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二次元”,究竟是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次元文化体现了什么 所谓“二次元”,究竟是什么?

所谓“二次元”,究竟是什么?

2024-07-14 20: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所谓二次元,究竟是什么?

“二次元”,萌百对这个词的定义是“ACG次文化中对于动画、漫画、游戏等作品中的虚构世界的一种称呼用语,与‘三次元’相对。”

“次元”即“维度”,三次元就是现实空间,有长宽高三个维度,而二次元就只有长宽两个维度,引申为一般存在于纸媒、荧屏等平面中的世界。

首先说明一下,本文引用该词时,对它的理解有四种解释。

一是指动画、漫画、游戏、虚拟偶像、特摄、部分电影、部分电视剧以及其衍生同人创作及周边产品等中的世界(作品中的人物所生活的世界)。

二是指上述文化产品。

三是指喜爱上述文化产品的人群所构成的的圈子,如动漫迷、特摄宅、萝卜控等。

四则是指世界范围内优秀的特定文化娱乐产品——现阶段在中国体现为上述文化产品。

人类幻想出来的超现实主义作品的集合,用新兴的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形式,不仅满足了观赏者的感官体验,也引发了他们对虚构世界的无限遐想。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模仿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艺术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艺术创作靠模仿能力,而模仿能力是人从孩提时就有的天性和本能。”

基于这种观点,我认为,二次元本质上其实还是三次元世界的人类心中对事物的艺术化印象。

当然,一些莫名其妙被我“指代”和“上述”的文化受众,可能不太乐意,“二不起二不起.jpg”。

一、浅谈二次元

最开始这个词儿是舶来语,我印象中是在五六年前,一些人开始称“二次元”。

在这之前,可没多少人这么称呼自己,在圈外人面前,顶破了天,也只能低头看着脚,嗫嚅半天,勉强说一句:“ACGN爱好者……吧。”

最早接触这些的,还是家里比较有条件的人,很多人在小时候或许能在星空台看到一些日本动画,但不太可能在那时“入宅”。

至于我,小时候看着奥特曼,某天我妈给我买碟子买了个苍蝇头的“杰克奥特曼”(其实是假面骑士v3),我看得挺兴奋。可直到几年后我才发现土豆网能看奥特曼。

之后就像命中注定一样,十年前的一个中午,我在土豆上搜索奥特曼,突然给我推荐正在连载的“假面骑士电王”,我好奇地看了看……哇塞!之后就成了特摄宅。

再后来入了VOCALOID的坑,在初中(2010)紧随其后的是Galgame,漫画,动画。可以说我是沿着最不“二次元”的路线,慢慢走向“千杯不倒、高枕无忧”的绅士之道的。

咳咳……跑题了。

当然,在十多年前的国内就开始买BD、手办,玩《最终幻想》,画《fate/stay night》同人本或cos《一骑当千》的人,也是有的,只不过很少。

在此只想说明,在本世纪初,一个小孩子,想要接触这些文化,是多么困难的事。

假如说,全国父老乡亲小哥哥小姐姐好比就是一张A4纸。去年全国互联网用户有7亿多,暂且算作半张纸。然而这7亿网民中只有部分人有充裕的娱乐时间和财力精力来“玩儿”,画成半径一厘米的一个圈。就是这么点的人,支撑起了国内整个互联网行业。

二次元?

你以为我要说它是这张白纸?或是这个圈?我不如画几个点,来强行占据这一亩三分地。

这个图还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其定义的“二次元”并不算大头

别看现在各种报告报告说三四亿,其实是在统计上耍了花招,还为了刺激市场虚报了不少。喜爱福是3亿鼠标的枪战梦想,快手还说坐拥7亿注册用户(还有3亿、4亿、5亿等多种版本)呢,你信?

