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专栏】你知道中药的名字都是怎么来的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根据你所知道的事实 【特约专栏】你知道中药的名字都是怎么来的吗?

【特约专栏】你知道中药的名字都是怎么来的吗?

2024-07-11 02: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振说本草纲目 ,作者ZZZ

中振说本草纲目

您好! 欢迎加入中医药文化的世界之旅。 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草的世界,探寻世界的本草。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赵中振。

大家在读《本草纲目》的时候,看到的第一项是什么?

是【释名】,解释的释。

药名的含义,有的浅显,有的隐晦。隐晦者不是看一眼就明白,李时珍就对这些药名作了解释。

这个药名是怎么来的?这是最见功力的一部分,是精品中的精品。

读懂药名,对于了解药性、对于记忆及应用都有很多帮助。

在中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情况非常复杂。释名的意义,不仅是简单地解释了名称的由来,还解决了名实不符的大问题。

我们首先看看中药命名都有哪些规律。

以颜色命名

以颜色命名的代表中药,有白芷、丹参,还有黄连、黄芩、地黄、玄参等。

白芷:芷,为“芳香”之意。白芷的颜色是白的,气味是芳香的,所以把它叫做白芷。

▲ 中药白芷

▲ 中药玄参

以味道命名

以味道命名的代表中药,有龙胆、细辛等。

龙胆:因为它的根有点像龙须,味儿极苦,像胆汁一样,所以就将其称作龙胆。

▲ 中药龙胆

细辛:它的须根很细,味道非常的辛辣。

以形状命名

以形状命名的代表中药,有海金沙、虎杖、乌头、白头翁等等。

海金沙:蕨类植物的孢子,呈粉末状,重量极轻。传统变戏法有一个节目,魔术师向火上撒一把沙子,看到噼噼啪啪冒火星,用的不是沙子,就是海金沙。

虎杖:这种植物的茎表面,有着像虎皮一样的斑纹,粗大的可以当手杖用,所以就叫做虎杖。

此外,还有虎掌、乌头、鸢尾、白头翁等。

结合产地命名

结合产地命名的代表中药,也有很多。

比如,川芎、川乌、川贝母等药材皆因产于四川而得名。

比如,关防风、关黄柏皆产于东北地区,故名。

再比如,广藿香、广陈皮皆产于广东,故名。

此外,还有一些外来的中药。像中药名称中带有“胡”“海”“番”“洋”字的,大多为外来中药。

从物候的角度命名

从物候角度命名的代表中药,有半夏、夏枯草等。

半夏,于农历五月间成熟,那时夏季已过半,故得其名。

夏枯草,因每至夏至枯黄萎谢而得名。

▲ 夏枯草原植物

忍冬藤,因经冬不凋而得名。

夏天无,它的地上部分一到初夏季节就枯萎而难觅其踪,故得名。

冬青子,因冬季采摘其成熟果实而得名。

万年青,因四季常青而得名。

结合功效命名

根据功效命名的代表中药,有益母草、骨碎补、番泻叶等。

益母草:有活血调经之功,为妇科良药,故得此名。

▲ 益母草原植物

骨碎补:意为能使断裂的骨头愈合,常被用于治疗骨伤病,所以叫做骨碎补。

番泻叶:番,指外来的,功效是泻下,药用部位为叶。三个字,简明扼要、言简意赅。

此外,还有防风、续断、阳起石等。

以文化衍义命名

山药,原名薯蓣,因避唐代宗李豫名讳“豫”而改为“薯药”。

到了宋代,又避宋英宗赵曙名讳“曙”而改为“山药”。

经历了前后两次转译,就变成了如今的“山药”之名。

用外来语命名

有的中药是用外来语命名的,所谓胡语无正音。

没(mò)药:当地的发音为myrrh,是跟着佛教传入中国的。

曼陀罗:就是洋金花,梵语的名字叫Mandarava。

从民间传说命名

刘寄奴:相传南朝宋高祖刘裕,小字寄奴,他小时候上山中砍柴,看到两个青衣小童捣草药,为蛇敷伤。刘裕驱散了小童,将这种草药带回去。此后遇金疮之症使用,效果很好。后人称此草为刘寄奴。

医书《本草纲目》中,这样的药草小故事还记载了很多。

关于中药的名称,不可画蛇添足。虽说中药是以草木为主,很多中药本来是没有草字头的,比如人参、石韦,如果加了草字头,那就把原本的意思曲解了。

▲ 人参

▲ 石韦

中药释名问题,并不是到《本草纲目》就结束了,李时珍没有说到的地方,或是解释得不够准确的情况也是有的,所以这项工作仍在继续。

名称乱,不仅中国乱,外国也乱。

世界上已知的高等植物有30万种,英文名字就有160万个,平均每个植物有5~6个别名。瑞典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林奈,在200多年前创立了双名法。

国际上现在有一个植物命名法规,标准名都要用拉丁文来命名,现在生物界的动植物在基原上已经实现了一种植物一个名称。今后植物名不会再出现混淆了。

▲ 卡尔 · 林奈

我们的中药名,是和临床应用紧密相关的,也要逐步做到一药一名。但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正如我的恩师谢宗万教授生前倡导的:药不重名惠万家。为达到此目的,我的老师用了整整六十年,可见难度之大。

▲ 《中药材正名词典》谢宗万编撰

- 本期小结 -

澄清中药品种混乱,需要从药名做起。

中药的命名,有历史的渊源,也有文化的内涵。了解了名称的由来,不但便于了解其特点、增强记忆,还可以得到很多的乐趣。

李时珍曾不止一次地提到,他编著《本草纲目》的初衷,就是要澄清中药的混乱,而释名,正是李时珍解决这一问题的切入点。

后面我们介绍到具体的中药时,也将从《本草纲目》的【释名】开始讲起。

今天就聊到这里,谢谢大家。

关注更多精彩

赵中振:《本草纲目》健康智慧200讲

已在喜马拉雅开讲

原标题:《【特约专栏】你知道中药的名字都是怎么来的吗?》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