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故事简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楚汉争霸历史概况500字 都江堰故事简介

都江堰故事简介

2023-12-12 19: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故事:都江堰是战国时期哪国的?

  导读:秦国的力量一点点强大起来。为了富国强兵,秦昭襄王很重视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李冰受到了他的重用。

  李冰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学家,在秦国负责兴建过几个大的工程,由此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一天李冰被召进宫中,昭王对他说:“现在蜀郡缺人,朝廷打算派你去做太守,可那里并入我们秦国不久,人心不定,不知你会用什么方法去统治?”

  李冰说:“我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但我相信只要你一心想着老百姓,为他们造福,他们就会支持你。”

  昭襄王对李冰的回答很满意。于是就派他到蜀郡去做太守。

  李冰到蜀郡后,立即着手了解民情。他看到成都平原广阔无边,土地肥沃,却人烟稀少,非常贫穷。开垦的田地也不多。他很纳闷,就问当地的百姓,一位老人指着贯穿成都平原的岷江告诉他:“就是因为这条害人的河,从我小时候记事起就年年泛滥,不光庄稼颗粒无收,连村庄都要整个整个的被淹没。大人要晚来几年,恐怕连人也要搬完了。”

  李冰恍然大悟。他决心要征服这条河流,为当地的老百姓谋福。

  他先对岷江流域进行了全面考察,几次深入高山密林,追踪岷江的源头;不畏长途跋涉,沿江漂流,直达岷江与长江的汇合处,掌握了关于岷江的第一手材料。他发现岷江在发源地一带,沿江两岸山高谷深,水源丰沛,水流湍急;而到了灌县,地势一下变得平坦,水无遮拦,往往冲决堤岸;从上游挟带来的大量泥沙也容易淤积在这里,抬高河床;特别是在灌县城西南面,有一座玉垒山,阻碍江水东流,每年夏秋洪水季节,水流无处排泻,常造成东旱西涝。这些都是成都平原水害频繁的主要原因。

  李冰想,要消除水患就必须在平原上广修渠道,一则可以泻洪,一则可以灌溉,发展生产;而要使水能灌入渠中,又必须凿开玉垒山,使岷江的水能够东流。

  经过周密策划,李冰决定先从玉垒山开始。他亲自带领指挥民工在玉垒山凿开了一个二十米宽的口子,叫它“宝瓶口”。然后在江心用构筑分水堰的办法,把江水分做两支,逼使其中一支流进宝瓶口。堤堰前端开头犹如鱼头,所以取名叫“鱼嘴”。它迎向岷江上游,把汹涌而来的江水分成东西两股。西股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东股的叫内江,是灌溉渠系的总干渠,渠首就是宝瓶口。他还亲自规划、修建许多大小沟渠直接宝瓶口,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扇形水网。这是都江堰的主体工程。

  后来,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在鱼嘴分水堰的尾部,又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当内江水位过高的时候,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可充分保障灌区免遭水淹。同时,由于流入外江的水流的漩涡作用,还有效地冲刷了沉积在宝瓶口前后的泥沙。这些辅助设施使都江堰成为一个宏伟而缜密的系统工程。

  李冰为此耗尽了心力,可他还不满足。他还为工程的维护和长久的使用作了考虑,制定了一系列维修和监控办法,有的至今还为人们所沿用。都江堰建成后,使得成都平原杜绝了水患和旱灾,生产迅速发展起来。

  除都江堰外,李冰在蜀郡还主持兴办了其他一些水利工程。如在沫水(又名青衣水),李冰组织百姓开凿河心中的山岩,整理水道,便利了航行。他还对管江、汶井江、洛水进行过疏导。在广都主持开凿了盐井。这些都为开发成都平原、发展农业生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由于李冰一心为百姓谋福利,李冰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四川人民的崇敬,被尊称为“川主”,四川各地还修有“川主祠”,表达了百姓对他的怀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古代都江堰的建造者李冰简介 水利家李冰介绍

  李冰简介:李冰(生卒年、出生地不详),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期间,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几千年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李冰,战国时期的水利家,对天文地理也有研究。秦昭襄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年)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成都平原富庶起来。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设石人水尺,这是中国早期的水位观测设施。他还在今宜宾、乐山境开凿滩险,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今崇庆县西河)、白木江(今邛崃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绵水(今绵远河)等灌溉和航运工程,以及修索桥,开盐井等。他也修筑了一条连接中原、四川雅安市名山区派出所与云南的五尺道。老百姓怀念他的功绩,建造庙宇加以纪念。北宋以后还流传着李冰之子李二郎协助李冰治水的故事。

  建在都江堰渠首的二王庙是老百姓对李冰父子治水伟业的纪念。其中的碑刻多是对灌区水利工程维护的技术要领。而每年的清明时节,当地的居民都会在二王庙举行祭祀活动和开水(岁修完工后放水)典礼。李冰现代已成为都江堰灌区老百姓所崇拜的神灵,而与水有关的宗教活动则加强了在灌区管理中政府与用水户之间的联系。

