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风云》三十年:这里是香港的地狱,周润发、梁朝伟都呆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梁家辉的监狱风云 《监狱风云》三十年:这里是香港的地狱,周润发、梁朝伟都呆过!

《监狱风云》三十年:这里是香港的地狱,周润发、梁朝伟都呆过!

2024-01-05 13: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87年11月13日,由林岭东导演,周润发、梁家辉、何家驹、张耀扬等主演的电影《监狱风云》上映,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30年了。

友谊之光Maria  Cordero - 新歌风云集;监狱风云;金曲百分百(下)

该系列随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以黑帮、监狱等元素为创作背景的电影,堪称港产犯罪类型片中的代表作。

在《监狱风云2:逃犯》中,陈松勇对周润发说:

天是棺材盖,地是棺材板,喜怒哀乐事,都在棺材里。

这话一听就是江湖中人,而很多人早已监狱与江湖等同起来——都蹲大狱了能是什么好东西。但监狱里也有不少小偷小罪,也有绝路自卫,更有《黑狱断肠歌》中的梁朝伟这样的含冤记者。

正所谓死不入地狱,生不入牢门,说的无非是一个监禁,那监禁是为了什么?

监狱不是给受害者或其亲友一个公道,毕竟“恨意”无法量化,你砍我一只手结果坐了几年牢?但我这辈子就这样独臂了!

至于“改邪归正”,也就是到了现代,才引入这文明目标,但里面关着的龙蛇虾蟹有多少想改造自己?让自己重获正能量?从社会结构上来说,监狱就是用来节省社会管理成本的,包括执政者看不顺眼的人,反正把没规矩的都关起来管起来,剥夺多种自由,简化生活方式,则让这一切显得像一场社会实验:也许会坐牢坐出个电影工作者来(例如曾经做过黑道的演员李兆基,现已身患重病),也许坐牢坐出个神经病来(王晶的《旺角监狱》)。

左为李兆基,是电影人也是社会人。根据香港惩教署的最新记录,在囚总人数为8438人,而惩教署也是香港人数第三多的纪律部队。

这几十年间,香港经历了乱世盛世,里里外外变化太大,也让「监狱」这场社会实验的成果非常具备借鉴意义,而香港电影也不断记录着这变化,可以管窥一二:

数据来自香港惩教署官网

6/70:民主法治在监狱里

香港60到70年代,正是从黑白勾结官匪一家转型为法治社会,早期像《跛豪》开场里警察强迫人认罪的事经常有,冤案不计其数,有的甚至为了帮警察「破案」而主动「认罪」,能反映这个时期的电影当属98年前后的《黑狱断肠歌》系列。

「生砌猪肉」是粤语,意为诬陷。

恕我直言,海报够丑也是罪。这个系列的第一部《黑狱断肠歌之生砌猪肉》讲了个彻底的冤案,梁朝伟演一个香港记者,经常出于正义报道警察收黑钱贪赃枉法的新闻,结果被警察设计陷害。

第二部《黑狱断肠歌之无期徒刑》讲的是人性的反扑,吴镇宇演的一个律师,也是经常帮被古惑仔打官司,以防他们被警察滥用职权迫害,结果失手袭警。 

这俩主角一个记者一个律师,都是社会天平的平衡者,一个靠笔一个靠嘴,但如果没法律做后盾,他们在枪杆子面前就屁都不是了,这种「弱武力」的人设很明显就是针对60、70年代的香港社会无法治现象,他们都是跟恶警对着干才坐的牢,剧中的警察也基本是反派。这两部戏的结果一个黑暗一个光明,吴镇宇本来也就九个月的刑期,结果最后被恶警一再欺压忍无可忍,参与暴动跟一群犯人合伙杀了恶警,判了个无期徒刑。

相比之下,梁朝伟应该说是隐忍到底的,他始终坚信法律和正义,最后通过报纸申诉公义,恶警也没死,还是被抓了,走法律途径。 

不行就删帖呗,用不着送我进监狱吧

太平绅士造访时用英语争取权利,

所以说有文化很可怕。

律师喜欢谈权利,直到见识了权力。

一看就是坏人,专门收拾我们这种知识分子的。老话说物伤其类,看见好人被坏人逼成那样,谁不怒火中烧,但这两部的主角与其说是两个好人,倒不如说是法律和公论的化身,这剧情听上去似乎很说教,但编剧是李兆基啊——黑道人物茅趸华陈慎芝的小弟啊。 李兆基60、70年代就跟着陈慎芝混社会了,那时候陈慎芝是慈云山十三太保之一,有严重暴力倾向,李兆基吸毒被抓,陈慎芝也吸毒,俩人前后脚一起染上毒瘾,后来陈慎芝信了基督教,到处传播戒毒福音。

