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藏青铜器与铭文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梦见青铜器古董 故宫博物院藏青铜器与铭文研究

故宫博物院藏青铜器与铭文研究

2024-07-16 14: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保存着巍峨壮观的古建筑群和上百万件文物,是世界上重要的文化遗产。在收藏的各类文物中,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一重要门类,尤其是商周青铜器与铭文,有着更重要的学术价值。

  故宫收藏青铜器约1万余件,是我国收藏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博物馆,是研究青铜器与铭文的一个重要平台。故宫博物院青铜器藏品绝大部分是清宫旧藏的传世品,另有一部分是近年收购的,还有少部分是私人捐献和近年考古发现的,例如,冯玉祥夫人李德全女士捐赠的西周水鼎,著名民主人士章乃器先生捐赠的商代ꀉ簋等等,更加丰富了故宫青铜器的收藏。

  从历史角度考察,我国对青铜器和铭文的发现、收藏和研究由来已久,可谓史不绝书。较早的先秦文献如《墨子》、《礼记》、《左传》等书,都曾记载制作铜器的目的,还有利用铭文内容作为修史的资料等等。以后的《史记》、《汉书》、《后汉书》也有一些记载,如《汉书·郊祀志》记汉武帝时发现的一件铜器,其上有铭,经当时的方士李少君研究,此器为“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之器”。汉梁孝王收藏有罍尊,值千金。许慎著《说文解字》一书,很多内容都采用了铜器铭文资料。宋朝的青铜器与铭文研究,属“金石学”范畴,这时有关专著应运而生,如《考古图》、《博古图》、《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等书都是代表性著作。清代宫廷藏青铜器很多,清高宗乾隆皇帝极喜爱这些文物,乾隆十四年(1749年)以“殿廷之陈列、内府储藏”之青铜器,命梁诗正等大臣奉敕编《西清古鉴》、《西清续鉴·乙编》、《宁寿鉴古》几部专著,其功不可没。

  从一定意义上说,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铜器与铭文,是清宫收藏之延续,但又增添了许多新的重要藏品。从整体看,故宫收藏的青铜器器类丰富和齐备,包括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铜镜、度量衡器、工具与农具、符节和玺印等等。铭文内容丰富,有关于族徽、祭祀、策命赏赐、征伐、订契约等等方面。从藏品的时代看,上自商、西周、春秋、战国,中经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下迄宋以后的铜器。从藏品的性质看,有商周时代“明上下、别等列”的青铜礼乐器,两汉以后的生活用器,以及宋朝以降的仿古器。故宫青铜重器,其中还应包括今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不少珍品,如毛公鼎、散氏盘、宗周钟等等。

  前已言之,故宫收藏的青铜器绝大部分是传世品,由于时间悠远,有的对其来龙去脉也不清楚了,因而失去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因为古青铜器的学问中包含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历代许多学者、专家都不同程度地致力研究,并作出了一定贡献,为我们今天的研究探索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许多都值得学习和传承。从今天的角度分析,旧时的研究,又常常受到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包括对材料之运用、研究方法等等。

  我们今天研究青铜器和铭文,首先要注意历史、历史理论的学习和指导。其次是研究中要依据科学考古发现的青铜器标准器和标准器群,例如:1976年陕西扶风庄白一号出土的青铜器窖藏,以西周共王时期的史墙盘为中心,联系同出的具铭铜器,按铭文中家庭辈份排比,可排出以昭王至厉王不同王世的众多标准器。近年考古发现的青铜器中,铭文中的人名、地名或事件等等,常可与传世的铜器相印证或补充,例如:故宫收藏一件传世的“史ꘒ簋”,前人研究多以为是伪器、伪铭。有幸的是,1966年陕西岐山贺家村出土的一件铜簋①,器的风格、铭文内容与故宫的史ꘒ簋一致,从而证明了故宫史ꘒ簋为真器、真铭,两器均为西周康王时的史ꘒ所作。近年在河南安阳发现的商代“戍嗣子鼎”,其上铭文有“在ꘓ宗”,“ꘓ”即“管”字,为地名,即近年发现的郑州商城。故宫藏一件“古亚簋”,其上有“王在ꘓ”铭,从该器铭文、造型与装饰分析,亦为商代器。第三,传世青铜器在研究方法上,一定要全面考察青铜器的各个方面:造型、装饰、铭文、铸造等,切不可孤立片面地只研究某一方面,以致造成结论的不准确性。第四,尽可能利用现代科技方法进行研究,如对金属成份和比例的测定可分析出合金技术之变化,用铅同位素分析法可以确定青铜原料产地,用X光透视技术进行辨伪工作等。

