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油画全集850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梵高的画英文 梵高油画全集850幅

梵高油画全集850幅

#梵高油画全集850幅|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返回首页 世界名画 中国名画 名画系列 印象画派 人体名画  名家名画 中国名家 西方绘画 名画欣赏

梵高油画全集850幅(上)

 

     从今天开始,正一艺术要让所有的中国网民看到最全和最清晰的凡高油画全集。在凡高短短的37年生命里程中,在他10年的创作时间和两年半的黄金期里,他共创作了油画877幅,还有素描1037幅,水彩画150幅。正一艺术通过不懈的努力编成了凡高油画上、中、下集以及集外画,共850多幅,除了10几幅实在一团黑看不清的以外,几乎包括了凡高油画的全部。传播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人人有责,以此共勉!正一艺术于2018年9月1日。

    1、最早的油画 凡高 荷兰 创作于埃顿 1881年12月 纸面嵌板油画 34.0x55.0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藏     在现存的凡高油画中,这幅《卷心菜和木鞋》是最早的油画。在这以前,虽然也画过数幅习作,但都没有保存下来,因此这就成为他的作品目录中登记的第一张。1881年秋,他从使用调色板的方法开始,学习水彩画的画法,时常从埃顿前往海牙,求教于当时的名画家莫夫。163信上曾叙述说,在莫夫处画了两张静物油画与两张水彩画。信尾又附言:“两张油画的主题是毛皮制成的小孩帽子,旁边放些土豆及甘蓝。”这一幅画是其中的第二张,他在下封信上说:“这不能算是杰作。但总比以前所画的完整些,至少我相信有更逼真的感觉。”

     

     2、最早的素描 1861年 曾德特 素描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凡高1853年3月30日生于荷兰南部布拉邦特的格鲁特·曾德特, 是荷兰新教牧师提奥多勒斯·凡·高和安娜·科妮莉娅·卡本特斯的长子。凡高的母亲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女人,还是一个业余的艺术家,她对艺术的热衷影响了凡高,并始终支持着他的工作。1861年,凡高8岁那年上了小学,他画出了第一张被保存下来的素描。这张素描好像画的是牧羊人,一个老人看管着一只小羊,当然画面外还应该有很多羊,尽管如此从早期的这幅素描还是可以看出少年凡高的兴趣和天赋。

  

    3、最早的水彩画 1878年 布鲁塞尔 水彩画 英国曼彻斯特艺术馆     凡高11岁那年1864年10月, 被送往25公里外的私人膳宿学校就读,两年后转学到当地公立学校学习。16岁那年1869年3月, 经画商伯父文森特介绍, 进入古皮尔艺术公司海牙分店当店员,20岁那年调往伦敦分店, 第一次求婚失败,心灰意冷,1876年3月被古皮尔公司解雇。25岁那年的1878年7月,参加阿姆斯特丹神学院的入学考试失利后,于1879年1月到比利时矿区博里纳日做非正式的传教士,1880年7月被教会解雇。绝望之下,凡高终于找到了一生的归宿--绘画。这幅《巴黎城堡屋》就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当时他年仅25岁,作品是用铅笔、粉笔和水彩画的。这幅画在英国曼彻斯特艺术馆失窃,2003年4月28日凌晨在一个公共厕所背后被发现。

 

      4、啤酒杯和水果 1881年12月 埃顿 纸面嵌板油画 44.5x57.5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凡高的早期创作包括埃顿时期(1881年4月12日-1881年12月30日),海牙时期(1881年12月31日-1883年9月12日)和德伦特时期(1881年4月12日-1883年12月)。凡高的早期创作,大部分完成于1881年—1883年间,这时候的他已经是快30岁的人了。此前凡高在博里纳日矿区受到巨大打击,1881年4月,凡高返回父母居住的埃顿,他开始了绘画的学习和创作,大量临摹名画, 并画了大量素描和水彩画习作。可以说,凡高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天才画家。在埃顿期间,他爱上了刚刚丧夫的表姐凯,但被拒绝了。又一次遭到打击的他只好离开埃顿,于1881年12月31日来到海牙,求得已经很有名气的画家亲戚安东·莫夫的指导。

   

    

     5、波拉德柳树 1882年7月 海牙 水彩 38x55.8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藏      2012年1月,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以190万美元的价格从伦敦的一家拍卖行收购了这幅画。凡高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提及这幅画,并认为这棵柳树是他整个夏天画过的水彩画中最棒的一幅。在这之前,1882年2月,凡高结识了妓女西恩并跟她同居,遭到所有人的反对,因为此事凡高与莫夫也绝交了,尽管他很喜欢这位老师。于是,在1882年夏天,凡高看到一棵已经腐朽而倾斜的柳树时,内心最隐秘的地方被触动了,那种“孤独感与忧郁感”让他意识到必须将这一幕画下来。

 

     6、沙丘 凡高 海牙 1882年8月 纸面嵌板油画 36x58.5cm 阿姆斯特丹私人收藏      1882年秋天海牙的沙丘,是梵高绘画早期的一个转折点吗?沙丘呈现一种黄金的颜色。画面宛如一座小山,沙丘上裸露着乱石和低矮的灌木丛,灌木与草丛混合了干燥的绿,使远方的天空有些灰暗。沙丘那面是大海吗?但我此刻听不到大海的涛声。这些沙子在空气中沉默着,秋天即将在炎热里远去,而沙丘的孤独会长久的停留在梵高的心中,让他从早晨到黄昏依然将沙丘作为一栋房子,把自己虔诚的灵魂安放在沙子的记忆里,直至海边的一场大雪带来一个漫长的冬天。   

 

     7、​街上的女孩子 1882年8月 海牙 嵌板布面油画 42x53cm 瑞士温特图尔私人收藏      这个金色的秋天,我猜想街上的女孩应该来自荷兰的某一座城市。她身后背着一只旅行的箱子,高挑的身影和漂亮的衣裙,使前面街上的两辆马车一前一后走着。马车和马朦胧的轮廓让女孩暂时立在街边驻足瞭望着,两辆马车穿过街道的寂静在向何方驶去?秋天的金色也不能回答这个问题。现在这个女孩站在街上是在回想梦中春天的花园吗?这似乎与街对面的那些树木无关,树木沉浸在赭红色的风景中,它们正在构思秋天落叶返回的意境。此刻,如果一场大风从黄昏刮过远方灰蓝的天空,也同样会刮走街道上岁月对这个女孩的记忆。

 

    8、树林中的白衣女孩 1882年8月 海牙 布面油画 39x59cm 欧特娄国立米勒博物馆藏     1882年8月,此画画于海牙近郊的森林中。凡高在229信中曾述及:“一幅描绘树林的习作,画的是几棵大的绿色山毛榉的树身,一片盖着干树叶的地面和一个穿白衣的小姑娘。我要保持画面的清晰,要在距离不等的树身间画出流荡着的空气,画得能够在里面呼吸并且绕着它走,能够闻到树木的芳香,虽然这很困难。我非常喜欢黄叶的效果,绿色山毛榉的树身在它的烘托下显得很突出,小姑娘的身体也一样。”(凡·高)

   

     9、沙丘上补渔网的女子 1882年8月 海牙 纸面嵌板油画 42x62.5cm 阿姆斯特丹私人收藏      这幅画的颜色以橄榄绿为主,远方的天空被灰蓝的云层压迫着,海边有一个村庄竖立着一座教堂,通往村庄的路仿佛在倾听教堂祈祷的钟声。这些沙丘上补渔网的女子站在海风里,她们大多都身着墨绿色的衣裙,头部裹着白色的头巾是为了遮住沙子和北风的利爪。为了艰辛的生存,她们心中的男人早已在黎明前迎着日出驶向大海了,海上的风浪变化无常,有些船只遇上台风便会永远的葬身海底,但这并不会阻止那些渔民驶向大海,因为大海就是他们一生的天命。而这些沙丘上补渔网的女子有的会成为寡妇,但她们依然会坚强的生活下去,并把她们的儿子抚养成一个大海的男人。

   

 

     10、风和日丽的斯海弗宁恩海滩 海牙 1882年8月 纸面嵌板油画 35.5x49.5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藏      2002年12月7日凌晨,两名盗贼翻过屋顶潜入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凡高博物馆,偷走了凡高的这幅名画《斯海弗宁恩海滩》和另一幅《离开尼厄嫩教堂》。荷兰警方不久即抓获两名嫌疑人,但画的下落不明。直到2017年才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地区的斯塔比亚海堡一处毒贩小屋中被查获。斯海弗宁恩海滩是荷兰最著名的海滨,该作品用粗线条和明亮的金黄色表现暴风雨来临前咆哮、激荡的大海。凡高坐在海牙附近的斯海弗宁恩海滩上,需一边作画,一边抵抗海风肆虐,许多吹袭而来的沙子和着潮气打在画上,但画的表面依然可以看到遗留下来的一些小沙粒。

 

11、暴风雨中的斯海弗宁恩海岸 1882年8月 海牙 纸板布面油画 34.5x51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藏

 

     12、海滩上的渔夫 1882年8月 海牙 嵌板布面油画 51x33.5cm 荷兰库勒穆勒博物馆     凡高在海边画了这个小混混渔夫,这是他的初习人物画像。没有五官,裤管、脚鞋歪扭,就是一个手生的人初习的画,连起码的五官都不知道怎么着手。胡乱的草就,不成样的速写。仿佛一个还未开腔的儿童,急慌慌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五官,既是初习时凡高还无法自如表现,或者画不出他想画出的样子。又或是少年的梵高对自己,对人生,对绘画尚一知半解,茫然失措,处于混沌,萧瑟,单薄,意气中,没有五官的脸让人浮想联翩。

