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小尺度植被分异结构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植被类型不同的原因 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小尺度植被分异结构研究

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小尺度植被分异结构研究

2024-05-11 11: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丹霞地貌最基本的坡面特征是陡崖坡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陡崖,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孤岛状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在其独特的地貌影响下,形成诸多不同尺度的独特小生境,进而引起了特殊的生态分异现象。国内对丹霞地貌区特殊生态环境的研究主要涉及丹霞地貌对本区植物区系组成成分的影响以及形成的特有群落、特殊生态系统类型等[1,2,3,4]。而对丹霞地貌特殊的小尺度生态分异缺乏关注[5,6]。

从大尺度上看,丹霞地貌区的生态系统隶属于所处自然带的一般山地生态系统。

在中尺度层面,丹霞地貌区复杂的地形强化了局部的小气候和土、肥、水、气的差异,与邻区非丹霞地貌区就显示出一定的不同。总体上而言,与非丹霞地貌区相比,其植物区系具有种类丰富、成分复杂、起源古老、优势科属明显和区系生境片断化等特点[7],丹霞地貌区还可能是历史变迁过程中珍稀濒危物种的一个重要避难所[8]。如丹霞山处于中亚热带南部,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因有许多较为封闭的沟谷,成为热量、水分、落叶、种子等汇集区,植物的热带成分所占总属数的比重高达63.8%,生长着大量热带雨林的标志性生态型植物如木质藤本、板状根、绞杀、茎花、附生现象和大量热带种,植物区系的热带性高于纬度更低的车八岭自然保护区以及大东山和大瑶山地区。高度异质化的生境以及相对较低的人类干扰强度,使得丹霞地貌区成为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集聚地,因此,蕴涵了极为丰富的生态和地理信息。

小尺度分异是指地貌单元尺度的自然分异,如山块尺度、沟谷或小盆地尺度等。关于山地植被垂直分异,普遍认为随海拔增高,山地气候、植被、土壤都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形成有规律变化的垂直气候带、植被带、土壤带,形成具有一定排列顺序和结构的、以植被为主要标志的垂直自然带[9,10]。在山地植被垂直分异研究方面,以往的研究工作多针对某一个或少数几个垂直带界线(林线、雪线)的分布规律及地学/生态学解释,“带、线”研究多,“谱”研究少;研究尺度上比较单一,多局限在大陆尺度上,很多巨大山系仅用一个垂直带谱来代表,区域和局部尺度上的规律基本上未涉及,从而掩盖了中小尺度上垂直带的变化规律[11,12,13]。

中国东南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水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达19℃左右,≥10℃积温为4 000℃~6 500℃。1月平均气温2℃~12℃。7月平均气温均达28℃左右,年降水量一般在800~1 500 mm,有明显的干湿季,降水集中在3~9月。

在东部湿润环境下的典型丹霞地貌区,山块往往具有强烈的离散性,即山块之间是分离的,四壁陡立,没有山脊相连,形成一个个“孤岛”状山块(图1)。由于山体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较小,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但其小生境差异导致的自然分异却十分明显,与一般山地显著不同,具有独特的微观自然分异图谱。如山顶植被向崖壁植被过渡是突变的,即由平缓的山顶植被向光滑齐削、无生产力的陡崖坡的过渡。而被陡崖围闭的沟谷,则形成水热条件优越的小气候,其植被的热带性较强。这种分异起主导作用的是地貌形态和地貌部位的差异,进而导致物种的分异、群落的分异和植被类型的分异。因为以往丹霞地貌区生态研究缺少对小尺度丹霞地貌特殊生态效应的关注,而这些局地规律往往是当地山地利用模式的控制因素,对山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极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这类丹霞地貌区特殊的小尺度植被分异问题。

显示原图| 下载原图ZIP| 生成PPT

图1   丹霞地貌区 “孤岛”状山头

Fig.1   The "island" mountain in Danxia landform area

1 丹霞地貌植被与生态分异研究

以丹霞地貌为关键词及主题在中国知网上跨库搜索,两千多篇文献中仅40篇文献是有关丹霞地貌生物植被生境等方面的研究(表1),不足2%,而有关丹霞地貌特殊的植被分异结构的研究更少,可见以往关于丹霞地貌生态植被方面的研究不足,总结起来大多是关于物种调查,植物区系研究等。

Table 1 表1

表1   在“中国知网”跨库搜索1980年以来涉及丹霞地貌生态植被的论文统计

Table 1   Statistics of articles related to ecological vegetation of Danxia landform searched from different databases in CNKI

文献数量主 题12丹霞地貌区植物区系研究2丹霞山沟谷于山顶生态效应初步研究3丹霞地貌区特有的植物群落垂直分异格局、植被演替过程1珍稀濒危保护物种12丹霞地貌区的群落结构、优势种群生态位、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调查与研究6丹霞地貌区岩生植被群落调查4丹霞地貌区岩生植被苔藓和蕨类植被物种多样性

新窗口打开

1.1 丹霞地貌区植物区系研究

1999年,刘蔚秋等发现丹霞山植物区系相对其纬度来说热带性较强,与其特定的地貌特征有关[1]。从属的地理分布类型来看,以泛热带分布属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热带亚洲分布属、东亚分布属及北温带分布属。此后,其他学者对湖南平江石牛寨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植物区系分析[4]、黔北丹霞地貌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14]、崀山丹霞地貌区野生藤本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及重要类群调查[15,16]中进行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彭少麟等也发现,丹霞山植被中热带分布区物种所占比重比同纬度其他区域大10%以上[5]。综上,亚热带丹霞地貌区在其特殊生境条件中各种环境因子的长期综合作用下,植物区系普遍具有强烈的热带性。其中,藤本和蕨类热带分布占该区系总种数的60%以上,丹霞地貌区植被具有明显的热带性,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温带性,植物区系组成是在其特殊生境下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特殊地貌因子对小生境的控制作用十分显著。

1.2 山顶效应与沟谷效应

2008年,吴瑾等通过测定广东省丹霞山宝珠峰和海螺峰山顶的生态因子特征、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生态型特征,并与山脚的群落与种群以及相近非丹霞地貌区作比较,从山顶环境因子与生态特征差异上探讨了丹霞地貌山顶生态效应现象,并揭示特殊的地貌、形态所产生的特殊生态现象[6]。他们发现丹霞地貌山顶平均温度更高,湿度更低,土壤贫瘠,山顶的生态因子、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生态型特征都与山脚及相近非丹霞区差异显著。但该研究对环境因子中温湿日变化仅仅只有5月3 d的数据对比,难以准确地反映山顶和沟谷生态效应产生的机制。

彭少麟等认为,由于其特殊的沟谷效应而形成的与其地貌条件保持协调的演替顶级群落类型,称地貌顶级群落[5]。他们实证了丹霞地貌演变过程中形成的石峰和沟谷特殊的地貌环境使沟谷中的生态因子与其他非丹霞地貌开阔区域产生差异。沟谷中水热条件较好,加之四周陡立的崖壁地形会加强阳光反照,形成特殊的沟谷生态效应,为孕育出一批热带型较强的分类群提供了可能[5]。这种有明显热带物种分布的现象在刘蔚秋等的调查中已有发现,但对丹霞地貌的这种特殊沟谷生态效应一直缺乏关注。刘蔚秋等认为这种热分布现象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由特殊的丹霞地貌引发了森林小气候的改变,进而对植被区系的分布造成了一定影响[1]。但是,目前缺乏这方面的系统实证研究,其机理尚未得到很好的解释。特殊的生态效应认识为丹霞地貌区特殊的垂直分异结构研究奠定了基础。

1.3 丹霞地貌植物群落垂直分异研究

对丹霞地貌生态结构的认识是在2007年,彭华教授发现丹霞地貌区有其独特的微观自然分异图谱,与一般山地显著不同,认为其形成机制应该是丹霞地貌的特殊性所致,并写进中国丹霞申遗报告。然后指导研究生完成了《丹霞地貌生态效应与植被分异特点研究——以丹霞山为例》的硕士论文,提出了丹霞地貌区植被分异在生态结构方面的独特性是由于其特殊的地貌因素决定的[17]。他们以丹霞山为例,在孤立山顶、缓丘、沟谷、坡地和山脊分别做样方,从地貌角度分析特殊的地貌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初步反映了由特殊的地貌决定的小生境差异与生物差异的一致性。2008年,侯玉平等以丹霞山为例分析丹霞地貌区特殊的地貌过程下存在着完整的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2种模式[18]。同年,李锡泉等对湖南万佛山丹霞地貌森林植物群落组成调查中,提出了万佛山植物斑块式分布和附壁藤本群落的概念,同时探讨了有关丹霞地貌区特有的植物群落垂直分异格局,并概括出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格局存在以下特点(图2)[3]:① 不同山体上都同样存在着植物种数、株数呈铔铃式分布格局和不连续的斑块点缀式分布格局,即植物群落依其面积大小和形状不等的景观斑块在山地坡面上呈间断不规则状的分布;② 从生态梯度上分析,植物群落仍然依生态梯度出现其垂直分布规律,只不过它不是连续的分布;③ 山下植物群落面积较大,可上百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山顶一般在数十平方米。山腰常数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这些群落均为小群落,是组成这些群落的种经过与干旱土壤脊薄环境长期适应后保存下来的,面积虽小,但反映了丹霞地貌区植物群落的原始分布格局。丹霞地貌特殊的植物群落垂直分异格局研究及植被演替过程为我们研究丹霞地貌植被分异微观垂直带谱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显示原图| 下载原图ZIP| 生成PPT

图2   万佛山3座山峰植物群落分布[3] A.篌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林;B.球核荚蒾(Viburnum propinquum);C.刺柏(Juniperus formosana)林;D.沉水樟(Cinnamomum micranthum)、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E.篌竹林;F.马尾松林;G.紫柳(Salix wilsonii Seemen)沼泽;H.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沼泽;I.广东厚皮香(Ternstroemia kwangtungensis)、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林;J.篌竹林;K.飞蛾槭(Acer oblongum)、海金子(Pittosporum illicioides)林;L.枫香林;M.枫香林;N.乌冈栎(Quercus phillyraeoides)、马尾松林;O.飞蛾槭、球核荚蒾林;P.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ensis)林;Q.粗糠柴、广东厚皮香林

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plant community distribution in the three peaks of the Wanfo Mountain[3]

1.4 丹霞地貌植物群落一般研究

近年来,对丹霞地貌区的群落结构、优势种群生态位、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调查与研究,表明丹霞地貌区小尺度范围内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在整个地貌区普遍存在,这也是南方丹霞地貌区生态系统复杂化和高度复合化的一种体现[2, 19~23]。旷建军等研究了崀山丹霞地貌14个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发现在相似生境中,随着群落演替至亚顶极阶段,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是增加的,顶极群落中生境变优,灌、草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为增加,而乔木层无明显变化规律;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变化,除一般常见的变化模式外,还出现一种双峰曲线模式[24]。认为出现这种关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地形变化急剧;二是人类干扰强度较大,但这种变化模式与机理仍需进一步探讨。

1.5 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研究

特殊的丹霞地貌形成了大量裸岩区,少土壤、易侵蚀、灼热干旱的环境蕴育了与众不同的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群落内植物普遍表现出耐贫瘠、耐干旱、适应力强等特点。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丹霞地貌区岩生植被群落进行调查研究[25,26,27],在验证前人的结论[1, 12~14]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结合实地调研通过DEM地形空间数据分析研究丹霞地貌特有种丹霞梧桐空间分布的微地貌环境特征[28]。周园园等通过对江郎山丹霞地貌岩生植被包括苔藓群落、景天群落、山类芦群落、苦苣苔群落、蕨类群落及木本植物群落等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群落上层几乎无高大乔木覆盖;灌木、藤木植物虽有一定数量的分布,但丰富度及频度相对较小;草本植物优势明显,涉及100多个物种;苔藓层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在该岩生环境中优势尚不明显,但覆盖度较大,且多覆盖于裸岩石壁之上。江郎山岩生植被能在灼热干旱、土壤贫瘠、石质性强的裸岩环境中生长繁育,对保护和塑造其奇特的丹霞地貌发挥着重要作用[25]。

2 丹霞地貌区植被的自然分异 2.1 植被水平分异

1) 山顶的边缘效应。边缘效应或边际效应是指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两侧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和交互作用而表现出与斑块内部不同的生态特征和功能现象。通常的条件下斑块边缘地区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初级生产力[29]。但是在丹霞山顶的斑块中,山顶边缘一般土层薄或岩石裸露,生境恶劣,植被类型一般为干旱灌丛、草丛或地被层。在景观生态学中边缘效应是由于两侧不同的生态系统影响形成的,形成斑块之间的过渡带。在丹霞山块的顶部也有这种过渡带,但这种过渡带是由平缓顶部向光滑齐削、无生产力的陡崖坡的过渡。它不同于斑块间物种和生境的交叉传播渐变,而是由于山块呈孤立状态,在山顶的边缘存在“生境突变”,从而影响物种边缘与中心不同的植被类型(图3、4、5)。

显示原图| 下载原图ZIP| 生成PPT

图3   不同尺度的山顶植被组图

Fig.3   Different scales of hilltop vegetation map

显示原图| 下载原图ZIP| 生成PPT

图4   局部山顶植被环状结构特写

Fig.4   Local hilltop vegetation annular structure feature

显示原图| 下载原图ZIP| 生成PPT

图5   丹霞峰林峰丛区植被水平分异模式

Fig.5   The vegetation horizontal differentiation pattern in Danxia peak forest and peak cluster area

2) 孤立山顶植被的环状结构。丹霞山块孤立山顶由于特殊的生境条件形成了植被的特殊分布格局。山顶斑块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表现出从山顶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少,群落层的高度从中心向外围逐渐降低的特点(图3、4、5)。

根据山顶土壤剖面和植物样方测定,较大一些的平缓山顶都有一定厚度的土层,而边缘部位土层迅速减薄,保水性差,土壤含水量少;再往边缘几乎没有土层,岩石裸露。这种土层格局的环状分布造成了植被的环状分布格局:中间是乔木;外面是小乔木和灌丛;最外面是旱生小灌木和草本地被类(图3、4)。不同山块特点和面积大小所形成的环带宽度不同,同一个山顶同类环带的宽度存在阴坡与阳坡的差别、山顶岩层倾角和山顶坡度的差别等影响;较小的石柱或狭窄的石墙顶部可能不存在土壤,只有裂隙中生长着极其耐旱的小灌木甚至寸草不生(图3)。

韶石顶的山顶植被调查显示,中间为旱生性乌岗栎、继木群落乔木层;外层是旱生小乔木和灌木,如圆叶小石积、小叶紫薇等;最外悬崖边缘是龙须草、细柄茅和卷柏等极耐旱植物和苔藓地衣类低等植物。此外,调查还发现,越是难以攀登的山块,这种环状结构越明显。

3) 沟谷地带的水平分异。在中国东南部亚热带丹霞地貌沟谷中,一般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其崖下坡顶与坡脚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在偏南向开口的半封闭型谷地,一般会存在坡顶偏干性的灌丛-森林带、坡脚偏暖湿性的沟谷雨林层片及局部谷底湿地。因此,在平面上呈现出随地形变化的复杂植被类型图式(图5)。

在较陡峭的坡顶,土层较薄,保水性差,可发育耐旱的灌木林;而在山麓缓坡土层较厚,落叶层较厚,土壤肥沃,光照和水分充足,植物的物种数量和生物量都很大;在坡脚或沟谷地势较低,温度较高,空气流通性较差,湿度大,适宜更偏暖性的植物生长。在丹霞山内,许多峡谷中有串珠状分布的小盆地或宽谷-峡谷组合,沟谷中常常生长着片状华南省藤群落,常见树木板状根、气生根、茎花现象和植物绞杀现象,大型木质藤本缠绕,被称为“沟谷雨林”。

2.2 植被垂直分异

根据对中国东南部“中国丹霞”世界遗产地的调查发现,丹霞地貌海拔一般不高,大多在海拔300~400 m之间,个别抬升量较大的丹霞地貌区也只有800 m左右,山块悬崖的相对高度也大多不超过200 m。这个高度在一般山地还不会导致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但在丹霞地貌区植被垂直分异却因为特殊的地貌而呈现出复杂的结构。

1) 山顶效应与沟谷效应。丹霞地貌的山顶效应实际上是“干岛作用”,也就是形成山顶与山下植被分异的重要原因是山顶的干旱性。典型的丹霞地貌山块高耸,陡崖围合,山顶土层较薄,保水性差,通风良好,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物理性干旱,发育耐旱的植物群落。而丹霞坡麓、沟谷和小盆地往往被山块围合,温度较高,水分充足,故往往形成湿热的小环境,可称为“热岛+湿岛效应”,发育偏暖湿的植物群落(图6, 7)。

显示原图| 下载原图ZIP| 生成PPT

图6   山顶和悬崖植被类型示意

Fig.6   Schematic diagram of mountain peak and cliff vegetation type

显示原图| 下载原图ZIP| 生成PPT

图7   山谷坡麓植被类型示意

Fig.7   Schematic diagram of vegetation type in valley slope

2) 山块上的垂直分异。亚热带丹霞地貌山顶常见的植被类型是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或硬叶灌丛;在岩壁上发育悬崖植被,一般是极耐旱、耐贫瘠、短命的植物或地衣、藻类低等植物。悬崖植被的物种受山顶物种影响较大,大多悬崖植被物种在山顶均有发现,在悬崖小坎上可形成耐旱灌丛,与山顶边缘植被一致,主要是在重力、风和流水以及动物作用下,山顶植物种子被带到陡崖上所致。此外,在崖壁的凹槽或洞穴中可发育洞穴植被,这些洞穴一般比较干旱,受降水影响不大,洞穴内部洞壁主要附生苔藓地衣或藻类植物;如果洞穴内部有地下水渗出或洞穴口外有缓坡平台,则可能生长干性森林、灌丛或草本。因此,悬崖实际上构成了山顶植被和山麓植被的突变带,可见其垂直分异是由于悬崖造成的(图6, 8)。

显示原图| 下载原图ZIP| 生成PPT

图8   丹霞孤立山块植被垂直分异模式

Fig.8   The vegetation vertical differentiation pattern of the Danxia landform

3) 崖下缓坡植被分异。前面“沟谷地带水平分异”已述及,山麓带是山顶与沟谷之间的过渡带,光照、湿度、土壤等生态因子的条件适中,多崩塌堆积,是生态原生演替的典型场所。其垂直分异主要取决于崖下坡麓的坡度、堆积物和土层以及水分,亚热带丹霞地貌坡麓上从高到低可出现偏干性的灌丛-森林带、偏暖湿性的常绿阔叶林带和沟谷雨林层片(图7)。