不过快手日活数量有待商榷,说不定真比“二次元”多呢。

二次元并不大,我要是接下来用日漫举例子,那只能点亮其中几个芝麻小点。

日本的文化产业特别繁荣,产品质量数量可观,再加上文化和地域上和我们比较相近,所以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作品更容易在国内,在较大范围内传播开。

这样就让人有一种错觉,ACGN(二次元)=日漫爱好者。

其实不然。都说了这是错觉。

你我他,实际上是被日本的文化产品“洗脑”了。别着急,进一步解释——就是胃口被优秀作品养刁了。

现在,B站放些喊麦纹身社会摇,用户肯定群起而攻之。因为这东西我们接受不了。

这个例子可能不恰当,再举个例子,如今的“二次元”,除了玩梗或不了解,会喜欢贪玩蓝月,胜过R6S、P5、To be小姐姐吗?

可是过去的确有很多掌握社会主流文化话语权的人喜欢传奇——这个和贪玩蓝月机制极其相似的游戏。

审美的确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搁十几二十几年前,屠龙宝刀点击就送的魅力,并不亚于如今B站上任何一款流行的游戏。

网民群体不断扩张,新鲜血液不断涌入。二次元本身的意义也在不断发展。这么说吧,如今我讨论的二次元,已经和很多人认知的“二次元”有了很大的不同。

没错,发展就是这么快。虽然它仍是一个墨点,但已经让一部分格局不宽阔的人谦虚不起来了。

圈子一旦膨胀,必然会导致内部的分化,此乃自然之理。

除了良性的爱好者的分流——即我喜欢玩崩坏三,他喜欢推Galgame,你又喜欢看日本动画片。还有一种分化,就是各类人自带的三次元(现实)属性在二次元横行,造成相互之间的分歧。

之前说喷子的文章里也谈过,未加桎梏的互联网里不管你是老是少、是男是女,社会地位如何,学历职务怎样,一律平等。

可实际上就是有人喜欢踩人头上,或者说不会友好交流。

假定一个场景,一些新生血液对这个圈子有些疑惑,有不懂的,就问。但是所谓大佬又不全是师范毕业、圣人君子,再好的耐性也会被消磨殆尽。

性格原因,我很少伸手,看大佬科普就能懂,为什么要和对方交流呢……

另外还有鄙视链的问题,看动画片看出优越感的人,和以“我让你科普是我看得起你”为态度的爷新,这些人之间的矛盾,如果不加遏制,足以让整个圈子陷入混沌。

“二次元”内部的确有矛盾,人越多越明显。也不用考虑我国的特色,拿日本萌战来说,萌王?抱歉,是一群爱好者花手段得来的。

在人少的时候,大家都会形成一种默契,一般除了原则问题上出了偏差,是不会大吵大闹的。比如,1024就是我见过的社区环境最好的网站,用户少,却集合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互相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车速有点快……

继续说,往往引战的主,又是拿媒体宣传和口耳相传的“二次元”、“动漫”来当敲门砖,造成了些许误解。

这是近期的事儿,也就是这种矛盾,让原本的爱好者无奈地表示“二不起”。

二、这只是个小圈子

以下就从头讲起。

之前说到“二次元”这个词在中国流行是开始于2012年左右。

当时,伴随着“二次元”这个词的流行,我所喜爱的v家公主sama被卷入一场被称为“次元之战”的无谓争斗。这同时也是一个令“二次元”这个词在互联网大规模传播的契机。

在所谓的萌芽期、培养期,几乎没有任何人重视这一块

2012年3月7日,歌手单小源在公司未经VOCALOID授权的前提下发表单曲《对话》(&初音未来),因歌词描写拜金女和文艺男的爱情告吹,而被卷入初音未来事件,该事件曾一度顶到风口浪尖,事件历时2个月。

后来因该歌手认错态度良好,事件也基本解决。但值得一提的是,该事件几乎只在“二次元”引起轰动,并没有得到任何传统主流媒体的关注。

说来也是,当年主流媒体并不关注围绕网络舆情的娱乐动态。

当时,洛天依还差几个月才面市,山新刚刚小有名气,季冠霖、张杰等配音演员还不为大多数人所知。腾讯动漫才在事件爆发的当口刚成立,《大鱼海棠》仍苦于资金问题,离众筹都还差一年多。B站还是盗链网站,会员注册,只能等节日开放……

