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丨青岛邮电博物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欧拉数学教育 行走丨青岛邮电博物馆

行走丨青岛邮电博物馆

2023-09-13 20: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旅行,总该有一个在路上。

我和儿子有个约定,每年暑假,都会带他去一个地方旅行。去年暑假,儿子说想看大海,我便带他去了青岛。

青岛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因其绿树翠蔓,环岛四季常青而得名。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东濒黄海,是山东省经济中心、是中国帆船之都、世界啤酒之城、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

儿子第一次看到大海,心花怒放,奔向湛蓝的海水,投入大海的怀抱,尽情地撒欢儿。在青岛的那段日子,我带着儿子看海,吃海鲜,乘船,游栈桥,漫步在青岛街头,看各式建筑,赏风土人情。青岛的异域建筑种类繁多,被称作“万国建筑博览会”。八大关建筑群荣膺“中国最美城区”称号。

那一日,我们游完栈桥返回住处的路上,一路闲逛,走走停停。有时候,我倒是觉得,去到一座城市,不一定非要去旅游景点,到小街道、小胡同走一走,到公园、广场、小吃店、菜市场逛一逛,融入当地市民的生活氛围中,更能真正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

走到安徽路与广西路十字路口时,停住了脚步,路边有一座红色的“小洋楼”吸引了我。这是一处欧式建筑,走近仔细看,大门上方题的有字----“青岛邮电博物馆”。

作为一名通信人,早就听说青岛有家邮电博物馆,原来竟然在这里啊,既然来了,怎能不游览一番呢。

我们迈步走进博物馆,一楼大厅布置得生动有趣,有一面古董电话墙,瞬间吸引了我。这里保存了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20多个国家制造的电话机,每部电话就是一段尘封的历史,静静地注视着每一个进来的人,通过它们可以让游客直观地了解到通信技术的发展变化。博物馆里有几位义务讲解员,她们正亲切地向人们讲述电话背后的故事。

我们凑上去聆听,知道了这里最古老的电话是1905爱立信公司生产的壁挂式木刻电话,全世界仅存不到10部。这部电话机有着木质外壳,外观看起来像是西方的教堂建筑。还有, “丈母娘电话”,这是二十年代法国制造的,这是一个特殊的电话,它除了电话手柄外,还单独有一个听筒,可以做到三方通话,实现早期的电话会议。为什么叫它“丈母娘”电话,我不解,讲解员小姐姐说,这种电话可以定位,可以让丈母娘随时监控女婿的通话。因此,这种电话机被形象地称呼为“丈母娘电话”。原来如此啊,法国人真是浪漫。

在众多展品中,还有一个大号的“大哥大”颇引人注目,它高40厘米,宽8厘米,厚8厘米,学名为“美制报话机”。在电影《建国大业》里,“蒋介石”在飞机上就用过和它一模一样的报话机。这个大块头就是“大哥大”的雏形,在二战期间广泛应用于军事联络。1946年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就缴获并使用了国民党军队的美制报话机。作为无线电通讯工具的优势是可以直接通话,并可在行进中进行联络。

一楼大厅除了展览,还推出邮局服务,这里汇集了40余种不同设计风格的青岛风光明信片,能够满足游客的收藏爱好和邮寄需求。我打小就喜欢集邮,对明信片、纪念章也是格外青睐,小时候还收集了不少明信片、纪念章。看到眼前这一张张、一件件制作精美的艺术品,太漂亮啦,每一个我都爱不释手。我和儿子左挑右选,选了一套青岛风光,盖上邮戳,寄给家乡的亲人朋友,非常有纪念意义啊。

另外,这里还有一项独具特色“慢递业务”——寄给未来的信,游客可以把写给亲朋好友的信件保存在老邮局,这封信将会在您指定未来的时间里送达收信人。

博物馆还专门刻制了本馆和青岛著名景点的纪念章10余枚,供游客盖章留念。在创意产品展销厅有百余种带有青岛特色、海洋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为游客选购旅游纪念品提供便利。

一楼展厅逛完,我们上到了二楼。

二楼展区更加宽敞,是博物馆的主展区,这里设置了古代通信厅、近代通信厅、德占时期通信厅、日占时期通信厅、民国时期通信厅等展览厅,通过大量实物和图片真实的反映了百年来青岛邮电通信发展的艰辛历程。这里还有一间办公室,说是孔祥熙的办公室。上世纪20年代初,孔祥熙接受其同学、时任鲁案善后委员会督办王正廷的邀请,出任胶澳商埠电话局局长。为真实复原这段历史,邮电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查询了大量历史资料,找到当初胶澳商埠督办印发的当初孔祥熙离任状,有力地佐证了这段历史。孔祥熙离开青岛后,留下了少量曾经使用过的物品,其中包括一张20世纪初的日式办公桌,一台老电话、一本密电码本等。利用这些物品,博物馆较为真实地复原了孔祥熙办公室。

二楼还有一处无线电专业展厅,常年展出青岛无线电协会会员们收藏的几十台不同年代、不同用途的,发报机、收讯台等无线电设备,为无线电爱好者提供近距离参观的机会。

给我们讲解孙老师介绍,青岛邮电博物馆前身是始建于1901年的胶澳德意志帝国邮局,是一处双塔楼哥特式建筑,是青岛市唯一开放的百年木质塔楼。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曾是青岛最早的邮电营业楼,2010年11月改建成博物馆,对外开放。博物馆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馆内展览面积1400平方米,馆藏文物展品约1000余件,历史图片2000余张,博物馆内以历史进程为线索,展览内容分为“寻根溯源”、“风云变幻”、“曲折发展”、“红色记忆”、“焕然新生”、“现代通信体验”等六大部分。游客可以通过声光电、图片资料和实物来了解百年来青岛的市井民风和邮电通信的发展旅程。

1837年,摩尔斯发明了第一台电报机,只要把摩斯电码翻译成文字,就可以传递信息。但是电报还是不能满足人们想随时随地接收信息的需求。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人类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千里传音” 。

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芝加哥诞生第一代移动通讯系统(1G),“大哥大”问世。在那个年代,“大哥大”绝对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一部“大哥大”价格不菲,让人望尘莫及。到了90年代,2G语音时代,诺基亚拨通了中国第一个GSM电话,步入“巅峰时刻”。2000年,3G时代到来了,人们进入读图时代,“江山代有才人出”,属于乔布斯的黄金时代来了。2010年,4G视频时代,跟3G相比,4G能传输高质量的视频和图像,红了抖音,“网红”如雨后春笋一发不可收。而今, 5G万物互联的时代。作为第五代移动通讯网络,它的速度是4G的十倍,这速度就像坐上了飞机,飞一般的感觉。“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这句话在通信业尽人皆知。5G是非常特殊的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智慧警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生态应用等等,这些5G创新成果真正印证了“通信改变生活”。

听着这生动有趣的通信发展史讲解,儿子对通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看得津津有味。还兴奋地跟我说“爸,等我长大了,也要发明一款手机,功能更强大,能为人们解压,不要活得那么累。”“好啊,我家的通信事业后续有人啦!”我很欣慰,未来可期啊!

参观完青岛邮电博物馆,从博物馆出来,回首再看,我越发感慨,通信事业之伟大。通信,促进了人与人沟通,拉近人与世界的联系。我是通信人,我骄傲!

炜子,本名李炜,河南郑州人,郑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喜用文字记录人生的喜怒哀乐,作品散见于《京九晚报》《人民邮电报》《精神文明报》《河南工人日报》《德州晚报》等。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