2.3 丹霞地貌区自然结构图谱

丹霞地貌区内小尺度自然分异主要表现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分异,都属于非地带性规律的分异,其形成机制是丹霞地貌的离散性和孤岛状山块引起了小尺度的生境突变,进而使得山块、崖壁和沟谷形成显著的生态条件差异。此外,和一般山地不同的还有,崖壁上不同部位的生态差异如陡崖、阶坎、凹槽、洞穴、新鲜崩塌面和崩积体等差异,使得丹霞地貌区的陡崖坡成为生态环境突变带,形成不同于一般山地的生态结构图谱(图5、8)。

1) 丹霞地貌孤立山块成为“干岛”,即“山顶效应”,尺度越小,效应越显著。

2) 山顶面积越大,物种数量越多,面积越小,物种越少,符合“面积效应”。

3) 孤立山顶的边缘效应,即陡崖边缘成为生态结构“突变带”。

4) 孤立山顶形成“环状生态圈层”,较小的石柱、石墙可能成为裸点。

5) 丹霞沟谷(小盆地)成为区域内的“热岛+湿岛”,即“沟谷效应”。

6) 山块不论隔离还是半隔离状态,其山顶的物种数量远小于山脚,生物类群简单。

7) 陡崖上常见新鲜崩塌面和坡下崩积体,是“群落原生演替”的新舞台。

8) 丹霞地貌小尺度自然分异不同于一般山地分异规律,而是地貌对水热的影响所决定。

3 结论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东南地区丹霞地貌特殊的小尺度植被分异问题,得到以下结论:

1) 丹霞地貌区小尺度的自然生态分异不符合一般意义上自然带分异规律,形成特殊分异结构图式的根本原因在于丹霞地貌区独特的地貌条件所引起的生境差异,决定了丹霞地貌区的自然生态分异图谱。

2) 丹霞地貌区的山顶效应,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孤岛,而是“干岛”效应;山顶植被的旱生成分较高,物种数量小于山脚,生物类群简单;丹霞地貌区的沟谷效应,实质上是一种“热岛+湿岛”效应,使得丹霞地貌区往往生长着较多偏暖湿的代表植物。

3) 孤立山顶的边缘效应,不同于一般景观生态学意义上的边缘效应,而是平缓山顶面向陡崖变化的折角,形成生态结构“突变带”,使得山顶形成孤立的“环状生态圈层”图式,使丹霞地貌区的植被分异比一般山地更加复杂和碎片化。

4 讨论

以往对丹霞地貌区的生物学研究以物种、生物景观和面上的生态研究为主,而对丹霞地貌特殊的地形决定的自然分异缺乏关注。在自然地理学中更多关注了大尺度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及其对自然环境分异的影响,而缺乏对丹霞地貌山块的微观影响研究。把自然地理结构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山体的海拔高度相关联,这在西部山地和高原型丹霞地貌区是有效的,但对东部低海拔丹霞地貌区的孤岛状山块却不一定适用。丹霞地貌区从陡崖坡起始,以上的山体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都不是很大,一般达不到通常意义上导致垂直分异的高差,也就是说,海拔高度对丹霞地貌单元的自然分异影响似乎是可以忽略的。但其小生境差异导致的自然分异却十分明显,起主导作用的是地貌形态和地貌部位,由此引起小气候变化和水热、土壤的差异,进而导致物种的分异、群落的分异和植被类型的分异。

近水平岩层发育的丹霞地貌最基本、最简单的坡面特点是“顶平、身陡、麓缓”,平缓的山顶,陡立的四壁,陡崖坡上不能保存土层和水分,几乎没有植物生长,山顶就形成了一种悬浮状态的生态条件,造成山顶与山脚植物群落的隔离和半隔离的孤岛状态,使得山顶和山脚生态环境形成显著差异。因此,丹霞地貌中一些孤立的山顶也可视为孤岛。现代岛屿生物地理学的理论不仅用于研究现实中的海岛中,也用于研究大陆上相对独立的陆地生境岛屿(habitat island)和岛屿性(insularity)[30] 。利用岛屿地理学理论研究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群落分布特点,对丰富岛屿理论的研究有一定意义。

典型的丹霞地貌山块高耸,陡崖围合,山顶土层较薄,保水性差,通风良好,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物理性干旱,发育耐旱的植物群落。而丹霞坡麓、沟谷和小盆地往往被山块围合,温度较高,水分充足,故往往形成湿热的小环境,发育偏暖湿的植物群落。其特殊的沟谷地貌效应而形成的与其地貌条件保持协调和平衡的演替顶级群落类型,称为地貌顶级群落[5]。丹霞地貌特殊的生态效应为研究生态环境因子如何影响植物物种的分布范围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地,对生物适应性进化理论研究也有一定意义,也为丹霞地貌区珍惜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在景观生态学中边缘效应是指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斑块边缘部分常表现出与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形成斑块之间的过渡带,通常而言,边缘常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31]。而在丹霞山块的顶部也有这种过渡带,但这种过渡带是由平缓顶部向光滑齐削、无生产力的陡崖坡的过渡,它不同于斑块间物种和生境的交叉传播渐变,而是由于山块呈孤立状态,在山顶的边缘存在“生境突变”,从而影响物种边缘与中心不同的植被类型。在丹霞山顶的斑块中,山顶边缘一般土层薄或岩石裸露,生境恶劣,植被类型一般为干旱灌丛、草丛或地被层,从而形成边缘效应的负效应,表现为边缘物种多样性降低,植株的生理生态指标下降,生物量和生产力降低等[32]。因此,丹霞地貌区的植被分异比一般山地更加复杂和碎片化。

基于以上分析,今后丹霞地貌区自然生态研究更多关注形成条件和机理方面,进一步完善丹霞地貌区自然生态分异图谱,以系统论的思想方法对丹霞地貌区特殊地貌特征与植被分异、气候分异、土壤分异、珍稀动植物分布与保护等的关系进行综合研究。在研究手段上,需要将实地考察与卫星遥感、信息识别与提取技术相结合,使丹霞地貌的研究向着定量、微观的纵深领域发展。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1] 刘蔚秋, 李植华, 刘兰芳.

丹霞山风景地貌的植物区系研究

[J]. 广西植物, 1999, 19(1): 15-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3142.1999.01.002      URL      [本文引用: 4]      摘要

描述了丹霞山植物区系的特征,对其科、属、种进行系统分析,并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作了对比研究,探讨了丹霞地貌对本区植物区系组成成分的影响。丹霞山植物区系体现了华夏植物区系的特征,其表征科有不少同时也是华夏区系的表征科。从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来看,以泛热带分布局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热带亚洲分布属、东亚分布局及北温带分布属。丹霞山植物区系相对其纬度来说热带性较强,这与其特定的地貌特征有关。另外,本区的苦藓植物较为丰富,据初步统计共有27科70属,其中石生性苔藓分布尤其广泛。

[Liu Weiqiu, Li Zhihua, Liu Lanfang.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flora of the tourist landform of Danxiashan, Guangdong, China

. Guihaia, 1999, 19(1): 15-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3142.1999.01.002      URL      [本文引用: 4]      摘要

描述了丹霞山植物区系的特征,对其科、属、种进行系统分析,并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作了对比研究,探讨了丹霞地貌对本区植物区系组成成分的影响。丹霞山植物区系体现了华夏植物区系的特征,其表征科有不少同时也是华夏区系的表征科。从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来看,以泛热带分布局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热带亚洲分布属、东亚分布局及北温带分布属。丹霞山植物区系相对其纬度来说热带性较强,这与其特定的地貌特征有关。另外,本区的苦藓植物较为丰富,据初步统计共有27科70属,其中石生性苔藓分布尤其广泛。 [2] 陈宝明, 李静, 彭少麟, 等.

中国南方丹霞地貌区植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初探

[J]. 生态环境学报, 2008, 17(3): 1058-10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906.2008.03.036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中国南方丹霞地貌丰富的地形地貌为群落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创造了的条件,而生态系统多样性又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文章针对中国南方主要丹霞地貌区的群落和生态系统,进行了初步的数据统计与实地调查,结果表明:丹霞地貌区域内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类型十分丰富,有17个植被型,185个群系;生态系统类型有47类,自然生态系统14类,人工生态系统15类,复合生态系统18类:其中包含有3种丹霞地貌特有群落和2种特殊生态系统。另外,丹霞地貌区小尺度范围内高度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在整个地貌区普遍存在,这也是南方丹霞地貌区生态系统复杂化和高度复合化一种体现。

[Chen Baoming, Li Jing, Peng Shaolin et al.

Preliminary study on diversity of vegetation community and ecosystem of Danxia landform in south China

.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2008, 17(3): 1058-10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906.2008.03.036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中国南方丹霞地貌丰富的地形地貌为群落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创造了的条件,而生态系统多样性又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文章针对中国南方主要丹霞地貌区的群落和生态系统,进行了初步的数据统计与实地调查,结果表明:丹霞地貌区域内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类型十分丰富,有17个植被型,185个群系;生态系统类型有47类,自然生态系统14类,人工生态系统15类,复合生态系统18类:其中包含有3种丹霞地貌特有群落和2种特殊生态系统。另外,丹霞地貌区小尺度范围内高度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在整个地貌区普遍存在,这也是南方丹霞地貌区生态系统复杂化和高度复合化一种体现。 [3] 李锡泉, 温英萍, 陆奇勇, 等.

万佛山丹霞地貌森林植物群落组成调查

[J]. 湖南林业科技, 2008, 35(6): 21-24.

[本文引用: 4]     

[Li Xiquan, Wen Yingping,Lu Qiyong et al.

Forest plant community composition survey in Wanfoshan Danxia Geomorphic Zone

. Hunan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2008, 35(6): 21-24.]

[本文引用: 4]     

[4] 罗开文, 喻勋林, 邓园艺.

湖南平江石牛寨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植物研究

[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9, 29(2): 93-97.

[本文引用: 2]     

[Luo Kaiwen, Yu Xunlin, Deng Yuanyi.

A floral study of Danxia Landform in Shiniuzhai, Pingjiang County Hunan Province

.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Technology, 2009, 29(2): 93-97.]

[本文引用: 2]     

[5] 彭少麟, 李富荣, 周婷, 等.

丹霞地貌沟谷生态效应

[J]. 生态学报, 2008, 28(7): 2947-2953.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5]      摘要

以广东省丹霞山为研究实例,探讨丹霞地貌特殊的沟谷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丹霞地貌的特殊沟谷生态效应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丹霞地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石峰隆起和沟谷凹陷,特殊的地貌环境使得沟谷中的生态因子与其它非丹霞地貌开阔区域产生差异,小气候相对封闭,水湿条件极好,为喜高温高湿的热带物种提供了较好的生存环境;沟谷所处位置的地理环境,如四周崖壁的光滑程度会影响到太阳光反射到沟谷的光强,这些都会对沟谷中的温湿度产生影响。第二是丹霞地貌特殊的生态条件,为沟谷地带孕育出一批热带性较强的分类群提供了可能,与相近纬度的诸多植被相比,丹霞地貌植物区系热带性明显增强,热带分布区类型所占比重比同纬度区域要大10%以上,大多数沟谷中热带性物种分布现象比较明显,藤本分布较多,蕨类植物也较丰富,耐水湿的植物区系发育良好;这实际上造成了植物水平分布上的移位,使中亚热带区域中分布有南亚热带甚至热带区域的物种,出现了由于其特殊的沟谷地貌效应而形成的与其地貌条件保持协调和平衡的演替顶级群落类型,称为地貌顶级群落。

[Peng Shaolin, Li Furong, Zhou Ting et al.

The ecological ravine effects of Danxia Landform

.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8, 28(7): 2947-2953.]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5]      摘要

以广东省丹霞山为研究实例,探讨丹霞地貌特殊的沟谷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丹霞地貌的特殊沟谷生态效应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丹霞地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石峰隆起和沟谷凹陷,特殊的地貌环境使得沟谷中的生态因子与其它非丹霞地貌开阔区域产生差异,小气候相对封闭,水湿条件极好,为喜高温高湿的热带物种提供了较好的生存环境;沟谷所处位置的地理环境,如四周崖壁的光滑程度会影响到太阳光反射到沟谷的光强,这些都会对沟谷中的温湿度产生影响。第二是丹霞地貌特殊的生态条件,为沟谷地带孕育出一批热带性较强的分类群提供了可能,与相近纬度的诸多植被相比,丹霞地貌植物区系热带性明显增强,热带分布区类型所占比重比同纬度区域要大10%以上,大多数沟谷中热带性物种分布现象比较明显,藤本分布较多,蕨类植物也较丰富,耐水湿的植物区系发育良好;这实际上造成了植物水平分布上的移位,使中亚热带区域中分布有南亚热带甚至热带区域的物种,出现了由于其特殊的沟谷地貌效应而形成的与其地貌条件保持协调和平衡的演替顶级群落类型,称为地貌顶级群落。 [6] 吴瑾, 彭少麟, 林真光, 等.

丹霞地貌山顶生态效应

[J]. 生态学报, 2008, 28(7): 3390-3400.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首次探讨了丹霞地貌山顶生态效应现象,揭示特殊的地貌、形态所产生的特殊生态现象。测定广东省丹霞山宝珠峰和海螺峰的山顶的生态因子特征、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生态型特征,并与山脚的群落与种群以及相近非丹霞地貌区作比较。结果表明,山顶的平均温度高于山脚沟谷,平均湿度小于山脚沟谷,群落物种数和物种多样性均小于山脚沟谷。相比山顶而言,山脚沟谷的植物有很强的热带性。这些特征都有别于一般非丹霞地貌山地。另外,在山顶和山脚调查的几个种群在叶面积、比叶面积、树皮、枝下高和冠幅等方面,均出现了生态型的差异。讨论了丹霞地貌山顶对生态型研究、岛屿理论研究和适应性进化研究的科学意义。

[Wu Jin, Peng Shaolin, Lin Zhenguang et al.

The ecological effect on the hilltop of Danxia Landform

.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8, 28(7): 3390-3400.]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首次探讨了丹霞地貌山顶生态效应现象,揭示特殊的地貌、形态所产生的特殊生态现象。测定广东省丹霞山宝珠峰和海螺峰的山顶的生态因子特征、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生态型特征,并与山脚的群落与种群以及相近非丹霞地貌区作比较。结果表明,山顶的平均温度高于山脚沟谷,平均湿度小于山脚沟谷,群落物种数和物种多样性均小于山脚沟谷。相比山顶而言,山脚沟谷的植物有很强的热带性。这些特征都有别于一般非丹霞地貌山地。另外,在山顶和山脚调查的几个种群在叶面积、比叶面积、树皮、枝下高和冠幅等方面,均出现了生态型的差异。讨论了丹霞地貌山顶对生态型研究、岛屿理论研究和适应性进化研究的科学意义。 [7] 黄梓良.

福建永安桃源洞种子植物区系特点研究

[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6, 35(2): 35-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9-7791.2006.02.01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永安桃源洞地处福建省中西部,是闽西著名的丹霞地貌风景区。调查结果表明,桃源洞现有种子植物129科423属757种。该区系具有种类丰富、成分复杂、起源古老、优势科属明显和区系生境丧失与片断化等特点。

[Huang Ziliang.

Floristic analysis of seed plants in Yongan Taoyuandong, Fujian Province

. Subtropical Plant Science, 2006, 35(2): 35-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9-7791.2006.02.01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永安桃源洞地处福建省中西部,是闽西著名的丹霞地貌风景区。调查结果表明,桃源洞现有种子植物129科423属757种。该区系具有种类丰富、成分复杂、起源古老、优势科属明显和区系生境丧失与片断化等特点。 [8] 王冬梅, 任文韬, 彭少麟, 等.

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珍稀濒危保护物种的初步分析

[J]. 生态环境, 2008, 17(3): 1063-10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906.2008.03.03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根据野外调查和丹霞地貌申遗委员会提供的各丹霞地貌区的资料,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共有各类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78种,隶属于39科93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7科,34属,41种,Ⅰ级5种,Ⅱ级36种;被中国植物红皮书《中国物种红色纪录》(2004)收录128种,隶属33科、77属,极危2种,濒危7种,易危65种;被《IUCN红色名录》(2006)收录的植物共14科15属17种,濒危种(EN)3种、易危种(VU)6种.极危种(CR)1种;CITES(野牛动植物保护国际贸易公约)收录的有5科,46属,107种。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99),国家重点保护动物71种,其中Ⅰ级重点保护10种,Ⅱ级重点保护61种;被IUCN收录85种.其中,濒危种8种,易危种20种.极危种2种,其他为低危种;CITES收录100种,隶属于14日29科.其中单目单科单种的有5种;中国动物红皮书的动物有72种,其中,濒危种(EN)7种、易危种(VU)26种,极危种(CR)1种,其他为低危种。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丹霞地貌区的野生重点保护植物数日高于黄山、神农架、武夷山,与三清山的相近。但从被子植物的野生重点保护植物来看,要比黄山、武夷山丰富,说明了丹霞地貌植物区系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丹霞山可能是历史变迁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避难所。

[Wang Dongmei, Ren Wentao, Peng Shaolin et al.

The precious,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and animals at the regions of Danxia landform in southeast China

.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2008, 17(3): 1063-10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906.2008.03.03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根据野外调查和丹霞地貌申遗委员会提供的各丹霞地貌区的资料,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共有各类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78种,隶属于39科93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7科,34属,41种,Ⅰ级5种,Ⅱ级36种;被中国植物红皮书《中国物种红色纪录》(2004)收录128种,隶属33科、77属,极危2种,濒危7种,易危65种;被《IUCN红色名录》(2006)收录的植物共14科15属17种,濒危种(EN)3种、易危种(VU)6种.极危种(CR)1种;CITES(野牛动植物保护国际贸易公约)收录的有5科,46属,107种。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99),国家重点保护动物71种,其中Ⅰ级重点保护10种,Ⅱ级重点保护61种;被IUCN收录85种.其中,濒危种8种,易危种20种.极危种2种,其他为低危种;CITES收录100种,隶属于14日29科.其中单目单科单种的有5种;中国动物红皮书的动物有72种,其中,濒危种(EN)7种、易危种(VU)26种,极危种(CR)1种,其他为低危种。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丹霞地貌区的野生重点保护植物数日高于黄山、神农架、武夷山,与三清山的相近。但从被子植物的野生重点保护植物来看,要比黄山、武夷山丰富,说明了丹霞地貌植物区系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丹霞山可能是历史变迁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避难所。 [9] 张新时.

西藏植被的高原地带性

[J]. 植物生态学报, 1978, 20(2): 46-55.

[本文引用: 1]     

[Zhang Xinshi.

The plateau zonality of vegetation in Xizang

. Acta Botanica Sinica, 1978, 20(2): 46-55.]

[本文引用: 1]     

[10] 郑度, 张荣祖, 杨勤业.

试论青藏高原的自然地带

[J]. 地理学报, 1979,34(1): 3-13.

[本文引用: 1]     

[Zheng Du, Zhang Rongzu, Yang Qinye.

On the natural zonation i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79, 34(1): 3-13.]

[本文引用: 1]     

[11] 孙然好, 陈利顶, 张百平, 等.