要在那个环境中在主流社会群体年前谈什么二次元,几乎就相当于自找不自在。

哪怕729声工厂的前身在05年就已经成立,但就像我说的,当时不仅是网络配音兴趣圈子,整个国内亚文化圈子就是一个不大的圈子。杰大?这是后来的说法。

可偏偏那时候是日本动画频出精品的年月,那时刚刚过去的2011年,有好多如今仍被津津乐道的精品。1月有《魔法少女小圆》和名作之壁《IS》;4月有眼泪《未闻花名》,神作《命运石之门》;7月话题作《回转企鹅罐》;10月《fate/zero》,《罪恶王冠》。

2012年,1月《another》;4月《冰菓》,《加速世界》;7月《刀剑神域》;10月《自新世界》,《中二病也想谈恋爱》。

那两年某些动画化作品原著,根本不是轻小说,一点也不“轻松”。不过据我所,“轻小说”只是营销手段与传统小说不同。像封面的《紫罗兰永恒花园》,原著自称轻小说,却有着超然的质量

当然,其中一些作品的质量恕不能褒扬,但至少在那时以及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获得了许多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

实际上,其中的一些包括轻改漫改在内的动画作品,以及受众们对其不同的评价,已经可以多多少少透露出日本动画作品发展的一种趋势。暂且不提。

有一句话特别妙,“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当时日漫的确能满足一些年轻人的物质文化需要,而我国当时对文化产品的生产……你懂的。

只需要知道,当时的日本动画番剧,凭借着自身的质量,已经笼络了一群爱好者。

但当时还没有特别专门看新番的平台,和成熟的供人交流的社区。

像我就是先在极影下载下来,看完后在贴吧上和人交流。有时候会去优酷土豆碰碰运气。这都不确定。

有人印象中可能是,08、09年清理了一些日本动画,所以那些年找动画可能困难一点。

这么给你说吧,我这里查不到资料,有两种猜测。

一种是当时只是奥运严打,风头紧,和谐过一些网站,持续到09年,相关部门的相关文件有《关于集中开展全量网站清理及备案专项行动的通知》这样的。现在土豆网都没拿到备案,只能放小视频。

另一种猜测是当时的确和谐了一些。当时06年左右的番质量很高,因此大多数爱好者只接触过这些,但这些偏偏有很多被和谐了,自然引起夸大。

在此稍微提一句,我们现在觉得老番好看,是因为那时沙里淘金,字幕组都不稀罕翻译那些垃圾或特别小家子气的那种,因此不好看的就没让人看见。

毕竟在国内信息交流尚不发达的年代,日留学生们通过电视录播的方式把动画拷贝下来,再以P2P等技术传输回国,经过日语大佬们的翻译,以免费无偿的方式公开发布资源到论坛,这个过程,一点不比找车的成本低。

字幕组海报上给的staff应该很说明问题。遗憾的是尽管他们都约定俗成地注明“学习交流用”与“请于24小时后删除”,后来也并未免责

总之,我当时对“圈子”什么的毫无概念。

其实对于我国受众,观赏ACGN作品之余,很重要的一个娱乐形式就是“交流”或“吐槽”,和同好们一起交流心得,吐槽动画里令人感慨的地方。

这种活动,大概类似于小学生在学校讨论动画片里哪个角色更厉害。

当然这是玩笑话。不过不能否认,一个稳定简单的放送平台与优良的同好社区,是一个大圈子产生、存在、发展的重要基础。但这终究只是主观上的需求,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这需要成本,做的人也少。

彼时有贴吧、Q群,隐藏着各路大佬,也潜伏着不少好事之徒。因此小圈子能形成。

三、高速发展与商业化萌芽

作为曾经成天找资源挂bt的下载党,我深知那时看个动画片或特摄的繁琐。而大量小白观众进入圈子后,便有了市场层面上的客观需求,催生了专门播放的在线视频平台的诞生。

知道我在说什么吧?

