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之死:一个传奇的诞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梵高和妻子 梵高之死:一个传奇的诞生

梵高之死:一个传奇的诞生

2024-07-01 06: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梵高之死:一个传奇的诞生 大美V视 2023-10-25 08:40 进入大美V视阅读更多内容 订阅

 

撰文/甘木  支持/首都博物馆

 

 

梵高短暂的一生都在扮演被收容者和被排斥者的角色,死后却得到了承认。历史不仅喜欢捉弄自以为是者,更喜欢捉弄那些善良而纯粹的心灵和肉体!梵高,一个在死后被圣徒化的艺术家,他的死亡更像是诞生,一个传奇的诞生。

 

 

  将 艺 术 史 一 分 为 二 的 人  

 

梵高(Vincent Van Gogh),这位在美术史上,与塞尚、高更一起合称为“后印象派”三巨头的艺术家,在中国的知名度相当高,其名声可能要远大于另外两位代表画家。

 

文森特·梵高是这样一位艺术家,人们可以凭借他将艺术史一分为二。就像人们感叹“在梵高之前,丝柏仅仅是丝柏”一样,在梵高之后,“艺术家”这一概念也被彻底改变。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以至于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等都从他那里得到启发,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绘画流派。

 

 

1853年3月30日,梵高生于荷兰南部,自从其18岁的这张照片以后,世人再没有找到过梵高的照片。

 

从1880年献身绘画艺术到1890年自杀身亡,梵高在短暂的10年艺术生涯里,创作了近2000幅作品,其中自画像就有近40幅,数量之多绝无仅有。

 

梵高以年均4幅自画像的频率,真实记载了自己绘画技法的变迁和思想情感的波动。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想强调的是,同一个人有多样的自画像。与其追求照相般的相似性,不如深入地发掘相似处。”

 

 

 

 

  孤 独 孕 育 出 的 传 奇

 

“我不再可能有任何的勇气和希望了,但不管怎么说,我早就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可以让人快乐的行当。”梵高在1889年8月22日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这样写道。其实,最开始梵高想继承父业成为一名传教士,却发现施布福音并不能从实际上改善穷苦大众的生活。

 

于是,他把衣服分给小孩,他把薪金送给贫困的家庭,他和他们一样蓬头垢面,一样住在漏风潮湿的房子里。当教会看到他们的代表居然如此的贫困潦倒时勃然大怒,梵高渐渐明白了传教不是他要的,“你们都是伪君子!而我,只想努力生活得像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他朝他们呐喊。

 

 

之后,梵高开始全身心地投入绘画。他依然贫穷而且孤独,但内心深处创作的欲望驱使他日以继夜地工作。梵高早期的绘画色彩暗淡,重复画着“一批又一批脏兮兮的土豆”。1886年他到巴黎与弟弟同住,弟弟劝梵高改变画风以使作品能更容易卖出去。

 

梵高也对莫奈等人的印象派绘画技法产生浓厚兴趣,开始采纳印象派画家们生动的色彩和自由的笔法。然而,由于梵高穷困潦倒,没钱雇模特写生,他只好把自己当成模特,并且在一种最廉价的材料——硬纸板上作画。

 

 

 

 

梵高的写生簿。梵高画家生涯的前半部分,几乎都投注在素描上。

 

梵高1890年7月10日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提到他刚刚画完《麦田》和其他两幅作品,“忧郁的天空下是广阔的麦田,我无需费力表达我的悲伤和极度孤独⋯⋯”,他这样写道。《麦田》完成于1890年7月10日,十几天后梵高自杀,年仅37岁。孤独,与梵高相伴一生。

 

  梵 高 之 死 

 

1890年7月27日,梵高走进一片田地,用一把左轮手枪对准自己的腹部开了枪。他带着致命的枪伤,摇摇晃晃地走回奥威尔的旅馆。加歇医生闻讯立即赶到梵高身边。在巴黎的提奥知道后,第二天就到达了这里。

 

 

7月29日梵高去世的时候,提奥守护在他的身边。第二天早晨,周围村庄里、甚至在巴黎的朋友们,都赶来表达他们对这位艺术家的敬意。在灵柩四周摆满了他生前的作品。第一个到达的是加歇医生,他带来了一大束向日葵和自己所作的“病榻上的梵高”的蚀刻画像。

 

1890年7月30日,梵高被安葬在了奥威尔的墓地。提奥身心俱疲,在6个月后便死去了,他被葬在梵高的身旁。

 

 

梵高和提奥的墓在巴黎西北方、瓦兹河畔的奥威尔小镇,这是梵高最后生活的地方。他们的墓碑上只是简单地写着:这里安息着文森特·梵高,这里安息着提奥·梵高。

 