图片来自《南方人物周刊》

右为陈慎芝陈慎芝最早就在广州戒毒所布过道,他自称是爱国爱领导人的,还组织过反ZZ运动,但他也说在广州布道时,讲到自己信基督教的生活经历时所长就不肯让他讲下去了,他对此有点意见:

我不能不讲我信基督的经历,耶稣也叫我爱国的!李兆基则更直接进了电影圈,他也是这两部《黑狱断肠歌》的编剧以及《古惑仔》系列的艺术顾问,这也难怪《黑狱断肠歌》系列里面有那么多真实牢房规矩的典故——人家当年可是真的坐过牢啊!主席教导过,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你没坐过牢怎么能说得清牢里面的规矩呢?尤其是在1970年前后那个没规矩的年代,潜规则就是真正的规则,这其中就包括法律条文上根本看不见的私刑:

尿架(新人半夜要托着资深的老大去尿尿,很容易溅到脸上啊)

把头发剪碎进奶茶里,喝了绞肠剧痛。来,趁热。

有时觉得法律是屁,有时也只能信它。当然还有狱里的爆菊和百合等囚犯对囚犯施加的私刑,但这种事在亚洲地区稍微少一点。

牢里的规矩还包括去绞刑房里得朝四方拜拜,毕竟那里杀气太重。香港最后一例绞首死刑是1966年执行的,此后再无执行过死刑,一直到1993年从法律条文中废除。

见证香港所有死刑的赤柱那十年,香港经济提速,监狱也开始慢慢学习文明和法治,可以说记者和律师这两个阶层,就是这个历史时期的关键推动。 

但在1973年的夏天,香港监狱曾经发生过一次大暴动:赤柱监狱关押的罪犯已达3000多人,而这座监狱的设计标准最多只能收容1538人,天气热心火旺,那群囚犯劫持了一个狱警发起暴乱,最终跟监狱外的警察对峙了两天,终于谈妥。 

港岛东南赤柱东头湾道99号,有空来坐。

而这个暴乱发生的地点——赤柱监狱,就是包括《监狱风云1/2》一开场的地点,这座监狱自1937年始建,当年香港所有的死刑都在这里执行,其中聚集的戾气可想而知。

单人禁闭室,俗称「水饭房」。

一说到赤柱,就等同监狱的代名词,这里关的都是重刑犯,要么就是犯案太重,要么就是身份特殊,例如犯过大案的省港旗兵叶继欢,以及前任特首曾荫权,现在都关在那里。

《省港旗兵2》里的徐锦江等三个军人也是关在那里,但特首这样的人应该关在水饭房(单人间),而像《监狱风云》中的集体宿舍,则是另外的区域。

叶继欢前阵子因癌症去世

曾哥前阵子被谣传自杀

按区域来划分的话,集体监狱才是犯人们经常自嘲的“社会大学”,因为你要跟那么多人混,上有牢头狱卒,下有各帮各派,再加上几个神经病和几个老实人,简直就是微缩型黑社会,食物链条清晰可见。

在这个链条里生活,如果没靠山没钱,你该怎么做?没事,周润发教你。

7/80:法治在哪里呀法治在哪里

1970到80年代,正是香港整体社会转向法治人权稳定的转型期,监狱也不例外,对比这个时期的监狱题材片,会发现犯人干活、生病、关禁闭,权利都能得到应有的保障,规章制度也不再是虚设,这个时期的作品当然就是《监狱风云》了。

这部1987年由林岭东执导的电影,是当年的票房亚军,同时也是那么多监狱电影中最为人称道的,第一个原因是写实,另一个原因还是写实。第一个写实是说监狱生活的细节,以及各种偷鸡摸狗的生活伎俩,第二个写实,就是监犯的生活状态,这两个真实都被周润发承包了。

周润发演的阿正这个角色本身就跟后来的《黑狱断肠歌》以及三年后的《火烧岛》系列人设完全不一样,他没那么正义,他也没被冤枉(错手害死老婆),他也引人同情(还有个儿子),他在监狱里不像黑社会那样横行霸道,也不像弱势羔羊一样任人欺压,甚至有的人还敬他三分。 

