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之《渴望生活:梵高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梵高传渴望生活推荐理由 读书报告之《渴望生活:梵高传》

读书报告之《渴望生活:梵高传》

2024-01-02 16: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读书报告之《渴望生活:梵高传》

这次我决定选读欧文·斯通所著的《渴望生活:梵高传》。

作者是美国著名传记作家,一生共写二十五部传记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的青年成名作——《渴望生活:梵高传》。其所选取的传主多是命途多舛但仍然坚定地追逐理想,最后成为历史上不朽的巨星的人。斯通在《渴望生活:梵高传》一书的导言中说道,其是因为在梵高画展上为梵高的画所展示出来的艺术世界所震撼,然后萌生了了解其一生的念头,最后付诸实践并将之以文字形式展现于世。《渴望生活:梵高传》出版后被翻译成八十多种文字,数千万读者为梵高的一生所感慨唏嘘。

《渴望生活:梵高传》在讲述梵高的一生时,并没有从梵高出生之日说起,而是直接从其二十一岁的时候说起,那时他仍在古比尔公司工作,然后从此将其一生的轨迹畅然纸上。梵高一生所遇到的众多转折、遭受的挫折、结识的或大或小的人物和他在整个过程中的感受体会都被作者用高超的写作技巧展现出来。

看完书后,我发现斯通给这本书所起书名真得很切合书中内容——梵高一生都在追寻适合自己的生活,所以他不停地更换职业,直至发现自己对绘画的热爱,此后,他又不停地追寻和自己内心的艺术世界相吻合的地方和生活方式,直至死亡。正是他对生活的渴望不断推动他去追寻。另外,我尤其赞赏斯通于这本书中对传记的真实性和小说的虚构性和夸张性两者的极好结合,既不失趣味性,又很好地保留了传记应有的真实性,确切表达了传主特有的精神品性。

在读这本书以前,我只知道梵高是个很著名的画家,最后他自杀了,而现在我感动于他在自己那坎坷的一生中所做的努力与奋斗。我尤其惊讶于他在追寻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时的勇敢和坚定。换做是我,怕是极难做到当发现一种职业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改变前进方向,投入另一番新事业中。但是梵高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却多次下狠心改变人生轨迹,直到他找到了绘画这个终生可以为之奋斗的事业。我想这是伟大的人和平常人之间的众多区别之一吧。他们即使对新未来没有把握,却也毅然抽身离开原来的位置,因为他们确信原来的生活方式已无益于他们的人生,这便足够构成离开的理由了,正如书中曼德斯对梵高所说的:“不要胆怯,要相信你的信念。”而平常人多是为各种各样的顾虑所羁绊,比如我——要是我也有如此强大的魄力,或许现在我并不在中山大学,也不会选择法学这个专业。所幸,现在我已经爱上自己的专业,并相信自己可以为之奋斗一生,我想这便是以后支撑我走下去的强大信念之一。

这本书让我第一次真正接触了一个艺术家的一生。我惊讶于他们对艺术的狂热。书中梵高是那么热爱绘画,他走遍了欧洲那么多地方,用灵魂去感受所在地方的一切,狂热地希望可以将之绘于画布之上;他是那么执着于自己所绘的每一笔,在我看来简直到了偏执的地步。当所画无法达到自己的严苛要求时,他是那么的愤怒与狂躁,甚至痛不欲生;他是那么的偏爱痛苦,认为那是成为一个杰出画家的必经过程。直到现在,毫无艺术细胞的我仍是不懂艺术家的世界,但我对他们对艺术的热爱感到十分钦佩。都说“生命在于热爱”,梵高热爱绘画,并且做到了持久。但回顾从前,我却似乎从未持久地热爱过什么。我持久地做过许多事,我热爱过许多事,但从未把持久和热爱两者结合起来。可以说,我很羡慕和向往梵高那种不知疲倦的热爱,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找到这样的热爱来充盈自己的生命。同时,我为梵高那种因为热爱而生的坚定而感动,他走遍了那么多地方,寻找与自己艺术世界相吻合的地方,当发现所在之地不是无助于自己的绘画时,便毅然离去,从不犹豫,即使是那繁华的巴黎。这让我想起自己想安居的地方——宁静的珠海。不需要是北上广,太繁华反倒容易疲怠。我想,我们都有一个心中属意的地方,为了它,我们不停追寻,可以放弃其他看似条件更好的。不仅是呆的地方,对于许多事物,如职业、伴侣等,其实都可以说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那是种真正的选择。

除了梵高,书中还有两个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人。一个是梵高的弟弟提奥,他几乎也是贯穿全书。他不仅为梵高提供物质保障,更是梵高最大的精神支撑。他几乎可以称作是最完美的弟弟——自梵高踏上绘画之路,他一直无私地提供物质支持,从无怨言,从来不怀疑梵高会取得巨大成就,永远抱着理解的态度对待梵高的思想和行为,他是梵高最忠实的拥趸。而他这么做,不是因为站在一个画商的角度上认为投资梵高的绘画事业可以大赚一笔,而是纯粹因为梵高是他敬爱的哥哥。每当读到他们之间相亲相爱的文段,那种血浓于水的感情总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哥哥。他的爱或许并不像提奥对梵高那样表达地那么显著,但在我需要时却从不吝啬。有时我会想,假如我是姐姐,有个弟弟或妹妹,我可以给予他们一样的疼爱吗——答案是不确定的,有时我甚至自私地庆幸,自己不用去实践这个想法。或许要等到为人母后,我才能彻底明白比水更浓的血是如何让人萌生那么无私的爱。另一个人是梵高的爱慕者玛高特,她只要求去爱,而不要求被爱,她为自己可以呆在梵高身边而感到无比的幸福,正如她所说:“重要的是爱,而不是被爱。”我想了很久,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她的境界。假如一个人去爱而得不到被爱的回报,那是多么可悲和痛苦啊。若是我,我会选择抽身。人们常说爱令人变得不再孤独,让一个人的生命变得充盈,但是在我看来,若是没有同等的爱的回报,那何尝又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孤独?书中提到梵高承诺要娶玛高特为妻,但那样的爱更多是处于感激和同情,而不是倾慕。一个人的爱得到爱的回报固然是好,但若那爱不是处于相同原因,在我看来,那会是一种极大的侮辱。我无法说哪种观点更好,一个看起来很高尚,一个看起来很正当,但我还是很敬佩玛高特,她对梵高的爱纯净无暇,现在这已是非常难得的了。

可以说,阅读《渴望生活:梵高传》的整个过程都非常愉快,我很高兴自己可以如此近距离地接触一个艺术家的思想。(王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