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梵高的《呐喊》 人物素材

人物素材

2023-10-02 10: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有人说,真正的伟大的艺术,都是作品加上他全部的生命。梵高用他的一生来诠释这伟大的艺术:梵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他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困交加,受尽冷遇与摧残。在生命最后的两年,他与巨大而暴戾的病魔苦苦搏斗,以生命为人间做出崇高、辉煌的艺术,供后世景仰。

1888年他与高更相识,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此后,梵高的精神疾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

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如果说梵高的奇迹,是天才加上精神病;那么,梵高至高无上的价值,是他无与伦比的艺术和为艺术而殉道的伟大的一生。

02

人物事迹

《向日葵》

梵高通过《向日葵》系列作品(作于1888年8月-1889年1月期间)向世人表达他对生命的理解,并展示出他个人独特的精神世界。该系列作品传递着这么一个信息:怀着感激之心对待家人,怀着善良之心对待他人,怀着坦诚之心对待朋友,怀着赤诚之心对待工作,怀着感恩之心对待生活,怀着一颗欣赏之心享受艺术,宛若眼前那灿若花开的向日葵。

满是荆棘的一生

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

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而《向日葵》等画作则在他死后成为了价值连城的珍品。

沉淀的时间

梵高生前曾有一个心愿:“总有一天我会找到一家咖啡馆展出我自己的作品。”但是生前,就连这么一点点卑微的梦想,最终也还是化为泡影。

然而今天,梵高的出生地荷兰和梵高的安息地法国,争相把梵高认作自己的国民,争相为他建造精美的美术馆。在巴黎的奥塞博物馆、在伦敦的国家美术馆、在荷兰的梵高美术馆……他的作品永远被摆放在最显著的位置。在他的作品前,永远是人头攒动,人们向他的作品投出虔诚的眼神,啧啧赞叹,表现出对他超常的崇敬和膜拜。

03

运用示例

►风,可以穿越荆棘

生命如风。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 ,疲惫无从止歇,痛苦无法回避。我们的漫长的一生里,还必须穿越无数荆棘。然而,心中不灭的春风能够克服一切。

梵高在与朋友决裂、画作无人欣赏的至暗时期,创作出了灿若花开的《向日葵》系列。他以对生命独特的理解为颜料,以对生活的感激之心为画笔,向我们深刻地诠释了:风,可以穿越荆棘。

►孤独的艺术家

孤独从不是单一一个个体引发的结果,而是一种在集合烘托下顿然出现的存在。它不是子然、独处、单行,而是于浩歌狂热中涌现冰冻三尺之寒、在诗酒猖狂中方觉茫茫山海。孤独虽圈限万物的灵魂,却同样让它们的光芒更加盛大。

梵高一生都在孤独地作画,孤独地生活,没有钱请模特,他的模特只有自己。 100多年后,当他的自画像创出拍卖天价时,拍卖行里欢声雷动。然而这一切与寂寞的梵高已经毫无关系。在巴黎郊外的俭朴的墓地里,陪伴他的只有当年由加歇医生栽种的长春藤,还有来自全世界的崇拜者们敬献的鲜花。

► 美好的事物经得住时间考验

时间淘洗了世间艺术,让真正的经典深入人心。艺术的出发点,本就是日常琐碎中对美的追求。艺术创作者,也不过是为了眼前的世界在自己手中变得更美好。

梵高的画作在当时并不被人们所理解,他展出自己作品的愿望直到离开这个世界也没能实现。但美好的事物终究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多年后,他的画作终于成为了人们竞相参观的珍宝。

END

整理 丨风传花信

编辑 丨风传花信

校对 丨末 言

— 快速提分,贴心陪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