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礼:一片丹心图报国 悠悠岁月献航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梁思礼读后感 梁思礼:一片丹心图报国 悠悠岁月献航天

梁思礼:一片丹心图报国 悠悠岁月献航天

2023-05-11 19: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82岁时的梁思礼院士 

  4月14日上午,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梁思礼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之际,航天战线失去了一位为它奋斗了60年的功臣。 

  1.丝丝牵挂 难舍航天 

  即便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梁思礼院士依然割舍不断对中国航天事业的牵挂。 

  去年年底,梁思礼的身体一直不好。在医院住了3个多月后,病情相对稳定,今年3月底得以回家。据女儿梁旋回忆,在家静养的那段日子里,父亲经常要求推他到窗边,因为在那里他可以看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大厦上“中国航天”四个字。 

  梁思礼的秘书杨利伟与他一起工作了20多年,在杨利伟眼里,梁思礼就是这样一位不折不扣的航天人。“我最后一次见梁老是今年4月10号下午,我带梁老友人的侄子来看望他。这个年轻人在梁老以前的单位航天科技集团一院12所工作。那天梁老坐在轮椅上,有些气喘,但还是不断向年轻人询问12所的情况。” 

  自2015年以来,由于身体原因,梁思礼已不经常到办公室,但这并不妨碍他对航天的关心。据杨利伟回忆,梁思礼一直非常关注重大航天工程,去年还专门让他去搜集北斗导航的材料,了解北斗导航工程的最新情况,并听取总部有关部门介绍情况。 

  身体不适无法看书和读报,梁思礼便靠家人的朗读和转述了解外面的世界,并进行思考。“他还关注暗物质,关注太空垃圾。”杨利伟记得,梁老还曾因外太空垃圾过多,而为人类的未来担忧。 

  最近一两年,梁思礼还在为太空育种的发展出谋划策。他认为,太空育种可以很好地解决我国粮食等农作物的生产问题,但国人对太空育种的理解还不到位,应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在他的推动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在去年年底专门确立了课题,研究我国航天育种的发展。

  1996年,梁思礼与任新民、黄纬禄、梁守磐、庄逢甘合影 

  2.名人之后与火箭设计师 

  对航天事业的难舍之情,源自梁思礼强烈的爱国情怀。据杨利伟回忆,梁思礼生前在作报告或者讲课的时候,经常因为谈到爱国、谈到航天精神而热泪盈眶。 

  这种刻在骨子里的爱国品质,与他父亲——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不无关系。梁思礼是梁启超最小的儿子。中年得子的梁启超非常疼爱他,亲昵地称他为“老白鼻”(由英文Baby一词音译而来)。 

  虽然在他还不到5岁时,父亲便离世,但梁启超生前所言“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对他影响颇深。梁思礼曾说,“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但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 

  梁启超著有《少年中国说》,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进。梁思礼可谓其中的典型,他的一生都在践行着父亲的谆谆教诲。 

  中学毕业后,梁思礼到美国留学8年。1949年,获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的梁思礼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毅然放弃美国无线电公司的邀请,回国投入到祖国建设中。 

  1956年是梁思礼回国后最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成为钱学森院长手下的十个室主任之一。 

  以此为起点,他将全部身心都融入了我国导弹与火箭事业的发展之中。

  梁思礼进入国防部五院任中校时留影 

  如果说1956年是梁思礼人生的转折点,那么“东风二号”则是他航天生涯的关键节点。 

  1962年,东风二号导弹第一次发射失败,这带给梁思礼极大的震撼。但这次失败也让梁思礼真正懂得了应该怎样自行设计导弹。 

  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他提出“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不是统计出来的;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是管理出来的,不是试验出来的”重要理念,并领导开创了“可靠性工程学”这一重要研究方向,为提高我国型号发射成功率打下坚实基础。 

  在一院12所原所长董若环看来,航天可靠性工程学和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是梁思礼留给中国航天事业的宝贵财富。 

  此后,梁思礼还推动了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在航天运载器姿控系统、卫星天线、雷达等系统和产品研发设计中成功地运用,将可靠性的工作由硬件拓展到软件。 

  悠悠60载,梁思礼不断攀登科学高峰,也填补了中国航天一个又一个的空白。他与第一代航天战士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创建起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 

  正因如此,虽然一生有过很多头衔,但梁思礼最珍视的还是“火箭设计师”。

  梁思礼与杨振宁在一起交流 

  3.乐天豁达的科学家 

  梁思礼去世后,家里一直播放着圣桑小提琴协奏曲。 

  早在几年前,梁思礼就定下播放这首曲目的遗愿,“不要放哀乐,不必悲伤和沉痛”。他希望前来送行的人们能感受到音乐的优美和宁静。 

  在12所控制系统原副总设计师孙凝生眼里,梁思礼一直如此豁达,“对人十分友好,从来没有架子”。 

  孙凝生曾是梁思礼的下属,经常跟着他去发射场出差。“那个时候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一个月工资才几十元。梁老总收入比我们高,我们就经常对他‘敲竹杠’,让他请吃饭,他总是很爽快就答应了。” 

