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线路打造研究|从欧洲37年发展,一起看未来的可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欧洲旅游海报文化景观美食 文化线路打造研究|从欧洲37年发展,一起看未来的可能

文化线路打造研究|从欧洲37年发展,一起看未来的可能

2024-06-30 14: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文化线路」

这一概念诞生于1980年代的欧洲,

是指围绕某个主题,

穿越若干区域或国家的线路,

体现共同的历史、艺术、文化和社会特征。

▼ 维京文化线路中的罗弗敦群岛段特色风貌

随着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

建设方案和建设保护规划的出台,

文化线路在我国也即将迈入发展的快车道。

而其中每一个国家文化公园,

又包含了许多条不同主题的文化线路。

▼ 八达岭长城

比如,黄河国家文化公园

包含了十条不同主题的文化线路。

▼ 黄河上的三门峡大坝

建设文化线路,

不仅是为了激发民众的文化自信,

更是让文化走出去,

让世界了解中国。

▼ 茶马古道上的大研古镇

下文,我们将一起聚焦欧洲文化线路,

了解他的来龙去脉,剖析线路的实施战略,

为我国的文化线路建设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01

欧洲为什么要文化线路?

二战之后的欧洲各国,

一边忙于城市重建,

一边尝试修复彼此间的伙伴关系,

欧洲统一的思潮逐渐成为主流,

这也就有了1965年诞生的「欧洲共同体」

(2009年,其地位和职权由欧盟承接)。

▼ 绿色为「欧洲共同体」创始成员国,蓝色为后续加入欧洲共同体的国家(来源:Wikipedia)

在此期间,欧洲在经济上

尝试通过共同体形式加强彼此联系,

如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等。

另一方面,还探索通过文化,

建立和维护欧洲共同的价值观。

▼ 1950年代的欧洲煤钢共同体,使德国鲁尔区获得重新发展的机遇

1960年,欧洲委员会「欧洲的延续」小组

提交「将欧洲重要文化遗产

融入居民休闲文化」报告,

提出通过旅游重新发掘共同遗产,

促进文化互动、宗教对话、

景观保护和文化合作。

1980年,文化线路概念颁布;

1987年,欧洲共识最广的宗教主题文化线路

——圣地亚哥朝圣之路正式确立,

标志着文化线路进入

边发展、边积累经验的阶段。

▼ 朝圣之路线路示意

▼ 位于西班牙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是圣地亚哥朝圣之路的终点

时至今日,欧洲已认定45条文化线路,

且数量仍在稳定增长中。

这些线路将遗产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

联系起来,为本地中小企业提供发展机会,

同时也为远离大城市的地区带来旅游增长点,

成为经济发展引擎。

「欧洲文化线路是探索欧洲、了解欧洲的一种方式。如果你计划去欧洲旅行探索欧洲大陆,这些线路将成为你的旅行指南,你不需要完全跟着一条线路走,而可以通过多条线路的叠加,对某个城市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

——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院长

柯理博士

02

欧洲文化线路如何分类?

1. 五大主题分类

文化线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需要进行一定的「转译」才能吸引大众,

主题分类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目前,文化线路分为5类主题:

宗教遗产、历史与文明、艺术和建筑、

景观和手工艺、工业和科学遗产。

▼ 欧洲文化线路五大主题分类及相关线路示意

①. 宗教遗产类

以朝圣人群为核心,带动大众旅游。

如圣地亚哥朝圣之路(1987年),

贯穿8个国家,以苦行的朝圣者为标签,

沿途发展出面向大众的旅游设施,

营造「与圣徒同行」的旅游体验。

▼ 圣地亚哥朝圣之路中的徒步朝圣者

②. 历史与文明类

意义重大的遗址、故事和遗产的集合。

如维京之路(1993年)是一个

涉及13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展示带。

路线上的地点类型丰富,

包括城镇、农场、采石场、博物馆、

考古遗迹等,具有极强的旅游吸引力。

▼ 维京游线中的挪威罗弗敦群岛上维京博物馆

③. 艺术和建筑类

对从古至今的艺术和建筑风格进行细化分类,

同时结合历史,吸引不同喜好的游客。

如新艺术运动线路(2014年),

整合了15个国家的新艺术运动遗产,

带动了20多座城市的旅游发展。

▼ 安东尼·高迪米位于巴塞罗那的作品米拉公寓,被誉为新艺术运动的代表

④. 景观和手工艺类

乡村景观以及传统手工艺,

被认定为具有高附加值的重要遗产,

通过路线形式

让游客了解欧洲乡村文化的传统底色。

如葡萄之路(2009年),连接20多个国家,

带动沿线小城镇与乡村的葡萄酒产业发展。

▼ 克罗地亚早在入选葡萄之路之前,已成为橄榄树线路(2005年)中的一员

⑤. 工业和科学遗产类

展示科技推动工业发展的历史,

进而让游客深刻认识科技对近代欧洲文化、

社会、经济的变迁作用。

如欧洲工业遗产之路(2019年),

拥有27个国家的100多个

最具代表性的工业遗迹,

串联起众多工业城市的转型升级历史。

▼ 欧洲工业遗产之路展示了欧洲众多城市对工业遗迹的保护与开发,例如都灵多拉公园

2. 三类空间模式

文化线路分类还处于逐年完善的阶段,

譬如工业和科学遗产类,

是2019年新加入的分类。

在此之前,文化线路的空间聚集模式

已经较为成熟,共分为三类:

线型线路、区域型线路、散点型线路。

①. 线型线路

基于特定阶段的历史脉络组织线路,

是具有历史迁移或文化传播的实体道路。

这类线路在风俗习惯、

建筑形式与文化景观等方面

体现出历史的连续、文化的融合等特征。

▼ 圣地亚哥朝圣之路将沿途村镇串联为一体,使卢戈这类古城受益匪浅

②. 区域型线路

一个主题,跨越多个地区的文化线路,

这些主题区域无需线性的历史关联,

能够体现该主题的

区域型特征和时代特征即可。

▼ 葡萄之路中的各区域,最大共性是葡萄园景观,而酿酒历史各有不同

③. 散点型线路

由「点多面广」的独立文化元素构成,

不具备地理空间上的线性联系,

而是通过共享主题,形成线路网络。

▼ 新艺术运动线路中的各节点,呈现高度分散的特点。南到西班牙,北到极圈附近,如位于挪威奥勒松的国家新艺术运动博物馆

03

谁可以成为欧洲文化线路?

1987至2021年间,

欧洲文化线路从1条增加到45条,

单是2019年至今的3年间,新增了12条线路,

也就是说,欧洲文化线路的扩容在加速。

那么是不是也意味着任何一个区域,

只要有自身的特色文化,

就可以成为一条文化线路?

答案是否定的。

申报文化路线要经过五步审核

STEP1:选定线路主题

★ 该主题至少在欧洲的三个国家具备共识

★ 该主题有助于解释当今欧洲的多样性

STEP2:确定遗产要素

★ 确定该主题相关的有形和无形的遗产元素

★ 确定不同遗产点之间的关联关系

▼ 维京游线中既有有形的遗迹游览,也有无形的「维京生活」体验

STEP3:建立欧洲网络

★ 以协会或协会联合会的形式成立法人机构,且核心成员至少来自三个欧洲理事会成员国

★ 确保线路在组织和财务上的切实可行

★ 以对等和共同参与的方式开展工作

STEP4:协调共同行动

★ 在 五个方面开展文化合作 :研发合作;强化欧洲记忆、历史和遗产;欧洲年轻人的文化和教育交流;当代文化艺术实践;文化旅游与可持续文化发展

STEP5:提升知名度

★ 设计线路徽章,并广泛用于标志和宣传册。

▼ 圣地亚哥朝圣之路沿途的统一标识徽章,为徒步朝圣者提供指引

建立和维护欧洲共同的价值观,

是欧洲文化线路的初衷。

为了吸引更多国家参与,

在2010年「扩大局部协定认定标准」中,

弱化了对主题框架必须满足

「记忆、历史、遗产」三者之一的硬性要求,

线路主题认定更加灵活,

文化线路进入了加速建设阶段。

▼ 欧洲文化线路的参与机制越来越灵活

03

欧洲文化线路如何运行?

1. 统一组织运作

1987年第一条文化线路确立后,

经过10年的摸索,

「欧洲文化线路委员会」成立,

作为突破地域限制的官方机构,

负责整体运作。

欧洲文化线路委员会已发展起完善的制度,

负责章程制定、协助审批、协助申报、

人员培训、研究合作、路数据库建立等工作,

推动「文化线路」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

▼ 欧洲文化线路委员会主要职责

2. 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在新通过的「扩大局部协定认定标准」中,

将文化线路的认定审核等权限

交付给「扩大局部协定」理事会,

欧洲文化线路委员会则成为专家咨询机构。

更重要的是,

线路组织方允许非欧洲委员会成员国,

以签署国形式参与到协定中,

通过定期向签署国收取经费,

转变仅靠有限资助支持的局面。

同时,采用商标授权、版权使用等形式,

扩充线路建设的资金来源。

▼ 扩大局部协定理事会、欧洲文化线路委员会主要资金来源示意

3. 自循环组织体系

仅靠扩大局部协定理事会一个机构,

推动纷繁复杂的文化线路运行并不现实,

扩大局部协定理事会还需要牵头研究机构、

产业机构、基金机构、旅游机构、

中小企业等行业机构,

围绕五大主题,

全面激活文化线路的自循环。

▼ 接过重任的扩大局部协定理事会引入各类专业机构,为文化线路注入持续发展动力

4. 线路发展可持续

不定期开展如Routes4U项目(2017-2020),

通过对已有线路进行开发评估、

人员培训、旅游产品打造等,

推动文化旅游和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05

欧洲文化线路如何落地实施?