 

13、海滩上的渔夫的妻子 1882年8月 海牙 木板纸面油画 52x34cm 荷兰库勒穆勒博物馆

 

14、有沙丘的风景 1883年8月 海牙 板面油画 35.5x48.5cm 私人收藏 1968.12.4伦敦索斯比拍卖行

 

15、黎明中海牙附近的农舍 1883年8月 海牙 嵌板布面油画 33x50cm 荷兰乌得勒支中央博物馆藏

 

     16、菜园洋葱地 1883年8月 海牙 嵌板布面油画 48.9x66cm 华盛顿私人收藏      菜园里的鲜花不像花儿,洋葱不像洋葱,在凡高笔下,它们更像红宝石、玛瑙、石华、绿玉、刚玉、金绿宝石、紫晶和玉髓做成的最华贵的饰物,那是物体普遍的发狂的和眩目的闪耀。

 

17、树丛中的农舍 1883年9月 海牙 嵌板布面油画 35x47cm 私人收藏 1987.3.31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

 

18、德伦特风景 1883年10月 德伦特 布面油画 40x30cm 私人收藏

 

     19、运炭船和两个人 1883年10月 德伦特 嵌板布面油画 37x55.5cm 荷兰埃森私人收藏      1883年10月,凡高结束了与妓女西恩的一年同居生活,离开海牙前往荷兰北部的德伦特,希望能排除心头的烦恼。他乘船来到阿姆斯特丹, 做长距离徒步旅行,那里黑色的土地和劳作的农民给了他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在信中说:“总之,我喜欢这一次的旅行。我的脑海里塞满了我所看到的景致。傍晚的石南树丛真是美不胜收。”

 

20、烧杂草的农夫 1883年10月 德伦特 板面油画 30.5x39.5cm 私人收藏 1987.5.12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   夜幕降临,带着一点烟的火是唯一发亮的地方。傍晚,我一再去看这个场面。(凡·高)

 

    21、在泥煤田里的两个农妇 1883年10月 德伦特 布面油画 27.5x36.5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藏   这一张画是凡高在静寂的荒野中,找到自我安慰,挽回人生信仰的心理表现,深具宗教色彩。他在给弟弟提奥331信里附有这幅画的轮廓。当时他的脑海里,可能浮现着霍贝玛、吕斯达尔和杜普莱的画:缥缈的地平线与泥炭山、农妇工作的轮廓线、淡紫与白色的天空以及暴风雨似的重云。

   

22、阿姆斯特丹的闭合桥 1883年11月 德伦特 荷兰格罗宁格博物馆藏

    

     23、织布工的右侧 1884年2月 纽南 布面油画 37x45cm 私人收藏 1983.12.5伦敦索斯比拍卖行    凡高创作进入纽南时期(1883年12月-1885年11月27日)。1883年底,梵高回到父亲供职的教堂所在地纽南。在纽南的两年时间里,梵高苦练素描技巧。在画了大量素描写生和习作后,他完成了第一幅著名作品《吃土豆的人》。他这一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受荷兰现实主义画风的影响,画面深沉,有极强的乡土气息。这也表现出梵高很强的农民情结,他似乎很想成为一位农民画家。一方面,他受到“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更重要的可能是内心深处对乡间生活的向往,对淳朴农民的尊敬和对诚实劳动的赞美。关于这幅画,凡高曾在信中说过:“织布工的境遇也十分可怜,人们沉默着不言不语,我确实根本没听到过带反叛味道的言论。可是他们看上去毫不高兴的样子,就像拉车的老马或用轮船运到英国的那些绵羊,总是愁眉苦脸。”

 

    24、织布工左侧和纺车 1884年3月 纽南 布面油画 61x85cm 波士顿美术馆藏   这幅画的构图是突出织布机的复杂与完整,而不是人物或背景,粗糙的地面只起衬托织机的作用,而这些织机又总是在侧视或前视的角度上,也翼是说是画的主角。倾斜的砖地面呈现出砖块砌出的图案,这就使画的前景有了生气,但是占主要地位的织机遮住了屋角,织机和那架传统的纺车(这是未画出的女工匠的工具)占据了整个画面。 

 

25、纽南的老教堂和农夫 1884年2月 纽南 布面油画 34.5x42.0cm 欧特娄国立克罗米勒博物馆

 

26、纽南附近的水磨坊 1884年5月 纽南 纸板布面油画 57.5x78cm 美国私人收藏 1967.4.6索斯比拍卖行

 

27、田野中的老教堂 1884年7月 纽南 纸板布面油画 35x47cm 私人收藏 1969.12.10伦敦索斯比拍卖行 JH507

 

28、纽南乡间水磨 1884年8月 纽南 布面油画 87x151cm 马德里蒂森博物馆

 

29、种土豆的农夫 1884年8-9月 纽南 布面油画 66x149cm 欧特娄国立克罗勒·米勒博物馆

 

30、耕地的农妇 1884年9月 纽南 布面油画 70.5x170.0cm 伍珀塔尔 Von der Heydt博物馆

 

31、雪中拾柴 1884年9月 纽南 嵌板布面油画 67x126cm 私人收藏

 

    32、离开尼厄嫩教堂 1884年10月 纽南 帆布油画 41.5x32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藏   这幅画又名“纽南的小礼拜堂和信徒”,2002年时与《斯海弗宁恩海 滩》同时被盗,2017警方在意大利追回,目前两幅画估值2亿人民币。《离开纽南教堂》是1884年10月梵高为他母亲画的一幅小帆布油画,因为他母亲腿部骨折躺在床上,便画此画取悦她。当时他父亲是该教堂的牧师。1885年,他父亲去世后,梵高重新在这幅画上的教堂前面加了一些去做礼拜的人,其中有几个妇女身穿缟素在哀悼。这是梵高博物馆中唯一一幅依然裱在最初的内框中的作品。这个内框上有颜料的污点,正一艺术了解到可能是因为梵高在上面清洗了手中的画笔。  

 

     33、深秋的白杨林荫道 1884年10月 纽南 布面油画 99x66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1884年8月,邻居家的玛格特( Margot Begemann 1841.3.17-1907.2.11)爱上了凡高,虽然玛格特比凡高大了将近10岁,但他们还是有了结婚的打算。但双方亲属都不同意,尤其是女方家。玛格特有个非常奇怪的家庭,她有五个姐妹,都是单身,父亲早逝,家中无男人,姐妹中只要有一个人恋爱,其她人就会想方法设法破坏这场爱情。最终,玛格特在痛苦中服毒自杀,虽然没有死,但这件事使凡高很受打击。凡高在给提奥的信中这样写:“我的好兄弟,这件事使我心乱如麻。在她(玛格特)还十分衰弱的时候,被五六个别的女人欺侮了,她吞下了毒药”。虽然这段感情也是让凡高痛苦的无疾而终,但玛格特被认为是唯一真正爱过凡高的女人。

 

34、戴白色帽子的农妇 1884年12月 纽南 嵌板布面油画 42x34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35、雪中纽南牧师住宅里的花园 1885年1月 纽南 布面油画 51x77cm 加利福尼亚西蒙艺术博物馆藏 JH603    在身为牧师的父亲家里,其住宅后有一个大花园,对花园的浓厚兴趣是凡·高绘画作品的一个经常性主题。而此处特别点明的牧师角色,给花园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36、有四个吃饭的农民(食土豆者的初稿) 1885年2-3月 纽南 布面油画 33.5x44.4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 JH686

 

37、食土豆者 1885年4月 纽南 嵌板布面油画 72x93cm 欧特娄国立克罗米勒博物馆 JH734

 

    38、食土豆者 1885年4月 纽南 布面油画 81.5x114.5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藏 JH764     这幅画是凡高在纽南时期的最佳杰作。同样构图的习作有两幅,素描与速写各一幅,但仍属这幅最完美。为了完成这幅作品,他曾作了许多农夫、农妇的肖像,对室内及手的素描,以及瓶子与水壶的静物画等等,这些均是对此画的习作。此画充满了对其社会性与宗教性的情感,画面虽显得粗野,但结构却十分紧密;以围聚的人物为中心,对形体加以把握;以德拉克洛瓦的色彩理论,构成了种种暗灰色,以这些完成了这幅佳作。围着餐桌而坐的四个农人,都曾作过个别习作。那询问似的炯炯眼神,右端的农妇下垂的厚重眼睑,布满皱纹、凹凸不平的脸和手,充分地表现出大地上勤奋的劳动者的“力量”。他在404信上表示,希望这幅画能强调出“伸在碟子上的那只手,曾挖掘过泥土。”同时窗外的景色,也令人深切地感受到煮土豆的香味。 

 

     39、圣经 1885年4月 纽南 布面油画 65x78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JH946    1885年3月26日,凡高父亲突然去世。这幅作品似乎暗示了凡高和父亲之间的关系, 表现了他对父亲的崇敬之情。画中这本荷兰文圣经曾属于凡高的父亲, 象征着他的虔诚和清教徒式的生活。这本书翻开到以赛亚书第53章, 这一段描述了耶酥虽来到人世却不被承认的遭遇。紧挨着圣经的是法国作家左拉的一本小说。在给提奥的一封信中, 凡高描述了这幅静物, 翻开的圣经、合上的小说、白颜色, 黑色背景下的皮面圣经, 前景是黄褐色的并分布着柠檬色。梵高似乎想向弟弟证明黑色可以给油画带来好效果, 这是他们漫长的通信中经常讨论的问题。后来在巴黎的日子里, 他向提奥承认他发现在自己的早期作品中, 深色的调色板是过时了, 他改变了他的用色以接近时尚。 

