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基本功训练的捷径,从梅兰竹菊开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梅菊竹兰图片大全 中国画基本功训练的捷径,从梅兰竹菊开始。

中国画基本功训练的捷径,从梅兰竹菊开始。

2023-09-17 02: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潘天寿 湘江风竹

点击小程序,立即拥有

善本特藏精品·芥子园画传

盒装珍藏版

文末有详情介绍

“喜画兰,怒画竹”,写兰竹,是文人所好,亦为常人乐见,共为散心脱意之所。画者寓意于兰竹,脱意于笔墨,因此,笔墨之重任可其见“一世兰,半世竹”之难,现就一时之难的兰为例,兰,于山中藏而不露,花开发古香宜人,甚称幽。属草本,却与众不同,有春兰、蕙兰之分;叶长而挺劲,呈柔中带钢象,其花小,所以在画中以叶为主,画兰叶就成写兰技法的主要内容了,因此画兰好坏重在兰叶。画兰,一笔一叶,一笔成形,兰叶的交织也就是笔线的交叉组合,为避免交错混乱无序,聪明的中国画家,在长叶的交错中找了交叉规律,创造了写兰的基本程式,即交凤眼、破凤眼和鲫鱼头的基本笔墨结构,然后把这些结构再加形成比较复杂的画面了。在具体要求上,交凤眼,破凤眼的起笔和收锋的要求都不一样,变化也很多,其难度也在于此。尤其是在叠加的过程中,笔笔叠加都有难度。这是训练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吴昌硕 兰花

兰花的笔墨结构或比竹子还要简,却更难。破凤眼结构两边还可以加两笔辅助笔,即短兰叶。辅助笔可加可不加,比如画一个破凤眼,旁边再加一个鲫鱼头,然后在两边各加一笔辅助,也就够了。可以借用“辅助笔”;画的多,还可以互借互用,辅助笔在创作中起到调节作用。以上就是大致的兰叶笔墨结构,比较简单,但难在兰叶的画法,兰叶的长短、粗细变化、方圆变化、起收笔的方向、收笔的尖与秃等,都不能相同。再一个难点在于处理兰叶、兰花的空白空间。空白特别多,三笔兰叶交叉就能形成六个以上的空白,没有任何其他画材能达到如此丰富的空间割裂。这么多的空白,如何让其感觉丰富呢?潘天寿经常讲:拿一张宣纸,要求以最简的笔墨,割裂出最多的空白,而且要求这些空白的形状、大小各不相等。这种要求看似简单,实际很难做到,需要画家一辈子用心研究练习。而加强“兰竹”基本功训练是接近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

郑板桥 幽兰图

画兰叶时,比较难的是收锋,他既要有力度,又要有出去的势,而且要注意叶与叶之间的形要有区别。三笔的起、行、收都要求不一样。画兰叶,不管笔形快慢,都得留得住。怎么看线条的质量?如果下笔以后没有什么转动,平刷而过,留下的线条往往不会太好。因为行笔的所有痕迹都线条的主方向相平行,如果失去力度感。毛笔在宣纸上留下的痕迹是转动的,转动不是平均的也不是无序的,在行笔过程中,手腕和毛笔随着方向的不同而有变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线条的厚变和它的复杂变化,不管是粗细、大小、干湿都要求他富有变化,以此来增加画面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潘天寿 空谷幽兰

画兰叶线条强调书法用笔,也可以把藤类或木本类的线条质感都包括在里面,要求线条用笔的方向、力度、弹性感觉变化多,这种多变化通过画兰叶、兰花的训练可以解决。因为兰叶与笔墨的关系比较密切,文征明将兰叶加长,感觉很柔、很秀、很文气。到朱耷和徐渭,他们的兰叶就加强了厚度和刚性。多以朱耷笔下的兰叶比较短而粗,不像文征明画的那么细。到明清以后,兰花画法笔墨的变化增多的原因就在于书法和金石味被加进画面,这使得兰花的线条增加了干湿、浓淡变化。到吴昌硕画兰花就发生了更大的变化:一是工具的变化,他用羊毫作画,出现干笔较多,不强调兰叶粗细变化,而强调笔法的转折;二是其兰花画法的笔墨更加写意,即笔法、笔意都有所加强,而对兰花的形貌体态并不强调。