无论文化线路体系搭建多完善,

必须要有配套的落地能力,

才能经受住市场考验,获得长远发展。

▼ 搭建完善的文化线路组织体系示意

总体来看,

欧洲文化线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

普遍采用扩展文化IP内涵、

扩大目标群体两种策略,

指导文化线路实施。

▼ 欧洲文化线路开发中的两大策略

1. 扩展文化IP内涵,从单维到多维

以「汉萨同盟线路」为例。

汉萨同盟是14-17世纪期间,

德国北部城市与北欧各国间形成的商业联盟。

▼ 汉萨同盟时期主要贸易路线

虽然联盟于1669年解体,

但遗留下颇多历史遗迹,

20世纪中期以来,

很多汉萨遗迹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 卑尔根的布吕根码头是汉萨同盟时期的一个贸易站,1979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1980年,

老汉萨联盟组织起「汉萨城市联盟」,

以增强城市之间的贸易、文化和旅游的交往。

▼ 加入「汉萨城市联盟」的德国吕贝克市,曾经是汉萨联盟的中心

1991年,

基于「汉萨城市联盟」的城市网络

被认定为欧洲文化线路,

涵盖16个国家的190个城市。

初期的汉萨同盟线路,

也只是简单的历史遗迹游览,

但通过文化IP从单维到多维的策略,

很快发展成为最热门的文化线路之一,

更是文化线路中少有的实现财务平衡的线路,

可谓是线路运营的典范。

汉萨同盟线路具体是如何做的呢?

①. 从汉萨遗迹到品牌节庆

历史遗迹游,游客不仅停留时间短,

而且很难产生共鸣,

于是汉萨同盟线路开始举办

强调大众参与的「国际汉萨日」

(曾是中世纪联盟间的传统节日)。

▼ 国际汉萨日期间的挪威卑尔根

国际汉萨日每年会从汉萨线路城市中,

选举一个城市作为全球汉萨日的主办地,

其他联盟城市则会派出自己的代表团参加。

汉萨日本质上是一个汉萨城市的推介平台,

代表团会举办自身特色表演活动,

从多个维度进行城市宣讲,

助力城市的品牌传播。

▼ 卑尔根是2018年高帆船比赛承办地,这个比赛旨在展示汉萨同盟曾经的海上繁荣,五天比赛吸引了超过100万观光者

国际汉萨日期间还会举办艺术节、

音乐节等丰富的文化活动,

吸引更多人群参与,

成为汉萨同盟线路的强磁极。

因此,汉萨日主办权

也成为线路城市的争夺热点,

主办权轮值排期甚至已经排到2036年!

②. 从城市联盟到全领域合作

汉萨城市联盟还将合作扩展到更广范围:

包括艺术、人才、产业、旅游、宣传等领域。

如在旅游方面,探索汉萨Explore Hansa

是由汉萨线路城市组成的城市旅游联盟组织,

旨在向全球推介汉萨城市旅游品牌。

城市旅游联盟通过探索汉萨城市历史,

打造跨国的文化旅游产品,

并通过参与旅游博览会等活动,

提升文化线路的品牌化发展。

▼ 探索汉萨Explore Hansa运行模式

探索汉萨既有抱团参加展会的集中优势,

如在汉堡国际旅游展览会、

柏林国际旅游贸易展览会等

重量级的旅游展会中集中亮相,

吸引更大范围关注;

也有「汉萨商业」组织,

加强城市间的商业合作;

还有「青年汉萨」等,

为年轻人提供认知汉萨文化、

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 青年汉萨为年轻人组织的活动

2. 扩大目标群体——从小众到大众

汉萨同盟线路

之所以能对文化进行多维度的转译,

是基于他原本既有的大众化商业属性,

以及历史上耳熟能详的辉煌。

可是,文化线路中还有很多不为熟知、

点多面散、不具备空间联系的「小众」游线,

运用文化多维转译的策略很难奏效。

▼ 奥尔堡昆斯腾现代艺术博物馆,是阿尔瓦·阿尔托文化线路中的一个文化节点,但这位现代建筑设计先驱的吸引力只限于「设计圈内」(来源:Wikipedia)

