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世界银行2022年旗舰报告《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欧美碳排放价格 解读世界银行2022年旗舰报告《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解读世界银行2022年旗舰报告《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2023-09-01 22: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提供包括资讯、报告、培训、咨询等在内的14项ESG服务,助力上市公司传播ESG理念,提升ESG可持续发展表现。点击查看【ESG评级中心服务手册】

  导言

  —

  为方便理解和交流,文内图片已部分汉化/注释。

  碳定价是抑制碳排放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气候行动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政府通过碳定价为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成本,从而给减排或抵消行为带来财政激励,鼓励生产者、消费者和投资者走上低碳转型之路。

  碳定价分为直接碳定价与间接碳定价。直接碳定价包括碳排放交易体系、碳税、碳信用等,通过给温室气体排放赋予等比价格激励减排。碳排放交易体系(Emissions trading system,ETS)围绕“限额与交易原则”(cap-and-trade)和“基线与信用机制”(baseline-and-credit)展开。在限额与交易原则下,各国政府通过拍卖或发放的形式将可交易的排放权配额分发给控排主体,每个配额通常代表排放一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权利,配额总量即为排放上限。在每个履约期内,控排主体需上缴和其期内排放相对应的配额,控排主体可以在市场中相互交易碳排放配额。在基线与信用机制中,不存在配额的形式来限制各控排主体的排放,各控排主体在期内产生的排放若少于基线,则可以赚取可交易的碳信用。除了碳排放交易体系之外,碳税也是国际上广泛存在的一种碳定价工具。各国政府通过对温室气体排放征收碳税,推动各控排主体踏上低碳转型之路。间接碳定价包括燃料税、商品税和能源消费补贴等,它们为碳价提供指示性信号。

  近日,世界银行发布了2022年度的《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报告》(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Pricing 2022)。报告围绕全球碳排放交易体系、碳税和其他直接碳定价工具展开,提供了全球现有碳定价工具的最新概览。在过去一年中,碳定价展现出了很多积极信号,新兴的碳定价工具和创历史新高的碳价让2021年间全球碳定价收入比2020年增长了近60%,达到840亿美元(2020年时创收530亿美元)。增加的碳定价收入不仅能够加快推动全球经济低碳转型,还可以支撑可持续的经济复苏,为财政改革提供资金,并帮助各国经济更快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本文将围绕报告的关键词展开,呈现报告的主要结论,关注我们一起了解吧!

  68种碳定价工具

  截至2022年4月,全球已投入运行的碳定价工具共计68种(2021年报告中为64种),另有3种正在推行中。4种新的碳定价工具分别来自:乌拉圭(碳税),美国俄勒冈州(ETS)、加拿大安大略省(ETS)、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ETS和碳税)。这些碳定价工具(包括正在推行的3种)囊括了37种碳价和34种碳排放交易体系,共覆盖了全球约23%的温室气体排放(2021年报告中覆盖率为21.5%,2020年报告中覆盖率为15.1%)。

  —

  图1:碳定价工具的全球分布(截至2022年4月)

  全球最大的碳市场

  按照覆盖排放量的规模来计算,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碳市场。2021年全国碳市场(China National ETS)完成了第一个履约周期,履约率为99.5%,共纳入2100多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这些单位合计排放量约为4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全国30%的总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国碳市场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价格较低,期末收盘价为54.2元/吨二氧化碳当量。2021年全年交易二氧化碳共1.79亿吨,累计交易额约为77亿人民币。

  报告指出,尽管相较中国排放总量而言,2021年全国碳市场的累计交易量并不算高,但不难看出中国碳市场正处于关键阶段。虽然全国碳市场履约率达99.5%,但国内碳市场也面临着诸如确保碳排放数据真实性等的重要挑战。

  —

  图2:报告期内碳市场/碳税覆盖规模与碳市场价格对比

  若以累计交易额来计算,欧盟拥有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欧盟的二级碳交易市场上共交易了150多亿的碳排放配额,现货市场的价格比去年翻了近三倍。在于2021年通过的欧洲气候法中,欧盟提出了“适应55”(Fit for 55),确立了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1990年的水平减少至少55%的中期目标,承诺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作为“适应55”提案的重要内容,欧盟将增设一个全新且独立的碳交易系统,该系统将与现有的覆盖电力、工业和航空领域碳排放的交易系统并行,负责覆盖交通和建筑领域的碳排放。

  国际海事组织(IMO)正在设计市场化的碳定价措施,力图减少国际海运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