通过历代画家兰花画法分析,旨在说明今后不管我们画什么题材,都应如兰竹训练一样加强笔法笔意的丰富性,加强画面的寓意和主题性。

李苦禅 兰石双鸟

画兰竹的毛笔选择也有讲究。

开始训练兰竹最好是用兰竹笔来画。硬毫、兼毫如“白云”等都可以,硬毫,因其坚挺,以便于掌握笔性。兰竹笔比一般的笔杆要长一点,因为要充分发挥挥洒的幅度。所以,我们执笔时可稍微上,勿执下端。执下端作画挥洒幅度小,线条动态易受局限。执笔以后,前背端平,运笔时主要以臂带动手腕,这样的力量是最大的。如果手臂不动而手在动,线条就容易不平稳,力度变弱,要尽可能保持前臂的平稳。

画兰时,要注意兰草的基本特征。叶要挺键,绰约有姿,这决定了用笔方式。中国画遵循一笔的造型观念。第一是用线,先画兰叶;第二是笔墨结构,交凤眼、破凤眼、鲫鱼头的组合形与势,包括用笔起、行、收三阶段。画兰时最好勿坐,坐着挥洒不开,力量使不上。要注意站姿平稳。执笔结实灵动,前臂端平,大臂带小臂,小臂带手腕,偶尔有捻笔的动作。收笔也要有变化,要求凤眼三笔起、行、收都不一样,这样就能达到对比变化的审美要求。

吴昌硕 兰石图

画兰主要看叶子,花也不能忽视。兰花结构也是破凤眼,用笔也一样,要注意藏锋。点花心也是有程式的,画家各有特点,但是基本规律是一样的。什么样画心,要根据画面的需求,可繁可简,可以写草书的“不”字或“心”字为之。运笔要在基本结构上下功夫,每天要保证训练几个小时,几十年坚持下去,肯定有效果。

吴昌硕 金错刀

写竹,是中国画笔墨形态及结构技法最为讲究的品类之一。笔墨结构因竹而殊,笔笔见功夫,枝枝叶叶讲理法。墨竹兴起很早,张退公《墨竹记》云:“夫墨竹,肇自明皇,后传肖悦,因观竹影而得意,故写墨君。”又传五代西蜀李夫人月夜映窗描竹影。竹之物,生长结构特征与其他植物完全不同,其形质非草非木,不藤不蔓,枝叶挺劲,气节凌空,况写竹更重其精神寓意。我们先辈文人画家,以极高的才智观竹、友竹,寓意于竹,寄情于笔墨,追其神,写其形影,终于得到了竹之物、心与表现形式三者最佳契合的艺术语言笔墨结构。在清代,王概等所编著的《芥子园花传》中,“竹谱”和“青在堂画竹浅说”,可作为写竹之参照。

潘天寿 墨竹

点击小程序,立即拥有

善本特藏精品·芥子园画传

盒装珍藏版

文末有详情介绍

中国画中画竹之法有二:一是以线双勾法,工笔画多用,写意画亦有之,谓之“画竹”;二是以线并加没骨,以墨为主的画法,谓之“写竹”,也叫“墨竹”。写竹之要素仅举“立竿”“勾节”“写枝”“撇叶”耳。说是简单,其难在一笔一形,笔笔间含结构生运,现墨君精神。“青在堂画竹浅说”云:“画竹必先立竿”那么,我们练竹子亦应从立竿开始。竹竿,一笔成一节,节节而为之,则一竿立也。竹子品种很多,过去入画之竹多为岗竹类,竿较细,关节处较突出,也就是节较明显,节的长短为中部长、根梢逐短。作竿的起笔古今有变,过去由上向下画,明清以来,多见由下向上写,以得势为宜,行笔平画,两边圆正,全竿留空节,笔气不断,意、势贯穿,关节处可弯可错,“弯节不弯竿”。切忌一根竹竿成一条均匀的圆弧线,而失掉自然动态,僵硬而无弹性,即失竹之刚柔之质;失物性,亦失画意。习竹者常见此大病,实不可取。论写竹笔法,执笔要正,指握笔杆上端,利用笔杆的长度,增加挥洒幅度,发挥自由度、力度和竹竿的弹性。写竹者各具特长:吴镇竿枝圆厚挺劲;石涛刚柔并济,舞动风雨;郑板桥挺拔刚直,凌空晴姿,不禁风雨。写竹主竿用笔中锋圆挺,笔线中心的笔锋,却由于起、收的笔法,将笔画的中心线呈拉长了的“S”形,这便使一节竹竿有了动态弹性,节节连贯,竹竿就有了筋骨。具此要领,竿成大半。其他所需、所忌,画谱、画论中各有详述,不多赘说。