导致梵高自杀的根本原因是很难确定的。诚然,梵高常年饱受着抑郁症的折磨,同时梵高也是孤独的,他渴望建立一个艺术家团体的梦想始终没有成为现实,也没有妻子和孩子。此外,在1890年7月初的时候,提奥告知梵高他打算把自己的钱投入商业领域。梵高为此感到深深的困扰,因为这会危及自己的艺术生涯,毕竟,他需要提奥的资助。

 

讽刺的是,梵高去世的时候,正是他的职业生涯即将起飞的时候。1889年9月,两幅梵高的画出现在巴黎的“自由艺术家沙龙”,第二年,这一数字增加到了10幅。此外,在1890年初,梵高还被邀请参加由著名的比利时前卫艺术家协会组织的“布鲁塞尔二十人展”。

 

 

 

 

艺术家安娜·保在一所红葡萄园里以400法郎的价钱购买了梵高的一幅画,这标志着这位崛起的艺术家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当然这也是梵高生前卖出的唯一一幅作品。

 

不久以后,艺术评论家艾尔伯特·奥瑞尔在杂志《法兰西信使》上发表长篇的充满赞美之词的文章,他称赞梵高这位孤独的天才为艺术界带来新鲜的空气。梵高受到越来越多的来自于同行、评论家以及收藏家的称赞或者批评。甚至像莫奈这样杰出的艺术家,都向梵高表达了敬意。

 

 

1888年3月,梵高创作了这幅《阿尔的吊桥》。画上的这座桥名叫朗卢桥,于1935年被拆除,人们为了纪念梵高,1962年在同一条河上又按照原样重建了一座桥,并称之为“梵高桥”。

 

  结 束 亦 是 开 始  

 

伴随着梵高戏剧性的死亡,很快出现了大量有关他的展览、传记和出版物,梵高在一夜之间成名。梵高去世仅仅几周后,提奥在巴黎举行了一个小型的展览纪念他。1892年,荷兰举办了许多梵高的作品展,这些展览大量引用了杂志和报纸中赞美的文章,其中有些文章出自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之手。1893年,也就是在梵高匆匆离世不到3年,他的艺术,尤其是充满悲剧与苦难的人生使世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针对这一点,1893年至1895年间画家伯纳德在《法兰西信使》上发表了与梵高的通信。这些书信以惊人的速度被翻译成德语、荷兰语。1914年,梵高的弟妹编辑了第一部完整的——尽管是饱受诟病的——三卷荷兰版梵高写给提奥的信,这些书信第一时间被翻译成德语出版。

 

 

 

在法国(1901年)和德国(1908年)的展览标志着公众对梵高的生平和事业的态度的转折:他几乎被圣徒化了。进步的艺术家们把梵高看成是一个革命者,一个精神上的领袖。

 

1906年,博物馆第一次收藏梵高的作品。与此同时,著名的艺术史学家尤里乌斯·迈耶—格雷夫为梵高写了一本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传记——《文森特·凡高的一生》,给梵高增添了近似于神话的色彩。

 

 

提奥死后,他的遗产留给了年轻的寡妇约翰娜,为了继承丈夫的遗志,她把自己的余生献给了促进他的心爱的兄弟的艺术上,使梵高的艺术与声名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传播,同时也为她提供了重要的收入来源。

 

提奥遗孀死后,她的儿子接管了这些作品,并进行着相关的宣传活动。他致力于把叔叔的作品收集在一起,梦想有一天把它们最终存放在专门设计的博物馆里。1973年6月2日,梵高博物馆在阿姆斯特丹成立,这所博物馆收藏有世界上最多的梵高作品,成为人们“朝拜”梵高的“圣地”。

 

 

 

 

 

本文节选自《文明》2011.11月刊

 

公众号|大美V视

来源:大美V视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陈坤谈《风起陇西》陈恭结局:古典主义的气节丨角色 娱乐 她们从“五四”走来 文化 从传统电台到播客,听觉媒介是如何“复归”的?|读刊 文化 新京报2022年一季度剧集榜:共情《人世间》,悬疑觅《开端》 娱乐 川端康成:“在这瞬间,生与死仿佛都停歇了”丨纪念逝世50周年 文化 一个小女孩偷偷藏起的“减压神器” | 童书新品 文化 专访|张洪彬:晚清时期的“祛魅”,传统中国社会的“梦醒时分” 文化 阿多诺:反思海德格尔“作为幻想的行话” 文化 逛展|沉浸式体验北京商圈,带你走进艺术和童话的世界 健康 余华导读《河流引路人之死》:这是死亡,这也是人生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