  碳价在涨,但依旧偏低

  —

  图3:2016至2021年全球碳定价收入构成

  2021至2022年,全球碳定价收入约为840亿美元,比2020年时提高了310多亿美元,其中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TS)贡献了全球碳定价收入的41%。碳定价收入的增长主要源于碳价格上涨,在报告期内,ETS首次超越碳税成为带来收入最多的碳定价工具。气候经济研究院(Institute for Climate Economics)指出,2020年大多数来自ETS的碳定价收入都被指定用于环境与发展项目,碳税收入也对环境与发展项目有帮助。报告提到,2021年中国全国碳市场免费分配了全部碳排放配额,所以中国虽有全球最大的ETS,却未产生能计入本次报告的碳定价收入。

  —

  图4:各地碳价一览(截至2022年4月)

  全球多地的碳价创下历史新高,碳价涨幅在发达国家的ETS中尤为明显。欧盟-瑞士连接ETS、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加拿大魁北克省连接ETS和新西兰ETS都在过去一年中达到了历史最高碳价。碳价在英国的ETS自2021年中上线运行以来也大幅上涨。我国碳市场的碳价自2021年末下跌后,于2022年初呈现回升趋势。韩国ETS的碳价在2022年2月呈现回升趋势,直追2020年初时创下的历史最高点。碳税价格在上个年度也有所增长,但总体比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的涨幅低一些。碳税价格在经历了2020年的相对稳定之后,于去年上涨了约6美元/tCO2e,在此基础上于今年4月又再涨了5美元/tCO2e。

  报告指出,尽管上个年度碳价涨幅明显,但需要更高的碳价水平刺激减排才可能实现巴黎协定的1.5℃控温目标。根据碳定价高级别委员会的估算,碳价需要达到50至100美元/tCO2e方能实现巴黎协定约定的2℃的基本目标。分析师认为,在减排困难的行业和领域,碳价需要提升至高达100至170美元/tCO2e才能确保实现2℃的基本目标。全球范围内,被碳定价工具覆盖的(有价可循的)目标排放共占总排放的23%,而目前仅有不到4%的全球排放量处于上述价格区间。

  诸如欧盟-瑞士、加州-魁北克的碳市场(ETS)近期进一步开放,允许了非实体(不直接控排的)金融机构参与交易。报告指出,虽然碳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增加了风险,甚至唤起了“碳市场泡沫”的担忧,但多方涌入能增强碳市场的流动性并提供更清晰的碳价浮动信号。尽管欧洲证券市场管理局(ESMA)在报告期内并没有发现内幕交易的证据,ESMA和欧盟立法方都表明将会出台措施、加强监管,从而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市场透明度。

  跨境合作避免碳泄露

  由于国际气候谈判中产生的“生产者负责”和“消费者负责”的意见分歧,碳泄露是国际碳责任分配中热议的话题。报告指出,各国都寻求通过贸易手段解决碳责任分歧,避免碳定价导致的碳泄露问题:大多数国家通过向有碳泄露风险的行业提供免税权、退税或免费的碳配额来减少碳泄露的影响。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定问题:通过供应链传递的碳成本信号的减少虽然为进口商品提供了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却也相应减少了低碳、低能耗转型的动力;此外,上述方法在应对深度脱碳化进程中(尤其是接近净零时)的碳泄露问题时效果有限。因此,各国都在积极探索能够使碳价格公平有效地作用在进口和本土商品的方法。

  诸如碳边界调整(border carbon adjustment,BCA)的跨境合作可以让本土碳价更好地作用于进口商品中。碳边界调整的实施需要完善方法学,从而实现对进口商品碳排放量的精准估算,以及进口商品在出口国已缴的碳成本。报告认为,不断进步的碳泄露评估测量技术可以让碳边界调整变得更可行。

  在国际气候合作中,由于各国的发展进程不同和相应的历史排放量差异,碳责任既具有共有性又具有区别性。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若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设立单方面的碳边界调整机制,将会违反国际气候合作长期确立的原则。同时,国际社会存在着让发达国家对其消费行为产生的碳足迹负责的呼声。在欧盟接近启用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的这一背景下,有人提议该机制应向最不发达国家所出口的商品豁免,也有人认为如若豁免将降低气候行动的成效。折中的提议是将欧盟本意欲作为欧盟财政收入的CBAM收入用以援助发展中国家低碳转型,或通过财政方式补偿给最不发达国家以缓和其贸易成本压力。