究根结底,他是个混子。『混』这一个字,简直可以说是监狱生存的不二法门,坐牢也要按照基本法啊。无论在监狱内外,混子是最懂过日子的,能周旋于黑道和狱卒等各色人,半玩笑半认真,他知道在监狱里就是熬时间,这也最能代表大部分犯人的心态,哪怕是黑社会,也是混日子,惹事还是得加刑。

总之,凑活过呗还能逃咋地?电影一开始,周润发就认识了刚进牢房的梁家辉,梁家辉斯文瘦弱,之前本来是个平面设计师(啊我的设计师同事们),因为误杀了一个欺负他家人的黑社会而入狱,进来之后他各种懵懂,又卷入大咪和狱警杀手雄的利益争斗里,得亏周润发处处替他解围。

这种两难处境反而能体现阿正的周旋本事,他都能简单三言两语化解危机,被罚关禁闭也能苦中作乐,周润发的嬉笑怒骂真是把这个角色演到家了,能混就混,没事就回监仓睡觉了——要不是逼急了哪条狗愿意跳墙。 

所以最后那场十分钟的血腥斗殴戏尽显真实粗粝质感,监犯们那种毫无章法的打斗,但却几乎每一招都想把人弄死。

这时候完全靠死拼了,周润发也爆发了,好人也被逼成丧尸了,他收起了平时的笑嘻嘻,换上了亡命之徒的表情,怒吼着用手臂把大咪的喉咙锁在床头,任凭狱卒用水枪冲射也不为所动。 

最后他流着一嘴血,踩着踏板一路冲过床板,怒号着把狱警杀手雄的耳朵硬生生咬下来,笑嘻嘻的吐血三尺!

那个场景真是看得我小时候渗得慌,无论从周润发的受伤的肢体语言(刻意营造的笨拙),还是从进攻的方式(用床板起跳直接踹在对方胸口),还是最终攻击的方式(像禽兽一样咬下耳朵),那都是一种最原始的暴力,人已经直接被兽化了,电影也被推向高潮。 

而最后阿正居然没被判死刑或者被狱警们整死,因为这是7/80年代的香港监狱,法治真的逐步走来了,虽然还有恶警和私刑,但毕竟局面已经开始得到控制,法治逐步建立。

《监狱风云》已经不再像《黑狱断肠歌》那样反映恶劣潜规则,它更像是在讲一个生存的故事,在监狱这个小型社会里。

而在周润发演的阿正身上寄托了生存之难,阿正不是冤案,他只是在众多势力中苟延残喘而已。导演林岭东也并非想说「这里有个好人」,他只是展示了一个有善念有恶行的普通人罢了,这也从侧面说明香港监狱里的法治已经比十年前有了极大改善。

当阿正在除夕夜对着窗口祭拜被自己错手杀死的老婆时,那一口吸入鼻腔又缓缓吐出的烟,最终像生活一样散开来。

到了《监狱风云》第二部,也是如此,但剧作结构上没第一部那么完整,而是在内容上涉及到了监狱生活的另一个题材:越狱,同时也加入了「省港旗兵」的新移民帮派元素。 

越狱这回事,其实基本不可能像美剧《越狱》那样的精心策划,那是典型的意淫,因为监狱的防备基本是完善的,而计划这玩意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抓回来就是加刑。 

幽默的同胞精神

周润发纵身一跃

逃亡路上的饮食问题

按风险成本来算,越狱的大都愿意相信蛮力和运气,你自己能有多少蛮力?计划能有多周全?到头来还得借助群众的力量:引发暴乱先!

郑保瑞的《杀破狼2》里吴京在泰国监狱里引发骚乱好逃走,也是得先从警备控制室下手,打开牢房的门,让所有人参与暴乱。

《杀破狼2》,泰国监狱。

单兵作战反而是少数派,像洪金宝在《火烧岛》中越狱是靠野外工作时开警车跑的,而《监狱风云2》里的杨松勇和周润发都是爬铁丝网跑的,《女子监狱》里的夏文汐则是跳到垃圾车里逃走的,这三个例子都必须靠狱警的松懈,以及个人活动的半自由状态,这种几率实则小之又小,谁坐牢天天等着这种机会可能枯等到死了。 

