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杂谈|伊顿为什么离开了包豪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棋盘格是什么皮 包豪斯杂谈|伊顿为什么离开了包豪斯?

包豪斯杂谈|伊顿为什么离开了包豪斯?

2024-01-05 05: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旁人的评价 -

约翰尼斯伊顿是1919年至1923年的基础课负责人,也是现代设计教育基础课的首创人。伊顿是一位非常特殊的教员,具有浓厚的宗教意念,他是拜火教美国派系玛兹达南派的门徒,为了表达自己纯真和虔诚,伊顿长期光头,长袍披身。他在饮食方面完全采用拜火教的养生食谱,食物原料被做成大蒜味道的碎块,这致使格罗皮乌斯的妻子阿尔玛马勒回忆包豪斯风格中最独具特色的东西时,就会想起那股“呼吸里的大蒜味儿”。

不过神秘主义的伊顿也有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英国人弗兰克惠特福德在他的《包豪斯》一书中,对伊顿做了如此的评价:“尽管他肯定不是最优秀的艺术家,他有一些奇异的信仰,是一位异常明智的教师,也是圣人和吹牛大王的古怪混合体。据他后来的同事罗塔施莱尔说,伊顿心里很有数,在艺术教育领域里,他的见解是具有国际意义的事件。”

- 特殊的教学方法 -

伊顿对于学校教育非常投入,他住在学校附近,每天几乎全部时间都和学生在一起,他建议将基础课设为所有包豪斯学生的必修课,格罗皮乌斯也采纳了他的意见,因此伊顿成为了现代教育基础课的首创人。但是他的教学有时是将宗教和科学视觉教育混作一体的,在为包豪斯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注入积极因素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比较混乱的方法,伊顿的宗教思想有时会干预教学,比如让学生画战争,反对学生的浪漫主义表现,幻想的描述,强烈的个人主观感觉和科学性质的基础教育体系产生矛盾,这引起了格罗皮乌斯的顾虑,也成为日后约翰伊顿离职的一个伏笔。

在教学上,伊顿给他的教学目标设定了3个基本任务:

1)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艺术才能;

2)通过不同的材料感知和技能训练,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技能专业方向;

3)通过图形和色彩法则教授基本的设计原理。

伊顿的教学理念继承了阿道夫赫尔佐抽象艺术的教学方法,以“规则”为理性的维度,以“感知”为感性的维度,利用两者矛盾对立展开超验主义价值的艺术探索。

- 规则 -

“在深入讨论某个主题时,我总是坚持经验,感知和实践能力的原则。我的首要目标是以个人观察去唤醒对主题的充满生机的感觉。集体素描练习是日常课题,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主题,然后才去完成作业。”

上面这段话出自伊顿的著作《造型与形式构成》,伊顿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通过理性的视觉训练使学生形成一种理性的视觉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启发学生的潜在才能和想象力。1921年保罗克利来包豪斯考察时说:

“伊顿来回地踱步,然后走向有一块画板和拍纸簿的画架。他拿起一支炭笔,身体紧绷,好像憋了劲,然后突然作画,一下,二下。拍纸簿页的上方出现了二条有力的平行竖线,然后要求学生做同样的练习。”

- 感知 -

在伊顿看来,设计是一种精神体验, 这种体验赋予了物体一种独立、内在的活力, 并在创造者体内获得重生。于是,感觉、律动、节奏这些感性的艺术训练成为伊顿培养学生设计思维能力的主题。伊顿甚至会在课堂上讲述一则关于风的故事,接着让学生们讨论对于风的感受,最后根据自身感受来完成关于风的抽象绘画。又或者在课堂放一首歌曲,然后要求学生在听完演奏后,根据音乐的律动节奏和精神领悟来完成自我感受的文字表达。感知训练总是被反复强调的,不同材质触觉感受和基本图形——矩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表现手法也是包豪斯学生在基础课程中必须得掌握的重要内容。

“阿道夫赫尔佐在斯图加特的讲课,给我的印象就是强调学习古典大师,了解古典大师的创作方法是有益的,它能够提高学生对画面秩序和布局的认识,以及对节奏和质感的感觉。但假如没有清醒的自我批判,这种学习方法则可以是前进道路上的有害障碍。学生所学的的仅仅是学院式的临摹而已。我每次让学生在对形式节奏或色彩原理进行讨论之后,就要求学生分析有关的名作,以使学生了解不同的大师解决某个问题的不同方法。当一位钢琴师首次通过弹奏去体验某一乐曲时,他的目的不是按照作曲家的要求去演奏每一音符和节奏,而是要努力在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基本精神,只有在经过大量细致而艰辛的研究之后,他才有希望达到确切的艺术处理。因此,我在让学生深入学习了表现形式诸问题之后,再要求他们通过黑白幻灯片去分析吕内瓦尔德的《耶稣的磔刑》,学生必须像钢琴家一样通过移情作用,去再现那幅绘画作品所表现的悲剧。”

- 分歧的出现 -

诚然,表现主义是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潮流之一,但是感性的艺术的创造方法却不能为现代设计提供有效的造型方法。相反地,对于形式和感觉的强调使得表现主义艺术和理性及功能性的现代设计精神背道而驰。

而且根据当时德国社会发展趋势的需求,学校的体系必须改革,以理性的,秩序的方式取代从前个人的表现方式。首当其冲的就是造成无政府主义、神秘主义的因素。1923年,格罗皮乌斯公开劝说伊顿辞职,伊顿在复活节离开学校,到苏黎世附近赫里堡的马斯达南宗教生命学校去修炼,他的位置由新任教员莫霍利纳吉取代。

“1923年由于我的一堂作品分析课,使格罗皮乌斯宣布,他不再为我的教学法而对政府负责。对此,我不做任何辩解,毫不犹豫地决定离开包豪斯。”

PS: 虽然由于部分理念的冲突,伊顿最后离开了包豪斯,但这并不代表他这部分感性的教学方法受到完全否认,他很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通过感知训练和技能训练,积极引导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更适合自己的性格特征,这与孔子的“因材施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时伊顿对中国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他将东方的精神文化与西方的科学进步相结合,在其教育实践中引进了东方气功、瑜伽的训练,调节呼吸、放松机体,使身心状态达到安宁、集中,达到平衡。他还会在课堂上让学生感受风暴、音乐以及艺术家创作的意图和想表达的精神,这些都为学生感觉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大作用,而这种能力正是创作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虽然过度的表现主义与需要理性的大工业背景有所冲突,但不可否认创造力在设计工作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总而言之,在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史中,伊顿开拓性地创造了三大构成基础教学的构架和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对当时及后世的设计教育起到了不可估摸的影响,他的位置不可替代。

有任何考研保研的问题都可以添加学姐微信:waixingren2021

🔍

关注我们

- 设计可以说话,设计更想唱歌

- 世界只想安静,我们发出噪音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