 

40、黄昏的村舍 1885年5月 纽南 布面油画 67.7x97.3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JH777

 

41、纽南的旧教堂 1885年5月 纽南 布面油画 65x88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JH772

 

42、炉灶旁的农妇 1885年6月 纽南 嵌板布面油画 29.5x40cm 巴黎奥赛美术馆 JH792

 

43、炉灶旁的农妇 1885年6月 纽南 布面油画 44x38cm 纽约大都会美术馆 JH799

 

     44、挖地农妇和草屋 1885年6月 纽南 布面油画 31.3x42cm 芝加哥艺术协会藏 JH807    凡高在写生时也常常会看到一些有趣的画面, 例如, 他曾经告诉提奥, “我在画荒地上的小房子, 这幢只用草皮与棍子盖成的小房子。正当我画时, 两头绵羊与一头山羊爬到屋顶上吃草。山羊向烟囱里面探头张望。一位妇女大概听到屋顶上有响声, 跑出屋来, 向屋顶扔扫帚驱赶山羊。”

 

    45、茅草屋、破牲口棚和俯身的农妇 1885年7月 纽南 布面油画 62x113cm 私人收藏 1985.12.3伦敦索斯比拍卖行 JH825   “在同一个草屋顶两幢半塌的草屋, 因为年久而损坏, 它们合成一体, 互相支持, 使我想起一对年老的夫妇。”(凡·高) 。这里是荷兰乡村的一角,画面把草屋、破牲口棚和俯身的农妇呈现在明朗而灰蓝的天空下,草屋和牲口棚后面田野上的麦子就金黄了。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节令已经到了夏季,路边青草默默生长,野花静静开放,熟透的麦子即将被农人收回粮仓,而夏天的蝉鸣依然炎热着。此刻草屋左边的那棵树是孤独的,草屋右边的那棵小树也是孤独的,孤独的还有牲口棚前弯腰喂牲口的那个农妇,那头牲口是她劳作的伙伴,也是她生存的希望。看上去她的草屋、破牲口棚上的麦草已经很陈旧了,不知道还能不能经受住这个盛夏雨水的浇灌和阳光下的风吹日晒。  

 

46、村舍、农妇和山羊 1885年6-7月 纽南 布面油画 60x85cm 法兰克福市立美术馆藏 JH823 “穿着粗布衣服干活的农妇,要比她星期天穿礼服去教更典型,也更有魅力”(凡·高) 

 

47、村舍和回家的农民 1885年7月 纽南 布面油画 63.5x76cm 私人收藏1974.4.2伦敦索斯比拍卖行

 

48、挖地的农民 1885年7月 纽南 嵌板布面油画 41.5x32cm 私人收藏1981.12.2伦敦索斯比拍卖行 JH827

 

49、田野中的麦垛 1885年8月 纽南 布面油画 40x30cm 欧特娄国立克罗勒·米勒博物馆

 

50、两个挖土豆的农妇 1885年8月 纽南 嵌板布面油画 31.5x42.5cm 欧特娄国立克罗米勒博物馆 JH876

 

51、两只广口瓶和两只南瓜 1885年9月 纽南 嵌板布面油画 58x85cm 私人收藏 JH921

 

52、静物黄草帽 1885年9月 纽南 布面油画 36.5x53.5cm 欧特娄国立克罗-米勒博物馆 JH922

 

53、乡村小路上的两个人 1885年10月 纽南 布面油画 32x39.5cm 私人收藏 JH950

 

    54、秋景 1885年10月 纽南 嵌板布面油画 64.8x86.4cm 英国剑桥Fitzwilliam博物馆藏   “我画了一幅秋天的景色,画中树叶都是黄色的。当我设想它是一部黄色的交响乐时,作为基调的黄色与树叶的黄并不一致,有没有关系呢?没有关系。一切取决于我对颜色色调的无限丰富的知觉程度。”(凡·高)  

 

55、阿姆斯特丹的码头 1885年10月 纽南 布面油画 20.3x27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56、纽南的牧师住宅 1885年10月 纽南 布面油画 33x43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

 

     57、从中央车站看阿姆斯特丹 1885年10月 纽南 布面油画 19x25.5cm 阿姆斯特丹私人基金收藏      这幅画是凡高在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车站的侯车室里,利用等火车的间隙画的,要知道,油画是需要支画架、绷画布、调颜料等繁复的准备过程。有人认为他的成功有很多偶然性,其实不然。单凭这一份痴迷和狂热,做任何工作,都是会成功的。

 

    58、有四棵树的秋景 1885年11月 纽南 布面油画 64x89cm 欧特娄国立克罗-米勒博物馆藏   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在森林里,在落叶上,在温和的阳光下,在朦胧的事物中,在优雅、苗条的树枝头,往往有一种轻微的忧郁。可是我也喜欢刚烈与粗野的一面——那种强烈的光的效果,例如,在中午阳光下挥汗刨地的男人身上的阳光。每年这个时候,海滩上的风景更加美丽。在海滩上有一种轻快、柔和的风格;在树林里是一种忧郁、严峻的调子。这两种现象并存于生活中,我感到高兴。(凡·高)  

 

59、有白杨树的小路 1885年11月 纽南 布面油画 78x98cm 鹿特丹伯伊曼斯-凡·布宁根博物馆

 

60、柳树 1885年11月 纽南 布面油画 42x30cm 下落不明 1999年失窃于荷兰一家银行

 

     61、散着头发的女子头像 1885年12月 安特卫普 布面油画 35x24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凡高创作进入安特卫普时期(1885年11月28日—1886年2月28日)。父亲的去世,妹妹安娜的责难,让梵高难以在家里继续待下去。1885年11月28日,梵高离开家乡纽南,来到比利时西北部小城安特卫普。自此他告别荷兰,之后再也没有踏上过故土。在安特卫普的3个月里,他努力的学习绘画并沉醉其中。在此期间,他研究鲁本斯的绘画,接触到了日本浮世绘,这些都对他此后的绘画历程有很大影响。梵高此时期的作品延续了纽南时期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沉的笔触,但笔触变大,画布变得明亮了些,色彩也丰富了些,开始注意对比的美,这是对色彩的觉醒。凡高在安特卫普共画了7幅油画,其中5幅是人物头像。

 

62、戴白色帽子的老妇人(接生婆) 1885年12月 安特卫普 布面油画 50x40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63、留着胡须的老人 1885年12月 安特卫普 布面油画 44.5x33.5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当我深入观察生活本身的时候,我得到了相同的印象。我看到街上的普通人——好极了,我常常想,工人比绅士们更加有意思;我在这些普通人身上发现了生气勃勃的力量。谁要是想把他们的特殊性格表现出来,他必须用一种坚定的笔触,用一种纯朴的技巧去画他们。(凡高)  

 

    64穿蓝衣的女子 1885年12月 安特卫普 布面油画 46x38.5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这里的花园也很美;有一天早晨,我坐在公园里画速写。我在上星期画了三幅油画习作,一幅习作画的是从我的窗口看到的一些古旧房子的背面,两幅是在公园里画的。我已经把其中的一幅拿到画店里去陈列。我一次又一次地去参观博物馆,我不大看别的画,主要是看鲁本斯与约尔丹斯所画的几个人的头与手。鲁本斯在素描中,用纯粹红色的长笔触画人物脸上的线条,或者用同样的笔触塑造手指头,他的这种画法把我完全迷住了。(凡·高)

 

65、头戴红丝带的女子 1885年12月 安特卫普 布面油画 60x50cm 纽约私人收藏

 

     66、雪中安特卫普老房子的后院 1885年12月 安特卫普 布面油画 44x33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      这是凡高在安特卫普的落脚点,他在信中说:我租了一个每月25法郎的小房间,在伊马日路194号,一家颜料店的楼上。 我喜欢安特卫普,我在这个城市的四面八方都转了一下。这是一个深奥莫测的迷宫,它们在每一时刻都呈现出有趣的对比。

 

     67、头盖骨和点着的烟 1886年初 安特卫普 布面油画 32x24.5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1886年1月,凡高被安特卫普美术学院(The Ecole des Beaux-Arts)录取,那里里学习油画和素描,这是梵高一生唯一接受过的正规艺术训练。在安特卫普美术学院,梵高创作了《香烟骷髅》,也许这幅画是他安特卫普时期最出色的作品,鬼知道。他还参加了生命课程, 学习解剖学,了解人体结构。但凡高十分抵触美术学院传统保守的教学方式,1886年1月19日,梵高在写给提奥的信中这样抱怨:“实际上,我认为在学院里看到的画都拙劣得不可救药——甚至从根本方向上就不对。我知道我的画完全不一样——时间会证明一切的。那儿糟透了,甚至都找不出一个人了解到底什么是古典雕塑。”在学院仅仅呆了数周之后,凡高1886年2月底就决定离开安特卫普,去了巴黎。

   

