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路径探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榜样教育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榜样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路径探究

榜样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路径探究

2024-07-16 03: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榜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养成具有示范和引领意义,同时也是强化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教育者应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作用,了解大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思维认知水平,通过扎实理论基础和社会实践经验,将榜样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发掘出榜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路径,以知促行进行常态化实践活动,宣传榜样教育体现的价值。

关键词:榜样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Abstract: Exampl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has the significance of demonstration and guida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overall quality, and is also the key to strengthen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ducators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understand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cognitive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integrate the spirit of example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their own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social practical experie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e should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path of model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rry out normalized practice activities by promoting knowledge and behavior, and publicize the value of model education.

Key words: example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二者互为补充。从高校培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角度来看,二者都是为了将榜样教育融入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实现大学生品德和才能的培养。不论从“思政课程”的角度还是“课程思政”的角度,要突出榜样教育、推进榜样宣传,都离不开我们的榜样教育者,可见,榜样教育者的综合发展素质尤为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然步入新时代的发展轨道中,现阶段应当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条件和管理手段,依托新兴媒体平台推动榜样教育应用的信息化建设,构建多方参与机制、优化榜样环境全面均衡发展环境,加大有效宣传力度、弘扬榜样教育的现实价值和重要意蕴,突破传统方位构建榜样教育的路径。同时,应着力增强理论与实践多元化有效统一,积极开展榜样教育的常态化实践活动,从而达到知行相结合、以知促行,凸显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体现和价值引领。

一、上好榜样课,树立责任人

(一)切实紧扣“思政课程”,上好榜样课

高校始终需要将立德树人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在教育环节中贯彻榜样教育,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1]。思想政治教育依靠科学的理论系统和严谨的话语形式为大学生提供方向的指引,对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政治信仰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新时代的中国面临着无限的机遇和挑战,当前不能满足于改革开放获得的极大成就,我们更应当认识到历史带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巩固主流思想防线不容半点忽视。目前全国各高校的思政课程都是运用统一的教材和课本,这样能够在同种框架下最大化地引导大学生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能力,推动大学生实现未来人生的良性发展。高校在利用“思政课程”理论上好榜样课,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中榜样教育的力度,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从思想政治教育课本出发,树立榜样教育目标。课本和教材是教育行为实施的基点,通过教材的研读能够保障榜样教育和思政课程的有效契合,为此思政教师要深入研读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寻找榜样教育切入口。二是要重视课标制定,合理进行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是检验教育成效的指标,同时也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风向标,合理的教学设计是确保教育行为能够满足新时代教书育人的需求。教师要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最大限度的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进行重点和针对性的教学,所以教学内容无法面面俱到,致使客观教学现状不可能完全满足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诉求,榜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会受到限制。这时候,第二课堂就应运而生,利用教育对象的空闲时间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形式,努力做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不掉线、不下线,最优化的促进榜样教育不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三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榜样教育要有科学的理论支撑、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指引。高校要对时代反映的特点做出快速准确的决策,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改革契合社会发展,增强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亲和力和针对性”[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始终“守正创新”坚持种好责任田,细化至榜样教育中仍需要“守正创新”。准确把握这个关键性的词汇,不仅能够在榜样教育中秉持正确的方向,而且对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提升榜样教育的价值引导具有非凡意义。

