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苏后爨的成语解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樵苏不爨成语接龙 樵苏后爨的成语解释

樵苏后爨的成语解释

2024-07-11 21: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解释:樵苏:采集柴草;爨:炊。柴草做不成饭。比喻贫困。

出处:臣闻千里馈粮,士人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 《史记·准阴侯列传》

例句:但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师不宿饱,他敢远道至此,必利在速战。 — 蔡东藩《前汉演义》第二十五回

接龙:爨桂炊玉

相关:

樵苏不爨 - 柴草做不成饭。比喻贫困。 樵苏失爨 - 虽有柴草,却无米为炊。指非常贫困。 详解 成语“樵苏后爨”的详细解释如下:1. **读音与拼写**: - 读音:qiáo sū hòu cuàn - 拼写:樵苏后爨2. **意思解释**: - “樵苏”意指采集柴草; - “后爨”中的“爨”指的是烧火做饭; - 整个成语的意思是,采集来的柴草无法立刻用来做饭,暗示了条件的艰苦,因此该成语用来比喻贫困的境地。3. **出处**: - 该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准阴侯列传》。原文片段为:“臣闻千里馈粮,士人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这段话描述了军队远征时后勤补给的困难,士兵们面有饥色,采集柴草之后才能做饭,而且军队不能得到充足的休息和食物。4. **用法与语境**: - “樵苏后爨”通常用于形容生活或经济条件极为困难,类似于“捉襟见肘”或“寅吃卯粮”所表达的困境。 - 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等成分,以形象地描绘出贫困的状态。综上所述,“樵苏后爨”这一成语通过描述采集柴草后才能生火做饭的场景,生动地比喻了贫困和艰难的生活条件,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更增加了这个成语的文化底蕴和表达力。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