋孝武帝宁康、太元间(约373~374年)任吴兴太守。公暇常与宾客登临郡治乌程城东的欧余山。顾谓宾客曰:“百年之后,谁知王逸少与诸卿游此乎。因有(上曰下升)山之号。”

秦吞并6国后在东越设闽中郡,越人不甘心伺机反抗。陈胜揭竿而起,诸侯叛秦,东越首领便趁机起兵,刘邦得天下后始稳定。公元前193年(汉惠帝二年)刘盈封无储为闽越王、摇为东海王(又称东瓯王),分别统辖闽越和瓯越地区。(据《史记》载)汉初因国力有限,朝廷对南越北胡只能隐忍怀柔,汉武帝刘彻穷兵黩武一方面拓疆扩境,另一方面是为了解除胡、越威胁。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建元三年)闽越进攻东瓯,东瓯向朝廷告急,汉武帝派遣庄助发兵会稽击退闽越,同年东瓯请求举国内徙,武帝将其安置于江、淮之间地带。始汉武帝不同意东瓯举国内徙,后庄分析东瓯内徙的利弊,指出东瓯内徙是上策,原因在于会稽本来是越人的根据地,当年越王勾践称雄一方,强盛时一度沿海北进到山东半岛,迁都琅琊试图争霸中原。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翦率军“降越君,置会稽郡”。汉武帝怕越人“欲招会稽之地,以践勾践之迹”“东越险阻反复”,担心其“为后世患”,才同意“迁其民于江淮间”(《汉书·武帝纪》)。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建元三年)刘彻为安抚臣子把东瓯王摇的儿子欧阳朱棣封为散骑都尉兼涿郡太守(夫人乃楚春申君之女),分配到渤海郡做官,欧阳朱棣带领欧阳家族的子孙一同北徙至渤海郡(今河北省沧州市)附近定居。欧阳朱棣有2个儿子,长子欧阳睦(公安),次子欧阳鄅(字期祝)。浙江,湖州、余杭一带的欧阳氏,是当时没有迁徙的欧阳氏后裔。

今欧阳姓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彭泽县(彭泽县欧阳为欧阳“奕”后代,生7子,遂为彭泽县欧阳氏七庄,有10000余人)、江西省新余、吉安、永丰、万载,湖北省枝江、荆州、潜江,广东省广州、河源,河南省新郑,四川省绵阳、遂宁,安徽省阜阳、滁州,湖南省长沙、浏阳、隆回(六都寨、司门前、石桥铺)、洞口、溆浦,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等地。湖北省枝江欧阳氏族为欧阳修长子欧阳发的后裔。现江苏省欧阳氏宗人大都居住在丹阳西门外荻塘欧甲(司徒)、下坯欧甲(全州)。

据载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桐县有欧阳姓氏移民到山东、河北一带,其中山东济宁、枣庄、荷泽等地的欧阳姓氏以济宁邹城、嘉祥人数居多。

渤海堂1支队血缘流程如下:1 少典(名继统又名一德,字慧元,承理少典国大事)→2 有熊氏(名启昆,承理有熊氏国)→3 黄帝(名伯荼,号轩辕,本姓公孙)→4 昌意→5 颛顼(即高阳)→6 骡明→7白马(即鲧)→8文命(即大禹,建夏)→9后启→10 太康→11仲康→12后相安→13少康→14无余(少康庶子,分封会稽)→15蘧除→16昊英→17昭晰→18茫昧→19与莒→20疆圉→21 颛蒙→22 相厥→23 季仲→24 蒙逊→25季若→26 从魁→27 相季→28 炽盘→29 昉於→30 登明→31 季昌→32 昌若→33於伏→34 之辛→35 大辰→36 稽庸→37 阴康→38 庸成→39 伯仲→40句疆→41 寿长→42 无壬→43 无玉→44 无泽→45 无皋→46 夫镡→47 允常(建越国)→48勾践→49鼫与→50不寿→51翁→52翳→53之侯→54 无疆→55蹄(欧阳亭侯)→55恒→56朝→57完→58东→59谟→60摇(《史记》称越东海王)→61朱棣(即涿郡太守,迁往河北)→62鄅(朱棣的小儿子,迁至冀州之渤海)→63行密→64冯→65惠瑕→66茱颜→67仲思→68仕达→69蕖→70翘→71纲→72举→73迹→74纯→75基、建(字坚石,因母舅石崇事累,为赵王伦所杀。哲学家)→76质(建兄基之子,字纯之,惧祸尽携其族迁楚长沙)、崇文(质之弟,南逃前任官永衡都尉)→77成→78晋→79启明(为太子洗马)→80乾(为东官校书)→81焕→82景达(南齐大夫,《欧阳修沙溪谱》列为南齐长沙脉始祖)→83僧宝(齐屯骑校尉荔浦县令)→84頠(梁屡任刺史、后征南大将军)→85纥→86询(唐率更令,敕修谱,书法家)→87通(迁兵部尚书,刑部侍郎,谏武则天死节,武则天之宰相)→88幼明→89昶(苏州长史)→90琮(唐吉州刺史,庐陵大族始祖)→91晤(尚书秘阁修撰)→92彻→93弦→94邈→95规→96绪(御史大夫)→97彪、彤、万(唐僖宗时期安福县令)。

欧阳氏迁居平邑之村以地名命名,村西山叫蝎子山(因山上的蝎子多而得名),最初村名为蝎子山。村民在此定居后,经常有人被蝎子蛰伤,人们为了给蝎子找个天敌便更名为鸡窝(让鸡吃蝎子),后因村民对抗土匪齐心协力而改名为齐心庄,1949年后更改村名为义新庄。

山东省平邑县流峪镇义新庄欧阳氏1支何时自何地迁入,目前无法考证。据1995年2月3日所续《欧阳氏谱志》载,义新庄欧阳氏从苍山县兰陵镇欧家屯迁到平邑县流峪镇义新庄不能自圆其说。一是欧家屯人姓欧,不姓欧阳,尽管欧阳、欧同宗同祖;二是义新庄的欧阳氏和欧家屯的欧氏辈不能吻合;三是在欧家屯欧氏族谱里找不到义新庄欧阳氏的始祖欧阳京耀。此事在没有确凿的文字和实物为佐证的情况下,只能存疑,有待后贤论证。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