    68、画架前带深色毛毡帽的自画像 1886年春 巴黎 布面油画 46.5x38.5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凡高创作进入巴黎时期(1886年3月—1888年2月20日)。1886年2月底,梵高来到“艺术之都”巴黎。这里浓厚的艺术氛围使凡高兴奋,尤其是印象派绘画使他震惊不小。在弟弟提奥(当时在巴黎,提奥是颇有名气的画商,和印象派画家关系很好)的介绍下,梵高认识了很多印象派画家,比如劳特累克、高更、修拉、毕沙罗等。在受到印象派影响后,梵高的画风发生了变化,画面变得明亮起来。他还在创作中吸收了印象派的一些技法,如点彩法等。这一时期梵高开始了大量的自画像的创作。这幅是凡高创作的第一幅油画自画像, 暗色调, 画于他刚刚抵达巴黎的时候。1886年2月底,凡高来到“艺术之都”巴黎,这里浓厚的艺术氛围使凡高兴奋,尤其是印象派绘画使他震惊不小。令人感到惊奇的是, 在巴黎期间的28幅自画像中, 只有两幅表现了作画时的凡高, 而且它们分别是标志着他在巴黎两年生活的开始和结束。

 

    69、戴黑毡帽的自画像 1886年春 巴黎 布面油画 41.5x32.5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对一个到巴黎来闯世界的无名荷兰画家来说, 伦勃朗是他羡慕的榜样。这幅自画像不管是自我欣赏之作也好,还是向他的荷兰同胞伦勃朗表示敬意而作也罢, 似乎有一点可以肯定, 即参照了伦勃朗的风格。在这幅自画像里, 凡高穿着短上衣, 系着围巾, 帽子稍向后仰, 好像刚刚抵达巴黎的样子。

 

    70、铃鼓和紫罗兰 1886年春 巴黎 布面油画 46x55.5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巴黎的克利希街有一家咖啡屋叫“铃鼓”咖啡馆,其店里的桌子椅子等物件形状都像铃鼓,故名铃鼓咖啡馆。铃鼓又称手鼓,是维吾尔等族的打击乐器,这幅画中的紫罗兰花束就是置于铃鼓之上的。凡高在“铃鼓咖啡馆”的活动很可能是受到过劳特累克的鼓励, 劳特累克曾给咖啡馆画过一幅长筒铃鼓图。但也很可能是由于凡高与咖啡馆的主人塞加托里有同居关系; 对于这幅画之类的作品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有人说那是求爱的花束, 有人说那是换饭吃的画作, 也有人说那是打算卖的作品。 

 

71、坐着的女孩 1886年春 巴黎 布面油画 27x22.5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藏

 

72、蒙马特风景 1886年春 巴黎 布面油画 45.6x38.5cm 爱尔兰国家美术馆

 

73从蒙马特看巴黎 1886春 巴黎 布面油画 38.5x61.5cm 瑞士巴塞尔艺术博物馆

 

     74、巴黎的屋顶 1886年夏 巴黎 布面油画 44.5x37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这幅画的内容是从蒙马特丘陵的一角眺望巴黎景色。在这幅画中, 凡高使用色彩的并置法代替明暗阴影。这种构造画面的手法, 似乎是从印象派学来的, 但色调尚未脱离由补色混合的灰色调, 不过却出现了以往所未有的轻快笔触与明朗的律动感, 非常吸引人。

 

    75、布吕特芬风车 1886年夏 巴黎 布面油画 46.5x38cm 东京石桥艺术博物馆   这幅《布吕特芬风车磨坊 Le Blute-fin Windmill》画于1886年夏天。风车、小屋、围墙、草丛、地面及部分天空等均使用了厚涂法。对于当时认识的毕沙罗、莫奈等印象派画家所特有的线条轻快感、肥瘦感, 他多少受到一些影响。在蒙马特画风车的作品, 先后共有9幅, 将这一幅与半年后画的另一幅比较, 后者的笔触较细, 也有分割, 较接近于点彩派。大地的稳重及超现实的开拓, 给他的艺术带来了未曾有过的轻快感。但在这幅画上, 轻快感仍停留在现实的动感中, 尚未成为意念自在的飞翔(有如烟火一般消失于虚空中), 反而让人感到地面的坚固与稳重。 

 

76菊花和其他花卉 1886年夏 巴黎 布面油画 49.5x61cm 加拿大渥太华国家画廊

 

77、蒙马特的小坡路 1886年夏 巴黎 布面油画 22x16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78、卢森堡花园 1886年6月 巴黎 布面油画 27.5x46cm 私人收藏

 

79、巴士底日庆典街景 1886年夏 巴黎 画布油彩 44x39cm 温特图尔弗洛拉博物馆藏

 

80、俯看蒙马特尔的望楼 1886年秋 巴黎 木板油彩 44x33.5cm 芝加哥艺术协会藏

 

81、巴黎郊外 1886年秋 巴黎 纸板油画 45.7x54.6cm 私人收藏

 

82、碗中的向日葵、玫瑰和其它花 1886年8-9月 巴黎 布面油画 50x61cm 德国曼海姆艺术机构

 

83、绿鹦鹉 1886年秋 巴黎 布面油画 48x43cm 私人收藏

 

84、巴黎布洛涅森林 1886年秋 巴黎 布面油画 37.5x45.5cm 荷属库拉索岛基金会收藏

 

    85、自画像 1886年秋 巴黎 布面油画 39.5x29.5cm 海牙公共博物馆   凡·高为自己画的自画像中也曾反复出现这种专注的目光或者说目光犀利的表情。在这幅自画像中就出现了这种神态,画面上红红的面孔和胡子醍目地衬托出黑色的眼睛,人物的神态坚毅而果断,下巴微翘,上衣翻领和中产阶级衬衫白硬领的开口上方是人物的头。 

 

     86、布吕特芬風車磨坊 1886秋 巴黎 布面油画 55x38cm 荷兰沃兹勒市立博物馆      2010年,这幅被世人嘲笑是“假画”达35年之久的梵高画作《布吕特芬风车磨坊》,被鉴定的确是梵高真迹,成为自1995年以来首幅被认证的凡高作品。画作主人汉尼马于1895年出生于荷兰一个热衷于艺术收藏的富裕家庭,上世纪30年代,他曾任鹿特丹一座博物馆的馆长。1975年,汉尼马以6500法郎购得《布吕特芬风车磨坊》(Le Blute-fin Windmill)这幅画,他坚称这是梵高作品,但艺术界认为他专买未署名、无鉴定书的作品,几乎都是假画。汉尼马在去世的前一年即1984年,将这幅画赠予凡达西博物馆。由于这是汉尼马的收藏,多年来没有人留意到这幅画,直到2010年终于“咸鱼翻身”。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研究主管路易斯·凡·蒂博认为此画非比寻常,它表现的是巴黎人在蒙马特登木楼梯上大风车的情景,画布上粗略地涂抹着鲜亮的色彩,充分表现了那个时代凡·高的典型画风。凡·蒂博认为这是画家1886年住在巴黎的时候创作的。

 

     87、蒙马特露台咖啡馆 1886年10月 巴黎 布面油画 49x64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这是凡高画的无数咖啡馆中的一个,不是在阿尔,是在蒙马特。记得有一首诗非常有意思:一千年一万年,也难以诉说尽,这瞬间的永恒,你吻了我,我吻了你,在冬日里,在朦胧的清晨,清晨在蒙马特,蒙马特在巴黎,巴黎是地上的一座城,地球是天上的一颗星。这个“蒙马特”,又叫“蒙马特高地”,其实是巴黎北部突然隆起的一座小丘,海拔130多米,这对于处在盆地之中的巴黎而言,可谓是上帝造就的一处最佳的“观景阳台”。这观景阳台上的咖啡馆是不是也很特别啊!把一间像篱笆围起来的咖啡馆点染成茫茫世界上一个浓色暖调的温馨角落。

 

    88、画商里德的肖像 1886-1887年春 巴黎时期 纸板油画 41.5x33.5cm 格拉斯哥艺术画廊和博物馆   画商亚历山大·里德与文森特和提奥两人都是朋友。在后来几年中,文森特在信中常常批评里德,导致他们之间关系的恶化。里德对他们之间的磨擦有着完全不同的解释。有天他向文森特表露自己和情妇的不和,而文森特也同样沮丧,因为他在经济上完全依靠提奥的帮助。文森特于是“勇敢地”提议自杀。在这里德看来,这种解决方式太过激烈,而文森特继续着这种可怜的准备,于是他决定避开。 

 

    89、唐基老爹 1886-87年冬 巴黎 布面油画 47x38.5cm 哥本哈根私人收藏   凡·高为蒙马特尔的颜料商唐基老爹所画的象征主义风格的肖像更具理想化的合作者色彩。唐居伊是位社会主义者并且曾经是巴黎公社的社员,按照他那个阶层人们的习惯,大家称他为老爹,他的名气来自他的好心肠——他店里的美术用品可以赊购,并且经常资助尚未成名的画家。在凡高看来,唐居伊非常讲究信誉,是个人品非常好的人。他为唐居伊所画的三幅肖像完全可以被认为代表了理想化的画商形象。其中本幅肖像注明是1887年1月所画,画中把老颜料商画成一位系着围裙的工人。 一个世纪后,凡高传奇式的绘画生涯为他带来无比的声誉时,唐居伊曾以300法郎卖出的"鸢尾花"变成了世界上最昂贵的现代绘画作品。

 