在监狱里的人,想到越狱的基本很少,除非是有重大事件,例如《女子监狱》里的陈加玲天天被女同猥亵,精神已经近乎崩溃,逃狱等于逃命。 

80-90:犯各种罪,坐一个牢

1982年,「香港监狱署」正式更名为「香港惩教署」,并通过具体条文来落实犯人出狱后的更生去处。

1990年,体罚作为条文里明令的「刑罚」,被废除了。

法治文明似乎已经慢慢成了共识,而反映这个时期的监狱生活的香港电影,也开始注重一些边缘化,以及特殊案例,最出名的就是邱礼涛的《等候董建华发落》,讲述三个不知刑期的少年重犯,因为回归事宜而耽误了定刑的故事,他们很可能就无限期的坐牢下去。

90年代前后正是香港电影「尽皆癫狂,尽皆过火」的时候,火了一个题材大家自然就一窝蜂跟上。如果说林岭东的《监狱风云》开了个好头,那么接下来轮番上场的电影,则共同丰富了监狱电影这个题材。《监狱风云》里的阿正和大咪是监狱里的大多数,但监狱中还有形形色色的少数派,有女人有疯子有能打的高手还有外籍人士,从之后跟拍的监狱题材电影来看,也许投资人们觉得这些人身上的戏剧性也许可以打开新的票房局面。女囚根据香港惩教署官网数据,监狱中的男女囚犯比例为8:2,每五个犯人中有一个女的,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女性犯罪的比率这几十年来有所增长,显然跟女性平权的意识崛起有关,而香港也设有紫荆楼、大榄女惩教所蕙兰更生中心等几个重要女囚惩教所。

跟“赤柱”成为男性监狱代名词一样,“大榄”也成为了女性监狱的代名词,在《女子监狱》中被狱中大姐大郑裕玲挂在嘴边显摆资历。如今看来,《女子监狱》这部电影的完成度之高,对于女囚的生存现状以及女性社会地位的反映都太到位了,这部上映于1988年的电影丝毫没有跟风电影的一贯的粗制滥造,它完整而多维度,很聪明的把女性特质揉入了电影里面,变成恐怖或救赎。

女人的坚韧霸道和柔弱怯懦等矛盾性格,平均地分配给了夏文汐、郑裕玲、鲁芬、冯宝宝等几位火力全开的演员。

尤其是戏中把女性的一些天然负担,譬如「来月经」和「生育孩子」,譬如「入狱体检得检查两个私处」和「毁容」,这些女性生理特质,跟监狱里的折磨相结合,成了让观众恐惧的东西:

试问当夏文汐即将临盆,挺着个大肚子参与监狱最后那场斗殴时,谁不会替她提心吊胆。

夏文汐的角色很具有社会代表性,她身上有自强的特质,是典型的「女强人」,自然与监狱里的潜规则格格不入,而跟郑裕玲不同的是,她施展对抗时,往往是柔中带刚,尤其是那英气与柔美并存的五官,让反抗更刺激人心——有多么矛盾,就有多魅力。

当她裸露着美丽的躯体被体罚,残酷与美纠缠在一块,不禁会让人想起她在《唐朝豪放女》里的性段落,进而佩服她对选剧本的眼光。

而显然,冯宝宝演的是女人生命中的重要角色——一位母亲,为了她的孩子在监狱中阿谀奉承苟活,她的母性爆发在最后孩子被推倒撞晕时。她的孩子是在狱中诞生的——她对孩子的爱,其实是在还她自己欠的孽债——这跟夏文汐当初坐牢的原因一脉相承:作为女儿出手保护母亲。而戏中最暴力的戏码,与其说是片尾那场集体暴动斗殴,倒不如说是郑裕玲在医院里被强迫镇定剂注射那场戏,不见血的暴力强制,层次要深得多。

这种层次感靠的是郑裕玲的超常发挥,郑裕玲更像是一个女版的周润发,而她不仅完成了一个大姐大的角色,更像钻石一样展示了女性的多重身份,有被强迫打镇定剂时孩子般落泪,也有宠爱孩子时的母爱,也用黄瓜满足自己的性需求,最后用武器捍卫自己。

而鲁芬饰演的「山东婆」是典型的形象满分,可惜她之后也很少遇到供她发挥的角色,斯人已去。这种种表演加起来的完成度之高,在监狱题材中是非常罕见的,我们完全可以抛开女性这个特定语境来欣赏她们的表演,以单部戏为标准,那这部戏就是顶点。困兽牢里总有一些肌肉怪和健身狂,正如谈到香港cult片一定会提及的《力王》。这部戏里的监狱像是一个原始象征,已经退化成一个斗兽场,各色酷刑刑具,人也退化成肉搏机器。 