在爆炸性的互联网时代里,日本动画的传播效率之高,已然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境地。十年前的一个高中生班级里有一两个人看动画就不错了(听说的),我在初中当口自爆看动画仍被以为是喜羊羊。

而如今的高中生,谁不看几集日本动画片,不说out,也有点说不过去,一到了放学后大家都捧着手机刷着B站。

我上的大学,近十年前有了个动漫社,一个学长临毕业才知道有这么个社团。

而当时,我能看到一些小众、精品的东西,能和人交流下些平时在现实中无从倾诉的东西,不免有些膨胀。

我曾经天真断言,说国创动画,排除幼儿向,如果不是像《十冷》那样有吐槽、搞笑的元素,那么肯定特别不会成功。

十年前的国产动画,略遗憾

就像初中时的《魁拔》一样。因为很多人太聪明了,太现实了,受不了一点幻想物的存在,多数只会挖苦讽刺抖机灵。

当时很多人并不会正视动画,那时候走智商的动画片是小众娱乐。

我终究还是too naive。当时日漫虽有受众,但在国内的盈利完全是少之又少。

“二次元”的蓬勃发展中孕育着无穷的商机,每一种爱好者都是潜在的提款机。行业重中之重是让圈子发展,让更多的提款机涌入进来。

一方面是日漫盗版资源逐渐形成给钱干活的原始产业链(无奈之策),另一方面有远见的传统互联网大佬开始探索发展国产动画。

可这之中,的确孕育着危机。随着圈子逐渐走进社会主流的领地,日漫这个其貌不扬的事物,收到了过分程度不亚于当年“电子鸦片”的诋毁——或许这种攻击早就在我目不能及的过去就开始了。

圈外人可以任意诋毁、污蔑、小看某小众群体爱好的事物,而不必担责。人们会认为这也无可厚非,你认真了,就是低情商不懂做人外加戏精。

当时的动画,就是这样一个脆弱的东西,旁人不理解为什么你们这些“爱好者”会那么激动,打心眼里看不上你们这一套。

现实中对爱好者们的不公平,渐渐异化了其中的一部分人,使他们对质量不尽如人意国产动画抱有极大的敌意。

以《钢羽》动画PV为例。

当时有说当时的声优垃圾,还有吐槽帧数的,很多很多。然后圈外人就呵呵一笑,“是日本的吧”。之后,这部动画出于各方面的原因,几乎是理所当然地over。

看看av号比较靠前的冷门视频,谈国产动画的,无一不透露着当时圈内无从宣泄的戾气。甚至说如今仍存在着无端的贬低。

四、轰轰烈烈的商业化与正版化

说一句见仁见智的话,“资本主义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随着前几年“二次元经济”等名词的兴起,“泛二次元”等在诞生之初就带着曲解与误会的词,渐渐进入主流媒体,进入了资本家所能看到的世界。

多么美好的纯洁净土,有了上千万的群众基础,一旦被带着商业嗅觉的人闻到气息,就难免成为刀俎下的鱼肉。

早期接触动画的大佬,用盗版播下种子,生长出了大批消费群体,再由资本介入手持镰刀,通过引进正版、商业化来收割。

很抱歉,我是被收割的一员。当时我听到主流媒体是这么说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划掉),说的是“泛二次元群体成长,愿意消费,商机巨大”——这个圈子人傻钱多。