  报告指出,为国际碳价设定下限(碳“地板价”)的做法令一些国家很感兴趣。碳“地板价”相较碳边界调整能更大范围地覆盖贸易产品。

  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挑战

  报告指出,去年时由于新冠疫情、俄乌战争的原因,能源价格陡增:欧洲天然气价格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全球油价达到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碳定价在当前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中是机会与挑战并存的。在对燃油价格敏感的经济体中,新增的直接碳定价将给已经承受了能源价格上涨这一间接碳定价的民众和企业带来过度的经济压力。此外,因为能源价格上涨对弱势群体造成的影响尤为严重,一些欧盟的成员国呼吁暂停欧盟ETS的扩张和改革(增加覆盖交通和建筑领域的排放)计划。

  碳信用市场与机制分析

  碳信用市场的构成多种多样:供给端集合了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所建立的国际碳信用机制、本土建立的碳信用机制、非政府的独立碳信用机制,而需求端则包括了各层级细分市场的履约需求和自愿减排需求。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中,碳信用市场增长了48%,是自2012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总碳信用额(包括国际、本土和独立碳信用机制)从3.27亿增长至4.7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自2007年以来,碳信用机制累计核发了达4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碳信用。自愿碳市场的成交额更是在2021年11月时达到了10亿美元,全球碳信用均价由2020年的2.49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上涨到了3.82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期,在自愿碳市场交易的碳信用达到3.62余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比2020年时增加了92%.

  —

  图5:2007年至2021年全球碳信用机制核发情况

  如图5,去年新核发的碳信用大量来自于独立碳信用机制。报告指出,2021年独立碳信用机制核发的碳信用增长了88%,总计3.5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贡献了全球74%的碳信用。与之相反,CDM同期仅增长了25%,贡献了全球11%的碳信用,且全年没有新注册的项目;来自全球各履约市场的碳信用需求规模较小。这与在2021年11月COP26上敲定的巴黎协定的第六条实施细则(尤其是条款6.4)密切相关,报告预测,围绕CDM的不确定性将使CDM被逐步淘汰。

  区块链技术与碳金融

  去年碳市场的爆发和近年来大火的区块链技术相结合,诞生了去中心化的碳金融。报告指出,去中心化的碳金融的确有可能帮助扩大碳信用市场规模,在保证可追溯性、流动性、安全性和交易效率的前提下,帮助打破交易所之间的壁垒。但其交易模式也可能为市场投机行为提供机会,并让本就高度碎片化的市场变得更价复杂。在履约市场中,去中心化交易模式还在继续探索如何确保正确核算减排和抵消量以避免控排主体的“漂绿“行为。

  生态碳汇刺激碳信用市场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指通过保护、恢复和可持续管理森林、草地、湿地和农田生态系统,增加其固碳能力从而消除大气中留存的二氧化碳,核发产出碳信用。在过去多年中,碳信用大多来自于可再生能源项目。报告指出,尽管围绕林业碳汇项目与土地利用变化项目存在着诸如额外性(减排量是增量还是存量)、基线评估精准度等问题,由于激增的企业自愿承诺所带来的碳信用需求和企业减排的困难,直接购买生态碳汇项目的碳信用成为了众多企业的气候策略。

  在过去一年中,林业碳汇项目和土地利用变化项目所产生的碳信用增长了159%,占全年碳信用总核发量的三分之一,让可再生能源项目不再一家独大。亚洲、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项目在碳信用市场主体占据主体地位,且主要项目为林业碳汇和土地利用变化项目。

  买卖方的激增促使着市场差异性的扩大,也吸引了金融公司对碳信用的购买与研究。去年年末相继出现的碳信用交易平台、衍生品和碳信用标准让碳信用市场的定价机制更加丰富。涉及生态碳汇项目的碳信用组合拍卖也已经出现在了全球碳信用市场中。

  报告预测,碳信用市场将在快速增多的企业自愿净零承诺所拉动的需求增长和越来越多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供给的碳信用的同时作用下强劲增长。分析人士预测,在2030年碳信用市场的核发量将增加15倍,达到15至2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而在2050年将比现在增加100倍。

  据:生态碳汇数据服务

  (环境生态网)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简介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是业内首个中文ESG专业资讯和评级聚合平台,致力于宣传和推广可持续发展,责任投资,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价值理念,传播ESG的企业实践行动和榜样力量,推动中国ESG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ESG评估标准的建立和企业评级的提升。

  依托ESG评级中心,新浪财经发布多只ESG创新指数,为关注企业ESG表现的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同时,新浪财经成立中国ESG领导者组织论坛,携手中国ESG领导企业和合作伙伴,通过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推动建立适合中国时代特征的ESG评价标准体系,促进中国资产管理行业ESG投资发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马青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