目前这类线路,

普遍采取强化独特性,

用个性吸引大众参与的策略。

如新艺术运动线路。

①. 从艺术复兴到专业网络

新艺术运动是一次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装饰艺术」运动,

主体是建筑、家居装饰、工艺美术等领域。

在一战期间,这种被民众称为

「形式主义」的艺术运动急速衰落。

▼ 新艺术运动强调从自然界归纳基本线条,习惯以植物的茎叶、花瓣为元素进行创作

1999年,新艺术运动网络组织成立,

这是欧洲首个

以新艺术运动遗产为主题的合作组织。

2014年,新艺术运动文化线路确立。

▼ 里加遗留的新艺术运动建筑众多,成为该文化线路的核心城市之一

新艺术运动线路之所以成立,

与已有的新艺术运动网络组织密切相关。

因此,线路运行前期主要还是以

新艺术运动有关的专业研讨、主题展览为主,

并搭建线上资源平台,

吸引更多相关专业人士。

▼ 新艺术运动线路强调发展「专业度」

随着新艺术运动线路,

专业身份的不断巩固,以及影响力的扩大,

越来越多拥有新艺术运动遗产的城市、

以及相关研究机构和个人加入网络。

先后有22个成员机构,

44位新艺术运动专家,

21个城市或地区加入到新艺术运动线路。

新艺术运动网络通过收取「年费」,

保证线路的正常运转。

▼ 新艺术运动网络「年费」收取标准

②. 从小众热点到大众参与

新艺术运动网络将研究成果会汇集成书,

还包括面向儿童的新艺术主题图书,

以及开发相关文创产品,

吸引大众了解新艺术运动。

▼ 奥勒松国家新艺术运动博物馆内的相关主题图书及文创产品

此外,「新艺术运动的本质」

「里加新艺术运动」等相关展览,

以巡回展的形式面向大众推广,

推动新艺术运动线路的「先知后游」。

旅游体验上,淡化「打卡式」的游览,

更强调游览的专业属性。

除了各地组织的主题游览,

还会举办新艺术运动遗产保护活动,

邀请志愿者参与遗产的修复。

▼ 里加举办的新艺术运动主题活动

新艺术运动路线成为艺术大众化

与保护、研究、利用的实践者。

▼ 新艺术运动线路中的运作策略

06

欧洲文化线路的全球化?

欧洲文化线路有效提升欧洲文化共识,

促进欧洲文化遗产活化与文化实力。

对各区域来说,

则意味着更为实际的经济效益:

游客群从仅关注大城市到对重视广大乡村,

带动遗址地的就业与经济。

「文化线路有助于产生新的旅游产品,为不同消费阶层提供了融娱乐、知识、探索于一体的新体验;在全球经济衰退期间,文化线路也提升了欧洲的经济效率,使文化遗产的修缮保护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 摘自《欧洲文化线路发展概论》

正是由于欧洲文化线路带来的多重收益,

文化线路开启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2003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文化线路,

正式划分为世界遗产保护领域的一个新类别。

2008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

通过《文化线路国际宪章》

将文化线路作为一种新的文化遗产。

▼ 横跨大洲的勒·柯布西耶建筑长廊文化线路

2019年,欧洲文化线路

推出了勒·柯布西耶建筑长廊线路,

将其分散在欧洲、亚洲、美洲的

多座建筑遗产汇集起来,

表明了欧洲文化线路迈向全球化的战略。

▼ 勒·柯布西耶建筑长廊线路上的欧洲、亚洲代表建筑:法国朗香教堂(上图),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下图)

当然,对于更多的国家区域来说,

借鉴欧洲文化线路的模式,

发展自己的文化线路是更为有效的方式。

这些文化线路不拘一格,可以是跨区域,

也可以在城市内部,甚至是一个街区。

于是也就有了德国浪漫之路、

英国M4科技之路、克罗地亚的权力游戏之路、

波士顿的自由之路、京都的祈福之路……

▼ 德国浪漫之路路线示意

▼ 克罗地亚的权力游戏之路示意

这些脱胎于欧洲文化线路的各色线路,

虽各有不同,但无一不是借助文化线路

实现区域复兴、增加软实力、

扩大影响的目标,

这也是我们将这类更具借鉴意义的文化线路,

汇集为《世界著名文化线路》出版的初衷。

撰稿 | 宋琪 李海涛 特邀摄影 | 李忠 薛锺灵 编辑 | 李海涛

摄影 | 宋琪 何锋 杨帆 夏连珠 李海涛

插图 | 宋琪 李民 设计 | 王冰 技术支持 | 白雅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