  关于李冰的籍贯,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直到1999年,山西的李氏后裔李保生读了一本名叫《都江堰》的书,书中提到了李冰的族属、生地至今不详。想起自家族谱中有对“始祖李冰赴蜀治水”的记载,他激动万分地给都江堰市政协发了一封信,从此揭开了这个千古之谜,并经各方确认李冰籍贯为山西运城。但也有不同的说法,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便认为,对于李冰的身份和祖籍在史学界本身就是一个谜团,现代主流的说法有两种:一是山西,一是陕西。由于佐证不够,都无法得到证实。李保生一族家谱,52代之前都没有记载,很难成为直接证据。“历史上还是存在很多家谱的总序里将前代名人列为始祖的现象。”为何家谱只记录了第52代到70代呢?李保生解释:家谱修订之风在清朝才盛行起来,早先一般人家不会修订家谱。

  就是他的姓名在史籍中的记载也残缺不全。《史记河渠书》记“蜀守冰”,有名无姓。《汉书沟洫志》记“蜀守李冰”,算是名姓齐全。《史记》和《汉书》简约地记载了他“凿离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中”的事迹。史家们根据各种典籍推算他是秦昭王时期人,约在公元前276年至前251年前后担任蜀郡太守。

  李冰最后因积劳成疾死在了治理石亭江的工地上。《蜀中名胜记》什邡条载“章山后崖有大冢,碑云:秦李冰葬所。古蜀记谓:李冰功配夏后,升仙在后城化(治),藏衣冠于章山冢中矣。”《唐书地理志》载:“大郎(王)庙,在治(什邡)北50里,大蓬山之阳,蜀太守李冰神祠。”附近的古迹后城治,今后城大队,李冰逝于此。《唐书地理志》记有:“大郎(王)庙,在治北五十里,大蓬山之阳,蜀太守李冰神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有何作用?对后世有何影响

  李冰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家。他号称陆海,出身地与生卒年不详。在公元前256年,他被秦昭王任命为蜀郡太守。蜀郡那时是旱涝之地,蜀郡人民长久以来一直与洪水与干旱做着斗争。李冰在当地人民的呼吁声中,担当了治水的大任。李冰简介里说李冰治水采取了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他的成果也颇为可观。在他所建的许多水利工程中,最为著名而且贡献最大的是都江堰。几千年来,该工程是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基础。后世的人为了纪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建了供奉二人的“二王庙”。

  李冰简介是后人研究李冰的重要材料,但他身世扑朔迷离,李冰简介里也没有明确记载。在1999年,李氏后裔李保生向都江堰市政协递送了一封信。在信里,他提到自己家谱中写过始祖李冰赴蜀治水的事。后来经过多方验证,才确认李冰是山西运城人。然而,后来又被提出异议。四川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认为,修家谱有把历史名人列为家中始祖的习惯。所以李保生家谱并不能证明李冰籍贯在山西。不过可以确认的是,李冰籍贯不在山西就在陕西。李冰是在修建完都江堰后病逝的,当时他正在建造什邡洛水镇的水利工程。对于这样一位水利工程家来说,也算死得其所吧。李冰虽然病逝,但他的功绩让他成为了四川人民的精神象征。李冰治水的故事也成为口口相传的著名历史故事。

  李冰是战国时期非常著名的水利方面的专家,曾任成都一代的太守,在此期间,李冰带领儿子在治水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指导思想,秉承了道家的自然和天人合一。后世为了纪念李冰父子二人,特地在当地建庙,都江堰也因此成为了风景名胜。李冰父子作为都江堰的设计和兴建者,将都江堰打造的规模宏大,地点合适且布局很合理,既发挥了排灌的作用,又保证了农业的生产。在李冰成为蜀地太守之前,蜀地常年非涝即旱,人们世世代代和洪水作斗争,为彻底解决水患的问题,李冰代替政治家成为蜀地太守。李冰父子仔细的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各种情况后,最终制定了最严谨的规划方案,将原有的引水口废除,改移到玉垒山处,保证了引水量和渠道的畅通。

1.png

  史记记载都江堰过程很简略,但结合现在都江堰结构,可以感受到李冰父子的智慧。都江堰建成,不仅解决了旱涝成灾的问题,内江流下的水还能灌溉十几个县,至此,成都才成为富庶之地。除此之外,李冰还之处修建了其他的水利工程,但大多没有史籍的详细记载,多已经不可考证了。但他所作出的贡献不可被抹杀,历史上很多水利工程如今已经废弃,但都江堰一直保留使用至今。除了水利工程,李冰也对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将原始的盐开采方法,转变为凿井汲卤煮盐法,自此改变了盐业的原始状况。

...查看更多

李冰治水:怎样缔造出造福人类的都江堰?