  为了利用和研究青铜器及铭文,首要的就是要保护好青铜器。青铜器易生锈和腐蚀,空气中的酸性气体如氯气和二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水份起化合作用后,对青铜器有着极强的腐蚀作用,因而要对收藏铜器的处所采用自然通风和空调通风,并要注意调节室内的温湿度,特别要注意防止铜锈中的氯化亚铜的产生,这种称作粉状锈的铜锈,对铜器有着较强的腐蚀与破坏作用。

  下面我们列举故宫收藏的先秦青铜器和铭文中的若干典型作品,进行简明的考释研究,从中可窥见其学术等方面的价值与意义。

  商代三羊尊

  圆腹、广肩、高圈足。高52cm,口径41cm。属大型盛酒器。器身饰饕餮纹(现称兽面纹)双目凸起,有冷艳怪诞之感,器肩上三个羊首造型逼真。该器为二次铸造,即先铸好器身,在器肩上留下相应的孔道,接上羊首范,然后再与器身浇在一起。从实物观察,还可清晰地看到羊首压住了器肩上的花纹。

  本器是20世纪50年代收购的藏品,当时仅仅认为是一件后作器,作为一件资料保存。但经深入研究后,尤其是1977年北京平谷刘家河小型三羊尊的出土,此器与故宫三羊尊除大小有别外,造型、装饰等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进一步确认故宫三羊尊为真器。三羊尊有狞厉之美,审美价值很高,是青铜文物中的瑰宝。

  商代ꀓ其卣

  共计三件,分别为商末纣王时期二年、四年、六年所铸。三件卣均属商代长铭器,其中四祀ꀓ其卣42字。器作长颈圆腹状,饰兽面纹。卣是用来盛“秬鬯”的,“秬鬯”是一种香酒。三件卣铭文内容保存了商代贵族祭典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

  对三件卣的真伪历来有不同看法。我们认为,以几件器物的造型、纹饰、铭文、铸造等多角度研究,器与铭均为真。后来有人又提出四祀ꀓ其卣为伪器、伪铭,此说法不确。我们分析,该器铭文中有“文武帝乙”一词,无独有偶,1976年陕西岐山西周遗址出土的先周甲骨文内有“彝文武帝乙宗”句,“彝”是祭祀之义,“宗”是宗庙,“帝乙”是帝辛(纣)之父,此是周人祭祀“文武帝乙”的卜辞,与四祀ꀓ其卣上的“文武帝乙”的称呼完全相同。我们认为,再高超的作伪者也杜撰不出古人之语言。四祀ꀓ其卣铭文,文通字顺,反映了先祭祀,宴飨百官,最后是赏赐的程序。也有人利用现代科技方法辨别三卣的真伪,结果均确切证明了三件为商代真器、真铭。

  西周格伯簋

  圆腹方座,二象鼻耳。腹与座饰直线纹。通高23.5cm。簋是盛黍稷稻梁之器。器内底铭文8行83字。其中有几句特别重要的内容:“格伯ꘔ(付)良马乘于倗生,ꘕ贮三十田,则析。”大意是格伯用四匹良马,换取倗生三十田(一田等于一百亩,三十田等于三千亩),二人于是订了交换契约。从铭文可看出,从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到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这一历史发展的轨迹。该器属西周中期共王世器。1975年陕西岐山董家村出土的几件西周中期卫器铭文,也有以物易田的记载,同是研究奴隶制社会政治、经济变化的重要史料。

  西周师趛鬲

  鬲高50.8cm,口径47cm,为大型炊煮器。其形体之大,可称鬲王。作圆腹,三袋足,足上有扉棱。二腹耳高出口沿。腹内铭文5行30字,反映了器主师趛为死去的父母作这件祭器。人名中的“趛”字,《说文》云:“从走,金声”。器铭中“ꘖ”字,学者考证即“ꀂ”字,音“辱”。“ꀂ”应是腹耳袋足鬲的一种专名,这对于青铜器定名很有价值。该器铸造精良,器制宏巨,造型雄奇瑰丽。