     90、一双鞋子 1886-1887年 巴黎 布面油画 37.5x46cm 私人收藏      梵高的这幅作品完成于1886-1887年,完成的具体月份一直有争议。在2006年11月7日纽约苏富比的拍卖成交价格为897.6万美元。这双鞋子是一系列五幅作品之一,是私人收藏的唯一一幅,其他四幅分别藏于阿姆斯特丹的国立美术馆,福克美术馆,巴尔的摩美术馆。这双鞋并不是梵高穿成这样子的,而是专门在跳蚤市场上购买的一双“笨拙、笨重”的崭新的农民鞋,他在巴黎泥泞的街道上徘徊数周,以便鞋子看上去更加风化沧桑。

 

     91、戴灰色毛毡帽的自画像 1887年 巴黎 纸板油画 41x32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此幅《自画像》是梵高于1887年所绘,被认为是梵高艺术生涯的代表作。据阿姆斯特丹馆长TacoDibbits先生介绍,时年34岁的梵高爱上了长他15岁的酒吧经理,但是这段恋情没持续多久就因双方不断争吵而结束。梵高在画这幅画时,特意戴上礼帽穿上夹克,还系了丝巾,以此显示他城市居民的身份。但显然他对这身装束并不情愿,这从他严肃的眼神中就能看出。 

 

    92、塞加托里坐在铃鼓咖啡馆 1887年2-3月 巴黎 布面油画 55.5x46.5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自1887年的春天起, 文森特便常去克利希街的铃鼓咖啡屋, 画中的妇女就是这间咖啡屋的女主人阿戈斯蒂娜·塞加托里, 以前曾当过德加的模特儿, 跟凡高曾有过一段时期的深交。画中她坐在一张桌子前,其桌面和凳子的形状都像铃鼓,铃鼓又称手鼓,是维吾尔等族的打击乐器,所以叫铃鼓咖啡馆。在这一幅画上可以看到凡高在店内的墙壁上, 装饰着他喜爱的日本版画, 并与贝尔纳、高更、劳特累克等利用此店举行画展。这一幅画用细微的笔触所形成的律动交响与色彩并置的手法, 表现出他有一段时间曾学习过修拉、西涅克的点彩法。 

 

    93、克利希林荫道 1887年2-3月 巴黎 布面油画 42.5x55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铃鼓咖啡屋位于克利希街的62号, 凡高和提奥同住的公寓也在这条街附近。这一幅画采用了色彩视觉混合、色彩相互渗透和笔触的轻妙律动, 以表现街道上早春的气氛。在右方的树木是横线笔触, 让欣赏者感到一种看不见的空气流动。这些与前景道路散落的笔法相映衬, 构成了一种包罗万象的空间流动感。色彩上则使用淡紫、淡褐与蓝色为基本色调, 这种色调是来自于日本的版画。在巴黎时期, 他想捉住艺术上的轻快感, 便以轻快为主题画了数幅同类的风景画。本图作于1887年春天。

 

94、蒙马特区的街景 1887年2月 布面油画 34.5x64.5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95、蒙马特蔬菜花园和红磨坊 1887年春 布面油画 44.8x81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96、蒙马特的日落 1887年上半年 巴黎 布面油画 21.5x46.4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97、塞纳河岸与克利希桥 1887年春 巴黎 布面油画 48.26x57.15cm 达拉斯艺术博物馆

 

98、阿涅尔的阿根森公园入口 1887年 巴黎 布面油画 54.6x66.7cm 以色列耶路撒冷博物馆

 

     99、从凡高的窗子看到的景色 1887年春 巴黎 布面油画 46x38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凡高到了巴黎后与弟弟提奥住在一起,1886年6月他们搬到了LEPIC街的一处大些的公寓。兄弟俩对新房子外的景色很感兴趣。提奥写道:“我们居室的最不寻常之处就是从窗子向外看去,地平线上的城中美景尽收眼底,还有地平线上的山丘等。天空如此之大宛如人们站在沙丘上看到的一般。天空的变化带来千差万别的效果,我难以估计这样的主题能创作出多少油画,它本身就是诗一般的境界”。凡高无疑从窗外的景色获得了灵感,除了这一幅油画外,几乎同一位置创作的还有一幅素描、一幅油彩写生和另一幅油画。

 

100、高架桥 1887年春 巴黎 木板油彩 33x40.5cm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藏

 

101、有罂粟的麦地边缘 1887年春 巴黎 纸板布面油画 40x32.5cm 日本私人收藏

 

     102、铜花瓶中的皇冠贝母 凡高 荷兰 法国 1887年春 布面油画 73x60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凡高1886年来到巴黎,受到最后一次印象派联展的回响以及点描派所主张的新理论的影响,使他改变以往晦暗的描绘方式。这幅《铜花瓶上的皇冠贝母》是他尝试新画法的早期作品,表现铜制圆花瓶中茂密的花卉,是凡高作品中骤现清澈明亮色彩的证明。在其相当平面的透视中,也显示了来自日本版画的影响。这幅画作的着色方式因运用橘和蓝的对比色而使主体更加突出。蓝色的背景充满许多明亮的小笔触,显得极富活力及表现性,可以说是对点描派技法的回顾。 

 

103、春季阿尼埃尔公园 1887年春 巴黎 布面油画 50x65cm 斯里兰卡艺术博物馆

 

104、阿尼埃尔的沃耶德阿格森公园里的小路 1887年春 巴黎 布面油画 59x81cm 耶鲁大学美术馆

 

105、持锹男子的巴黎郊外 1887年春 巴黎 布面油画 48x73cm 私人收藏

 

106、蒙特马花园里的恋人 1887年春 巴黎 布面油画 75x112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107、一双鞋子 1887年春 巴黎 布面油画 34x41.5cm 巴尔的摩艺术博物馆      此画又名《有平头钉的靴子》,靴子是一幅有象征意义的自画像,象征这个朝圣者依旧跋涉在漫长、孤独的旅上,介于尘世和天堂之间。只不过他已经放弃了正式的宗教,文森特现在要寻找地上的天堂,也正是尘世的迫切需要。画家就这样把生命贯注在一双无生命的物体之中。在我看来,静物画是一个过时的和有局限性的术语,过于严格地自题材的性质……随着对艺术的更深理解,“那仅仅是静物”的这种轻视说法应该被逐渐淘汰。(布雷默)。 

 

108、坐在草地上的女子 1887年春 巴黎 纸板油画 41.5x34.5cm 纽约私人收藏

 

109、阿尔的餐厅 1887年春 巴黎 布面油画 51.5x64cm 英国牛津艾斯莫林博物馆

 

110、克利希桥边的春季垂钓 1887年春 巴黎 布面油画 49x58cm 美国芝加哥艺术协会

 

111、阿斯尼尔的美人鱼餐厅 1887年春 巴黎 布面油画 54x65cm 法国巴黎奥塞博物馆藏

 

     112、沿着塞纳河 1887年春 布面油画 巴黎 49x66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沿着塞纳河,是指沿着阿斯涅尔附近的塞纳河岸,在这里梵高在很短时间里,使用快速的笔触,捕捉一个特定地点的色彩氛围,描绘了塞纳河岸的美丽风光。凡高经常到塞纳河边写生,绘画了许多塞纳河畔的作品。

 

113、摇篮旁的慈母 1887年春 布面油画 61x45.5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114、餐馆老板 1887年春 布面油画 65.5x54.5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115、草和蝴蝶 1887年春 布面油画 51x61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116、阿尼埃尔塞纳河大桥 1887年夏 巴黎 布面油画 52X65cm 瑞士苏黎世毕尔勒基金会

 

117、阿尼埃尔餐厅 1887年夏 巴黎 布面油画 19x26.5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118、蒙马特道路旁的向日葵 1887年夏 布面油画 35.6x27.3cm 美国旧金山艺术博物館

 

     119、树和灌木丛 1887年夏 巴黎 布面油画 46.5x55.5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许多风景画家缺乏对自然发自内心的认识, 这种认识是从小就看惯田野的人才具有的。尽管每一个都是从小就看到的风景, 但是每一个人能像小孩一样来反映吗?每一个看到风景的人也都爱灌木、田野、草地、森林以及雨雪风暴吗?”(凡·高)  

 

120、雏菊和银莲花 1887年夏 巴黎 布面油画 46.5x37.5cm 日内瓦私人收藏

 

121、矢车菊和罂粟 1887年夏 巴黎 布面油画 80x67cm 荷兰海卫特基金会

 

122、雏菊和银莲花 1887年夏 巴黎 布面油画 61x38cm 荷兰库勒穆勒博物馆 

 

     123、灌木丛 1887年夏 巴黎 布面油画 46x38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凡高既喜欢画树梢枝头的树叶,也喜欢画树根近处的灌木,光与影、色彩的深浅浓淡变化,对凡·高的绘画技巧提出了挑战,磨练了他对色彩的深刻感受和表达,使其绘画技艺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124、塞纳河上的大杰特桥 1887年夏 布面油画 32x40.5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125、塞纳河上的阿尼埃尔桥 1887年夏 巴黎 布面油画 53x73cm 美国私人收藏

 

     126、蒙马特的风景 1887年夏 布面油画 34.5x64.5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蒙马特(法语:Montmartre),是位于法国巴黎市北部十八区的一座130米高的山丘,塞纳河的右岸。这对于处在盆地之中的巴黎而言,可谓是上帝造就的一处最佳的“观景阳台”。蒙马特风景美丽,许多艺术家都曾经在蒙马特进行创作活动,包括西班牙画家达利、意大利画家阿梅代莫迪利亚尼、克劳德莫内、毕加索与凡高等人。