山地景观垂直分异研究进展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9, 20(7): 1617-1624.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山地景观的垂直梯度大约是水平梯度的1000倍,仅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很难反映垂直梯度上的规律性.山地垂直带是表征景观垂直分异的经典地学模型,在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但表达模式的离散性、垂直带界线的不准确性等限制了其在准确描述局域尺度景观格局、解释生态过程方面的作用.本文总结了有关山地垂直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全方位的、连续的“山地景观信息图谱”,同时论述了构建山地景观信息图谱的思路、进展和展望,对于准确描述山地景观格局并解释特定的生态过程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望促进山地生态学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完善.

[Sun Ranhao, Chen Liding, Zhang Baiping et al.

Vertical zonation of mountain landscape: A review

.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9, 20(7): 1617-1624.]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山地景观的垂直梯度大约是水平梯度的1000倍,仅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很难反映垂直梯度上的规律性.山地垂直带是表征景观垂直分异的经典地学模型,在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但表达模式的离散性、垂直带界线的不准确性等限制了其在准确描述局域尺度景观格局、解释生态过程方面的作用.本文总结了有关山地垂直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全方位的、连续的“山地景观信息图谱”,同时论述了构建山地景观信息图谱的思路、进展和展望,对于准确描述山地景观格局并解释特定的生态过程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望促进山地生态学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完善. [12] 彭补拙, 陈浮.

中国山地垂直自然带研究的进展

[J]. 地理科学, 1999, 19(4):303-3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690.1999.04.003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3%.喜马拉雅运动基本奠定了山地格局,东西季风环流定格了自然地带的水平结构,为山地垂直自然带确立了基础。从山地垂直自然带基带的性质出发,一般可以分为18种主要类型,分别属于季风性带谱系统和大陆性带谱系统。同时也论述了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区域分异规律,并提出山地垂直自然带研究中有重大意义的若干前缘问题。

[Peng Buzhuo, Chen Fu.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mountain vertical zonation in China

.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1999, 19(4):303-3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690.1999.04.003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3%.喜马拉雅运动基本奠定了山地格局,东西季风环流定格了自然地带的水平结构,为山地垂直自然带确立了基础。从山地垂直自然带基带的性质出发,一般可以分为18种主要类型,分别属于季风性带谱系统和大陆性带谱系统。同时也论述了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区域分异规律,并提出山地垂直自然带研究中有重大意义的若干前缘问题。 [13] 孙建, 程根伟.

山地垂直带谱研究评述

[J]. 生态环境学报, 2014, 23(9):1544-15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906.2014.09.02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山地垂直带谱研究是地学地域分异规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垂直带谱受土壤、气候和生物条件的 影响,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垂直带谱也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并对气候变化起指示作用.本文通过梳理山地垂直带谱研究的主要历程,就山地 垂直带谱的成因和格局以及研究方法的革新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的山地垂直带谱研究以及落基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等其他地域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论述.分析认为 利用现有的观测数据,如气象、生物、土壤和地形等方面资料,研究山地垂直带谱的演替过程以及格局变化,关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垂直带谱对于生态安全和环境 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多学科的介入和交叉知识的融合对山地垂直带谱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如研究带谱的形成,需要对地质构造、气象成因、植物生理、土壤 生态等各方面的知识,在大尺度的研究中,遥感技术以及计算机信息工程要纳入其中.目前山地垂直带谱的理论基础也无法满足科学研究的需求,理论化研究需要进 一步推进.综述期望为我国山地科学研究、综合地域分异、地理区划和环境变化研究提供-定的参考.

[Sun Jian, Cheng Genwei.

Mountain altitudinal belt: A review

.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4, 23(9): 1544-15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906.2014.09.02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山地垂直带谱研究是地学地域分异规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垂直带谱受土壤、气候和生物条件的 影响,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垂直带谱也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并对气候变化起指示作用.本文通过梳理山地垂直带谱研究的主要历程,就山地 垂直带谱的成因和格局以及研究方法的革新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的山地垂直带谱研究以及落基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等其他地域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论述.分析认为 利用现有的观测数据,如气象、生物、土壤和地形等方面资料,研究山地垂直带谱的演替过程以及格局变化,关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垂直带谱对于生态安全和环境 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多学科的介入和交叉知识的融合对山地垂直带谱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如研究带谱的形成,需要对地质构造、气象成因、植物生理、土壤 生态等各方面的知识,在大尺度的研究中,遥感技术以及计算机信息工程要纳入其中.目前山地垂直带谱的理论基础也无法满足科学研究的需求,理论化研究需要进 一步推进.综述期望为我国山地科学研究、综合地域分异、地理区划和环境变化研究提供-定的参考. [14] 薛高亮, 王韶敏, 苟光前, 等.

黔北丹霞地貌蕨类植物初步研究

[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1, 30(2): 110-1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8-0457.2011.02.004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在野外调查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黔北丹霞地貌地区蕨类植物进行 区系分析.结果表明:①该区蕨类植物物种丰富,有41科,96属,303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鹿角蹄盖蕨为贵州分布新记录种.②优势科、属明显,优 势科有鳞毛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铁角蕨科等.③该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其中热带、亚热带属63个,占总属教的65.6%,表明该 区蕨类植物有较高的热带亲缘关系.④东亚地理成分的种有139个,占总种数的45.9%,表明该区蕨类植物属于东亚区系.⑤该区蕨类植物与雷公山的亲缘程 度高于与荔波的亲缘程度.

[Xue Gaoliang, Wang Shaomin, Gou Guangqian et al.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in Pteridophyte of Danxia Landform in North Guizhou, China

. Journal of Mountain Agriculture and Biology, 2011, 30(2): 110-1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8-0457.2011.02.004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在野外调查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黔北丹霞地貌地区蕨类植物进行 区系分析.结果表明:①该区蕨类植物物种丰富,有41科,96属,303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鹿角蹄盖蕨为贵州分布新记录种.②优势科、属明显,优 势科有鳞毛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铁角蕨科等.③该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其中热带、亚热带属63个,占总属教的65.6%,表明该 区蕨类植物有较高的热带亲缘关系.④东亚地理成分的种有139个,占总种数的45.9%,表明该区蕨类植物属于东亚区系.⑤该区蕨类植物与雷公山的亲缘程 度高于与荔波的亲缘程度. [15] 彭珍宝, 旷柏根, 夏江林, 等.

崀山丹霞地貌区野生藤本植物区系与生长特性分析

[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9, 18(4): 58-65.

[本文引用: 1]     

[Peng Zhenbao, Kuang Baigen, Xia Jianglin et al.

Analysis on floristic and growth features of w ild liana in “Danxia” geomorphological area of Langshan Mountain

. Journal of Plan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9, 18(4): 58-65.]

[本文引用: 1]     

[16] 王业社, 陈立军, 杨贤均, 等.

湖南崀山丹霞地貌区野生药用藤本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

[J]. 草业学报, 2014, 23(3): 85-96.

https://doi.org/10.11686/cyxb20140309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为深入研究湘西南野生药用藤本植物资源现状,对湖南崀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野生药用藤本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崀山共有野生药用藤本植物41科73属128种,分别占崀山丹霞地貌区植物资源科、属、种的22.16%,10.60%,8.74%;在生活型上,木质野生药用藤本植物有99种,占有明显优势,而草质野生药用藤本植物仅有29种,处于次要地位,分别占该区域野生药用藤本植物总数的77.34%和22.66%。其中,野生药用藤本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较贫乏,而野生药用藤本被子植物较丰富,并以藤本双子叶植物占优势;在科属构成中,科的构成比较集中,属的构成相对分散。优势科有葡萄科、蝶形花科、卫矛科、茜草科等,优势属有铁线莲属、悬钩子属、忍冬属、南五味子属、拔葜属等;区系组成具有明显的热带属性,热带分布型属共有49属,占总属数的67.12%;药用藤本植物资源中,国家级稀有濒危保护植物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种,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2种;在药用部位上,以根、根茎、叶类的药用藤本植物最多,分别占69.53%,29.69%和27.34%;在药用功效上,以祛风湿、活血化瘀和清热类最多,分别占57.03%,47.66%和43.75%。同时,对崀山丹霞地貌区野生药用藤本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该地区野生药用藤本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Wang Yeshe, Chen Lijun,Yang Xianjun et al.

Research on the wild medicinal vineeplant resources in the “Danxia” geomorphological area of Langshan Mountain and their potential exploitability

.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2014, 23(3): 85-96.]

https://doi.org/10.11686/cyxb20140309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为深入研究湘西南野生药用藤本植物资源现状,对湖南崀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野生药用藤本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崀山共有野生药用藤本植物41科73属128种,分别占崀山丹霞地貌区植物资源科、属、种的22.16%,10.60%,8.74%;在生活型上,木质野生药用藤本植物有99种,占有明显优势,而草质野生药用藤本植物仅有29种,处于次要地位,分别占该区域野生药用藤本植物总数的77.34%和22.66%。其中,野生药用藤本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较贫乏,而野生药用藤本被子植物较丰富,并以藤本双子叶植物占优势;在科属构成中,科的构成比较集中,属的构成相对分散。优势科有葡萄科、蝶形花科、卫矛科、茜草科等,优势属有铁线莲属、悬钩子属、忍冬属、南五味子属、拔葜属等;区系组成具有明显的热带属性,热带分布型属共有49属,占总属数的67.12%;药用藤本植物资源中,国家级稀有濒危保护植物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种,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2种;在药用部位上,以根、根茎、叶类的药用藤本植物最多,分别占69.53%,29.69%和27.34%;在药用功效上,以祛风湿、活血化瘀和清热类最多,分别占57.03%,47.66%和43.75%。同时,对崀山丹霞地貌区野生药用藤本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该地区野生药用藤本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17] 张桂花.

丹霞地貌生态效应与植被分异特点研究——以丹霞山为例[D]

. 广州:中山大学, 2008.

[本文引用: 1]     

[Zhang Guihua.

Study on the Danxia landform ecological effec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differentiation: taking Danxia Mountain as an example. Guangzhou: Sun Yat-sen

University, 2008. ]

[本文引用: 1]     

[18] 侯玉平, 彭少麟, 李富荣, 等.

论丹霞地貌区生态演替特征及其科学价值

[J]. 生态学报, 2008, 28(7): 3384-3389.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论述了丹霞地貌区生态演替的特征及其科学价值。认为植被演替由于时间漫长、过程复杂而对其研究具极大的难度,时空互代成为演替研究的重要手段,而这需要有完整的空间序列。丹霞地貌区存在着完整的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系列。典型丹霞地貌的山顶为原生演替的矮灌木林和乔木林,周围斜坡仍然受季节性降水侵蚀、风化、重力崩塌等作用,原生演替不断从裸露的岩石开始,故形成原生演替早期的苔藓、草本群落,随着岩石的进一步风化和苔藓、地衣等植物的作用,土壤层增厚,将原生演替继续往前推进。特殊的地质地貌过程使之不断有新的崩塌,从裸露的岩石开始的新的原生演替,如此形成不同时间系列的原生演替阶段。丹霞地貌区也存在着完整的次生演替系列,同时存在演替先锋林、演替过渡林和演替基本稳定林。这两个演替系列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理想场所,使得生态学工作者在一个地点就可以观察到一个完整的植被演替系列。其研究可为该区域植被的经营管理和保护措施提供必要的依据。作为生态恢复参照系,对区域的植被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Hou Yuping, Peng Shaolin, Li Furong et al.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cientific values of ecological succession in Danxia Landform

.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8, 28(7): 3384-3389.]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论述了丹霞地貌区生态演替的特征及其科学价值。认为植被演替由于时间漫长、过程复杂而对其研究具极大的难度,时空互代成为演替研究的重要手段,而这需要有完整的空间序列。丹霞地貌区存在着完整的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系列。典型丹霞地貌的山顶为原生演替的矮灌木林和乔木林,周围斜坡仍然受季节性降水侵蚀、风化、重力崩塌等作用,原生演替不断从裸露的岩石开始,故形成原生演替早期的苔藓、草本群落,随着岩石的进一步风化和苔藓、地衣等植物的作用,土壤层增厚,将原生演替继续往前推进。特殊的地质地貌过程使之不断有新的崩塌,从裸露的岩石开始的新的原生演替,如此形成不同时间系列的原生演替阶段。丹霞地貌区也存在着完整的次生演替系列,同时存在演替先锋林、演替过渡林和演替基本稳定林。这两个演替系列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理想场所,使得生态学工作者在一个地点就可以观察到一个完整的植被演替系列。其研究可为该区域植被的经营管理和保护措施提供必要的依据。作为生态恢复参照系,对区域的植被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9] 旷建军, 旷柏根, 彭珍宝, 等.

万佛山丹霞地貌区湿地植被特性研究

[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9): 210-2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7-5739.2009.19.15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万佛山丹霞地貌区湿地植被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万佛山有湿地植物33科59属87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被子植物29科55属83种.其中沼生植物40种,水生植物40种,湿生植物7种.植物种在科、属中的分布较分散,优势类群不突出.有沼泽和水生植被2个植被型18个群系.湿地广域特征突出,但地带性烙印很深.世界广布成分占34.55%.中国15个分布区类型中湿地有9个.有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植物各2种.孑遗植物中华水韭分布范围达1.8km×11.2km,实际群落面积8 700m2,78 309丛,最大密度为32丛/m2.

[Kuang Jianjun, Kuang Baigen, Peng Zhenbao et al.

Research of wetland characteristic in Wanfoshan Danxia Geomorphic Zone

.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2009(19): 210-2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7-5739.2009.19.15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万佛山丹霞地貌区湿地植被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万佛山有湿地植物33科59属87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被子植物29科55属83种.其中沼生植物40种,水生植物40种,湿生植物7种.植物种在科、属中的分布较分散,优势类群不突出.有沼泽和水生植被2个植被型18个群系.湿地广域特征突出,但地带性烙印很深.世界广布成分占34.55%.中国15个分布区类型中湿地有9个.有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植物各2种.孑遗植物中华水韭分布范围达1.8km×11.2km,实际群落面积8 700m2,78 309丛,最大密度为32丛/m2. [20] 袁穗波, 李星照, 旷建军, 等.

万佛山丹霞地貌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J]. 湖南林业科技, 2009, 36(6): 17-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710.2009.06.006      URL      摘要

为探讨丹霞地貌区常绿阔叶林群 落物种多样性,通过对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相对多度模型、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的测度,对区域内16个常绿阔叶林群落进行分析,并与中亚热带典 型地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结果表明,万佛山常绿阔叶林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在层次中的变化趋势为灌层乔层草层;万佛山常绿阔叶林生 物多样性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中具有普遍的意义。

[Yuan Suibo, Li Xingzhao, Kuang Jianjun et al.

The analysis on the species diversity of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flora in Wanfo Mountain Danxia physiognomy area

. Hunan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2009, 36(6): 17-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710.2009.06.006      URL      摘要

为探讨丹霞地貌区常绿阔叶林群 落物种多样性,通过对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相对多度模型、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的测度,对区域内16个常绿阔叶林群落进行分析,并与中亚热带典 型地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结果表明,万佛山常绿阔叶林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在层次中的变化趋势为灌层乔层草层;万佛山常绿阔叶林生 物多样性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中具有普遍的意义。 [21] 刘帅成, 袁穗波, 吴文文, 等.

崀山丹霞地貌区植物群系特性研究

[J]. 湖南林业科技, 2012, 39(2): 5-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710.2012.02.002      URL      摘要

采用线路与标淮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崀山丹霞地貌区森林植物群系特性。结果为:峎山有 10个植被型、72个植物群系,其植被主要是中国、日本共同的属和众多的中国特有属树种为组成特征的森林植被,也有一定比例东亚—北美成分,在结构组成上 表现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丹霞单体出現特异的群系分布格局和"植被孤岛效应",不同发育期丹霞地貌上分布着不同演替系列上的森林植被类型;发現分 布于丹霞赤壁下部的1个新的植被型(藤本植被型)和2个丹霞赤壁面上由崀山特有物种为建群种组成的持有植物群系(新宁毛莨群系,崀山唇柱苣苔群系)。

[Liu Shuaicheng, Yuan Suibo, Wu Wenwen et al.

The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s in “Danxia” geomorphological area of Langshan Mountain

. Hunan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 39(2): 5-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710.2012.02.002      URL      摘要

采用线路与标淮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崀山丹霞地貌区森林植物群系特性。结果为:峎山有 10个植被型、72个植物群系,其植被主要是中国、日本共同的属和众多的中国特有属树种为组成特征的森林植被,也有一定比例东亚—北美成分,在结构组成上 表现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丹霞单体出現特异的群系分布格局和"植被孤岛效应",不同发育期丹霞地貌上分布着不同演替系列上的森林植被类型;发現分 布于丹霞赤壁下部的1个新的植被型(藤本植被型)和2个丹霞赤壁面上由崀山特有物种为建群种组成的持有植物群系(新宁毛莨群系,崀山唇柱苣苔群系)。 [22] 何跃军, 徐德静, 吴长榜, 等.

丹霞地貌桫椤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的垂直变化

[J]. 贵州农业科学, 2013, 41(3): 119-1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3601.2013.03.033      URL      摘要

为了探讨丹霞地貌区桫椤群落物种的多样性,利用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对习水长嵌沟景区内桫椤群落物种的多样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的桫椤+贵州琼楠-粗糠柴-线柱苣苔群丛;样地内共有植物82种,其中乔木31种,灌木31种,草本17种,木质藤本3种,隶属39科56属;整个样地共有乔木317株,其中桫椤有153株,重要值为0.531 3,属于乔木层的优势种,是整个群落的建群种;灌木层和幼苗层的植株很少。90%的植株高度集中在9m以下,3~6m的植株最多;整个群落中随着树高的增加,植株的数量呈减小趋势;胸径级总的变化趋势是随着胸径等级的增加植株数量呈下降趋势。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乔木层显著大于灌木层和幼苗层,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为乔木层灌木层幼苗层,但是差异不显著。随海拔梯度的变化乔木层的丰富度指数始终大于灌木层和幼苗层,灌木层的几个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总体一致,呈现出减小→增大→减小→增大的变化;海拔620m处乔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小于灌木层;海拔770m处灌木层的SW指数、SN指数、PW指数和R指数都为最低值,SW灌=0,SN灌=0,PW灌=0,R灌=0.5;海拔670m和770m处SW指数和R指数变化趋势相反。海拔670m和770m的相似性最大,CJ=0.394 7,相似性最小的是620m和770m,CJ=0.183 3。

[He Yuejun, Xu Dejing, Wu Changbang et al.