  春秋少虡剑

  剑长54cm,宽5cm。传以往出土于山西,属春秋时晋国器。剑保存完好,锋、锷锐利。剑身两面有错金铭文20字:“吉日壬午,作为元用,玄镠镈吕,朕余名之,谓之少虡”。铭文中需要解释的是“玄镠镈吕”,此应为金属名称。“玄”,《说文解字》:“黑而有赤色为玄象”;“镠”,《尔雅》:“黄金美者谓之镠”。按青铜器是铜、锡、铅,或铜与锡,或铜与铅之合金,这里的“玄镠”应指铅而言,《说文·金部》:“铅,青金也。”,《书·禹贡》孔颖达疏曰:“青,黑色。”可见青有黑色义,与《说文》对“玄”的解释也基本一致,“玄”指铅而言,而“玄镠”字,应解释为美铅,对“镠”字新的认定,还可补《说文》之不足。“镈吕”,在句中与“玄镠”为并列关系,金文中也写作“ꔩ铝”。金文中亦有“黄ꔩ”、“赤ꔩ”,从总的看,都应指铜而言。所以,对铭文中金属名的研究,也有助于科技考古的开展。

  龙耳莲鹤铜壶

  铜壶通高122cm,宽54cm,1923年河南新郑出土,是大型的盛醴(甜酒)器。器作椭方形,有盖。体四面饰纠结的夔龙纹和垂尾鸟纹。颈部饰二龙耳,器四角各铸一龙形怪兽。盖沿有镂孔莲瓣两层,盖中心有一板,板上铸一圆雕仙鹤,姿态优美,作展翅欲飞、引吭高鸣状。壶下部以双虎托壶体。龙、兽、鹤采用分铸法后,凝重的青铜器纹饰更取得了活脱的艺术风韵。此壶的铸造反映了春秋时代开拓创新的精神。

  其次勾鑃

  战国时代越国青铜乐器,体狭长,口部呈内凹弧形,双铣尖锐,持柄为扁平四面体,使用时口朝上。此乐器上铭文31字,从铭文“择其吉金铸句鑃,以享以孝”看,其功能为祭祀或宴享时所用。至于此种乐器为何称“句鑃”?“鑃”字读何音?,以往均尚未解决。关于“句鑃”的“句”字,《说文·句部》:“句,曲也,从口,丩声。古侯切又九迂切。”师鄂父鼎铭有“用祈眉寿,黄耇吉康”,“耇”字写作“ꘗ”,此即“句”字,表明“句”可假作“耇”,此处“句”的音读,应是“古侯切”。表明“句”与“耇”音同,韵母同为“ou”,属侯韵。古籍不乏“黄耇”一词,《诗·商颂》:“绥我眉寿,黄耇无疆”,《尔雅·释诂》:“黄发,耇,老寿也。”因此,“句鑃”之“句”,从器物功能和铭文考释分析,也是“长寿”之义。

  又,“鑃”字,从金从翟,《说文·羽部》:“翟,山雉尾长者,从羽从隹,徒历切。”金文中有翟与祭连用之例,史喜壶铭:“史喜作朕文考翟祭”,可知“翟”为一种祭名,“翟祭”即“禴祭”,就是宗庙四时祭之夏祭。《周礼·大宗伯》:“以禴夏享先王”。古人在创“鑃”字时,是将“翟”祭名与金属所制乐器结合了起来,创造了“鑃”字,成为与“句”结合起来的乐器名,祈求生者寿考。推测古人在使用此种乐器时,舞人等有关人可能头戴“羽葆”等装饰。至于“鑃”的读音,应读“ti”音,或如《广韵》:“鑃,德吊切,同铫”。尚需深入研究。

  以上我们论述了故宫收藏铜器和铭文的一些重要研究方法,并列举数例藏品进行研究论证。科学研究是连续的,应不断提升其研究水平,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青铜器与铭文的研究,一定会更加走向深入,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新的文化理念进一步联接起来。

注:

①《岐山贺家村出土的西周铜器》 长水 《文物》 1972年6期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