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上的“梅兰竹菊”,内涵有这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梅兰竹菊种植 开幕式上的“梅兰竹菊”,内涵有这些

开幕式上的“梅兰竹菊”,内涵有这些

2024-07-11 22: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杭城与梅花之间的关系,也非同寻常,据媒体报道,早在唐宋时期,杭州就逐步奠定了作为中国赏梅东南中心的地位,尤其是宋代,冬季一片“梅色”,赏梅之风达到历朝高点。赏梅点也是随处可见,时至今日,还能在杭州看到不少与梅花相关的地名,比如西湖葛岭的红梅阁、市中心地名“梅花碑”等,孤山、灵峰与西溪也因大规模种植梅花,被誉为“西湖三大赏梅胜地”。

杭州市富阳区上官乡“兰花大会”上的兰花。图片来源:新华社

兰花位列中国十大名花第四,在世人眼中,它生于深谷,性幽娴雅,不争于世,也因此成为高洁典雅的精神象征,用来形容纯洁素雅之美。

一株兰花万首诗,漫漫诗词长河中,屈原曾作“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表达不随波逐流、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气节;孔子也写下“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表明内心的坚定;还有郑板桥的“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将兰花的君子之姿跃然纸上,至今仍被世人传颂。

浙江是中国兰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史料记载,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在绍兴渚山种兰,这大抵是浙江养兰的最早时间。明代时,杭州兰花开始兴起,一些农户开始养兰花卖钱,明文震亨在《长物志》将出于杭州的兰花称作“杭兰”,紫花黄心、白花黄心、花紫白等都是杭兰中的名品。

这段历史,也让杭州成为久负盛名的兰花观赏胜地,岁月流转,沧海桑田,杭城人爱兰、种兰、赏兰的传统却依然如旧,生机盎然的兰园,带来盎然的春意和不散的幽芳,也让兰花美好的品格永久流传。

位于杭州临安区的杭州竹文化园。图片来源:新华社

竿竿翠竹,或生于庭院,或居于密林,四季青翠,不畏寒暑,一生只开一次花,自带一种天然的儒雅之气,正是这种气质,孕育出“立身端直,处事谦卑”的精神内涵和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历史上文人墨客中,爱竹、种竹、咏竹、画竹的不胜其数。

比如,苏东坡就对竹子爱得深沉,留下了“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郑板桥也喜竹,他题于竹画的诗数以百计,最有名的可能便是在《竹石》图的画眉上提的那首“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难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白居易更是以竹为伴,据说,无论身居何处,白居易的住处都有竹可见,“小书楼下千竿竹,深火炉前一盏灯”就是其作于杭州的诗,表达了白居易在竹林遮掩的书楼中读书的闲适。

杭城的竹子,被西子湖潋滟的水光所衬,柔软中带点刚毅,与西湖“湖畔赠伞”的故事一起,构成了杭城独特的人文景观。

杭州菊花展上的菊花。图片来源:潮新闻

菊花在秋风中绽放,沉静悠远,有着“花中隐士”的雅称,位列中国十大名花第三。

历史记载,中国栽培菊花历史已有3000多年,文人墨客笔下,菊花有梅花的傲骨和兰花的隐逸,既投射君子“凌霜之志”,也独具一份闲适自在。

因为菊,陶渊明成为了“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的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尽了人们对田园风光的向往,传诵千古而不褪色;因为菊,风雨飘摇中的家国忧思有了寄托,李煜的那句“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以菊衬景,写尽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至今仍为世人铭记……

杭州赏菊历史悠久,有史料记载,南宋时期,杭州民间就曾多次举办菊展、菊花会、菊花宴等。民国时期,爱菊成痴的张又莱、张衡将家宅取名为万菊园,专心于菊花的培养,1933年,张又莱去世后,弟弟张衡将其保存的菊花品种及其照片等有关资料捐赠给杭州市政府,推动了菊花栽种的普及。

后来,杭州市政府还在孤山建起“万菊亭”,以纪念这段历史。

如今,菊花盛放的时节将要到来,在杭城的大街小巷,似乎已隐约看到引人垂涎的菊花宴席,让我们在弥漫的菊香中,品味跨越千年的君子风骨,感受诗画江南的绝美风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