Composition characterisitics of Alsophila spinulosa community and vertical change on species diversity in Danxia Landform

.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3, 41(3): 119-1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3601.2013.03.033      URL      摘要

为了探讨丹霞地貌区桫椤群落物种的多样性,利用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对习水长嵌沟景区内桫椤群落物种的多样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的桫椤+贵州琼楠-粗糠柴-线柱苣苔群丛;样地内共有植物82种,其中乔木31种,灌木31种,草本17种,木质藤本3种,隶属39科56属;整个样地共有乔木317株,其中桫椤有153株,重要值为0.531 3,属于乔木层的优势种,是整个群落的建群种;灌木层和幼苗层的植株很少。90%的植株高度集中在9m以下,3~6m的植株最多;整个群落中随着树高的增加,植株的数量呈减小趋势;胸径级总的变化趋势是随着胸径等级的增加植株数量呈下降趋势。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乔木层显著大于灌木层和幼苗层,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为乔木层灌木层幼苗层,但是差异不显著。随海拔梯度的变化乔木层的丰富度指数始终大于灌木层和幼苗层,灌木层的几个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总体一致,呈现出减小→增大→减小→增大的变化;海拔620m处乔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小于灌木层;海拔770m处灌木层的SW指数、SN指数、PW指数和R指数都为最低值,SW灌=0,SN灌=0,PW灌=0,R灌=0.5;海拔670m和770m处SW指数和R指数变化趋势相反。海拔670m和770m的相似性最大,CJ=0.394 7,相似性最小的是620m和770m,CJ=0.183 3。 [23] 徐德静, 王鹏鹏, 何跃军, 等.

黔北丹霞地貌桫椤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J]. 植物研究, 2014, 34(5): 612-618.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为探讨黔北丹霞地貌桫椤群落优势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对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种群间的相互关系,揭示该区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以及植物种群在特定环境下的生态适应性。对黔北丹霞地貌濒危植物桫椤群落进行样地调查,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用Levins、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公式、Schoener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等指数公式研究了桫椤群落中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以及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1)罗伞、杜茎山、桫椤生态位宽度较大,Shannon Wiener和Levins指数分别为7.607 6、7.344 9、6.910 5和0.531 4、0.593 1、0.651 5,表明它们广布于该群落内,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2)石岩枫和川桂生态位相似比例最大,Cih值为0.998 6;(3)裂叶榕与美脉琼楠生态位重叠最大,其值为0.336 5;(4)生态位宽度较高的两个树种,其种间生态位相似比例值较高,生态位重叠也较大,但由于个别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本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不一定相同,对环境资源的要求不完全相同,导致其间的生态位重叠与相似系比例并不一定很高;(5)从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分布格局来看,桫椤群落主要植物种群利用资源相似程度较高,生态位重叠较普遍,但主要集中在较低水平,表明群落内因利用相同资源或占有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种间竞争并不激烈,均表明各种群对资源的共享趋势较为明显,显示桫椤群落相对稳定。

[Xu Dejing, Wang Pengpeng, He Yuejun et al.

Niche characteristics of dominant plant populations of Alsophila spinulosa community of Danxia Landform in North Guizhou

.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 2014, 34(5): 612-618.]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为探讨黔北丹霞地貌桫椤群落优势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对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种群间的相互关系,揭示该区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以及植物种群在特定环境下的生态适应性。对黔北丹霞地貌濒危植物桫椤群落进行样地调查,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用Levins、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公式、Schoener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等指数公式研究了桫椤群落中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以及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1)罗伞、杜茎山、桫椤生态位宽度较大,Shannon Wiener和Levins指数分别为7.607 6、7.344 9、6.910 5和0.531 4、0.593 1、0.651 5,表明它们广布于该群落内,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2)石岩枫和川桂生态位相似比例最大,Cih值为0.998 6;(3)裂叶榕与美脉琼楠生态位重叠最大,其值为0.336 5;(4)生态位宽度较高的两个树种,其种间生态位相似比例值较高,生态位重叠也较大,但由于个别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本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不一定相同,对环境资源的要求不完全相同,导致其间的生态位重叠与相似系比例并不一定很高;(5)从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分布格局来看,桫椤群落主要植物种群利用资源相似程度较高,生态位重叠较普遍,但主要集中在较低水平,表明群落内因利用相同资源或占有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种间竞争并不激烈,均表明各种群对资源的共享趋势较为明显,显示桫椤群落相对稳定。 [24] 旷建军, 旷柏根, 彭珍宝, 等.

崀山丹霞地貌区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1, 9(1): 94-98.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采用样方法采集数据,以重要值为测度指标,以丰富度指数D2、Simpsom指数D1、Shannon-Wiener指数H′、Sheldon均匀度指数JSW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为测度指数,研究了崀山丹霞地貌14个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在相似生境中,随着群落演替至亚顶极阶段,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是增加的,顶极群落中,生境变优,灌、草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为增加,而乔木层无明显变化规律;2)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海拔的变化,除一般常见的变化模式外,还出现一种双峰曲线模式;3)H′较D1,E较JSW具有较高的敏感度。D1与H′在描述群落乔、灌、草,H′与E、D1与E、JSW与E在描述乔木,JSW与E在描述草本之间物种生物多样性上有相似的作用。表明:丹霞地貌中海拔、生境和演替影响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H′、D1JSW与E能单独表达丹霞地貌群落物种多样性。

[Kuang Jianjun, Kuang Baigen, Peng Zhenbao et al.

Species diversity of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community in Danxia landform area of Langshan Mountain

. Scie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1, 9(1): 94-98.]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采用样方法采集数据,以重要值为测度指标,以丰富度指数D2、Simpsom指数D1、Shannon-Wiener指数H′、Sheldon均匀度指数JSW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为测度指数,研究了崀山丹霞地貌14个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在相似生境中,随着群落演替至亚顶极阶段,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是增加的,顶极群落中,生境变优,灌、草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为增加,而乔木层无明显变化规律;2)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海拔的变化,除一般常见的变化模式外,还出现一种双峰曲线模式;3)H′较D1,E较JSW具有较高的敏感度。D1与H′在描述群落乔、灌、草,H′与E、D1与E、JSW与E在描述乔木,JSW与E在描述草本之间物种生物多样性上有相似的作用。表明:丹霞地貌中海拔、生境和演替影响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H′、D1JSW与E能单独表达丹霞地貌群落物种多样性。 [25] 朱渊, 王小德, 胡永起.

浙江方岩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特征分析

[J]. 北方园艺, 2010(10): 107-109.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对方岩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组 成成分和数量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植被群落主要有方岩景天群落、佛甲草群落、江南卷柏群落、石韦群落等,各群落优势种较单一;群落物种组成丰富, 共有高等植物61科103属128种;植物区系组成复杂,从科属的地理成分看,热带分布和温带分布较为平均,具有较明显的温带、亚热带性质,植被群落具有 过渡性,这与该区处于亚热带的地理特点相一致。

[Zhu Yuan, Wang Xiaode, Hu Yongqi.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plant community on Danxia Landform in Fangyan of Zhejiang

. Northern Horticulture, 2010(10): 107-109.]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对方岩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组 成成分和数量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植被群落主要有方岩景天群落、佛甲草群落、江南卷柏群落、石韦群落等,各群落优势种较单一;群落物种组成丰富, 共有高等植物61科103属128种;植物区系组成复杂,从科属的地理成分看,热带分布和温带分布较为平均,具有较明显的温带、亚热带性质,植被群落具有 过渡性,这与该区处于亚热带的地理特点相一致。 [26] 李传磊, 王小德, 沈年华, 等.

新昌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特征研究

[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0,36(4): 470-473.

https://doi.org/10.3724/SP.J.1238.2010.0047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以浙江新昌穿岩十九峰和千丈幽谷两处典型丹霞地貌为例,采用典型样方法对其岩生植被群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内植物种类较少,共有维管束植物30科39属48种,地理成分复杂,主要由北温带和泛热带成分组成,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群落类型主要有山类芦(Neyraudia montana)草甸、晚红瓦松(Orostachys erubescens)+藓状景天(Sedum polytrichoides)、薜荔(Ficus pumila)灌丛等.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草本层、灌木层、苔藓层;均匀度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灌木层、苔藓层、草本层.

[Li Chuanlei, Wang Xiaode, Shen Nianhua et al.

On characters of plant community of rock vegetation of Danxia landform in Xinchang of Zhejiang

.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2010,36(4): 470-473.]

https://doi.org/10.3724/SP.J.1238.2010.0047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以浙江新昌穿岩十九峰和千丈幽谷两处典型丹霞地貌为例,采用典型样方法对其岩生植被群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内植物种类较少,共有维管束植物30科39属48种,地理成分复杂,主要由北温带和泛热带成分组成,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群落类型主要有山类芦(Neyraudia montana)草甸、晚红瓦松(Orostachys erubescens)+藓状景天(Sedum polytrichoides)、薜荔(Ficus pumila)灌丛等.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草本层、灌木层、苔藓层;均匀度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灌木层、苔藓层、草本层. [27] 周园园, 王小德, 符秀玉, 等.

浙江省江郎山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特征

[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5): 699-705.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经调查,江郎山丹霞地貌岩生植被包括苔藓群落、景天群落、山类芦群落、苦苣苔群落、蕨类群落及木本植物群落等6种,涉及71科136属193种高等植物,其优势科有毛茛科Ranunculaceae,景天科Crassulaceae,蔷薇科Rosaceae,豆科Leguminosae和苦苣苔科Gesneriaceae等。群落上层几乎无高大乔木覆盖;灌木、藤木植物虽有一定数量的分布,但丰富度及频度相对较小;草本植物优势明显,涉及100多个物种,圆叶景天Sedum makinoi,山类芦Neyraudia montana,珠芽景天Sedum bulbiferum,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fi及苦苣苔Conandron ramondioides等为群落重要的广布种;苔藓层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在该岩生环境中优势尚不明显,但覆盖度较大,且多覆盖于裸岩石壁之上,其中以毛尖卷柏藓Racopilum aristatum,曲柄藓Campylopus flexuosus和扭叶藓Trachypus bicolor等为优势种。江郎山岩生植被能在灼热干旱、土壤贫瘠、石质性强的裸岩环境中生长繁育,对保护和塑造其奇特的丹霞地貌发挥着重要作用。表4参25

[Zhou Yuanyuan, Wang Xiaode, Fu Xiuyu et al.

Community features of rock vegetation of Danxia topography in Mount Jianglangshan, Zhejiang Province

. Journal of 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 2010,27(5): 699-705.]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经调查,江郎山丹霞地貌岩生植被包括苔藓群落、景天群落、山类芦群落、苦苣苔群落、蕨类群落及木本植物群落等6种,涉及71科136属193种高等植物,其优势科有毛茛科Ranunculaceae,景天科Crassulaceae,蔷薇科Rosaceae,豆科Leguminosae和苦苣苔科Gesneriaceae等。群落上层几乎无高大乔木覆盖;灌木、藤木植物虽有一定数量的分布,但丰富度及频度相对较小;草本植物优势明显,涉及100多个物种,圆叶景天Sedum makinoi,山类芦Neyraudia montana,珠芽景天Sedum bulbiferum,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fi及苦苣苔Conandron ramondioides等为群落重要的广布种;苔藓层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在该岩生环境中优势尚不明显,但覆盖度较大,且多覆盖于裸岩石壁之上,其中以毛尖卷柏藓Racopilum aristatum,曲柄藓Campylopus flexuosus和扭叶藓Trachypus bicolor等为优势种。江郎山岩生植被能在灼热干旱、土壤贫瘠、石质性强的裸岩环境中生长繁育,对保护和塑造其奇特的丹霞地貌发挥着重要作用。表4参25 [28] 欧阳杰, 彭华, 罗晓莹, 等.

丹霞山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丹霞梧桐空间分布的微地貌环境特征研究

[J]. 地理科学, 2017,37(10): 1585-1592.

[本文引用: 1]     

[Ouyang Jie, Peng Hua, Luo Xiaoying et al.

Environmental features of the micro-landform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national rare species of firmiana danxiaensis on the Danxiashan Mountain

.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7, 37(10): 1585-1592.]

[本文引用: 1]     

[29] 郭晋平, 张浩宇, 张芸香.

森林立地质量评价的可变生长截距模型与应用

[J]. 林业科学, 2007, 43(10): 8-13.

https://doi.org/10.11707/j.1001-7488.20071002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在关帝山林区8个林场的油松天然林中选取69株优势木进行树干解析,应用XLSTEM和SYSTATE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充分考虑达到胸高的年龄在立地指数模型中的意义,确定油松天然林立地指数基准年龄,引入生长截距和可变生长截距的概念,分析林分优势木达到胸高的年龄与立地条件的关系,建立关帝山林区油松天然林立地指数的可变生长截距模型。结果表明:1)研究地区油松天然林立地指数基准年龄可确定为胸高年龄35年,实际总年龄约为42~45年;2)油松天然林达到胸高的年龄与立地条件的关系不密切;3)本研究建立的油松天然林可变生长截距模型准确、可靠,能对胸高年龄为3~35年的油松天然林进行准确地立地质量评价。

[Guo Jinping, Zhang Haoyu, Zhang Yunxiang.

Variable growth intercept models for forest site evalu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07,43(10): 8-13.]

https://doi.org/10.11707/j.1001-7488.20071002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在关帝山林区8个林场的油松天然林中选取69株优势木进行树干解析,应用XLSTEM和SYSTATE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充分考虑达到胸高的年龄在立地指数模型中的意义,确定油松天然林立地指数基准年龄,引入生长截距和可变生长截距的概念,分析林分优势木达到胸高的年龄与立地条件的关系,建立关帝山林区油松天然林立地指数的可变生长截距模型。结果表明:1)研究地区油松天然林立地指数基准年龄可确定为胸高年龄35年,实际总年龄约为42~45年;2)油松天然林达到胸高的年龄与立地条件的关系不密切;3)本研究建立的油松天然林可变生长截距模型准确、可靠,能对胸高年龄为3~35年的油松天然林进行准确地立地质量评价。

[30] 王伯荪, 彭少麟. 植被生态学——群落与生态系统[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7.

[本文引用: 1]     

[Wang Bosun, Peng Shaolin.

Vegetation Ecology—community and ecosystem

.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1997.]

[本文引用: 1]     

[31] 肖笃宁, 李秀珍, 高峻, 等. 景观生态学[M]. 北京: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本文引用: 1]     

[Xiao Duning, Li Xiuzhen, Gao Jun et al.

Landscape Ecology

. Beijing: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3.]

[本文引用: 1]     

[32] 王巍巍, 贺达汉.

生态景观边缘效应研究进展

[J]. 农业科学研究, 2012, 33(3): 62-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0747.2012.03.01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边缘效应是景观生态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在研究群落景观的能量流、物质流以及有机体流等生态过程中,边缘效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边缘效应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具有特定的价值.通过对边缘效应的概念与内涵、影响因素、研究概况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便于他人在这一领域开展进一步的基础研究.

[Wang Weiwei, He Dahan.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edge effect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2, 33(3): 62-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0747.2012.03.01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边缘效应是景观生态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在研究群落景观的能量流、物质流以及有机体流等生态过程中,边缘效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边缘效应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具有特定的价值.通过对边缘效应的概念与内涵、影响因素、研究概况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便于他人在这一领域开展进一步的基础研究. 丹霞山风景地貌的植物区系研究 4 1999 ... 丹霞地貌最基本的坡面特征是陡崖坡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陡崖,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孤岛状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在其独特的地貌影响下,形成诸多不同尺度的独特小生境,进而引起了特殊的生态分异现象.国内对丹霞地貌区特殊生态环境的研究主要涉及丹霞地貌对本区植物区系组成成分的影响以及形成的特有群落、特殊生态系统类型等[1,2,3,4].而对丹霞地貌特殊的小尺度生态分异缺乏关注[5,6]. ...

... 1999年,刘蔚秋等发现丹霞山植物区系相对其纬度来说热带性较强,与其特定的地貌特征有关[1].从属的地理分布类型来看,以泛热带分布属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热带亚洲分布属、东亚分布属及北温带分布属.此后,其他学者对湖南平江石牛寨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植物区系分析[4]、黔北丹霞地貌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14]、崀山丹霞地貌区野生藤本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及重要类群调查[15,16]中进行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彭少麟等也发现,丹霞山植被中热带分布区物种所占比重比同纬度其他区域大10%以上[5].综上,亚热带丹霞地貌区在其特殊生境条件中各种环境因子的长期综合作用下,植物区系普遍具有强烈的热带性.其中,藤本和蕨类热带分布占该区系总种数的60%以上,丹霞地貌区植被具有明显的热带性,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温带性,植物区系组成是在其特殊生境下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特殊地貌因子对小生境的控制作用十分显著. ...

... 彭少麟等认为,由于其特殊的沟谷效应而形成的与其地貌条件保持协调的演替顶级群落类型,称地貌顶级群落[5].他们实证了丹霞地貌演变过程中形成的石峰和沟谷特殊的地貌环境使沟谷中的生态因子与其他非丹霞地貌开阔区域产生差异.沟谷中水热条件较好,加之四周陡立的崖壁地形会加强阳光反照,形成特殊的沟谷生态效应,为孕育出一批热带型较强的分类群提供了可能[5].这种有明显热带物种分布的现象在刘蔚秋等的调查中已有发现,但对丹霞地貌的这种特殊沟谷生态效应一直缺乏关注.刘蔚秋等认为这种热分布现象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由特殊的丹霞地貌引发了森林小气候的改变,进而对植被区系的分布造成了一定影响[1].但是,目前缺乏这方面的系统实证研究,其机理尚未得到很好的解释.特殊的生态效应认识为丹霞地貌区特殊的垂直分异结构研究奠定了基础. ...

... 特殊的丹霞地貌形成了大量裸岩区,少土壤、易侵蚀、灼热干旱的环境蕴育了与众不同的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群落内植物普遍表现出耐贫瘠、耐干旱、适应力强等特点.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丹霞地貌区岩生植被群落进行调查研究[25,26,27],在验证前人的结论[1, 12~14]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结合实地调研通过DEM地形空间数据分析研究丹霞地貌特有种丹霞梧桐空间分布的微地貌环境特征[28].周园园等通过对江郎山丹霞地貌岩生植被包括苔藓群落、景天群落、山类芦群落、苦苣苔群落、蕨类群落及木本植物群落等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群落上层几乎无高大乔木覆盖;灌木、藤木植物虽有一定数量的分布,但丰富度及频度相对较小;草本植物优势明显,涉及100多个物种;苔藓层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在该岩生环境中优势尚不明显,但覆盖度较大,且多覆盖于裸岩石壁之上.江郎山岩生植被能在灼热干旱、土壤贫瘠、石质性强的裸岩环境中生长繁育,对保护和塑造其奇特的丹霞地貌发挥着重要作用[25]. ... 丹霞山风景地貌的植物区系研究 4 1999 ... 丹霞地貌最基本的坡面特征是陡崖坡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陡崖,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孤岛状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在其独特的地貌影响下,形成诸多不同尺度的独特小生境,进而引起了特殊的生态分异现象.国内对丹霞地貌区特殊生态环境的研究主要涉及丹霞地貌对本区植物区系组成成分的影响以及形成的特有群落、特殊生态系统类型等[1,2,3,4].而对丹霞地貌特殊的小尺度生态分异缺乏关注[5,6]. ...