 

127、灌木 1887年夏 巴黎 布面油画 32X46cm 乌得勒支中心博物馆藏

 

     128、从克利希大街看阿涅尔的工厂 1887年夏 巴黎 布面油画 54x72cm 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美术馆      这是凡高画笔下难得一见的工厂,本来,19世纪中叶,已是大工业资本主义在欧洲本土全面扩张的时期,然而,在凡高各个时期的画作中,几乎看不到这方面的任何痕迹。相反,看到的是一种沉重而庄严的田园诗,是对劳动和劳动者之艰辛和崇高的敬重、同情或礼赞,画面上尽是田野、花木、农人、茅屋、牲口、织工和乡村的教堂,在他全部的上千幅画作中,只有两幅把冒烟的工厂作为主题,《月下小山旁远眺工厂》和本幅《从克利希大街看阿涅尔的工厂》。

 

129、阿尼埃尔工厂 1887年夏 巴黎 布面油画 46.5x54cm 巴恩斯基金会

 

130、巴黎城墙旁边的道路 1887年夏 布面油画 40x30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131、麦田上的云雀 1887年夏 巴黎 布面油画 34x65.5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画于1887年夏天, 此画一见即令人联想到他在奥弗所作的《麦田群鸦》, 但与后者比较起来, 有完全不同的感觉。这幅画让人感到清闲明朗, 好像可以听到远处清晰婉转的歌声。凡·高采用修拉与西涅克的色彩分割理论, 又从印象派画家那里学习到短促笔触的并置以及从光线中捕捉色彩的瞬间变幻, 以色彩的礼堂混合手法来表现。这幅画的彩度高, 向上向下的短促笔触, 使画面洋溢着勃勃的生气; 云、麦田、草地均富动态, 云雀的声音暗示了在画面上所看不到的垂直轴。麦穗顺着风向俯偃, 仔细观看会有一种写实的感觉, 同时又让人觉得在遥远的彼方有一种虚无缥缈的憧憬。 

 

132、茂盛的牧草 1887年6月 巴黎 布面油画 31.5x40.5cm 荷兰国立沃特罗库勒慕勒美术馆

 

133、走在花园里的妇女 1887年6-7月 巴黎 布面油画 51x62.5cm 私人收藏

 

134、成堆的法国小說 1887年秋 布面油画 53x73.2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135、葡萄、苹果、梨子和柠檬 1887年秋 布面油画 44x59cm 美国芝加哥艺术协会

 

    136、两朵剪下的向日葵 凡高 1887年8-9月 巴黎 三合板布面油画 21x27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   《向日葵》系列是梵高最典型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是凡高的第一幅《向日葵》作品,创作地点巴黎。根据当下美术界的研究结果,凡高共创作了11幅《向日葵》,其中4幅是在巴黎创作的,另外7幅是在法国的一个小镇阿尔创作的。1886年2月,梵高来到巴黎,与新印象派画家毕沙罗等一起作画,1887年的8月,当秋天来临时,蒙马特的花园照例满是即将凋谢的向日葵花。梵高非常喜欢向日葵,对于渴望鲜明色彩的梵高来说,向日葵代表了阳光又象征爱情,他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梵高采摘了一些回到画室,创作了在巴黎阶段的四幅《向日葵》作品,用色偏暗。但高更敏锐地发现了梵高的《向日葵》画风独特,既充满了荷兰风格,又具备印象派风格,给予了高度评价,让凡高欣喜若狂,也为之后在阿尔的“黄房子”里大量创作向日葵埋下了伏笔。 

 

    137、两朵剪下的向日葵 凡高 1887年8-9月 巴黎 布面油画 50x60cm,现藏于伯尔尼艺术博物馆   凡高的第二幅《向日葵》作品,从色调看虽然不如在阿尔创作的那么绚丽明亮,但也是饱含激情、充满希望的。凡高的一生几乎都被挤迫在命运的边缘,饱尝世态炎凉和接踵而至的创伤,但他反而鞭策着自己在逆境中寻找阳光,更强悍地成长。带着对凡高苦难人生的理解,再度审视这幅作品,眼前的向日葵不再是简单的植物,而是诚挚而热烈绽放着的生命,犹如凡高本人。凡高通过描绘向日葵,向世人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理解,并且展示出了他个人独特的精神世界。  

 

    138、四朵剪下的向日葵 1887年8-9月 巴黎 布面油画 60x100cm 欧特娄国立克罗-米勒博物馆   1887年的暮夏, 凡·高画了四幅向日葵, 这幅给人感觉无比的逼真, 从某个角度来说, 这一幅可视为凡·高画集的代表性作品。孩童时代他就喜爱鸟巢, 这种喜爱可以说是他幻想特性的本质。由他的素描习作可以看出, 他尝试着要捕捉中心向周围旋转的分量感。他后来到南法追求太阳, 就是对于旋转、炎热的天体的一种热望。事实上, 向日葵就是生长在大地上的太阳(法语称之为Tournesol——旋转的太阳; 英语称之为Sunflower——太阳之花)。巴黎时期的作品中, 这一幅显示出凡·高成熟后风格——以螺旋的涡流向外喷出, 同时也在暗示着凡·高晚期的幻想力。 

 

    139、两朵剪下的向日葵 凡高 巴黎 1887年8-9月 布面油画 43.2x61cm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早些时候画的一幅风格细腻的向日葵已被明朗和绚丽的调子所取代, 同时, 细心敷设的一层层颜色也比过去更加厚重。后来凡高来到阿尔勒之后,为了装饰房间又构思了一系列的向日葵组画,并把它们悬挂在涂成黄、蓝色背景的墙面上。这些令人振奋的金色的花放射出了一种耀目的光辉,在凡高眼里,它们不是那种传统模式中做装饰房间之用的静物花卉,而是太阳的一部分,是对阳光及紧张的生命力的一首颂歌。  

 

    140、唐基老爹 1887年秋 巴黎 布面油画 92x75cm 巴黎罗丹美术馆   这是巴黎时期末的作品。关于唐基老爹的肖像画, 除此之外尚有两幅, 其中的一幅是在同一时期画的, 有同样的姿势, 相似的背景; 而稍后所画的另一幅唐基老爹, 使用深蓝与红褐色, 背景的浮世绘配置方法跟这一幅也不同, 整个的感觉更为强烈(尤其是色调和彩度)。这幅画的构图较有统一感, 与浮世绘的柔和调子和下端的装饰图案非常调和。唐基老爹是当时蒙马特的小画具商, 他的性格亲切而温和, 对于未成名的画家时加关照, 他的店时常成为印象派画家停留的所在, 包括毕沙罗、塞尚和高更也常在他的店里出放。唐基老爹在店内也悬挂了凡·高的画。 

 

    141、盛开的李花 1887年9-10月 巴黎 布面油画 55x46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这幅画是模仿日本浮世绘画家歌川广重的名作“名所百景-龟户梅屋铺”。凡高十分迷恋浮世绘中鲜明的色彩运用及平面化的空间感。这对他创作有相当大的影响。凡高对浮世绘的喜爱, 始于安特卫普时期(比利时)。1885年给提奥的437信中说:“我的画室还不错, 整个墙壁上贴满了日本版画, 所以很快乐。”到巴黎以后, 在唐伊老爹处, 看到更多的日本版画。宾格画廊是当时巴黎的“日本趣味”中心, 专门收藏浮世绘,约有一万多张,凡高屡次前往观赏,并一张张加以研究。  

 

    142、雨中的桥 1887年9-10月 巴黎 布面油画 73x54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这幅画也是临摹于日本浮世绘画家广重的作品,可以说是凡高关切、喜爱浮世绘的最直接的表现。本画中, 凡高把原画中海的灰色改为绿色, 使得这幅画带有热度,原有的萧条感完全消失。这些作法足以说明凡高如何为浮世绘所吸引, 并想从浮世绘学到东西。《唐基老爹》肖像的背景上所看到的临摹画中,都是浮世绘画家的作品。 

 

    143、花魁 1887年9-10月 巴黎 布面油画 105x60.5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这幅画临摹于日本浮世绘画家溪斋英泉的作品,19世纪后半叶, 许多前卫艺术家受到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凡高1885年冬天在安特卫普时开始接触浮世绘,但在作品中明显受到浮世绘的影响, 则要到定居巴黎的1887年。因为当时日本版画非常便宜, 凡高大概买了两百张装饰自己的房间。这幅1887年的习作仿自《巴黎插画》杂志封面,凡高从这幅画中找到了描绘背景的灵感。

 

    144、意大利女子(阿戈斯蒂娜·塞加托里) 1887年12月 巴黎 布面油画 81x60cm 巴黎奥赛美术馆   就在1887年那一年,凡·高改变了自己肖像画的风格,将印度派的写实背景风格改变为象征性的构图风格。这种变化明显地反映在这幅作品中,这又是一幅借助装束表现人物的作品,也许又是一个阿戈斯蒂娜式的人物。巴黎的观众对这样的主题非常熟悉,因为许多意大利移民,她们通常被画成带有异域女子风情的普通人物。在凡·高的这幅作品中,从带图案的裙子、翻过来的围裙以及头巾上看,这是位乡间女子;她手中那两支低垂的康乃馨也适合一位"自然的"乡下姑娘;而不管这姑娘摆的姿势如何,画面上热烈的配色——艳丽的红配绿、黄配金黄——以及笔法风格都暗示了人物的勃勃的生气。 