吴昌硕 竹

凡画竹,画面的总体效果上,竹子和兰一样,也是以叶子的表现为主。所以必须要画好竹叶,首先不能把竹叶画的像柳叶、苇叶。写竹叶,笔法如楷书一撇,所以叫“撇叶”。撇叶笔墨要饱满,用力靠臂和腕,不能用手指扒拉。入笔藏锋,按下即叶肚出,方可同时提笔,收锋回到原起点上空,一竹叶即可完成,随即往第二叶落笔。笔法,还要体会竹叶健力的感觉。竹子的长短,可因人风格而异。画兰竹强调中锋用笔。否则很难画出那种健力挺韧。画到一定程度,自会有变化。画兰,凤眼的三笔不要同出一点而势却交汇于一点上;而竹叶有一个核心点,起笔都在经过核心点,一般一组竹叶着笔也不能直接交在这个核心点上。第一笔是竹叶子的长势,决定主势,收锋然后回到原来的起笔点上空,第二笔即由次点出发,第二笔收锋后也如前及时回到原起点上面,依次完成这一组叶的组合为止,这就是一组叶的单元笔墨结构。与此类推。因为叶子有很多单元结构组合,一枝竹,成块成片的竹叶根据竹枝的长势和风或雨的动态,由单元结构依照不等边“品”字排列组构而成,不遵循这一点就会乱,没有法度。画树叶的攒三聚五也是如此。笔墨要有单元结构,在此基础上再组合长大的结构。中国画的随意性都是建立严格的规范之上的。

明 文徵明 墨竹图

撇竹叶一定要挺劲,用笔不能打弯,竹叶的形态以健力为主。画成组的竹叶时,收锋后再回到起点,连续往复,笔势贯穿,连绵不断,空中行动如写行草书,即为“一笔书”“一笔画”之理。就此问题,需三五年方能解决。至于竹叶的交搭、错落关系也许同时研究。

调整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蘸水,刮去笔上多余的水分,然后蘸重墨;还有一种是洗完笔,先蘸浓墨,然后笔尖在水面作“蜻蜓点水”状,形成墨色的浓淡变化。

明 徐渭 竹菊图 辽宁省博物馆

梅兰竹菊是四种性格不同的题材,从笔墨角度来讲,它们可以代表中国画中很多笔墨的规律。例如兰花是草本,长叶挺而有转折粗细变化,画好兰叶,就可以画其他的草、芦苇或人物衣纹等线条;竹子是一种非木非草的形态,竹节挺拔、叶子锋利,所以它也具有典型性,诸如竹竿、竹枝爽利挺韧、刚直有力的线在人物、山水、花鸟画中常见。与竹叶结构接近的树木花草就可以按照竹叶结构的画法来表现;掌握了菊花勾花、点花、点叶的技法,牡丹、月季等花的表现都可以解决;梅属木本,掌握了梅花的画法,其他木本花卉的表现基本也没有问题,它们的出枝、交叉等规律都是相通的。所以,梅兰竹菊是四种极有代表性的题材,通过训练,我们在绘画技术、文化修养、人格的提升方面都会获益。

石涛 兰竹图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归纳总结历代写竹的笔墨规律。元以前的“形理统一”观念指导着人们去观察、体悟和表现对象,文人画兴起,从元代的“元四家”到徐渭、朱耷之后,形与理的关系发生变化,增加了很多文人的意趣。为了表现那种夸张、变形的境界,意象并带有抽象的成分增多。潘天寿在关于中国画基础的文章里认为:大写意画仍需要形神兼顾。他指出,吴昌硕画气不画形,但实质上没有脱离形,只是他笔下的形更高、更难,其难点就在于既要合理,又重精、气、神。吴昌硕只是把写气、写神放在第一位。

吴昌硕 梅菊图

实质上,吴昌硕所谓的“画气不画形”,还指用笔的气势不能间断,就跟写草书时气不能断一样。如果竿、气断了,整画面就松散了,形也就没了。所以,我们面对徐熙、文与可、徐渭、石涛、朱耷到吴昌硕等兰竹大师的作品时,需要格外注意作品内在形神关系,其美学内涵是无穷无尽的。“眼中之竹”是让我们体会大自然中竹子的各种状态,这是我们创造风格特点的根基。画气不画形及画意不画形,而在作品中必须要有形的依据和自然生运之理。