... 1999年,刘蔚秋等发现丹霞山植物区系相对其纬度来说热带性较强,与其特定的地貌特征有关[1].从属的地理分布类型来看,以泛热带分布属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热带亚洲分布属、东亚分布属及北温带分布属.此后,其他学者对湖南平江石牛寨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植物区系分析[4]、黔北丹霞地貌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14]、崀山丹霞地貌区野生藤本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及重要类群调查[15,16]中进行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彭少麟等也发现,丹霞山植被中热带分布区物种所占比重比同纬度其他区域大10%以上[5].综上,亚热带丹霞地貌区在其特殊生境条件中各种环境因子的长期综合作用下,植物区系普遍具有强烈的热带性.其中,藤本和蕨类热带分布占该区系总种数的60%以上,丹霞地貌区植被具有明显的热带性,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温带性,植物区系组成是在其特殊生境下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特殊地貌因子对小生境的控制作用十分显著. ...

... 彭少麟等认为,由于其特殊的沟谷效应而形成的与其地貌条件保持协调的演替顶级群落类型,称地貌顶级群落[5].他们实证了丹霞地貌演变过程中形成的石峰和沟谷特殊的地貌环境使沟谷中的生态因子与其他非丹霞地貌开阔区域产生差异.沟谷中水热条件较好,加之四周陡立的崖壁地形会加强阳光反照,形成特殊的沟谷生态效应,为孕育出一批热带型较强的分类群提供了可能[5].这种有明显热带物种分布的现象在刘蔚秋等的调查中已有发现,但对丹霞地貌的这种特殊沟谷生态效应一直缺乏关注.刘蔚秋等认为这种热分布现象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由特殊的丹霞地貌引发了森林小气候的改变,进而对植被区系的分布造成了一定影响[1].但是,目前缺乏这方面的系统实证研究,其机理尚未得到很好的解释.特殊的生态效应认识为丹霞地貌区特殊的垂直分异结构研究奠定了基础. ...

... 特殊的丹霞地貌形成了大量裸岩区,少土壤、易侵蚀、灼热干旱的环境蕴育了与众不同的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群落内植物普遍表现出耐贫瘠、耐干旱、适应力强等特点.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丹霞地貌区岩生植被群落进行调查研究[25,26,27],在验证前人的结论[1, 12~14]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结合实地调研通过DEM地形空间数据分析研究丹霞地貌特有种丹霞梧桐空间分布的微地貌环境特征[28].周园园等通过对江郎山丹霞地貌岩生植被包括苔藓群落、景天群落、山类芦群落、苦苣苔群落、蕨类群落及木本植物群落等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群落上层几乎无高大乔木覆盖;灌木、藤木植物虽有一定数量的分布,但丰富度及频度相对较小;草本植物优势明显,涉及100多个物种;苔藓层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在该岩生环境中优势尚不明显,但覆盖度较大,且多覆盖于裸岩石壁之上.江郎山岩生植被能在灼热干旱、土壤贫瘠、石质性强的裸岩环境中生长繁育,对保护和塑造其奇特的丹霞地貌发挥着重要作用[25]. ... 中国南方丹霞地貌区植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初探 2 2008 ... 丹霞地貌最基本的坡面特征是陡崖坡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陡崖,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孤岛状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在其独特的地貌影响下,形成诸多不同尺度的独特小生境,进而引起了特殊的生态分异现象.国内对丹霞地貌区特殊生态环境的研究主要涉及丹霞地貌对本区植物区系组成成分的影响以及形成的特有群落、特殊生态系统类型等[1,2,3,4].而对丹霞地貌特殊的小尺度生态分异缺乏关注[5,6]. ...

... 近年来,对丹霞地貌区的群落结构、优势种群生态位、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调查与研究,表明丹霞地貌区小尺度范围内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在整个地貌区普遍存在,这也是南方丹霞地貌区生态系统复杂化和高度复合化的一种体现[2, 19~23].旷建军等研究了崀山丹霞地貌14个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发现在相似生境中,随着群落演替至亚顶极阶段,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是增加的,顶极群落中生境变优,灌、草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为增加,而乔木层无明显变化规律;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变化,除一般常见的变化模式外,还出现一种双峰曲线模式[24].认为出现这种关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地形变化急剧;二是人类干扰强度较大,但这种变化模式与机理仍需进一步探讨. ... 中国南方丹霞地貌区植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初探 2 2008 ... 丹霞地貌最基本的坡面特征是陡崖坡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陡崖,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孤岛状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在其独特的地貌影响下,形成诸多不同尺度的独特小生境,进而引起了特殊的生态分异现象.国内对丹霞地貌区特殊生态环境的研究主要涉及丹霞地貌对本区植物区系组成成分的影响以及形成的特有群落、特殊生态系统类型等[1,2,3,4].而对丹霞地貌特殊的小尺度生态分异缺乏关注[5,6]. ...

... 近年来,对丹霞地貌区的群落结构、优势种群生态位、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调查与研究,表明丹霞地貌区小尺度范围内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在整个地貌区普遍存在,这也是南方丹霞地貌区生态系统复杂化和高度复合化的一种体现[2, 19~23].旷建军等研究了崀山丹霞地貌14个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发现在相似生境中,随着群落演替至亚顶极阶段,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是增加的,顶极群落中生境变优,灌、草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为增加,而乔木层无明显变化规律;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变化,除一般常见的变化模式外,还出现一种双峰曲线模式[24].认为出现这种关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地形变化急剧;二是人类干扰强度较大,但这种变化模式与机理仍需进一步探讨. ... 万佛山丹霞地貌森林植物群落组成调查 4 2008 ... 丹霞地貌最基本的坡面特征是陡崖坡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陡崖,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孤岛状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在其独特的地貌影响下,形成诸多不同尺度的独特小生境,进而引起了特殊的生态分异现象.国内对丹霞地貌区特殊生态环境的研究主要涉及丹霞地貌对本区植物区系组成成分的影响以及形成的特有群落、特殊生态系统类型等[1,2,3,4].而对丹霞地貌特殊的小尺度生态分异缺乏关注[5,6]. ...

... 对丹霞地貌生态结构的认识是在2007年,彭华教授发现丹霞地貌区有其独特的微观自然分异图谱,与一般山地显著不同,认为其形成机制应该是丹霞地貌的特殊性所致,并写进中国丹霞申遗报告.然后指导研究生完成了《丹霞地貌生态效应与植被分异特点研究——以丹霞山为例》的硕士论文,提出了丹霞地貌区植被分异在生态结构方面的独特性是由于其特殊的地貌因素决定的[17].他们以丹霞山为例,在孤立山顶、缓丘、沟谷、坡地和山脊分别做样方,从地貌角度分析特殊的地貌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初步反映了由特殊的地貌决定的小生境差异与生物差异的一致性.2008年,侯玉平等以丹霞山为例分析丹霞地貌区特殊的地貌过程下存在着完整的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2种模式[18].同年,李锡泉等对湖南万佛山丹霞地貌森林植物群落组成调查中,提出了万佛山植物斑块式分布和附壁藤本群落的概念,同时探讨了有关丹霞地貌区特有的植物群落垂直分异格局,并概括出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格局存在以下特点(图2)[3]:① 不同山体上都同样存在着植物种数、株数呈铔铃式分布格局和不连续的斑块点缀式分布格局,即植物群落依其面积大小和形状不等的景观斑块在山地坡面上呈间断不规则状的分布;② 从生态梯度上分析,植物群落仍然依生态梯度出现其垂直分布规律,只不过它不是连续的分布;③ 山下植物群落面积较大,可上百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山顶一般在数十平方米.山腰常数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这些群落均为小群落,是组成这些群落的种经过与干旱土壤脊薄环境长期适应后保存下来的,面积虽小,但反映了丹霞地貌区植物群落的原始分布格局.丹霞地貌特殊的植物群落垂直分异格局研究及植被演替过程为我们研究丹霞地貌植被分异微观垂直带谱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

... 万佛山3座山峰植物群落分布[3] A.篌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林;B.球核荚蒾(Viburnum propinquum);C.刺柏(Juniperus formosana)林;D.沉水樟(Cinnamomum micranthum)、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E.篌竹林;F.马尾松林;G.紫柳(Salix wilsonii Seemen)沼泽;H.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沼泽;I.广东厚皮香(Ternstroemia kwangtungensis)、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林;J.篌竹林;K.飞蛾槭(Acer oblongum)、海金子(Pittosporum illicioides)林;L.枫香林;M.枫香林;N.乌冈栎(Quercus phillyraeoides)、马尾松林;O.飞蛾槭、球核荚蒾林;P.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ensis)林;Q.粗糠柴、广东厚皮香林 ...

... Schematic diagram of plant community distribution in the three peaks of the Wanfo Mountain[3] ... 万佛山丹霞地貌森林植物群落组成调查 4 2008 ... 丹霞地貌最基本的坡面特征是陡崖坡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陡崖,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孤岛状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在其独特的地貌影响下,形成诸多不同尺度的独特小生境,进而引起了特殊的生态分异现象.国内对丹霞地貌区特殊生态环境的研究主要涉及丹霞地貌对本区植物区系组成成分的影响以及形成的特有群落、特殊生态系统类型等[1,2,3,4].而对丹霞地貌特殊的小尺度生态分异缺乏关注[5,6]. ...

... 对丹霞地貌生态结构的认识是在2007年,彭华教授发现丹霞地貌区有其独特的微观自然分异图谱,与一般山地显著不同,认为其形成机制应该是丹霞地貌的特殊性所致,并写进中国丹霞申遗报告.然后指导研究生完成了《丹霞地貌生态效应与植被分异特点研究——以丹霞山为例》的硕士论文,提出了丹霞地貌区植被分异在生态结构方面的独特性是由于其特殊的地貌因素决定的[17].他们以丹霞山为例,在孤立山顶、缓丘、沟谷、坡地和山脊分别做样方,从地貌角度分析特殊的地貌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初步反映了由特殊的地貌决定的小生境差异与生物差异的一致性.2008年,侯玉平等以丹霞山为例分析丹霞地貌区特殊的地貌过程下存在着完整的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2种模式[18].同年,李锡泉等对湖南万佛山丹霞地貌森林植物群落组成调查中,提出了万佛山植物斑块式分布和附壁藤本群落的概念,同时探讨了有关丹霞地貌区特有的植物群落垂直分异格局,并概括出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格局存在以下特点(图2)[3]:① 不同山体上都同样存在着植物种数、株数呈铔铃式分布格局和不连续的斑块点缀式分布格局,即植物群落依其面积大小和形状不等的景观斑块在山地坡面上呈间断不规则状的分布;② 从生态梯度上分析,植物群落仍然依生态梯度出现其垂直分布规律,只不过它不是连续的分布;③ 山下植物群落面积较大,可上百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山顶一般在数十平方米.山腰常数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这些群落均为小群落,是组成这些群落的种经过与干旱土壤脊薄环境长期适应后保存下来的,面积虽小,但反映了丹霞地貌区植物群落的原始分布格局.丹霞地貌特殊的植物群落垂直分异格局研究及植被演替过程为我们研究丹霞地貌植被分异微观垂直带谱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

... 万佛山3座山峰植物群落分布[3] A.篌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林;B.球核荚蒾(Viburnum propinquum);C.刺柏(Juniperus formosana)林;D.沉水樟(Cinnamomum micranthum)、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E.篌竹林;F.马尾松林;G.紫柳(Salix wilsonii Seemen)沼泽;H.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沼泽;I.广东厚皮香(Ternstroemia kwangtungensis)、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林;J.篌竹林;K.飞蛾槭(Acer oblongum)、海金子(Pittosporum illicioides)林;L.枫香林;M.枫香林;N.乌冈栎(Quercus phillyraeoides)、马尾松林;O.飞蛾槭、球核荚蒾林;P.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ensis)林;Q.粗糠柴、广东厚皮香林 ...

... Schematic diagram of plant community distribution in the three peaks of the Wanfo Mountain[3] ... 湖南平江石牛寨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植物研究 2 2009 ... 丹霞地貌最基本的坡面特征是陡崖坡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陡崖,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孤岛状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在其独特的地貌影响下,形成诸多不同尺度的独特小生境,进而引起了特殊的生态分异现象.国内对丹霞地貌区特殊生态环境的研究主要涉及丹霞地貌对本区植物区系组成成分的影响以及形成的特有群落、特殊生态系统类型等[1,2,3,4].而对丹霞地貌特殊的小尺度生态分异缺乏关注[5,6]. ...

... 1999年,刘蔚秋等发现丹霞山植物区系相对其纬度来说热带性较强,与其特定的地貌特征有关[1].从属的地理分布类型来看,以泛热带分布属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热带亚洲分布属、东亚分布属及北温带分布属.此后,其他学者对湖南平江石牛寨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植物区系分析[4]、黔北丹霞地貌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14]、崀山丹霞地貌区野生藤本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及重要类群调查[15,16]中进行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彭少麟等也发现,丹霞山植被中热带分布区物种所占比重比同纬度其他区域大10%以上[5].综上,亚热带丹霞地貌区在其特殊生境条件中各种环境因子的长期综合作用下,植物区系普遍具有强烈的热带性.其中,藤本和蕨类热带分布占该区系总种数的60%以上,丹霞地貌区植被具有明显的热带性,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温带性,植物区系组成是在其特殊生境下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特殊地貌因子对小生境的控制作用十分显著. ... 湖南平江石牛寨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植物研究 2 2009 ... 丹霞地貌最基本的坡面特征是陡崖坡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陡崖,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孤岛状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在其独特的地貌影响下,形成诸多不同尺度的独特小生境,进而引起了特殊的生态分异现象.国内对丹霞地貌区特殊生态环境的研究主要涉及丹霞地貌对本区植物区系组成成分的影响以及形成的特有群落、特殊生态系统类型等[1,2,3,4].而对丹霞地貌特殊的小尺度生态分异缺乏关注[5,6]. ...

... 1999年,刘蔚秋等发现丹霞山植物区系相对其纬度来说热带性较强,与其特定的地貌特征有关[1].从属的地理分布类型来看,以泛热带分布属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热带亚洲分布属、东亚分布属及北温带分布属.此后,其他学者对湖南平江石牛寨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植物区系分析[4]、黔北丹霞地貌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14]、崀山丹霞地貌区野生藤本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及重要类群调查[15,16]中进行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彭少麟等也发现,丹霞山植被中热带分布区物种所占比重比同纬度其他区域大10%以上[5].综上,亚热带丹霞地貌区在其特殊生境条件中各种环境因子的长期综合作用下,植物区系普遍具有强烈的热带性.其中,藤本和蕨类热带分布占该区系总种数的60%以上,丹霞地貌区植被具有明显的热带性,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温带性,植物区系组成是在其特殊生境下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特殊地貌因子对小生境的控制作用十分显著. ... 丹霞地貌沟谷生态效应 5 2008 ... 丹霞地貌最基本的坡面特征是陡崖坡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陡崖,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孤岛状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在其独特的地貌影响下,形成诸多不同尺度的独特小生境,进而引起了特殊的生态分异现象.国内对丹霞地貌区特殊生态环境的研究主要涉及丹霞地貌对本区植物区系组成成分的影响以及形成的特有群落、特殊生态系统类型等[1,2,3,4].而对丹霞地貌特殊的小尺度生态分异缺乏关注[5,6]. ...

... 1999年,刘蔚秋等发现丹霞山植物区系相对其纬度来说热带性较强,与其特定的地貌特征有关[1].从属的地理分布类型来看,以泛热带分布属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热带亚洲分布属、东亚分布属及北温带分布属.此后,其他学者对湖南平江石牛寨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植物区系分析[4]、黔北丹霞地貌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14]、崀山丹霞地貌区野生藤本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及重要类群调查[15,16]中进行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彭少麟等也发现,丹霞山植被中热带分布区物种所占比重比同纬度其他区域大10%以上[5].综上,亚热带丹霞地貌区在其特殊生境条件中各种环境因子的长期综合作用下,植物区系普遍具有强烈的热带性.其中,藤本和蕨类热带分布占该区系总种数的60%以上,丹霞地貌区植被具有明显的热带性,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温带性,植物区系组成是在其特殊生境下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特殊地貌因子对小生境的控制作用十分显著. ...

... 彭少麟等认为,由于其特殊的沟谷效应而形成的与其地貌条件保持协调的演替顶级群落类型,称地貌顶级群落[5].他们实证了丹霞地貌演变过程中形成的石峰和沟谷特殊的地貌环境使沟谷中的生态因子与其他非丹霞地貌开阔区域产生差异.沟谷中水热条件较好,加之四周陡立的崖壁地形会加强阳光反照,形成特殊的沟谷生态效应,为孕育出一批热带型较强的分类群提供了可能[5].这种有明显热带物种分布的现象在刘蔚秋等的调查中已有发现,但对丹霞地貌的这种特殊沟谷生态效应一直缺乏关注.刘蔚秋等认为这种热分布现象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由特殊的丹霞地貌引发了森林小气候的改变,进而对植被区系的分布造成了一定影响[1].但是,目前缺乏这方面的系统实证研究,其机理尚未得到很好的解释.特殊的生态效应认识为丹霞地貌区特殊的垂直分异结构研究奠定了基础. ...

... [5].这种有明显热带物种分布的现象在刘蔚秋等的调查中已有发现,但对丹霞地貌的这种特殊沟谷生态效应一直缺乏关注.刘蔚秋等认为这种热分布现象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由特殊的丹霞地貌引发了森林小气候的改变,进而对植被区系的分布造成了一定影响[1].但是,目前缺乏这方面的系统实证研究,其机理尚未得到很好的解释.特殊的生态效应认识为丹霞地貌区特殊的垂直分异结构研究奠定了基础. ...

... 典型的丹霞地貌山块高耸,陡崖围合,山顶土层较薄,保水性差,通风良好,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物理性干旱,发育耐旱的植物群落.而丹霞坡麓、沟谷和小盆地往往被山块围合,温度较高,水分充足,故往往形成湿热的小环境,发育偏暖湿的植物群落.其特殊的沟谷地貌效应而形成的与其地貌条件保持协调和平衡的演替顶级群落类型,称为地貌顶级群落[5].丹霞地貌特殊的生态效应为研究生态环境因子如何影响植物物种的分布范围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地,对生物适应性进化理论研究也有一定意义,也为丹霞地貌区珍惜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丹霞地貌沟谷生态效应 5 2008 ... 丹霞地貌最基本的坡面特征是陡崖坡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陡崖,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孤岛状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在其独特的地貌影响下,形成诸多不同尺度的独特小生境,进而引起了特殊的生态分异现象.国内对丹霞地貌区特殊生态环境的研究主要涉及丹霞地貌对本区植物区系组成成分的影响以及形成的特有群落、特殊生态系统类型等[1,2,3,4].而对丹霞地貌特殊的小尺度生态分异缺乏关注[5,6]. ...