 

    145、唐基老爹 1887年冬 巴黎 布面油画 65x51cm 私人收藏   唐基老爹的这幅肖像是凡·高一生中最幸福的一个时期创作的。当时他与提奥一起住在蒙马特尔区,他本人在费尔南德·科蒙画室学习绘画。他开始接触其他印象派画家,如毕沙罗、图卢兹-劳特累克、爱弥尔·伯纳德,并与 他们一道作画。 唐基老爹深受这群人的爱戴,他们经常到克劳泽尔街唐居伊开的店铺聚会,唐基允许他们赊购物品或用实特换取画布。凡·高出于对这位朋友一片厚意的感激之情,创作了这幅肖像。这幅画风格生动,用色新颖醒目,成为凡·高的杰作。 

 

    146、自画像 1887年春 巴黎 布面油画 42x33.7cm 芝加哥艺术协会   在这幅自画像中,蓝绿两色的背景衬托出肖像中心的红胡子和微眯的眼睛。不过到创作这幅自画像的时候,已不再是由眉毛、眼睛、胡子来表现相貌的生动性,在这里生动性是通过画面上彩色纸屑似的小点或者说是细小的波纹来表现的。眼睛和眉毛变成了中心,画笔从这个"中心点"出发,流畅地向四周挥酒,桔红色的胡须像是由头部向外冒出的火焰。画家使用这种画法时是小心谨慎的笔触"粗糙"或者说"鲁莽"给肖像平添了生气,并且使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都具有了时代特征,同时却没有破坏画像的完整性。 

 

     147、戴草帽的自画像 1887年3-4月 巴黎 纸板油画 19x14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有一种说法,这幅《戴草帽的自画像》2011年经专家重新鉴定,应该是梵高弟弟提奥的画像。据国外媒体报道,荷兰梵高博物馆表示,专家经研究指出,长期以来,一幅被大家公认为是梵高自画像的画作,其实画的是梵高的弟弟提奥。据悉,梵高曾为他的弟弟提奥画过多幅素描,提奥也是梵高一生最信赖的人,是他的经济支持者。过去不少人都好奇,以他们兄弟两人这么亲密、友好的关系,为何不见梵高为弟弟画肖画像。而最新研究指出,一副一直被认为是梵高自画像的作品,“主人公”其实正是他的弟弟提奥。据悉,这副被鉴定为画于1887年的作品。专家指出,梵高兄弟两人的体型很像,但两人仍有一些差异。例如,提奥的耳朵比梵高圆一点,西奥的胡子偏黄褐色,而梵高的胡子则是赭红色。此外,提奥的两颊有棱有角,而梵高的腮帮比较圆。

 

    148、有日本版画的自画像 1887年12月 巴黎 布面油画 44x35cm 瑞士巴塞尔艺术博物馆   眼睛是绿色的, 一张面带菜色但自信的脸上的胡须和头发是红色的。背景——有一张日本版画。他面容上的悲剧, 通过有力的线条和色块运用, 得到了成功的综合。他概括地、但令人难忘地指出主题的本质特性, 并富有一种情感, 这种情感在这幅粗略的速写中颤动, 这一切有助于产生一幅最崇高风格的作品。 

 

     149、戴草帽的自画像 凡高 荷兰 1887-1888年 布面油画 90x70cm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这幅在巴黎时期的自画像,是凡高注视着在巴黎成长的自己时,以新发现的独特技法所画的一幅杰作。 画面上的凡高,面容冷峻,眼神怪异,虽然在色彩上用了很多黄色,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压抑灰暗。梵高的一生都在痛苦与挣扎中度过,他的自画像就是把他内心的抑郁与挣扎传递出来。

 

    150、画架前的自画像 1888年初 巴黎 布面油画 65.5x50.5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这是在巴黎画的最后一幅也是最大的一幅,画于1888年他就要离开巴黎的时候,而且在画布的背面醒目地签上了名字,这幅自画像简直就是那位正在作画的画家的宣言。这幅自画像虽然也采用了传统结构,却带有职业宣言似的色彩,因为它既突出了作者的阶级身份又突出了作品的画家身份。在这幅作品里,,凡高将自己描绘为身穿无领短上衣的工人式的画匠,手拿画具站在画架前面。然而他的装束却令人不知到底是何种身份的打扮。凡高后来偏把它说成是农民的短外套。然而这件衣服本身式样的模糊即暗示着它是多重身份的象征——画家、手工艺人、工人、农民,恐怕凡高是想把所有这些身份都包含在其中吧。  

 

梵高小传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am van Gogh,1853-1890),中文又称”凡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十九世纪伟大的艺术巨匠。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布拉班特省(Brabant)的小村庄尊得特(Zundert)的一个牧师家庭。他父亲叫西奥多卢·梵·高( Theodorus van Gogh 1822.2.2-1885.3.26),是当地牧师。母亲叫安娜·科尼莉亚( Anna Cornelia Carbentus 1819.11.10 -1907)。     就在梵高出生一年之前,有一个和他同名的哥哥出生但夭折了,这件事成为梵高心理上的一个阴影,但究竟对梵高有多大的影响似乎已不得而知。     4年后,梵高的弟弟提奥·梵高(Theodorus van Gogh 1857.5.1-1891.1.25)出生,他是梵高一生中最大的也是最坚定的支持者与崇拜者。     正一艺术把梵高的人生历程分为12个时期进行简要介绍:

    一、小时候(1853-1869):不爱学习但能说六种语言     小时候的梵高不爱学习,但他很有语言天赋。他会说英语,德语,法语,还会用它们写信。再加上后来学习宗教时学的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母语荷兰语,他总共会六种语言。     1861年梵高进入尊德特乡村小学读书。     1864年,进入附近小镇泽文伯根(Zevenbergen)的简·普罗维利私人寄宿学校学习。     两年后,也就是1866年9月,梵高结束了私人寄宿学校的学习,进入蒂尔堡(Tilburg)的威廉二世国王公立学校 (King Willem II secondary school)学习。     1868年,梵高休学返回尊德特老家,之后再没有回去上学,原因不详,这时的梵高15岁。

    二、伦敦时期(1869-1876):中断学业到古比尔画廊公司伦敦分店当店员     1869年,16岁的梵高在画商文森特伯伯(与梵高同名,简称森特伯伯 Uncle Cent"Vincent van Gogh 1820 - 1888)的介绍下,进入巴黎古比尔公司(Goupil&Cie 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廊)的海牙分店工作。这家店是文森特伯伯一手创建的。当时的经理是年轻的特斯蒂格先生。店里出售绘画作品和名画复制品。梵高在那儿当店员。后因工作出色被转到伦敦分店工作。梵高质朴、真诚、热情的性格,大家都很喜欢他,他的前途似乎一片光明,因为他的伯伯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之一,而他被认为是这位著名画商的理想继承人。     梵高在这段日子里通过工作,学习了大量的艺术知识,也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梵高一生都很爱读书,从他的信中就可以看出,这使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了很高的艺术鉴赏力,这也为他日后成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打下了基础。他最喜欢的画家是米勒,伦勃朗,布雷顿等人。     1871年,父亲被调往海尔沃特(Helvoirt)。     1872年夏天,梵高回到海尔沃特看望双亲,与在外地上学的弟弟提奥见面。8月,提奥前往海牙,梵高与弟弟度过了一段愉快而难忘的日子。提奥走后,他们开始了长达一生的书信来往。这650多封梵高写给提奥的书信,是我们了解梵高的最重要的资料。     1873年,提奥开始在古比尔公司布鲁塞尔(Brussels )分店工作,与梵高成了同行。     1874年,梵高在伦敦向房东的女儿求婚失败,受到了第一次巨大打击。心灰意冷的他对工作失去了热情,顾客和同事都对他很有看法。终在1876年初,梵高被古比尔公司解雇。

    三、博里纳日时期(1876-1880):投身宗教在比利时博里那日矿区从事牧师工作     梵高通过报纸上的招聘广告,求得了一份老师的工作。1876年4月,他来到英国的海边城镇拉姆斯盖特(Ramsgate),在斯托克斯先生(Mr.Stokes)办的学校当没有薪水的见习教师。7月,学校迁往艾勒沃斯(Isleworth),但试用期过后梵高仍没有领到工资。他开始另谋出路。这时,他有幸结识了当地的琼斯牧师(Mr.Jones),并在牧师所办的学校任助理教师,后来做起了助理牧师,甚至梵高有了自己的第一次传教。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因为在伦敦失恋后,就已经投身了宗教,并成了一名“宗教狂热分子”。     1876年12月,梵高回家过圣诞节。此后再没有返回英国。具体原因不详。     1877年,又是在文森特伯伯的帮助之下,梵高到多德雷赫特(Dordrecht)一家书店当店员。但因为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宗教,怠慢了工作,4个月后再次失去了工作。     1877年5月,经父亲同意,他来到阿姆斯特丹,住在当时是荷兰海军司令的约翰伯伯(约翰尼斯·凡·高 Johannes van Gogh 1817-1885)家准备神学院的入学考试。梵高的舅舅(Johannes Stricker 1816-1886)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给他找来了最好的老师。但因为急于从事实际工作和痛恨晦涩的拉丁文和希腊文,他放弃了继续学习。     1878年7月,又进入布鲁塞尔传教士学校学习,但还是没有取得毕业任命书。     同年12月,他毅然前往比利时博里那日矿区从事牧师工作。那是一个如地狱一般的地方,矿工们过着非人的生活,经常有瓦斯爆炸事故。为了给矿工们最大帮助,梵高与矿工们吃住在一样的破房子里,并把自己全部的食物和物品送给他们,后因工作过于“热情”,形象过于“丑陋”,教会认为他损坏了牧师的形象,把他解雇了。但梵高的行为得到了矿工们的尊重,有些人把他看作一位圣人。     再一次被解雇后的梵高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继续义务从事传教和救助工作。这时,他打算从事艺术了!     1880年10月,在朋友的推荐下,前往布鲁塞尔边学习边创作。