这部片子最美丽的地方,就是它把肌肉和力量作为一种终极目标去追求,一追求就自然引发各种怪力乱神的杀戮手段,血腥中流淌着荒诞美。

疯子 不知道是不是刘以达的形象太适合演这类角色了,从《食神》《大内密探灵灵发》到《黑狱断肠歌》,他那张冷面一出现就足以胜任非正常人类研究所所长一职。

《黑狱断肠歌》中刘以达饰演的大师每天都在监狱里叨念着一句“天文台有电,裤裆穿了有得补”,而且无论是黑社会老大还是惩教主任,他都可以肆无忌惮的走到对方耳边念一句,念完就走。

这也许只是一句疯话,就跟他当年坐牢的原因一样疯:有个巡逻警察问他干什么的,他说是「打铁」,结果给听成了「打劫」——他也只是那个不讲理年代的产物之一。

外籍人士 2000年之前的香港监狱题材电影很少看见外籍人士出场,除了《女子监狱》里的正派印度裔狱警肥妈自嘲“我们这些九等民族”,而近年来能看到《选老顶》里有几个印度裔囚犯。很可惜,镜头从未对准他们。狱警 为了制造戏剧化,大量监狱题材电影往往选择简化狱警这个群体,将他们等同于施暴者与统治者,基本上很少去考虑他们的真实人性。任达华的《监狱风云之狱警》压根就跟狱警没关系,而2014年的TVB剧集《再战明天》算是难得讲到狱警。

但这倒是应了杜琪峰那句话“警察比谁都容易犯罪,这个职业本身就是边缘化”。 也许《黑狱断肠歌》里吴孟达那句透着凄凉的台词更能说明问题:我们在这里坐牢,他们(狱警)在这陪我们坐牢,大家也没啥区别。

罪与罚永不对等衰乜啊就是「犯啥事」,这句话是犯人进牢房前的必答题,而你具体犯了什么罪确实影响你在监狱里的待遇:群殴砍人的必定有黑社会背景,强奸犯的必定被众人所鄙视折磨。《监狱风云》里的周润发因为发现老婆去做妓女(其实是他自己烂赌老婆出去帮忙补贴家计)而错手杀了老婆,《黑狱断肠歌》里的吴镇宇一个酒瓶敲了警察的头判了九个月,《女子监狱》里的夏文汐因为眼见母亲被高利贷打,而抄起家伙爆了高利贷的头。

至于那些黑社会,不说你也能猜得到他们都怎么进来的。

罪与罚永不对等,不是世道不公,而因为是两码事,杀人偿命其实是一个死循环,因为人已经死了,你可以报仇但痛苦永存。而监狱也不负责让受害人舒服,还是那句话,它是一个社会实验室,但实验结束之后呢?《黑狱断肠歌》里有一个监犯曾经说“我都坐了二十年牢了,外面的社会都变了,还不如死在这”,这种被害怕社会遗弃的心理被王晶用《旺角监狱》放大了:张家辉演的黑社会刀手在狱中患上精神分裂症,简单说,坐牢坐傻了。在他三十年的牢狱生涯之中,社会也已经翻天覆地,监狱制度迅速迭代,整个香港自然更快,丽声影院早就关门了,而座机电话这玩意已经迅速淘汰成古董,年轻人一手一个iPhone,他彻底懵了,外面的陌生社会比监狱更恐怖。

这部用力过猛失去分寸的电影除了张家辉的表演有看头之外(可以看出日后他演毒战的一些端倪),还有一点就是囚犯更生问题探讨了。而香港惩教署的在囚人士报考职业资历和工艺技能的考试,及格率竟达97%,可能在里面憋坏了真的就开始爱上读书学习了,但香港惩教署对于更生计划的投入力度,确实每年都在加大。

资料来自香港惩教署官网

资料来自香港惩教署官网

《飞砂风中转》里的郑伊健就是坐牢之后出来参加大学会考的,虽然有点调侃,但这些人出来之后何去何从确实是个社会问题,也自然成为了电影的问题。监狱电影如果还像去年的《一狱一世界》那样去猎奇监狱里的私刑生活,哪怕就商业价值来说,也有点过时了。

真正大帮派

没什么比当下更重要,像《一念无明》,去关注精神病人走出青山病院之后的生活。

余文乐饰演的精神病人曾经失手杀了母亲,被判关于香港青山精神病院。当他疗程结束走出社会之后,在别人和自己的目光里,还能怎么活下去?还能活下去么?

自己看自己都不像人

这场社会实验还在继续,我们都是实验对象。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