  李冰简介

  李冰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家。他号称陆海,出身地与生卒年不详。在公元前256年,他被秦昭王任命为蜀郡太守。蜀郡那时是旱涝之地,蜀郡人民长久以来一直与洪水与干旱做着斗争。李冰在当地人民的呼吁声中,担当了治水的大任。

李冰图片

  李冰图片

  李冰简介里说李冰治水采取了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他的成果也颇为可观。在他所建的许多水利工程中,最为著名而且贡献最大的是都江堰。几千年来,该工程是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基础。后世的人为了纪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建了供奉二人的“二王庙”。

  李冰简介是后人研究李冰的重要材料,但他身世扑朔迷离,李冰简介里也没有明确记载。在1999年,李氏后裔李保生向都江堰市政协递送了一封信。在信里,他提到自己家谱中写过始祖李冰赴蜀治水的事。后来经过多方验证,才确认李冰是山西运城人。然而,后来又被提出异议。四川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认为,修家谱有把历史名人列为家中始祖的习惯。所以李保生家谱并不能证明李冰籍贯在山西。不过可以确认的是,李冰籍贯不在山西就在陕西。李冰是在修建完都江堰后病逝的,当时他正在建造什邡洛水镇的水利工程。对于这样一位水利工程家来说,也算死得其所吧。李冰虽然病逝,但他的功绩让他成为了四川人民的精神象征。李冰治水的故事也成为口口相传的著名历史故事。 ...查看更多

结语

相关新闻阅读 西汉为什么会灭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黄庭经》是什么作品:传世之美,墨韵之魂 绣衣使者是什么起眼:权力与责任的交织 梁武帝萧衍信奉佛教与政治腐败有关联?真相是什么? 宇文泰与北周政权的传承:宇文护的接棒之路 白虎观会议:中国道教的里程碑 玉簪与玉筷:一段跨越千年的美食文化传承 周幽王千金博褒姒一笑 - 千金一笑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由来:两个国家的百年血仇 苏秦:六国信任的挥霍者?事实又是什么样的? 燕太子丹与荆轲:一场刺杀秦王的惊心动魄计划 杜牧《阿房宫赋》的深度解读,描述又是什么样的? 揭秘周朝时期的犬戎:古代中国的一支游牧民族 智勇双全的靳尚:楚怀王拘张仪,巧妙搭救 秦半两:秦朝统一后的货币创新 吴楚柏举之战: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对比最悬殊的战役 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是怎样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魏国曾是战国初期的霸主,后来为何沦为二流国家? 秦始皇的死因是什么?秦始皇时候葬在哪? 褒姒为何不笑?她不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揭秘孔门七十二贤:古代圣贤的群英荟萃 张良进履,获《太公兵法》:智慧的启示 两宋之痛:北宋缺将南宋缺相,为何会这样? 南汉中宗刘晟:兄弟相残的皇权游戏 大宋一女子骂退10万敌军是怎么做到的? 金国颁布女真文字是在什么时候:开启民族文字新篇章 隋炀帝:一代英主的辉煌与悲剧 麦铁杖:一位古代中国的英勇将领 唐朝疆域范围的演变,过程是什么样的? 刘寻草人欺敌:智勇双全的战术大师 宋朝取消宵禁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有什么原因存在? 唐朝与日本的交往情况:一段跨越海洋的友谊 隋炀帝的“淡定”:一种超越时代的从容 宋朝人的生活智慧:为何说他们最会生活? 赵过:西汉农业专家,他有哪些杰出成就?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历史人物被歪曲黑化了? 楚服:汉武帝时期巫女,她最后是怎么死的? 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的潘安:死因之谜 吕后的侄子吕禄竟被好友忽悠放弃军权,这是怎么回事? 三国时期曹魏为何选择定都洛阳?洛阳有何特殊之处? 司马睿是谁的儿子?司马睿临死前设下的反间计效果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南梁是怎样的?揭秘南梁王朝的真实面貌 王娡的妹妹是谁?她生下几个孩子? 西晋时期发生了哪些历史大事?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杨广执政时期有什么癖好?表现在哪些方面? 宋朝不养马的原因:经济、军事与文化的视角 始皇的非凡之路:一个文士无需的时代 五代十国帝王是什么绰号?雷人的绰号有哪些? 唐朝国号的由来:一段历史的记忆 揭秘宋真宗皇帝御制《劝学篇》:古人如何鼓励读书 相关话题 乌孜别克热瓦普 碧约牛腿琴 赛依吐尔 多朗热瓦普 都塔尔 弹布尔 火不思 苏古笃 忽雷 纳西琵琶 扎木年 考姆兹 五弦琵琶 大阮 中阮 独弦琴 小阮 五弦琴 玄琴 古琴 伽倻琴 雅托噶 阮 锵 竹筒琴 扬琴 竹琴 柳琴 箫 琵琶 二胡 唢呐 编钟 笛子 古筝 医家 阴阳家 纵横家 小说家 杂家 兵家 名家 法家 农家 儒家 国际儿童节 父亲节 母亲节 五四青年节 植树节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