(二)充分运用“课程思政”,上好榜样课

“课程思政”首先是由上海市委提出的一种思想教育方式,主要是为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融入到大学生专业性理论课程教学之中。如何利用“课程思政”的基本方法,将榜样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学内中,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对的突出难题。首先,立足榜样教育的主客体方面:高校、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全社会都要能够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全员都须参与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中,清晰的了解自己的站位[3]。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各门课程、各个环节协同发力[4]。其次,立足高校整体高度:第一,高校始终要有全局性的战略视野,统筹推进榜样教育在“课程思政”中的建设,不断优化学校现有资源、开发潜在资源、借力外部资源,深化榜样教育;第二,立足高校行政职能部门,继续强化全员“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全面调研整个学校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建设重点、难点、特点问题,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及推广的亮点,利用部门专项会议和实地指导传达下去,形成常规性工作。第三,立足教师个体,“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是每个教育者必须思考和建设的环节。教育者结合专业特点,挖潜优势榜样教育资源,让思想政治教育回归初衷和本位,在课堂教学中将育人环节升华至最高地位[5]。高校各教师须探究公共课或专业课的开发状况不断的改进课程思政的思路[6],同时高校也应当注重对不同学科教师个体素养的考察和培养,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教师要在讲授专业理论知识过程中,设计相应教学内容、插入实事案例揉入榜样教育。如:钟南山院士,一个80多岁的耄耋老人在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的时刻勇于“逆行”,危难之际不辞辛苦、不怕牺牲,带领团队亲临武汉疫情最前线,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这些具有时代性的示例,对大学生树立主体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的培养能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

(三)提升教育者综合素质,上好榜样课

教育者应当最先被教育,因为他们作为教育者,是当先生的,接受教育是满足他们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硬性条件。榜样教育者在实施榜样教育活动之前一定要严格审视自身,对自我的业务水平、专业知识要有清晰的认知,因为榜样教育者不仅仅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同时也是大学生争相学习的对象。首先,榜样教育者要时刻关注自身的素养,提升道德素质。始终要认真研读揣摩经典著作和最新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深厚、覆盖面广博,作为指导一切工作的思想根本,榜样教育应当融入其中,让大学生在感受理论魅力的同时践行榜样精神和榜样行为,成为榜样教育的传播者和传承者。教育者要深刻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真对待每节课,科学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不能让榜样教育留于形式、“课程思政”浮于表面,要善于总结课程的不足以期下次教学能够得以拔高。通过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及新老教师结对指导,开辟榜样教育新的实现形式、充实榜样教育内容。再者,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理论水平。榜样教育融入教育环节,如何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提升道德素养,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加以利用。开展榜样教育,不应当局限于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通过先进的理论知识结合当今的实践现实,随时随地便可以进行榜样教育。教育者一方面加大平时的阅读量,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7]。高校若能定期开展读书汇报交流活动,同类型的教师能够相互交流感想和体会,督促学习,避让能在思想理论修养中获得巨大进步。最后一点,将榜样示范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榜样示范教育使大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到榜样人物,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大学生更加自律、思想进步、行为规范。理论课教师利用平常上课时间或者班主任、辅导员利用定期班会时间,讲述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抗议先进个人、集体”、“改革先锋”等榜样事迹,引导学生去搜集相关材料、演绎相关环节,在榜样人物的“他律”学习中逐渐将这些优秀品质内化为大学生个人的思想追求和情感提升。

二、采用新手段,守好一块田

(一)依托新兴媒体平台,推动榜样教育应用的信息化建设

互联网激发了网络媒介多元化的呈现,QQ、微信、微博以及抖音小视频等平台的兴起,大学生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和范围越来越大,除了睡觉和上课以外,剩余的相当大一部分时间都投入在网络中。新兴媒介改变了大学生日常的学习和交往模式,高校利用新媒体技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推动榜样教育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例如,通过学校的媒体平台宣传“抗疫先进个人”时,须对“抗疫先进个人”的内涵有明确的了解。“抗疫先进个人”的评选标准是什么、评选的主体是什么、已经被评选上的先进个人有哪些突出的闪光点。宣传教育者在宣传的环节中就已经在学习榜样人物的事迹和精神了,他们从“抗疫先进个人”身上获得的启示、感受到的蓬勃有力的榜样力量,学习他们同心同德、众志成城、不计报酬、不畏生死的高尚精神,潜移默化的内化为自身的坚定信念。宣传者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榜样事迹,赞颂榜样精神,达到榜样教育效果。网络的即时性和交互性赢得了广大学生群体的喜爱,通过网络媒介实时的将典型事迹和人物传播到受众手中、眼里,通过互动性的交流方式,让大学生能满足自我存在的需要,并且当下网络技术的不断优化,传递的形式已突破了传统的文字图片,视频、AI技术等都丰富了榜样传播的途径。网络时代的特点决定了榜样宣传载体的多样性,厘清榜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定位,创新教育宣传形式和过程,能充分发挥出榜样教育的价值,促进网络媒介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朝着多元化的网络环境中落地生根。在榜样宣传和教育中加入时代元素,满足大学生青春活力的喜好,会使榜样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减少距离感,这样的榜样会更加鲜明立体富有活力,充满时代气息,也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和学习。