总的来讲,梅兰竹菊的程式研究,对于中国画基本功的训练有直接效果,但也是难度最大的。其难度在于,在技法练习的背后,还需要我们不断深入去体会内涵于技背后的道,这是一个连绵不绝的反复深入的过程,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通过对梅、兰、竹、菊画中笔墨程式和审美内涵的研究实践,在练“技”、练“气”、练“意”的过程中得到“人格”“艺格”,由技进道又由道进技地反复提升,带动对民族文化艺术最高境界的顿悟。笔者赞成唐岱在《绘事发幽》中所云“落笔要旧,境界要新”的观点。当然,“落笔化古而出新,境界高远而时变”更符合中国文化艺术现代发展之理。

点击小程序,立即拥有

善本特藏精品·芥子园画传

盒装珍藏版

文末有详情介绍

历代经典梅兰竹菊赏析

王冕 墨梅

梅花诗意图 宋 岩叟(待考)

梅鹊图轴 宋 沈子蕃

梅竹寒禽图 宋 林椿

春消息图 元代 邹复雷

墨梅图 元代 王冕

烟笼玉树图 明代 陈录

万玉图 明代 陈录

梅花图 明代 陈录

梅竹图 明代 孙克弘

墨梅图轴 明 王谦

水仙茶梅图 清 姜泓

梅花图 清代 汪士慎

点击小程序,立即拥有

善本特藏精品·芥子园画传

盒装珍藏版

文末有详情介绍

春风香国图 清 汪士慎

玉壶春色图 清代 金农

明 王谦 《卓冠群芳图》 上海博物馆藏

明 王谦 《梅石图》

明 王谦 《梅花黄鸟图》(左)

明 陈洪绶 《梅石图轴》

清 沈铨 《雪中游兔图》

清 金农 《红绿梅花图》 上海博物馆藏

清 汪士慎 《梅花图》 上海博物馆藏

清 八大山人《梅花图》

清 石涛《梅花图》

点击小程序,立即拥有

善本特藏精品·芥子园画传

盒装珍藏版

文末有详情介绍

李方膺《梅花图》

石涛 《灵台探梅图》

清 恽寿平 《五清图》

王雪涛 兰花

齐白石 兰花

朱自清 兰花

溥佐 兰花

俞致贞 兰花

启功 兰竹图

张大千 兰花

吴湖帆 兰花

龚文桢 兰花

朱屺瞻 兰花

潘天壽 兰花

溥伒 兰花

罗清 兰花

陆抑非 兰花

点击小程序,立即拥有

善本特藏精品·芥子园画传

盒装珍藏版

文末有详情介绍

柳子谷 兰花

康生 兰花

李苦禅 兰花八哥

黎雄才 兰花

五代 徐熙 《雪竹图》上海博物馆藏

南唐 李坡 《风竹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文同 《墨竹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文同《竹石图》

北宋 苏轼 《枯木竹石图卷》

北宋 苏轼 《潇湘竹石图》

北宋·赵昌 《竹虫图》

南宋·梁楷 《六祖斫竹图》

元 赵孟頫 《秀石疏林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 赵孟頫 《窠木竹石图》

元·王蒙 《竹石图》

元·倪瓒 《竹枝图》

元·赵雍 《青影红心图》

点击小程序,立即拥有

善本特藏精品·芥子园画传

盒装珍藏版

文末有详情介绍

元·顾安《 幽篁秀石图》

元·顾安 《竹石图》

元·柯九思 《横竿晴翠图》

元·柯九思 《清閟阁墨竹图》

明·陈洪绶 《竹石萱草图》

明·陈栝 《雪竹图》

明·金浞 《双钩竹图》

明·吕瑞俊 《竹雀图》

明·孙克弘 《 殊竹图立轴》

明·项元汴 《仿苏轼寿星竹图》

明·徐渭 《菊竹图》

点击小程序,立即拥有

善本特藏精品·芥子园画传

盒装珍藏版

文末有详情介绍

明·朱瞻基《 武侯高卧图》

清·石涛《 笋竹图》

清·郑板桥《十笏茅斋竹石图》

清·郑板桥《清风疏竹图》

清·李方膺 《潇湘风竹图》

清·罗聘 《竹石图》

清·赵之琛 《双钩竹石图》

清·任伯年《竹林七贤》

写生蛱蝶图 北宋 赵昌

菊丛飞蝶图 南宋 朱绍宗

菊石图 扇面 明 陈淳(1438-1544)

秋菊图 明 陈淳(1438-1544)

菊花图 明 唐寅(1470-1523)

桂菊山禽图 明 吕纪(1477-?)