... 1999年,刘蔚秋等发现丹霞山植物区系相对其纬度来说热带性较强,与其特定的地貌特征有关[1].从属的地理分布类型来看,以泛热带分布属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热带亚洲分布属、东亚分布属及北温带分布属.此后,其他学者对湖南平江石牛寨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植物区系分析[4]、黔北丹霞地貌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14]、崀山丹霞地貌区野生藤本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及重要类群调查[15,16]中进行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彭少麟等也发现,丹霞山植被中热带分布区物种所占比重比同纬度其他区域大10%以上[5].综上,亚热带丹霞地貌区在其特殊生境条件中各种环境因子的长期综合作用下,植物区系普遍具有强烈的热带性.其中,藤本和蕨类热带分布占该区系总种数的60%以上,丹霞地貌区植被具有明显的热带性,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温带性,植物区系组成是在其特殊生境下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特殊地貌因子对小生境的控制作用十分显著. ...

... 彭少麟等认为,由于其特殊的沟谷效应而形成的与其地貌条件保持协调的演替顶级群落类型,称地貌顶级群落[5].他们实证了丹霞地貌演变过程中形成的石峰和沟谷特殊的地貌环境使沟谷中的生态因子与其他非丹霞地貌开阔区域产生差异.沟谷中水热条件较好,加之四周陡立的崖壁地形会加强阳光反照,形成特殊的沟谷生态效应,为孕育出一批热带型较强的分类群提供了可能[5].这种有明显热带物种分布的现象在刘蔚秋等的调查中已有发现,但对丹霞地貌的这种特殊沟谷生态效应一直缺乏关注.刘蔚秋等认为这种热分布现象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由特殊的丹霞地貌引发了森林小气候的改变,进而对植被区系的分布造成了一定影响[1].但是,目前缺乏这方面的系统实证研究,其机理尚未得到很好的解释.特殊的生态效应认识为丹霞地貌区特殊的垂直分异结构研究奠定了基础. ...

... [5].这种有明显热带物种分布的现象在刘蔚秋等的调查中已有发现,但对丹霞地貌的这种特殊沟谷生态效应一直缺乏关注.刘蔚秋等认为这种热分布现象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由特殊的丹霞地貌引发了森林小气候的改变,进而对植被区系的分布造成了一定影响[1].但是,目前缺乏这方面的系统实证研究,其机理尚未得到很好的解释.特殊的生态效应认识为丹霞地貌区特殊的垂直分异结构研究奠定了基础. ...

... 典型的丹霞地貌山块高耸,陡崖围合,山顶土层较薄,保水性差,通风良好,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物理性干旱,发育耐旱的植物群落.而丹霞坡麓、沟谷和小盆地往往被山块围合,温度较高,水分充足,故往往形成湿热的小环境,发育偏暖湿的植物群落.其特殊的沟谷地貌效应而形成的与其地貌条件保持协调和平衡的演替顶级群落类型,称为地貌顶级群落[5].丹霞地貌特殊的生态效应为研究生态环境因子如何影响植物物种的分布范围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地,对生物适应性进化理论研究也有一定意义,也为丹霞地貌区珍惜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丹霞地貌山顶生态效应 2 2008 ... 丹霞地貌最基本的坡面特征是陡崖坡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陡崖,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孤岛状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在其独特的地貌影响下,形成诸多不同尺度的独特小生境,进而引起了特殊的生态分异现象.国内对丹霞地貌区特殊生态环境的研究主要涉及丹霞地貌对本区植物区系组成成分的影响以及形成的特有群落、特殊生态系统类型等[1,2,3,4].而对丹霞地貌特殊的小尺度生态分异缺乏关注[5,6]. ...

... 2008年,吴瑾等通过测定广东省丹霞山宝珠峰和海螺峰山顶的生态因子特征、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生态型特征,并与山脚的群落与种群以及相近非丹霞地貌区作比较,从山顶环境因子与生态特征差异上探讨了丹霞地貌山顶生态效应现象,并揭示特殊的地貌、形态所产生的特殊生态现象[6].他们发现丹霞地貌山顶平均温度更高,湿度更低,土壤贫瘠,山顶的生态因子、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生态型特征都与山脚及相近非丹霞区差异显著.但该研究对环境因子中温湿日变化仅仅只有5月3 d的数据对比,难以准确地反映山顶和沟谷生态效应产生的机制. ... 丹霞地貌山顶生态效应 2 2008 ... 丹霞地貌最基本的坡面特征是陡崖坡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陡崖,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孤岛状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在其独特的地貌影响下,形成诸多不同尺度的独特小生境,进而引起了特殊的生态分异现象.国内对丹霞地貌区特殊生态环境的研究主要涉及丹霞地貌对本区植物区系组成成分的影响以及形成的特有群落、特殊生态系统类型等[1,2,3,4].而对丹霞地貌特殊的小尺度生态分异缺乏关注[5,6]. ...

... 2008年,吴瑾等通过测定广东省丹霞山宝珠峰和海螺峰山顶的生态因子特征、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生态型特征,并与山脚的群落与种群以及相近非丹霞地貌区作比较,从山顶环境因子与生态特征差异上探讨了丹霞地貌山顶生态效应现象,并揭示特殊的地貌、形态所产生的特殊生态现象[6].他们发现丹霞地貌山顶平均温度更高,湿度更低,土壤贫瘠,山顶的生态因子、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生态型特征都与山脚及相近非丹霞区差异显著.但该研究对环境因子中温湿日变化仅仅只有5月3 d的数据对比,难以准确地反映山顶和沟谷生态效应产生的机制. ... 福建永安桃源洞种子植物区系特点研究 1 2006 ... 在中尺度层面,丹霞地貌区复杂的地形强化了局部的小气候和土、肥、水、气的差异,与邻区非丹霞地貌区就显示出一定的不同.总体上而言,与非丹霞地貌区相比,其植物区系具有种类丰富、成分复杂、起源古老、优势科属明显和区系生境片断化等特点[7],丹霞地貌区还可能是历史变迁过程中珍稀濒危物种的一个重要避难所[8].如丹霞山处于中亚热带南部,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因有许多较为封闭的沟谷,成为热量、水分、落叶、种子等汇集区,植物的热带成分所占总属数的比重高达63.8%,生长着大量热带雨林的标志性生态型植物如木质藤本、板状根、绞杀、茎花、附生现象和大量热带种,植物区系的热带性高于纬度更低的车八岭自然保护区以及大东山和大瑶山地区.高度异质化的生境以及相对较低的人类干扰强度,使得丹霞地貌区成为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集聚地,因此,蕴涵了极为丰富的生态和地理信息. ... 福建永安桃源洞种子植物区系特点研究 1 2006 ... 在中尺度层面,丹霞地貌区复杂的地形强化了局部的小气候和土、肥、水、气的差异,与邻区非丹霞地貌区就显示出一定的不同.总体上而言,与非丹霞地貌区相比,其植物区系具有种类丰富、成分复杂、起源古老、优势科属明显和区系生境片断化等特点[7],丹霞地貌区还可能是历史变迁过程中珍稀濒危物种的一个重要避难所[8].如丹霞山处于中亚热带南部,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因有许多较为封闭的沟谷,成为热量、水分、落叶、种子等汇集区,植物的热带成分所占总属数的比重高达63.8%,生长着大量热带雨林的标志性生态型植物如木质藤本、板状根、绞杀、茎花、附生现象和大量热带种,植物区系的热带性高于纬度更低的车八岭自然保护区以及大东山和大瑶山地区.高度异质化的生境以及相对较低的人类干扰强度,使得丹霞地貌区成为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集聚地,因此,蕴涵了极为丰富的生态和地理信息. ... 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珍稀濒危保护物种的初步分析 1 2008 ... 在中尺度层面,丹霞地貌区复杂的地形强化了局部的小气候和土、肥、水、气的差异,与邻区非丹霞地貌区就显示出一定的不同.总体上而言,与非丹霞地貌区相比,其植物区系具有种类丰富、成分复杂、起源古老、优势科属明显和区系生境片断化等特点[7],丹霞地貌区还可能是历史变迁过程中珍稀濒危物种的一个重要避难所[8].如丹霞山处于中亚热带南部,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因有许多较为封闭的沟谷,成为热量、水分、落叶、种子等汇集区,植物的热带成分所占总属数的比重高达63.8%,生长着大量热带雨林的标志性生态型植物如木质藤本、板状根、绞杀、茎花、附生现象和大量热带种,植物区系的热带性高于纬度更低的车八岭自然保护区以及大东山和大瑶山地区.高度异质化的生境以及相对较低的人类干扰强度,使得丹霞地貌区成为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集聚地,因此,蕴涵了极为丰富的生态和地理信息. ... 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珍稀濒危保护物种的初步分析 1 2008 ... 在中尺度层面,丹霞地貌区复杂的地形强化了局部的小气候和土、肥、水、气的差异,与邻区非丹霞地貌区就显示出一定的不同.总体上而言,与非丹霞地貌区相比,其植物区系具有种类丰富、成分复杂、起源古老、优势科属明显和区系生境片断化等特点[7],丹霞地貌区还可能是历史变迁过程中珍稀濒危物种的一个重要避难所[8].如丹霞山处于中亚热带南部,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因有许多较为封闭的沟谷,成为热量、水分、落叶、种子等汇集区,植物的热带成分所占总属数的比重高达63.8%,生长着大量热带雨林的标志性生态型植物如木质藤本、板状根、绞杀、茎花、附生现象和大量热带种,植物区系的热带性高于纬度更低的车八岭自然保护区以及大东山和大瑶山地区.高度异质化的生境以及相对较低的人类干扰强度,使得丹霞地貌区成为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集聚地,因此,蕴涵了极为丰富的生态和地理信息. ... 西藏植被的高原地带性 1 1978 ... 小尺度分异是指地貌单元尺度的自然分异,如山块尺度、沟谷或小盆地尺度等.关于山地植被垂直分异,普遍认为随海拔增高,山地气候、植被、土壤都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形成有规律变化的垂直气候带、植被带、土壤带,形成具有一定排列顺序和结构的、以植被为主要标志的垂直自然带[9,10].在山地植被垂直分异研究方面,以往的研究工作多针对某一个或少数几个垂直带界线(林线、雪线)的分布规律及地学/生态学解释,“带、线”研究多,“谱”研究少;研究尺度上比较单一,多局限在大陆尺度上,很多巨大山系仅用一个垂直带谱来代表,区域和局部尺度上的规律基本上未涉及,从而掩盖了中小尺度上垂直带的变化规律[11,12,13]. ... 西藏植被的高原地带性 1 1978 ... 小尺度分异是指地貌单元尺度的自然分异,如山块尺度、沟谷或小盆地尺度等.关于山地植被垂直分异,普遍认为随海拔增高,山地气候、植被、土壤都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形成有规律变化的垂直气候带、植被带、土壤带,形成具有一定排列顺序和结构的、以植被为主要标志的垂直自然带[9,10].在山地植被垂直分异研究方面,以往的研究工作多针对某一个或少数几个垂直带界线(林线、雪线)的分布规律及地学/生态学解释,“带、线”研究多,“谱”研究少;研究尺度上比较单一,多局限在大陆尺度上,很多巨大山系仅用一个垂直带谱来代表,区域和局部尺度上的规律基本上未涉及,从而掩盖了中小尺度上垂直带的变化规律[11,12,13]. ... 试论青藏高原的自然地带 1 1979 ... 小尺度分异是指地貌单元尺度的自然分异,如山块尺度、沟谷或小盆地尺度等.关于山地植被垂直分异,普遍认为随海拔增高,山地气候、植被、土壤都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形成有规律变化的垂直气候带、植被带、土壤带,形成具有一定排列顺序和结构的、以植被为主要标志的垂直自然带[9,10].在山地植被垂直分异研究方面,以往的研究工作多针对某一个或少数几个垂直带界线(林线、雪线)的分布规律及地学/生态学解释,“带、线”研究多,“谱”研究少;研究尺度上比较单一,多局限在大陆尺度上,很多巨大山系仅用一个垂直带谱来代表,区域和局部尺度上的规律基本上未涉及,从而掩盖了中小尺度上垂直带的变化规律[11,12,13]. ... 试论青藏高原的自然地带 1 1979 ... 小尺度分异是指地貌单元尺度的自然分异,如山块尺度、沟谷或小盆地尺度等.关于山地植被垂直分异,普遍认为随海拔增高,山地气候、植被、土壤都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形成有规律变化的垂直气候带、植被带、土壤带,形成具有一定排列顺序和结构的、以植被为主要标志的垂直自然带[9,10].在山地植被垂直分异研究方面,以往的研究工作多针对某一个或少数几个垂直带界线(林线、雪线)的分布规律及地学/生态学解释,“带、线”研究多,“谱”研究少;研究尺度上比较单一,多局限在大陆尺度上,很多巨大山系仅用一个垂直带谱来代表,区域和局部尺度上的规律基本上未涉及,从而掩盖了中小尺度上垂直带的变化规律[11,12,13]. ... 山地景观垂直分异研究进展 1 2009 ... 小尺度分异是指地貌单元尺度的自然分异,如山块尺度、沟谷或小盆地尺度等.关于山地植被垂直分异,普遍认为随海拔增高,山地气候、植被、土壤都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形成有规律变化的垂直气候带、植被带、土壤带,形成具有一定排列顺序和结构的、以植被为主要标志的垂直自然带[9,10].在山地植被垂直分异研究方面,以往的研究工作多针对某一个或少数几个垂直带界线(林线、雪线)的分布规律及地学/生态学解释,“带、线”研究多,“谱”研究少;研究尺度上比较单一,多局限在大陆尺度上,很多巨大山系仅用一个垂直带谱来代表,区域和局部尺度上的规律基本上未涉及,从而掩盖了中小尺度上垂直带的变化规律[11,12,13]. ... 山地景观垂直分异研究进展 1 2009 ... 小尺度分异是指地貌单元尺度的自然分异,如山块尺度、沟谷或小盆地尺度等.关于山地植被垂直分异,普遍认为随海拔增高,山地气候、植被、土壤都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形成有规律变化的垂直气候带、植被带、土壤带,形成具有一定排列顺序和结构的、以植被为主要标志的垂直自然带[9,10].在山地植被垂直分异研究方面,以往的研究工作多针对某一个或少数几个垂直带界线(林线、雪线)的分布规律及地学/生态学解释,“带、线”研究多,“谱”研究少;研究尺度上比较单一,多局限在大陆尺度上,很多巨大山系仅用一个垂直带谱来代表,区域和局部尺度上的规律基本上未涉及,从而掩盖了中小尺度上垂直带的变化规律[11,12,13]. ... 中国山地垂直自然带研究的进展 2 1999 ... 小尺度分异是指地貌单元尺度的自然分异,如山块尺度、沟谷或小盆地尺度等.关于山地植被垂直分异,普遍认为随海拔增高,山地气候、植被、土壤都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形成有规律变化的垂直气候带、植被带、土壤带,形成具有一定排列顺序和结构的、以植被为主要标志的垂直自然带[9,10].在山地植被垂直分异研究方面,以往的研究工作多针对某一个或少数几个垂直带界线(林线、雪线)的分布规律及地学/生态学解释,“带、线”研究多,“谱”研究少;研究尺度上比较单一,多局限在大陆尺度上,很多巨大山系仅用一个垂直带谱来代表,区域和局部尺度上的规律基本上未涉及,从而掩盖了中小尺度上垂直带的变化规律[11,12,13]. ...

... 特殊的丹霞地貌形成了大量裸岩区,少土壤、易侵蚀、灼热干旱的环境蕴育了与众不同的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群落内植物普遍表现出耐贫瘠、耐干旱、适应力强等特点.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丹霞地貌区岩生植被群落进行调查研究[25,26,27],在验证前人的结论[1, 12~14]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结合实地调研通过DEM地形空间数据分析研究丹霞地貌特有种丹霞梧桐空间分布的微地貌环境特征[28].周园园等通过对江郎山丹霞地貌岩生植被包括苔藓群落、景天群落、山类芦群落、苦苣苔群落、蕨类群落及木本植物群落等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群落上层几乎无高大乔木覆盖;灌木、藤木植物虽有一定数量的分布,但丰富度及频度相对较小;草本植物优势明显,涉及100多个物种;苔藓层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在该岩生环境中优势尚不明显,但覆盖度较大,且多覆盖于裸岩石壁之上.江郎山岩生植被能在灼热干旱、土壤贫瘠、石质性强的裸岩环境中生长繁育,对保护和塑造其奇特的丹霞地貌发挥着重要作用[25]. ... 中国山地垂直自然带研究的进展 2 1999 ... 小尺度分异是指地貌单元尺度的自然分异,如山块尺度、沟谷或小盆地尺度等.关于山地植被垂直分异,普遍认为随海拔增高,山地气候、植被、土壤都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形成有规律变化的垂直气候带、植被带、土壤带,形成具有一定排列顺序和结构的、以植被为主要标志的垂直自然带[9,10].在山地植被垂直分异研究方面,以往的研究工作多针对某一个或少数几个垂直带界线(林线、雪线)的分布规律及地学/生态学解释,“带、线”研究多,“谱”研究少;研究尺度上比较单一,多局限在大陆尺度上,很多巨大山系仅用一个垂直带谱来代表,区域和局部尺度上的规律基本上未涉及,从而掩盖了中小尺度上垂直带的变化规律[11,12,13]. ...