(二)构建多方参与机制,优化榜样环境全面均衡发展环境

人才培育质量的高低和高校的教学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8],大学课堂是大学生思想锻造的主要阵地,高校利用自身优势校本资源打造和优化榜样教育环境,创建出“榜样人人敬、人人做榜样”的氛围,处于这种氛围中能够促使大学生每时每刻关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朝着榜样人物去学习、去模仿、去改进。榜样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一个长效机制是榜样教育持续发挥作用的基础,在校务常规工作中推进榜样教育发展实现常态化,形成依靠自身校园文化独有的榜样环境。让大学生在榜样环境中时刻受到熏陶,引发师生情感交流和共鸣,激发学习动力,将榜样形象所具有的独特精神无限放大,成为大学生共同追捧的奋斗目标。推进榜样教育进入常态化发展,关注和宣传是重点,榜样形象不仅要弘扬还需维护、进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高校自己评选出的先进人物、师德标兵等本土榜样人物,不仅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学习,更要从“立德树人”的层面管理榜样人物,注重对榜样人物的持续引导和帮助,做好榜样人物评选出以后的相关后续工作,带动全校师生共同学习。对于国家和社会上的榜样人物,校园内要加大宣传力度,不能仅仅只停留在表面的宣传,要注意学生们的反馈。如何获取榜样教育长期可持续性发展,高校须有系统性规划,落实部门责任、确保目标举措落实到位。比如,以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为单位,在策划榜样宣传中注意时间和事件的把控,首先,对校园的内部资源进行整体调研、规划,强调榜样文化环境建设。在学生日常聚集的食堂门口、宿舍楼下、教学楼前、广场、宣传展板等张贴榜样事迹、海报、横幅、涂鸦墙,通过有形的展现载体传递出榜样内涵,为榜样形象代言,传播榜样声音。其次,校友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校友是最为生动形象的展现,集合知名校友、杰出校友的事迹,将他们身上蕴含的榜样精神实质化出来,定期邀请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校友回到校园,为在校大学生现身说教,着力打造本校榜样品牌,激发全体师生学习榜样的热情。

(三)加大有效宣传力度,弘扬榜样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榜样教育在校园中的宣传面临很多问题,首先就是宣传不够到位。榜样宣传不能完全深入到广大学生身边可能会让大学生有局外人的感觉。对自己的要求仅限于不违反学校的校规、校纪,能够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其他任何事情都和我没关系。其次,宣传流于形式。没有形成持续不断的宣传机制,起不到宣传效果,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不了正向的引导。宣传形式的单一,仅仅采用一种方式宣传榜样人物、榜样事迹,受众群体较小,且显得空洞乏味。

为了更好的解决上述问题,高校可以从以下方面不断强化榜样教育的宣传:第一,提升榜样的宣传意识。教育者要有积极主动宣传榜样的意识,重点突出榜样教育的内容,将榜样教育的理论和践行榜样精神的时间结合起来。第二,加强榜样宣传的力度。榜样教育须落实到高校全体师生身上,各个职能处室、学生组织、教师全体都要担起榜样宣传的责任,抽选一些时间节点对宣传的结果和大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调查,适时的修正宣传做法。第三,拓宽榜样宣传的线上、线下途径。形成一个立体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渠道,让大学生时刻身在榜样教育的氛围中,为榜样教育宣传赋能、提质增效。互联网时代,最不缺的就是宣传渠道,重要的是如何用好宣传渠道,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QQ和微信作为大学生最常用的社交软件,高校微信公众号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打造一个专门的榜样教育板块,定期选择一个榜样人物推送,榜样人物可以选择“优秀的在校大学生”、“毕业的优秀校友”、“感动中国人物”、“抗疫先锋”等等,形式多样,推送的形式也需要多样化,可以是图片文字介绍、视频影片观赏。采用这种形式,更能拓展受众面,便于学生获取教育资源和接受教育理念。