翠竹黄花图 明 王榖祥(1501-1568)

点击小程序,立即拥有

善本特藏精品·芥子园画传

盒装珍藏版

文末有详情介绍

菊石灵芝图 明 王榖祥(1501-1568)

秋花图 明 徐渭(1521-1593)

菊石图 明 徐渭(1521-1593)

菊竹图轴 明 徐渭(1521-1593)

兰竹菊图 清 王铎(1592-1652)

竹菊石图 清 石涛(1630-1724)

四清图 清 石涛(1630-1724)

五色菊花图 清 恽寿平(1633-1690)

菊花图 清 恽寿平(1633-1690)

菊花图 清 恽寿平(1633-1690)

菊石图 清 李方膺(1659-1755)

墨菊图 清 李方膺(1659-1755)

菊石图 清 蒋廷锡(1669-1732)

菊石图 清 蒋廷锡(1669-1732)

点击小程序,立即拥有

善本特藏精品·芥子园画传

盒装珍藏版

文末有详情介绍

菊花图 清 张同曾

菊花图 清 李鱓(1682-1756)

锦鸡菊石图 清 沈铨(1682-1762)

雪菊图 清 高凤翰(1683-1749)

墨菊图 清 郑板桥(1693-1765)

盛菊图 清 钱维城(1720-1772)

菊谱 清 王延格

花鸟图册 清 余稺

菊有黄华 清 虚谷(1823-1896)

还来旧菊花 清 虚谷(1823-1896)

菊花图扇面 清 邓启昌(?-1896)

菊虫图扇面 清 邓启昌(?-1896)

菊花•蝗虫 清 居廉(1828-1904)

篱菊图 清 赵之谦(1829-1884)

菊石图 清 赵之谦(1829-1884)

菊石图 蒲华(1839-1911)

点击小程序,立即拥有

善本特藏精品·芥子园画传

盒装珍藏版

文末有详情介绍

把酒持螯图 任伯年(1840-1896)

东篱秋菊图 吴昌硕(1844-1927)

墙根菊华图 吴昌硕(1844-1927)

秋华图 吴昌硕(1844-1927)

竹篱菊石图 黄山寿(1855-1919)

菊石图 黄山寿(1855-1919)

菊石游鱼图 黄山寿(1855-1919)

菊道图 齐白石(1864-1957)

菊花蜻蜓图 齐白石(1864-1957)

秋色秋声 齐白石(1864-1957)

延年 齐白石(1864-1957)

菊花猫雀图 王一亭(1867-1938)

秋声丛艳图 蔡铣(1871-1946)

秋菊白鹤图 蔡铣(1871-1946)

晚香图 缪谷瑛(1875-1954)

月雅精选好书介绍

善本特藏精品·芥子园画传

NO.1

一部三百年前的画谱

为何有经久不衰的魅力

《芥子园画传》由著名才子李渔倡导编撰及出版。

为了让学画者均可有学画之乐,在其倡导下,李渔的女婿、赫赫有名的出版人沈心友,以及三位画家王概、王臬、王蓍共同编著而成这部《芥子园画传》。

他们寻得历朝历代优秀画作,再分门别类的, 从用笔方法、笔墨上色,到整体构图,都细细列上画法和口诀,同时在理论上汇集了历朝画论的精髓,堪称绘画界一部集大成之作。

《芥子园画传》一经问世,便不断再版、复刻、改良、派生。

康熙18年

初集《山水谱》编成,共五卷

初印本为木刻版

用的是开化纸,纸质细腻,颜色鲜艳

在当时堪称印刷精品

康熙40年

李渔已逝

王氏兄弟再受沈心友的委托

共同编撰了《梅兰竹菊谱》和《翎毛花卉谱》

同样以木刻版彩色套印

此为《芥子园画传》的第二集和第三集

世称“王概本”