... 特殊的丹霞地貌形成了大量裸岩区,少土壤、易侵蚀、灼热干旱的环境蕴育了与众不同的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群落内植物普遍表现出耐贫瘠、耐干旱、适应力强等特点.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丹霞地貌区岩生植被群落进行调查研究[25,26,27],在验证前人的结论[1, 12~14]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结合实地调研通过DEM地形空间数据分析研究丹霞地貌特有种丹霞梧桐空间分布的微地貌环境特征[28].周园园等通过对江郎山丹霞地貌岩生植被包括苔藓群落、景天群落、山类芦群落、苦苣苔群落、蕨类群落及木本植物群落等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群落上层几乎无高大乔木覆盖;灌木、藤木植物虽有一定数量的分布,但丰富度及频度相对较小;草本植物优势明显,涉及100多个物种;苔藓层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在该岩生环境中优势尚不明显,但覆盖度较大,且多覆盖于裸岩石壁之上.江郎山岩生植被能在灼热干旱、土壤贫瘠、石质性强的裸岩环境中生长繁育,对保护和塑造其奇特的丹霞地貌发挥着重要作用[25]. ... 山地垂直带谱研究评述 1 2014 ... 小尺度分异是指地貌单元尺度的自然分异,如山块尺度、沟谷或小盆地尺度等.关于山地植被垂直分异,普遍认为随海拔增高,山地气候、植被、土壤都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形成有规律变化的垂直气候带、植被带、土壤带,形成具有一定排列顺序和结构的、以植被为主要标志的垂直自然带[9,10].在山地植被垂直分异研究方面,以往的研究工作多针对某一个或少数几个垂直带界线(林线、雪线)的分布规律及地学/生态学解释,“带、线”研究多,“谱”研究少;研究尺度上比较单一,多局限在大陆尺度上,很多巨大山系仅用一个垂直带谱来代表,区域和局部尺度上的规律基本上未涉及,从而掩盖了中小尺度上垂直带的变化规律[11,12,13]. ... 山地垂直带谱研究评述 1 2014 ... 小尺度分异是指地貌单元尺度的自然分异,如山块尺度、沟谷或小盆地尺度等.关于山地植被垂直分异,普遍认为随海拔增高,山地气候、植被、土壤都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形成有规律变化的垂直气候带、植被带、土壤带,形成具有一定排列顺序和结构的、以植被为主要标志的垂直自然带[9,10].在山地植被垂直分异研究方面,以往的研究工作多针对某一个或少数几个垂直带界线(林线、雪线)的分布规律及地学/生态学解释,“带、线”研究多,“谱”研究少;研究尺度上比较单一,多局限在大陆尺度上,很多巨大山系仅用一个垂直带谱来代表,区域和局部尺度上的规律基本上未涉及,从而掩盖了中小尺度上垂直带的变化规律[11,12,13]. ... 黔北丹霞地貌蕨类植物初步研究 2 2011 ... 1999年,刘蔚秋等发现丹霞山植物区系相对其纬度来说热带性较强,与其特定的地貌特征有关[1].从属的地理分布类型来看,以泛热带分布属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热带亚洲分布属、东亚分布属及北温带分布属.此后,其他学者对湖南平江石牛寨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植物区系分析[4]、黔北丹霞地貌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14]、崀山丹霞地貌区野生藤本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及重要类群调查[15,16]中进行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彭少麟等也发现,丹霞山植被中热带分布区物种所占比重比同纬度其他区域大10%以上[5].综上,亚热带丹霞地貌区在其特殊生境条件中各种环境因子的长期综合作用下,植物区系普遍具有强烈的热带性.其中,藤本和蕨类热带分布占该区系总种数的60%以上,丹霞地貌区植被具有明显的热带性,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温带性,植物区系组成是在其特殊生境下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特殊地貌因子对小生境的控制作用十分显著. ...

... 特殊的丹霞地貌形成了大量裸岩区,少土壤、易侵蚀、灼热干旱的环境蕴育了与众不同的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群落内植物普遍表现出耐贫瘠、耐干旱、适应力强等特点.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丹霞地貌区岩生植被群落进行调查研究[25,26,27],在验证前人的结论[1, 12~14]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结合实地调研通过DEM地形空间数据分析研究丹霞地貌特有种丹霞梧桐空间分布的微地貌环境特征[28].周园园等通过对江郎山丹霞地貌岩生植被包括苔藓群落、景天群落、山类芦群落、苦苣苔群落、蕨类群落及木本植物群落等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群落上层几乎无高大乔木覆盖;灌木、藤木植物虽有一定数量的分布,但丰富度及频度相对较小;草本植物优势明显,涉及100多个物种;苔藓层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在该岩生环境中优势尚不明显,但覆盖度较大,且多覆盖于裸岩石壁之上.江郎山岩生植被能在灼热干旱、土壤贫瘠、石质性强的裸岩环境中生长繁育,对保护和塑造其奇特的丹霞地貌发挥着重要作用[25]. ... 黔北丹霞地貌蕨类植物初步研究 2 2011 ... 1999年,刘蔚秋等发现丹霞山植物区系相对其纬度来说热带性较强,与其特定的地貌特征有关[1].从属的地理分布类型来看,以泛热带分布属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热带亚洲分布属、东亚分布属及北温带分布属.此后,其他学者对湖南平江石牛寨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植物区系分析[4]、黔北丹霞地貌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14]、崀山丹霞地貌区野生藤本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及重要类群调查[15,16]中进行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彭少麟等也发现,丹霞山植被中热带分布区物种所占比重比同纬度其他区域大10%以上[5].综上,亚热带丹霞地貌区在其特殊生境条件中各种环境因子的长期综合作用下,植物区系普遍具有强烈的热带性.其中,藤本和蕨类热带分布占该区系总种数的60%以上,丹霞地貌区植被具有明显的热带性,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温带性,植物区系组成是在其特殊生境下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特殊地貌因子对小生境的控制作用十分显著. ...

... 特殊的丹霞地貌形成了大量裸岩区,少土壤、易侵蚀、灼热干旱的环境蕴育了与众不同的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群落内植物普遍表现出耐贫瘠、耐干旱、适应力强等特点.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丹霞地貌区岩生植被群落进行调查研究[25,26,27],在验证前人的结论[1, 12~14]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结合实地调研通过DEM地形空间数据分析研究丹霞地貌特有种丹霞梧桐空间分布的微地貌环境特征[28].周园园等通过对江郎山丹霞地貌岩生植被包括苔藓群落、景天群落、山类芦群落、苦苣苔群落、蕨类群落及木本植物群落等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群落上层几乎无高大乔木覆盖;灌木、藤木植物虽有一定数量的分布,但丰富度及频度相对较小;草本植物优势明显,涉及100多个物种;苔藓层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在该岩生环境中优势尚不明显,但覆盖度较大,且多覆盖于裸岩石壁之上.江郎山岩生植被能在灼热干旱、土壤贫瘠、石质性强的裸岩环境中生长繁育,对保护和塑造其奇特的丹霞地貌发挥着重要作用[25]. ... 崀山丹霞地貌区野生藤本植物区系与生长特性分析 1 2009 ... 1999年,刘蔚秋等发现丹霞山植物区系相对其纬度来说热带性较强,与其特定的地貌特征有关[1].从属的地理分布类型来看,以泛热带分布属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热带亚洲分布属、东亚分布属及北温带分布属.此后,其他学者对湖南平江石牛寨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植物区系分析[4]、黔北丹霞地貌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14]、崀山丹霞地貌区野生藤本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及重要类群调查[15,16]中进行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彭少麟等也发现,丹霞山植被中热带分布区物种所占比重比同纬度其他区域大10%以上[5].综上,亚热带丹霞地貌区在其特殊生境条件中各种环境因子的长期综合作用下,植物区系普遍具有强烈的热带性.其中,藤本和蕨类热带分布占该区系总种数的60%以上,丹霞地貌区植被具有明显的热带性,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温带性,植物区系组成是在其特殊生境下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特殊地貌因子对小生境的控制作用十分显著. ... 崀山丹霞地貌区野生藤本植物区系与生长特性分析 1 2009 ... 1999年,刘蔚秋等发现丹霞山植物区系相对其纬度来说热带性较强,与其特定的地貌特征有关[1].从属的地理分布类型来看,以泛热带分布属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热带亚洲分布属、东亚分布属及北温带分布属.此后,其他学者对湖南平江石牛寨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植物区系分析[4]、黔北丹霞地貌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14]、崀山丹霞地貌区野生藤本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及重要类群调查[15,16]中进行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彭少麟等也发现,丹霞山植被中热带分布区物种所占比重比同纬度其他区域大10%以上[5].综上,亚热带丹霞地貌区在其特殊生境条件中各种环境因子的长期综合作用下,植物区系普遍具有强烈的热带性.其中,藤本和蕨类热带分布占该区系总种数的60%以上,丹霞地貌区植被具有明显的热带性,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温带性,植物区系组成是在其特殊生境下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特殊地貌因子对小生境的控制作用十分显著. ... 湖南崀山丹霞地貌区野生药用藤本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 1 2014 ... 1999年,刘蔚秋等发现丹霞山植物区系相对其纬度来说热带性较强,与其特定的地貌特征有关[1].从属的地理分布类型来看,以泛热带分布属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热带亚洲分布属、东亚分布属及北温带分布属.此后,其他学者对湖南平江石牛寨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植物区系分析[4]、黔北丹霞地貌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14]、崀山丹霞地貌区野生藤本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及重要类群调查[15,16]中进行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彭少麟等也发现,丹霞山植被中热带分布区物种所占比重比同纬度其他区域大10%以上[5].综上,亚热带丹霞地貌区在其特殊生境条件中各种环境因子的长期综合作用下,植物区系普遍具有强烈的热带性.其中,藤本和蕨类热带分布占该区系总种数的60%以上,丹霞地貌区植被具有明显的热带性,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温带性,植物区系组成是在其特殊生境下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特殊地貌因子对小生境的控制作用十分显著. ... 湖南崀山丹霞地貌区野生药用藤本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 1 2014 ... 1999年,刘蔚秋等发现丹霞山植物区系相对其纬度来说热带性较强,与其特定的地貌特征有关[1].从属的地理分布类型来看,以泛热带分布属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热带亚洲分布属、东亚分布属及北温带分布属.此后,其他学者对湖南平江石牛寨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植物区系分析[4]、黔北丹霞地貌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14]、崀山丹霞地貌区野生藤本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及重要类群调查[15,16]中进行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彭少麟等也发现,丹霞山植被中热带分布区物种所占比重比同纬度其他区域大10%以上[5].综上,亚热带丹霞地貌区在其特殊生境条件中各种环境因子的长期综合作用下,植物区系普遍具有强烈的热带性.其中,藤本和蕨类热带分布占该区系总种数的60%以上,丹霞地貌区植被具有明显的热带性,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温带性,植物区系组成是在其特殊生境下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特殊地貌因子对小生境的控制作用十分显著. ... 丹霞地貌生态效应与植被分异特点研究——以丹霞山为例[D] 1 2008 ... 对丹霞地貌生态结构的认识是在2007年,彭华教授发现丹霞地貌区有其独特的微观自然分异图谱,与一般山地显著不同,认为其形成机制应该是丹霞地貌的特殊性所致,并写进中国丹霞申遗报告.然后指导研究生完成了《丹霞地貌生态效应与植被分异特点研究——以丹霞山为例》的硕士论文,提出了丹霞地貌区植被分异在生态结构方面的独特性是由于其特殊的地貌因素决定的[17].他们以丹霞山为例,在孤立山顶、缓丘、沟谷、坡地和山脊分别做样方,从地貌角度分析特殊的地貌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初步反映了由特殊的地貌决定的小生境差异与生物差异的一致性.2008年,侯玉平等以丹霞山为例分析丹霞地貌区特殊的地貌过程下存在着完整的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2种模式[18].同年,李锡泉等对湖南万佛山丹霞地貌森林植物群落组成调查中,提出了万佛山植物斑块式分布和附壁藤本群落的概念,同时探讨了有关丹霞地貌区特有的植物群落垂直分异格局,并概括出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格局存在以下特点(图2)[3]:① 不同山体上都同样存在着植物种数、株数呈铔铃式分布格局和不连续的斑块点缀式分布格局,即植物群落依其面积大小和形状不等的景观斑块在山地坡面上呈间断不规则状的分布;② 从生态梯度上分析,植物群落仍然依生态梯度出现其垂直分布规律,只不过它不是连续的分布;③ 山下植物群落面积较大,可上百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山顶一般在数十平方米.山腰常数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这些群落均为小群落,是组成这些群落的种经过与干旱土壤脊薄环境长期适应后保存下来的,面积虽小,但反映了丹霞地貌区植物群落的原始分布格局.丹霞地貌特殊的植物群落垂直分异格局研究及植被演替过程为我们研究丹霞地貌植被分异微观垂直带谱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 丹霞地貌生态效应与植被分异特点研究——以丹霞山为例[D] 1 2008 ... 对丹霞地貌生态结构的认识是在2007年,彭华教授发现丹霞地貌区有其独特的微观自然分异图谱,与一般山地显著不同,认为其形成机制应该是丹霞地貌的特殊性所致,并写进中国丹霞申遗报告.然后指导研究生完成了《丹霞地貌生态效应与植被分异特点研究——以丹霞山为例》的硕士论文,提出了丹霞地貌区植被分异在生态结构方面的独特性是由于其特殊的地貌因素决定的[17].他们以丹霞山为例,在孤立山顶、缓丘、沟谷、坡地和山脊分别做样方,从地貌角度分析特殊的地貌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初步反映了由特殊的地貌决定的小生境差异与生物差异的一致性.2008年,侯玉平等以丹霞山为例分析丹霞地貌区特殊的地貌过程下存在着完整的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2种模式[18].同年,李锡泉等对湖南万佛山丹霞地貌森林植物群落组成调查中,提出了万佛山植物斑块式分布和附壁藤本群落的概念,同时探讨了有关丹霞地貌区特有的植物群落垂直分异格局,并概括出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格局存在以下特点(图2)[3]:① 不同山体上都同样存在着植物种数、株数呈铔铃式分布格局和不连续的斑块点缀式分布格局,即植物群落依其面积大小和形状不等的景观斑块在山地坡面上呈间断不规则状的分布;② 从生态梯度上分析,植物群落仍然依生态梯度出现其垂直分布规律,只不过它不是连续的分布;③ 山下植物群落面积较大,可上百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山顶一般在数十平方米.山腰常数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这些群落均为小群落,是组成这些群落的种经过与干旱土壤脊薄环境长期适应后保存下来的,面积虽小,但反映了丹霞地貌区植物群落的原始分布格局.丹霞地貌特殊的植物群落垂直分异格局研究及植被演替过程为我们研究丹霞地貌植被分异微观垂直带谱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 论丹霞地貌区生态演替特征及其科学价值 1 2008 ... 对丹霞地貌生态结构的认识是在2007年,彭华教授发现丹霞地貌区有其独特的微观自然分异图谱,与一般山地显著不同,认为其形成机制应该是丹霞地貌的特殊性所致,并写进中国丹霞申遗报告.然后指导研究生完成了《丹霞地貌生态效应与植被分异特点研究——以丹霞山为例》的硕士论文,提出了丹霞地貌区植被分异在生态结构方面的独特性是由于其特殊的地貌因素决定的[17].他们以丹霞山为例,在孤立山顶、缓丘、沟谷、坡地和山脊分别做样方,从地貌角度分析特殊的地貌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初步反映了由特殊的地貌决定的小生境差异与生物差异的一致性.2008年,侯玉平等以丹霞山为例分析丹霞地貌区特殊的地貌过程下存在着完整的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2种模式[18].同年,李锡泉等对湖南万佛山丹霞地貌森林植物群落组成调查中,提出了万佛山植物斑块式分布和附壁藤本群落的概念,同时探讨了有关丹霞地貌区特有的植物群落垂直分异格局,并概括出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格局存在以下特点(图2)[3]:① 不同山体上都同样存在着植物种数、株数呈铔铃式分布格局和不连续的斑块点缀式分布格局,即植物群落依其面积大小和形状不等的景观斑块在山地坡面上呈间断不规则状的分布;② 从生态梯度上分析,植物群落仍然依生态梯度出现其垂直分布规律,只不过它不是连续的分布;③ 山下植物群落面积较大,可上百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山顶一般在数十平方米.山腰常数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这些群落均为小群落,是组成这些群落的种经过与干旱土壤脊薄环境长期适应后保存下来的,面积虽小,但反映了丹霞地貌区植物群落的原始分布格局.丹霞地貌特殊的植物群落垂直分异格局研究及植被演替过程为我们研究丹霞地貌植被分异微观垂直带谱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 论丹霞地貌区生态演替特征及其科学价值 1 2008 ... 对丹霞地貌生态结构的认识是在2007年,彭华教授发现丹霞地貌区有其独特的微观自然分异图谱,与一般山地显著不同,认为其形成机制应该是丹霞地貌的特殊性所致,并写进中国丹霞申遗报告.然后指导研究生完成了《丹霞地貌生态效应与植被分异特点研究——以丹霞山为例》的硕士论文,提出了丹霞地貌区植被分异在生态结构方面的独特性是由于其特殊的地貌因素决定的[17].他们以丹霞山为例,在孤立山顶、缓丘、沟谷、坡地和山脊分别做样方,从地貌角度分析特殊的地貌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初步反映了由特殊的地貌决定的小生境差异与生物差异的一致性.2008年,侯玉平等以丹霞山为例分析丹霞地貌区特殊的地貌过程下存在着完整的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2种模式[18].同年,李锡泉等对湖南万佛山丹霞地貌森林植物群落组成调查中,提出了万佛山植物斑块式分布和附壁藤本群落的概念,同时探讨了有关丹霞地貌区特有的植物群落垂直分异格局,并概括出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格局存在以下特点(图2)[3]:① 不同山体上都同样存在着植物种数、株数呈铔铃式分布格局和不连续的斑块点缀式分布格局,即植物群落依其面积大小和形状不等的景观斑块在山地坡面上呈间断不规则状的分布;② 从生态梯度上分析,植物群落仍然依生态梯度出现其垂直分布规律,只不过它不是连续的分布;③ 山下植物群落面积较大,可上百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山顶一般在数十平方米.山腰常数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这些群落均为小群落,是组成这些群落的种经过与干旱土壤脊薄环境长期适应后保存下来的,面积虽小,但反映了丹霞地貌区植物群落的原始分布格局.丹霞地貌特殊的植物群落垂直分异格局研究及植被演替过程为我们研究丹霞地貌植被分异微观垂直带谱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 万佛山丹霞地貌区湿地植被特性研究 1 2009 ... 近年来,对丹霞地貌区的群落结构、优势种群生态位、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调查与研究,表明丹霞地貌区小尺度范围内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在整个地貌区普遍存在,这也是南方丹霞地貌区生态系统复杂化和高度复合化的一种体现[2, 19~23].旷建军等研究了崀山丹霞地貌14个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发现在相似生境中,随着群落演替至亚顶极阶段,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是增加的,顶极群落中生境变优,灌、草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为增加,而乔木层无明显变化规律;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变化,除一般常见的变化模式外,还出现一种双峰曲线模式[24].认为出现这种关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地形变化急剧;二是人类干扰强度较大,但这种变化模式与机理仍需进一步探讨. ... 万佛山丹霞地貌区湿地植被特性研究 1 2009 ... 近年来,对丹霞地貌区的群落结构、优势种群生态位、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调查与研究,表明丹霞地貌区小尺度范围内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在整个地貌区普遍存在,这也是南方丹霞地貌区生态系统复杂化和高度复合化的一种体现[2, 19~23].旷建军等研究了崀山丹霞地貌14个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发现在相似生境中,随着群落演替至亚顶极阶段,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是增加的,顶极群落中生境变优,灌、草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为增加,而乔木层无明显变化规律;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变化,除一般常见的变化模式外,还出现一种双峰曲线模式[24].认为出现这种关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地形变化急剧;二是人类干扰强度较大,但这种变化模式与机理仍需进一步探讨. ... 万佛山丹霞地貌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0 2009 万佛山丹霞地貌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0 2009 崀山丹霞地貌区植物群系特性研究 0 2012 崀山丹霞地貌区植物群系特性研究 0 2012 丹霞地貌桫椤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的垂直变化 0 2013 丹霞地貌桫椤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的垂直变化 0 2013 黔北丹霞地貌桫椤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1 2014 ... 近年来,对丹霞地貌区的群落结构、优势种群生态位、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调查与研究,表明丹霞地貌区小尺度范围内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在整个地貌区普遍存在,这也是南方丹霞地貌区生态系统复杂化和高度复合化的一种体现[2, 19~23].旷建军等研究了崀山丹霞地貌14个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发现在相似生境中,随着群落演替至亚顶极阶段,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是增加的,顶极群落中生境变优,灌、草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为增加,而乔木层无明显变化规律;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变化,除一般常见的变化模式外,还出现一种双峰曲线模式[24].认为出现这种关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地形变化急剧;二是人类干扰强度较大,但这种变化模式与机理仍需进一步探讨. ... 黔北丹霞地貌桫椤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1 2014 ... 近年来,对丹霞地貌区的群落结构、优势种群生态位、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调查与研究,表明丹霞地貌区小尺度范围内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在整个地貌区普遍存在,这也是南方丹霞地貌区生态系统复杂化和高度复合化的一种体现[2, 19~23].旷建军等研究了崀山丹霞地貌14个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发现在相似生境中,随着群落演替至亚顶极阶段,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是增加的,顶极群落中生境变优,灌、草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为增加,而乔木层无明显变化规律;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变化,除一般常见的变化模式外,还出现一种双峰曲线模式[24].认为出现这种关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地形变化急剧;二是人类干扰强度较大,但这种变化模式与机理仍需进一步探讨. ... 崀山丹霞地貌区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1 2011 ... 近年来,对丹霞地貌区的群落结构、优势种群生态位、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调查与研究,表明丹霞地貌区小尺度范围内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在整个地貌区普遍存在,这也是南方丹霞地貌区生态系统复杂化和高度复合化的一种体现[2, 19~23].旷建军等研究了崀山丹霞地貌14个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发现在相似生境中,随着群落演替至亚顶极阶段,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是增加的,顶极群落中生境变优,灌、草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为增加,而乔木层无明显变化规律;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变化,除一般常见的变化模式外,还出现一种双峰曲线模式[24].认为出现这种关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地形变化急剧;二是人类干扰强度较大,但这种变化模式与机理仍需进一步探讨. ... 崀山丹霞地貌区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1 2011 ... 近年来,对丹霞地貌区的群落结构、优势种群生态位、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调查与研究,表明丹霞地貌区小尺度范围内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在整个地貌区普遍存在,这也是南方丹霞地貌区生态系统复杂化和高度复合化的一种体现[2, 19~23].旷建军等研究了崀山丹霞地貌14个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发现在相似生境中,随着群落演替至亚顶极阶段,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是增加的,顶极群落中生境变优,灌、草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为增加,而乔木层无明显变化规律;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变化,除一般常见的变化模式外,还出现一种双峰曲线模式[24].认为出现这种关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地形变化急剧;二是人类干扰强度较大,但这种变化模式与机理仍需进一步探讨. ... 浙江方岩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特征分析 2 2010 ... 特殊的丹霞地貌形成了大量裸岩区,少土壤、易侵蚀、灼热干旱的环境蕴育了与众不同的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群落内植物普遍表现出耐贫瘠、耐干旱、适应力强等特点.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丹霞地貌区岩生植被群落进行调查研究[25,26,27],在验证前人的结论[1, 12~14]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结合实地调研通过DEM地形空间数据分析研究丹霞地貌特有种丹霞梧桐空间分布的微地貌环境特征[28].周园园等通过对江郎山丹霞地貌岩生植被包括苔藓群落、景天群落、山类芦群落、苦苣苔群落、蕨类群落及木本植物群落等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群落上层几乎无高大乔木覆盖;灌木、藤木植物虽有一定数量的分布,但丰富度及频度相对较小;草本植物优势明显,涉及100多个物种;苔藓层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在该岩生环境中优势尚不明显,但覆盖度较大,且多覆盖于裸岩石壁之上.江郎山岩生植被能在灼热干旱、土壤贫瘠、石质性强的裸岩环境中生长繁育,对保护和塑造其奇特的丹霞地貌发挥着重要作用[25]. ...