  曾经的一件趣事也让12所原主任设计师杨德生印象深刻。“有一次在太原基地,梁老总给了十块钱让我们帮着去买烟。买烟回来后,我们给老总一颗糖,等他吃了以后,我们就说这是用找回来的钱买的。梁老总哈哈大笑,也不跟我们计较。” 

  豁达的梁思礼兴趣广泛,他是围棋爱好者,对体育的爱好也几乎贯穿了他的大半生,爱看NBA,喜欢姚明。耄耋之年,他还坚持游泳,最喜欢他自己称之为“水母式”的泳姿——长时间漂在水面上,轻轻划水,也可以一动不动。 

  在秘书杨利伟眼中,乐观幽默是梁思礼的又一大标签。 

  1994年秋的一天,梁思礼和夫人去参观新建成的公主坟立交桥,边走边看,一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没有任何阻拦、遮挡的将近6米深的施工井中。 

  幸亏他的衣服挂在井中的梯子上,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旁边的人都吓坏了,赶紧送他去医院抢救。经过治疗和疗养,梁思礼逐渐恢复了健康。对这一经历他曾开玩笑地说:“你看,我这算是深入基层了。” 

  生活中豁达开朗,但工作中的梁思礼却是一个严谨、“较真”的科学家。 

  参加评审会的时候,如果他认为有不确定因素或者分析不够全面,就一定会拒绝签字,哪怕有的时候领导和其他专家已经觉得可以了。 

  据航天科技集团原科技委顾问朱明让回忆,当年梁思礼就因为敢于直言,让时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的钱学森深入基层,发动起科研人员,展开了一场航天控制发展史上的“杀血路”活动。 

  “1962年东风二号导弹发射失败后,控制系统修改设计上遇到一个瓶颈。在研讨时,很多技术领导在场,但谁都不敢说话。这时梁思礼站了出来,坦陈修改设计中的困难和问题。听了他的报告,钱学森随即指示成立专门攻关小组,‘杀出一条血路来’,并表示要亲自参加。随后,十几个人的‘杀血路’小组成立,历时3个多月,研究提出多种方案,成功改进了控制系统。之后,该型号连续8次发射成功。”朱明让回忆道。

  2010年,梁思礼在上海指导工作 

  4.注重传承 光启后人 

  梁思礼十分重视为航天事业培养后备人才。早在12所工作期间,他作为所长就曾主动帮助所里的年轻人补习英语。 

  “我们这一批人大学时学习的是俄语。梁老总英语很好,为了帮助我们提高英语水平,他自己办了个‘培训班’。白天工作繁忙,到了晚上他还能精神抖擞教我们英语,整整持续了半年时间。”杨德生说。 

  随着年事增高,梁思礼不再像以前一样奋斗在科研一线,但他却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2006年到2012年7月,梁思礼以《中国航天精神和素质教育》为题,先后为国内十几所著名高校的学生和青年教师讲课。 

  很多人对他讲过的一个故事印象深刻。“我在美国有一个好朋友,当年我们都在美国留学,我回国了,他留在了美国。他是一家知名公司的首席科学家(相当于总工程师),我曾是航天部的总工程师。他的年薪是30万美元(上世纪80年代),我的工资只有他的百分之一。他在西雅图一个小岛上住高级别墅,我住在很普通的单元房子里。可能有人会问我对此有何想法,我的回答是,我干的导弹是保卫我们祖国的,他干的导弹是瞄准中国的。能在这个宏伟事业中奉献自己的一生,我感到无上光荣和自豪。” 

  梁思礼还曾经多次受邀为刚入职的航天职工讲课,让航天精神和优良传统在一代代航天人中传承。 

  在这个推崇创新的年代,梁思礼以身作则,提携后来人。一院天津火箭公司副总经理隋国发开展了基于知识管理的精益创新方法研究,辗转找到梁思礼。梁思礼了解情况之后觉得非常有价值,便大力支持,曾先后三次听取专门汇报,并且安排相关讨论。 

  2014年七八月份,集团公司安排专家授课,其中就有隋国发介绍他的这套创新方法研究。他请梁思礼去坐镇支持,梁思礼爽快地答应了。 

  当时安排的地点在廊坊培训中心,组织者将课程安排在了上午,这就意味着89岁的梁思礼必须提前一天到廊坊。 

  那时候正值暑期,晚上在房间睡觉开空调冷、不开空调热,梁思礼翻来覆去一夜没有睡好觉,但第二天他依然精神饱满出现在了课堂,做了15分钟的推荐,帮助隋国发的研究通过了评审。 

  “梁院士近90岁高龄的时候,我去找他汇报工作。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我本想谈20分钟,但梁院士和我聊了将近3个小时。”想起这些事情,隋国发仍然十分感动。 

  梁思礼生前特别喜欢萧伯纳的一句话——“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一定要把火炬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后一代人”。 

  梁思礼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魏京华)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