嘉庆年间

出版商将画家丁皋的人物绘画技法编辑

增加成了 《芥子园画传》第四集

弥补了《芥子园画传》人物绘画的不足

光绪年间

因原本一再被翻版,刻印质量越来越差

巢勋临摹了前三集

又对第四集加以整理

通过石印发行

这便是 巢勋版

也是我们以前最为常见熟知的 全黑白版本

300多年,《芥子园画传》成为我国古代版本最多、印数最大、影响深远的画谱,培养了一批包括 黄宾虹、 齐白石、 潘天寿、 傅抱石在内的,以此为津梁,后又“师造化,得心源”而形成各自风貌的艺术大家。

直到今天,它依然是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

著名版画家、独立艺术家徐冰先生便认为《芥子园画传》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

它如同一本中国绘画的字典:树怎么画,山石怎么画,兰竹梅菊怎么画,其讲解和图式都不是笼统的,而是十分具体、明确肯定的。

《芥子园画传》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徐冰《芥子园山水卷》

与此同时,作为一本入门书、教科书,并不是临得不走样才好,边临边悟道,这是中国艺术的特殊性,你要在掌握方法和在方法的基础上体现你的境界, 《芥子园画传》中这些规定的画法,是给艺术家表达自我的依靠。

《芥子园画传》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徐冰《芥子园山水卷》

与此同时,作为一本入门书、教科书,并不是临得不走样才好,边临边悟道,这是中国艺术的特殊性,你要在掌握方法和在方法的基础上体现你的境界, 《芥子园画传》中这些规定的画法,是给艺术家表达自我的依靠。

NO.2

凝聚历代书画家之心血

可读可学可赏

自《芥子园画谱》问世以来,已经形成了“丹青家罔不家置一编”的局面。

不仅是作为绘画学习的书本,拿来欣赏,亦或是想要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芥子园画谱》也都非常值得一观。

300多年的时间里,芥子园出了诸多版本,最为常见的巢勋版,虽然内容丰富,却是全黑白版本,不管是观感还是珍稀度上,都不如康熙年间。

而今天我们为大家推荐的《特藏精品·芥子园画传》(盒装珍藏品),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选用的底本便是《芥子园画传》最初康熙本之彩色套印善本。

该底本 由收藏家郑振铎先生捐赠,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古籍部,可以说是目前仅存的《芥子园画传》极为珍贵的上乘底本。

不仅可观,可赏,亦可用作收藏。

中国画古色古香的韵味,在书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设色清新典雅。随便翻开一页,都是美的享受。

此套书含三集十册:

一集《山水谱》四册

二集《梅兰竹菊谱》四册

三集《翎毛草虫花卉谱》二册

山水风光、梅兰竹菊、翎毛花卉、皆网罗在册,十分可贵。

特藏精品·芥子园画传(盒装珍藏版)

赠毛笔一支

原价350元

现在仅需199元

点击小程序,立即拥有

善本特藏精品·芥子园画传

盒装珍藏版

三集十册《芥子园》,用的全部都是细腻柔软的开化纸,这也是清代最贵的纸,质地细腻,柔软可爱,摸起来柔润而有韧性。

与此同时,为了最大程度地把原汁原味的古籍呈现给大家,本套书完全遵照原版,16K大开本,每一页都是原版的单页大图。

使读者能够充分看清每一张图,也能够参照临摹好每一幅图。

【可观】

设色丰富,视觉盛宴

和市面上最为常见的巢勋版相比,这版《芥子园画传》的颜色首先就让人眼前一亮。

先来看几张山水:

赭石、青绿、靛蓝,还算是相对普通,到第三辑《草虫花卉谱》《翎毛花卉谱》的时候,那绝对是版画史上的奇迹。

书中同时附有各种颜料的使用与调色方法,可谓细致入微:

草绿 :“凡靛花六分,和藤黄四分,即为老绿,靛花三分,和藤黄七分,即为嫩绿”;

苍绿色:“初霜木叶,绿欲变黄,有一种苍老暗淡之色,当于草绿中加赭石用之。秋初石坡土径,亦用此色”......