我觉得不舒服,把人当二傻子?我当时白嫖成性,哪管什么正版盗版。正邪之论,按下不表。其实当时出于各种理由,不止我一个人对主流媒体的偏差报道生厌。

我高中时,已经开始出现很多“我就是一看动画的,别说什么二次元了”的声音。这说明商业化已经和一些圈内人产生了一些小矛盾。

都8102年了,还是有像叠纸直男癌广告那样的东西出现。稍稍往前退一点,官方给fgo玩家戴绿帽也是挺神奇的操作。

当然,这个矛盾,在一些人的手上自然会化成推动产业模式进步的源动力。

引进正版,打击盗版,不仅会留下了一批爱好者,而且能迅速占据了一个前景广阔的市场。

不过呢,在另一些人手中,“二次元”后来真的只是成了商人打噱头骗钱的由头。其恶劣行径,已经得到了市场和人民群众的强硬制裁,下一个部分继续说。

可后来正版势力的一顿操作让我有些怀疑人生,大批字幕组被迫解散。商业化、正版化的同时,整个圈子也在改变。

以B站为例,这个破绽的成长进度,早已经比本来就发展得很快的“二次元”,快得多了。

韩剧、美妆、科技等内容的受众,甚至一些和ACGN群体水火不容的群体,进入了B站。但所幸,相安无事。

被日漫画风养刁了口味的“二次元”们,实际上已成了现今“二次元”概念的一部分。甚至“二次元”这个词,都已经是一个过时的词了。

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马克思还说过一句话,更是妙不可言。

“为了拉拢人民,贵族们把无产阶级的乞食袋当作旗帜来挥舞。但是,每当人民跟着他们走的时候,都发现他们的臀部带有旧的封建纹章,于是就哈哈大笑,一哄而散。”

这说的像不像某些国产动画、二次元游戏,甚至漫展主办方?装大头,暴露了就会臭不可闻。某些年份这种情况频发,你甚至可以追溯、延伸到《雷锋的故事》这部旷世奇作。

不过“动漫产业”、“游戏产业”和“二次元”终归是不同的,用户间的交流形成的“特定圈子”,可以以极快的速度和多元的角度来分析某款垃圾,将其批倒批臭。

很多所谓“二次元手游”,甚至没来到大多数玩家面前,就突然暴死……这使得一段时间内,一些人选择捞一笔就走,一些人选择代理热门手游的渠道服

而我国传统的文化产业,原本并没有类似的高速沟通渠道。基于一般的放送形式,就是给你个成品,功过任人评说,反正也不会改。

但是,明确一点。无论是动画片还是游戏,在制作的过程中的投入是极其大的!尤其是在科技不断进步、质量上限越来越高的时代。

前面说过,二次元用户是一群口味被优秀文化产品养刁的年轻人,接受好事物的速度,和批判坏东西的精力,都属于上乘。

不做大投入高质量的产品,就无法占据市场。做了之后呢?又会有极大的风险。举个例子,《全职高手》刚出的时候,有人乱带节奏,这里暗含了多少“五元”得不到回收的风险,想必稍微想一下就能知道。

不仅如此,动画播放完,游戏推出去,并不是这个产品的终结,商人们需要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迎合市场,培养自家产品的爱好者圈子,再接着收割。

“二次元”不好做,对于认认真真为我们精神文化需求提供食料的商人,我的建议是要支持的。尽管羊毛出在羊身上——你我他也不过是商人们养的羊,但不管怎么说,草料好吃就行。此时我们是羊,但要是粮不好吃,甚至没粮可吃,就能变成狼咬死商人。

时间已经来到了近几年,我已然懂得了许多现实世界的无奈。而现今我国社会阶段,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想想,最近事端颇多。

“别人曾经历过的未曾引人瞩目的可憎现实”——这就是一些一旦被披露就会引起社会巨大反弹的东西的本质,是这个圈子中隐藏的糟粕。

我无法想象,十年前这种事情其实已经存在,除了受害人年龄稍大一些,实际情况可能更严重,但最后竟然没有任何人受到任何惩罚。

我不愿多说,其实能融入这里的人,有不少都是想逃避现实的苦闷吧。例如我,疑似阿斯伯格综合征——特征的征,我没病。

原本,人们从来没去在乎一个不甚相关的人点滴。就像某个10岁孩子的画作,很少人去想这其中的意义。

甚至仍有人会利用它们。

可任何一个曾被傲慢偏见定义成牛鬼蛇神、却仍有无数人喜爱的文化产品,例如游戏,例如动画,其爱好者群体,往往有着对内的温柔,与对外的强大。

十几二十几年后,诸君都已经遍布五湖四海,甚至打入某些组织的内部。只愿偏见不再是偏见时,某个群体能勿忘初心,不要成为“傲慢”之人。共勉!

尽管可能有些晚也有些吃力,但B站至少已经做了些事。

它在尽力保全自己的生意,守住自己的用户群体,维护自己的社区环境,让一张白纸中的某个点,慢慢氤氲开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