    四、埃顿时期(1881年4月12日-1881年12月30日):迷恋艺术在荷兰埃顿开始了绘画的学习和创作     1881年4月,梵高返回父母居住的埃顿。他开始了绘画的学习和创作,而他的家人和亲戚已开始对他失望(其实一直都很失望)。可是此时,梵高深埋心底的对艺术的热情才刚刚开始燃烧。     在埃顿期间,他爱上了刚刚丧夫的表姐凯(就是曾帮助过梵高的牧师舅舅的女儿 Cornelia Adriana Vos-Stricker 1846.3.21-1918),他和凯很谈得来,但当他提出要和她结婚时,又一次被拒绝了!凯逃回了阿姆斯特丹。痴情的梵高到凯双亲的住处找她,但凯的父亲拒绝了梵高的请求,梵高将一只手放到点燃的蜡烛上,故意让火烧自己,凯的父亲最后不得不吹灭了蜡烛……梵高还是离开了。

    五、海牙时期(1881年12月31日-1883年9月12日):在老师莫夫的指点下绘画技法进步很快     又一次遭到打击的梵高来到海牙,他得到了已经很有名气的画家亲戚安东·莫夫(Anton Mauve 1838.11.18-1888.2.5)的帮助,梵高在莫夫的指点下,绘画技法进步很快。他还得到了海牙古比尔分店经理特斯蒂格的支持。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比如梵高曾拒绝莫夫的建议:画石膏像。不过比较合理的说法是,因为梵高与妓女思恩交往,才最终与莫夫和特斯蒂格绝交。他的生活又陷入了困境。他只能靠弟弟提奥每月寄来的钱维持生活,而这种靠弟弟养活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梵高自杀。     1882年2月,梵高结识了妓女思恩并同她同居。出于对其悲惨生活的同情,梵高决定和思恩一起过平静的生活。所有人都反对他们的结合,甚至是提奥。他们最终还是分手了。

    六、德伦特时期(1883年9月-1883年12月):过了4个月的流浪与创作     1883年9月中旬,与思恩分手后的梵高,离开海牙前往荷兰北部的德伦特(1883年9月-1883年12月),开始了几个月的流浪与创作。

    七、纽南时期(1883年12月-1885年11月27日):勤奋创作完成了第一幅名作《吃土豆的人》     1883年底已30岁的梵高来到父母在纽南的新家。     第二年,邻居家的“老处女”玛高特( Margot Begemann 1841.3.17-1907.2.11)爱上了梵高,这可能是梵高一生中唯一一次被别的女人爱。虽然玛高特比梵高大了将近10岁,但他们还是有了结婚的打算。但双方亲属都不同意,尤其是女方家长。最终,玛高特在痛苦中服毒自杀,虽然没有死,但这件事使梵高很受打击。也由于这件事发生在一个牧师之家,所以梵高受到人们的指责,他一度十分消沉。     梵高在给提奥的信中这样写:“我的好兄弟,这件事使我心乱如麻。” “在她(玛高特)还十分衰弱的时候,被五六个别的女人欺侮了,她吞下了毒药”(“五六个别的女人”指的应该是玛高特的母亲和姐妹)。     1885年3月26日,梵高的父亲去世。当年梵高完成了他的一幅著名作品《吃土豆的人》(所谓著名是后来人的评价,当时的梵高根本无人知晓)。这个时期的梵高受到荷兰画派,伦勃朗等画家的影响,画面深沉,厚实,有极强的乡土气息。而喜欢画农民一方面是出于对劳动者的尊敬和崇尚,也是受了他的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

    八、安特卫普时期(1885年11月28日—1886年2月28日):边创作边学习了3个月     1885年11月,梵高到安特卫普一边创作一边学习。他开始推崇卢本斯,还接触了日本浮世绘。

    九、巴黎时期(1886年2月—1888年2月20日):画风转变深受印象派影响     1886年2月,梵高突然前往巴黎与弟弟提奥同住。提奥在当时已是小有名气的画商了,他十分推崇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在弟弟的介绍下,梵高结识了高更、贝尔纳、劳特累克、毕沙罗、修拉等画家。还结识了经营绘画用品的唐基(Père Tanguy)。这一时期的梵高深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画面变得明亮、清新,并运用了如点彩法等的一些印象派技法。同时,他也开始了著名的自画像的创作。

    十、阿尔勒时期(1888年2月21日—1889年5月3日):成果丰硕创作真正进入了高潮     1888年初,35岁的梵高厌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勒寻找它向往的灿烂的阳光和无垠的农田。他租下了"黄房子",准备建立“画家之家”(又称“南方画室”)。他的创作真正进入了高潮。《向日葵》《夜晚咖啡座——室外》《夜间咖啡座——室内》《收获景象》《海滨渔船》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但他依然只能靠提奥的资助生活。     在阿尔勒期间,梵高认识了邮递员鲁林,善良的鲁林是梵高在阿尔勒仅有的几个朋友之一。梵高还为他们一家画了很多肖像画。     1888年10月,高更因经济困难,接受了梵高的邀请,来到阿尔勒与梵高同住,这是梵高梦寐以求的。提奥为他们两个提供生活和工作的资金,他们把作品给提奥作为交换(梵高早就这么干了,只是还没有卖出过一幅画)。梵高为了装饰高更的屋子,打算画一打(12幅)的向日葵,可惜没有完成。     他对高更的感情很复杂。他很尊重高更,但他们因性格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分歧经常争吵。后来梵高因过度劳累(当然也有多种原因)而变得时常精神失常。在一次与高更争吵后,他失去理智,企图“刺杀”高更,高更跑开后,梵高回到“黄房子”,割下了右耳的一部分献给了一个当地妓女,这就是著名的“割耳事件”。高更走了,梵高想建立“画家之家”的宏伟计划就此终结。他也陷入了精神疾病的泥潭。也正是由于这一让人震惊的“割耳事件”, 阿尔勒当地的居民甚至联名写了请愿书,要求政府驱逐梵高。

    十一、圣雷米时期(1889年5月3日-1890年5月16日):在圣雷米的修道院接受精神病治疗     1889年4月,提奥结婚了。     1889年5月,梵高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离阿尔勒25公里的圣雷米的修道院接受精神病治疗(一种说法是梵高得的是癫痫病,有人研究得到的结论认为:梵高得这种病有遗传因素,因为他们家族有这种病史)。     他每隔一段时间就发一次病,但平时他极为清醒(癫痫病人在不发病时就像常人一样),还创作了大量作品。这时的梵高已完全超越了印象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用心灵作画的大师!     梵高认为:绘画不能仅仅满足于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 而应当在凭感觉与真实地描绘自然的同时,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可以说,用绘画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感受是此后一些画派,甚至整个现代艺术的一个主题。可在当时,梵高和高更等先锋艺术家根本不被理解,所以梵高一生只卖出过一幅油画,他近十年的艺术创作都是在提奥的资助下进行的。《星月夜》是圣雷米时期最著名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他所有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

    十二、奥维尔时期(1890年5月21日—1890年7月29日):接受加歇医生的治疗     1890年5月,梵高前往巴黎,与弟弟提奥和他的妻子,及他们刚出生一年多的儿子见面(梵高的侄子也叫文森特·梵·高,后来成为出色的工程师,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就是在他的奔走下建立的。)     5月21日,梵高搬到巴黎附近的奥维尔接受加歇医生的治疗。一切都很顺利。但《麦田群鸦》这一著名作品被认为预示了梵高的死亡。     7月27日,星期天。在外出写生时,梵高开枪自杀!但没有打中要害,他自己支撑着回到旅店。他拒绝接受治疗,也有说是由于子弹太深了,已无法医治。     7月28日一早,提奥赶到奥维尔。他坐在梵高床边和他一起回忆童年的时光……     梵高在弥留之际说道:“痛苦将永存”(The sadness will last forever)。     1890年7月29日黎明,梵高逝世。

    十三、凡高去世后(1890年7月29日—……):创建了梵高博物馆     凡高去世后,葬于法国巴黎北部村庄瓦兹河畔欧韦的公墓。凡高的弟弟提奥最大的心愿是让梵高的作品更加出名,然而不过六个月他自己也因病去世,与哥哥梵高葬在一起。在去世前,提奥将大量的艺术品留给自己的妻子。他的妻子卖出过梵高的一些作品,尽可能地将梵高的作品送去展览,并且把梵高写给提奥的信件全部公布于世。短短几年里,梵高和提奥英年早逝,如果没有提奥妻子的尽心尽力,就不会有今日闻名于世的梵高作品,因此全世界的艺术家都十分感激提奥的妻子对梵高的作品和信件的爱护。提奥的儿子在母亲去世后接管了(take over care of)梵高的作品,并创建了梵高博物馆。

 

上一页 | 关闭窗口 | 下一页

正一艺术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