单单只是翻看,便是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

点击小程序,立即拥有

善本特藏精品·芥子园画传

盒装珍藏版

【 可学 】

以芥子园为师,终身受益

“基本功不足,用笔不入门,就从头来,从芥子园开始。”

这是当代著名画家姜宝林教导学生时,最常说的一句话。

这部书之所以成为传世经典之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在于其循循善诱,画理画法深入浅出,图示技法浅显明了,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在这部画谱里面,从来没有宏大叙事,没有夸夸其谈。

只讲画,只归于具体。

讲如何从矿石中去获得一种色彩,讲详细的笔墨,讲皴法,一钩一画的那种细致,一景叠一景,一事接一事,引导人走向无限。

第一集山水卷。

除了对山水画基本原理“六法”“六要六长 ”“三病”“十二忌 ”“三品”“分宗”“重品”“成家”等的说明。

还总结出:

15种树法,35种叶法,32种夹叶及着色钩藤法,11种石法,14种皴法,12种山法,11种坡径矶田石壁法,12种流泉瀑布石梁法,3种水云法,120种点景人物,26种点景鸟兽,28种墙屋法,16种门径法,31种城郭桥梁法,9种寺院楼塔法,12种界画台阁法,3种舟辑法……

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这里基本全有了。

一个简单的花头,就有五瓣花、六瓣花、八九瓣花、多瓣花、刺花、藤花、大花……

每种花,又有花苞、半开、盛开各种样子,一看就懂,科学合理,浅显明了,即使是零基础也易领会、易临摹。

梅、兰、竹、菊四册,更是将我们喜闻乐见的画画题材做了更具体的拆分,同时还有名家范本可以参考~随时可以上手!

梅之傲骨。

兰之清幽。

竹之坚韧。

菊之淡然。

甚至细致到告诉你:

“凡颜色碟子,先以米泔水温温煮出,再以生姜汁及酱涂底下,入火煨炖,永保不裂。”

“唐画中有一种红色,历久不衰,鲜如朝日,此珊瑚屑也。宣和内府印色多用此。虽不经用,不可不知。”

“凡画上用粉处霉黑,以口嚼苦杏仁水洗之一二遍,即去。”

对于学画者而言,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绝对名副其实。

点击小程序,立即拥有

善本特藏精品·芥子园画传

盒装珍藏版

【可赏】

赏名家范本,品诗画雅趣

画谱每集开篇都有如何学习中国画的画论,然后图文并茂由简入繁做详解,最后以名家画谱以作借鉴,形成一个完整的教授过程。

因此《芥子园画传》,不仅是关于画技的详细解构,还是真正的大家范本!

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范宽、李思训、李唐、刘松年、郭熙、李公麟、萧照、李成、米芾、米友仁、倪瓒、黄公望、吴镇……

那真的是大家云集,看完直呼痛快。

《画传》全三集中一百多幅全图的配画诗:“上自晋唐,下及元明,或诗或词,或赋或赞,皆择其与画吻合。”

诗与画珠联璧合,亦颇见匠心。

《山水卷》“摹仿诸家方册式”第八幅画面中,山石嶙峋,耸立于川流两岸,左岸一株古松傲然挺立,松下平坦的石坡上,一人正枕臂醉眠,神态舒坦自在。

题诗则徐渭的一首绝句:

“不负青天睡这场,松花落尽尚黄粱。梦中有客刳肠看,笑我肠中只酒香。”

题 诗 后 有 印 章二:圆印曰 “卧游”,方印曰 “一丘一壑”。

诗、画、书、印相映成 趣,意 境,得到了完美的呈现,画有尽而意无穷。

于学习绘画者而言,《芥子园画传》既有用笔、写形、构图等基本技法的介绍,又能欣赏古人技法的优良传统,于收藏者而言,亦是一套典藏的精品。

而在装帧上,上海书画出版社也极为用心。

全彩印刷,装帧精美、版式典雅清新,古韵古香,不管是自留学习收藏,还是当作赠礼,都是绝佳的选择。

点击小程序,立即拥有

善本特藏精品·芥子园画传

盒装珍藏版

我们还为大家争取到了特别的福利

套餐一

特藏精品·芥子园画传(盒装珍藏版)

赠毛笔一支

原价350元

现在仅需199元

套餐二

特藏精品·芥子园画传(盒装珍藏版)

赠周虎臣毛笔一支

赠簪花仕女图卷轴

原价450元

现在仅需238元

《簪花仕女图》卷轴图正在制作中

本图为设计图,仅供参考

以实际收到为准

芥子虽小,能纳须弥。

愿这部《芥子园画传》犹如小小的种子,携带着能量,飘散在各处,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一座须弥山。

点击小程序,立即拥有

善本特藏精品·芥子园画传

盒装珍藏版

—— 月雅好 书 推荐 ——

关联公众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