... [25]. ... 浙江方岩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特征分析 2 2010 ... 特殊的丹霞地貌形成了大量裸岩区,少土壤、易侵蚀、灼热干旱的环境蕴育了与众不同的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群落内植物普遍表现出耐贫瘠、耐干旱、适应力强等特点.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丹霞地貌区岩生植被群落进行调查研究[25,26,27],在验证前人的结论[1, 12~14]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结合实地调研通过DEM地形空间数据分析研究丹霞地貌特有种丹霞梧桐空间分布的微地貌环境特征[28].周园园等通过对江郎山丹霞地貌岩生植被包括苔藓群落、景天群落、山类芦群落、苦苣苔群落、蕨类群落及木本植物群落等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群落上层几乎无高大乔木覆盖;灌木、藤木植物虽有一定数量的分布,但丰富度及频度相对较小;草本植物优势明显,涉及100多个物种;苔藓层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在该岩生环境中优势尚不明显,但覆盖度较大,且多覆盖于裸岩石壁之上.江郎山岩生植被能在灼热干旱、土壤贫瘠、石质性强的裸岩环境中生长繁育,对保护和塑造其奇特的丹霞地貌发挥着重要作用[25]. ...

... [25]. ... 新昌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特征研究 1 2010 ... 特殊的丹霞地貌形成了大量裸岩区,少土壤、易侵蚀、灼热干旱的环境蕴育了与众不同的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群落内植物普遍表现出耐贫瘠、耐干旱、适应力强等特点.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丹霞地貌区岩生植被群落进行调查研究[25,26,27],在验证前人的结论[1, 12~14]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结合实地调研通过DEM地形空间数据分析研究丹霞地貌特有种丹霞梧桐空间分布的微地貌环境特征[28].周园园等通过对江郎山丹霞地貌岩生植被包括苔藓群落、景天群落、山类芦群落、苦苣苔群落、蕨类群落及木本植物群落等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群落上层几乎无高大乔木覆盖;灌木、藤木植物虽有一定数量的分布,但丰富度及频度相对较小;草本植物优势明显,涉及100多个物种;苔藓层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在该岩生环境中优势尚不明显,但覆盖度较大,且多覆盖于裸岩石壁之上.江郎山岩生植被能在灼热干旱、土壤贫瘠、石质性强的裸岩环境中生长繁育,对保护和塑造其奇特的丹霞地貌发挥着重要作用[25]. ... 新昌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特征研究 1 2010 ... 特殊的丹霞地貌形成了大量裸岩区,少土壤、易侵蚀、灼热干旱的环境蕴育了与众不同的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群落内植物普遍表现出耐贫瘠、耐干旱、适应力强等特点.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丹霞地貌区岩生植被群落进行调查研究[25,26,27],在验证前人的结论[1, 12~14]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结合实地调研通过DEM地形空间数据分析研究丹霞地貌特有种丹霞梧桐空间分布的微地貌环境特征[28].周园园等通过对江郎山丹霞地貌岩生植被包括苔藓群落、景天群落、山类芦群落、苦苣苔群落、蕨类群落及木本植物群落等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群落上层几乎无高大乔木覆盖;灌木、藤木植物虽有一定数量的分布,但丰富度及频度相对较小;草本植物优势明显,涉及100多个物种;苔藓层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在该岩生环境中优势尚不明显,但覆盖度较大,且多覆盖于裸岩石壁之上.江郎山岩生植被能在灼热干旱、土壤贫瘠、石质性强的裸岩环境中生长繁育,对保护和塑造其奇特的丹霞地貌发挥着重要作用[25]. ... 浙江省江郎山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特征 1 2010 ... 特殊的丹霞地貌形成了大量裸岩区,少土壤、易侵蚀、灼热干旱的环境蕴育了与众不同的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群落内植物普遍表现出耐贫瘠、耐干旱、适应力强等特点.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丹霞地貌区岩生植被群落进行调查研究[25,26,27],在验证前人的结论[1, 12~14]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结合实地调研通过DEM地形空间数据分析研究丹霞地貌特有种丹霞梧桐空间分布的微地貌环境特征[28].周园园等通过对江郎山丹霞地貌岩生植被包括苔藓群落、景天群落、山类芦群落、苦苣苔群落、蕨类群落及木本植物群落等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群落上层几乎无高大乔木覆盖;灌木、藤木植物虽有一定数量的分布,但丰富度及频度相对较小;草本植物优势明显,涉及100多个物种;苔藓层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在该岩生环境中优势尚不明显,但覆盖度较大,且多覆盖于裸岩石壁之上.江郎山岩生植被能在灼热干旱、土壤贫瘠、石质性强的裸岩环境中生长繁育,对保护和塑造其奇特的丹霞地貌发挥着重要作用[25]. ... 浙江省江郎山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特征 1 2010 ... 特殊的丹霞地貌形成了大量裸岩区,少土壤、易侵蚀、灼热干旱的环境蕴育了与众不同的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群落内植物普遍表现出耐贫瘠、耐干旱、适应力强等特点.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丹霞地貌区岩生植被群落进行调查研究[25,26,27],在验证前人的结论[1, 12~14]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结合实地调研通过DEM地形空间数据分析研究丹霞地貌特有种丹霞梧桐空间分布的微地貌环境特征[28].周园园等通过对江郎山丹霞地貌岩生植被包括苔藓群落、景天群落、山类芦群落、苦苣苔群落、蕨类群落及木本植物群落等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群落上层几乎无高大乔木覆盖;灌木、藤木植物虽有一定数量的分布,但丰富度及频度相对较小;草本植物优势明显,涉及100多个物种;苔藓层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在该岩生环境中优势尚不明显,但覆盖度较大,且多覆盖于裸岩石壁之上.江郎山岩生植被能在灼热干旱、土壤贫瘠、石质性强的裸岩环境中生长繁育,对保护和塑造其奇特的丹霞地貌发挥着重要作用[25]. ... 丹霞山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丹霞梧桐空间分布的微地貌环境特征研究 1 2017 ... 特殊的丹霞地貌形成了大量裸岩区,少土壤、易侵蚀、灼热干旱的环境蕴育了与众不同的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群落内植物普遍表现出耐贫瘠、耐干旱、适应力强等特点.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丹霞地貌区岩生植被群落进行调查研究[25,26,27],在验证前人的结论[1, 12~14]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结合实地调研通过DEM地形空间数据分析研究丹霞地貌特有种丹霞梧桐空间分布的微地貌环境特征[28].周园园等通过对江郎山丹霞地貌岩生植被包括苔藓群落、景天群落、山类芦群落、苦苣苔群落、蕨类群落及木本植物群落等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群落上层几乎无高大乔木覆盖;灌木、藤木植物虽有一定数量的分布,但丰富度及频度相对较小;草本植物优势明显,涉及100多个物种;苔藓层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在该岩生环境中优势尚不明显,但覆盖度较大,且多覆盖于裸岩石壁之上.江郎山岩生植被能在灼热干旱、土壤贫瘠、石质性强的裸岩环境中生长繁育,对保护和塑造其奇特的丹霞地貌发挥着重要作用[25]. ... 丹霞山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丹霞梧桐空间分布的微地貌环境特征研究 1 2017 ... 特殊的丹霞地貌形成了大量裸岩区,少土壤、易侵蚀、灼热干旱的环境蕴育了与众不同的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群落内植物普遍表现出耐贫瘠、耐干旱、适应力强等特点.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丹霞地貌区岩生植被群落进行调查研究[25,26,27],在验证前人的结论[1, 12~14]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结合实地调研通过DEM地形空间数据分析研究丹霞地貌特有种丹霞梧桐空间分布的微地貌环境特征[28].周园园等通过对江郎山丹霞地貌岩生植被包括苔藓群落、景天群落、山类芦群落、苦苣苔群落、蕨类群落及木本植物群落等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群落上层几乎无高大乔木覆盖;灌木、藤木植物虽有一定数量的分布,但丰富度及频度相对较小;草本植物优势明显,涉及100多个物种;苔藓层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在该岩生环境中优势尚不明显,但覆盖度较大,且多覆盖于裸岩石壁之上.江郎山岩生植被能在灼热干旱、土壤贫瘠、石质性强的裸岩环境中生长繁育,对保护和塑造其奇特的丹霞地貌发挥着重要作用[25]. ... 森林立地质量评价的可变生长截距模型与应用 1 2007 ... 1) 山顶的边缘效应.边缘效应或边际效应是指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两侧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和交互作用而表现出与斑块内部不同的生态特征和功能现象.通常的条件下斑块边缘地区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初级生产力[29].但是在丹霞山顶的斑块中,山顶边缘一般土层薄或岩石裸露,生境恶劣,植被类型一般为干旱灌丛、草丛或地被层.在景观生态学中边缘效应是由于两侧不同的生态系统影响形成的,形成斑块之间的过渡带.在丹霞山块的顶部也有这种过渡带,但这种过渡带是由平缓顶部向光滑齐削、无生产力的陡崖坡的过渡.它不同于斑块间物种和生境的交叉传播渐变,而是由于山块呈孤立状态,在山顶的边缘存在“生境突变”,从而影响物种边缘与中心不同的植被类型(图3、4、5). ... 森林立地质量评价的可变生长截距模型与应用 1 2007 ... 1) 山顶的边缘效应.边缘效应或边际效应是指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两侧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和交互作用而表现出与斑块内部不同的生态特征和功能现象.通常的条件下斑块边缘地区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初级生产力[29].但是在丹霞山顶的斑块中,山顶边缘一般土层薄或岩石裸露,生境恶劣,植被类型一般为干旱灌丛、草丛或地被层.在景观生态学中边缘效应是由于两侧不同的生态系统影响形成的,形成斑块之间的过渡带.在丹霞山块的顶部也有这种过渡带,但这种过渡带是由平缓顶部向光滑齐削、无生产力的陡崖坡的过渡.它不同于斑块间物种和生境的交叉传播渐变,而是由于山块呈孤立状态,在山顶的边缘存在“生境突变”,从而影响物种边缘与中心不同的植被类型(图3、4、5). ... Vegetation Ecology—community and ecosystem 1 1997 ... 近水平岩层发育的丹霞地貌最基本、最简单的坡面特点是“顶平、身陡、麓缓”,平缓的山顶,陡立的四壁,陡崖坡上不能保存土层和水分,几乎没有植物生长,山顶就形成了一种悬浮状态的生态条件,造成山顶与山脚植物群落的隔离和半隔离的孤岛状态,使得山顶和山脚生态环境形成显著差异.因此,丹霞地貌中一些孤立的山顶也可视为孤岛.现代岛屿生物地理学的理论不仅用于研究现实中的海岛中,也用于研究大陆上相对独立的陆地生境岛屿(habitat island)和岛屿性(insularity)[30] .利用岛屿地理学理论研究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群落分布特点,对丰富岛屿理论的研究有一定意义. ... Vegetation Ecology—community and ecosystem 1 1997 ... 近水平岩层发育的丹霞地貌最基本、最简单的坡面特点是“顶平、身陡、麓缓”,平缓的山顶,陡立的四壁,陡崖坡上不能保存土层和水分,几乎没有植物生长,山顶就形成了一种悬浮状态的生态条件,造成山顶与山脚植物群落的隔离和半隔离的孤岛状态,使得山顶和山脚生态环境形成显著差异.因此,丹霞地貌中一些孤立的山顶也可视为孤岛.现代岛屿生物地理学的理论不仅用于研究现实中的海岛中,也用于研究大陆上相对独立的陆地生境岛屿(habitat island)和岛屿性(insularity)[30] .利用岛屿地理学理论研究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群落分布特点,对丰富岛屿理论的研究有一定意义. ... Landscape Ecology 1 2003 ... 在景观生态学中边缘效应是指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斑块边缘部分常表现出与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形成斑块之间的过渡带,通常而言,边缘常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31].而在丹霞山块的顶部也有这种过渡带,但这种过渡带是由平缓顶部向光滑齐削、无生产力的陡崖坡的过渡,它不同于斑块间物种和生境的交叉传播渐变,而是由于山块呈孤立状态,在山顶的边缘存在“生境突变”,从而影响物种边缘与中心不同的植被类型.在丹霞山顶的斑块中,山顶边缘一般土层薄或岩石裸露,生境恶劣,植被类型一般为干旱灌丛、草丛或地被层,从而形成边缘效应的负效应,表现为边缘物种多样性降低,植株的生理生态指标下降,生物量和生产力降低等[32].因此,丹霞地貌区的植被分异比一般山地更加复杂和碎片化. ... Landscape Ecology 1 2003 ... 在景观生态学中边缘效应是指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斑块边缘部分常表现出与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形成斑块之间的过渡带,通常而言,边缘常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31].而在丹霞山块的顶部也有这种过渡带,但这种过渡带是由平缓顶部向光滑齐削、无生产力的陡崖坡的过渡,它不同于斑块间物种和生境的交叉传播渐变,而是由于山块呈孤立状态,在山顶的边缘存在“生境突变”,从而影响物种边缘与中心不同的植被类型.在丹霞山顶的斑块中,山顶边缘一般土层薄或岩石裸露,生境恶劣,植被类型一般为干旱灌丛、草丛或地被层,从而形成边缘效应的负效应,表现为边缘物种多样性降低,植株的生理生态指标下降,生物量和生产力降低等[32].因此,丹霞地貌区的植被分异比一般山地更加复杂和碎片化. ... 生态景观边缘效应研究进展 1 2012 ... 在景观生态学中边缘效应是指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斑块边缘部分常表现出与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形成斑块之间的过渡带,通常而言,边缘常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31].而在丹霞山块的顶部也有这种过渡带,但这种过渡带是由平缓顶部向光滑齐削、无生产力的陡崖坡的过渡,它不同于斑块间物种和生境的交叉传播渐变,而是由于山块呈孤立状态,在山顶的边缘存在“生境突变”,从而影响物种边缘与中心不同的植被类型.在丹霞山顶的斑块中,山顶边缘一般土层薄或岩石裸露,生境恶劣,植被类型一般为干旱灌丛、草丛或地被层,从而形成边缘效应的负效应,表现为边缘物种多样性降低,植株的生理生态指标下降,生物量和生产力降低等[32].因此,丹霞地貌区的植被分异比一般山地更加复杂和碎片化. ... 生态景观边缘效应研究进展 1 2012 ... 在景观生态学中边缘效应是指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斑块边缘部分常表现出与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形成斑块之间的过渡带,通常而言,边缘常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31].而在丹霞山块的顶部也有这种过渡带,但这种过渡带是由平缓顶部向光滑齐削、无生产力的陡崖坡的过渡,它不同于斑块间物种和生境的交叉传播渐变,而是由于山块呈孤立状态,在山顶的边缘存在“生境突变”,从而影响物种边缘与中心不同的植被类型.在丹霞山顶的斑块中,山顶边缘一般土层薄或岩石裸露,生境恶劣,植被类型一般为干旱灌丛、草丛或地被层,从而形成边缘效应的负效应,表现为边缘物种多样性降低,植株的生理生态指标下降,生物量和生产力降低等[32].因此,丹霞地貌区的植被分异比一般山地更加复杂和碎片化. ...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