三、知行相结合,以知促行成

(一)着力增强理论与实践多元化有效统一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证理论,榜样教育仍需要理论作为支撑,通过实践环节,才能使榜样教育更加有内涵、可持续性发展。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殊性质,决定了理论的严谨性,但教师个体所掌控整个教学过程,教学风格、教学定位因为教师的差异而有所区别。这里以授课教师讲述最新理论成果为例,可通过课前设定学习目标,促使学生能在课上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问题有主观的把握,通过对特殊人物的介绍,引导大学生去模仿、学习、超越。例如,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一个榜样人物来介绍,可以通过他的经历去启发大学生为人民服务、到基层去做贡献。在宏观层面上,教育主管部门要践行引导者的身份和角色作用,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发挥党建引领下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结合社会有效、优秀资源配套开发校本资源,与社会组织、知名校友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深化校企合作,搭建合作平台,利用学校自身优势吸引更多优势资源入驻,形成共同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合力。

(二)积极开展榜样教育的常态化实践活动

开展榜样教育,简单的理论说教不能满足大学生的现实需求,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才能进一步提升榜样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相结合,共同营造适合大学生特点的示范性教育结构,有针对性地组织大学生以实际行动来实践示范教育。在全社会进行示范教育需要理论作为支撑点为实践性活动提供依据,社会各界给与关注和帮扶,通过不断的接力和传承,在大学生中形成学榜样、做榜样的热潮,引领新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9]。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的榜样教育须有针对性的策划去刺激大学生的燃点,寻找他们的兴趣点,所以榜样教育活动必须多姿多彩,智力和体力并重。充分利用各种校本资源,如“榜样学习周”、“榜样示范月”、“校园先进个人”等,二级学院去推荐人选,通过公众认可或投票的方式确定人选,将榜样的力量贯穿到全校,立起一个师生共同学习的标杆。榜样人物选拔出来,并不意味着此项工作的结束,恰巧是整个榜样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开端。对当选的榜样人物须进行广泛而长久的宣传,制作宣传海报,进校、进班、进宿舍宣传,将榜样人物的力量实化到大学生的身旁。

榜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环,深化榜样教育不仅能在教育教学中指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学习榜样,而且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支撑,凸显出德育的实效。打造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大课堂,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开展典型人物、英雄模范学习活动,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可以突出对大学生的政治启蒙和价值观的塑造。作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我们要做到的必是完好地传承并得以弘扬,这一根基万不可抛弃[10]。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3]李辉,光焕竹.关于构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8(07):16-19.

[4]袁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探讨[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5(01):14-19.

[5]冯刚.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高校教书育人的发展与展望[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9(1):13-20.

[6]冉琰杰.通识教育中的课程思政探索——以《侨乡文化通论》课为例[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2):11-14+92.

[7]李爽,胡正娟,王婷.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夯实师生理想信念根基[J].北京教育(德育),2020(12):46-49.

[8]刘金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1):160-163+174.

[9]杨洪猛.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5(01):30-34.

[10]杨麒平,曲鹏.习近平关于德育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及时代价值[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4):9-11+33.

基金项目: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路径探究(校级一般)+(项目编号:2022szjy03);

安徽省教育厅+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实现——基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解释框架(省级重点)+(项目编号:SK2021A0975)

作者简介:樊洋(1990—),男,汉族,安徽滁州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