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具民族特色的桥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桥的分类和桥的名称 世界最具民族特色的桥梁

世界最具民族特色的桥梁

2024-06-24 10: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风雨桥,顾名思义是能够挡风遮雨的桥。 '是指在桥梁上加盖廊道,亭子和阁楼等其余建筑物的一种综合建筑形式。 其起源于广西桂北的丘陵地带,即湘黔交界处,此地多为崇山峻岭,地形复杂多变,山岩陡峭,溪流众多,居住于此的侗民出行极其不便。 封闭的环境使得侗族人民与外界接触匮乏,风雨桥在这种环境下顺应而生,蓬勃发展,并形成了不同类型。据李长杰在《桂北民间建筑》中阐述,1990年,在桂北仅三江县的独峒,八江,林溪三个乡就有风雨桥112座,风雨桥的造桥者与设计者均为土生土长的侗民,他们运用当地独特建筑手法,融合自然环境,风水观念和功能需求,设计建造出一座座形态各异,美观大方的风雨桥。经过上百年的传承与发展,风雨桥在布局、构筑和建筑艺术上逐渐形成了独有的特色,是当地综合建筑技术的高度体现。

作为侗族的传统代表性建筑之一,风雨桥以其独特的方式反映着侗族人民的经济文化水平、生产生活方式和习惯,是研究民族建筑文化及设计手法的又一良好主体。 侗族地区偏僻的环境使得侗族人民在漫长的年月中仍然保持着原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留下了大量的风雨桥,为侗族民族建筑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目前,学界对传统风雨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类学,桥梁学和建筑等领域,鲜少对其建筑形制进行研究,本文以广西侗族传统的风雨桥为例,对其形制和分类进行梳理分析。

2广西侗族传统风雨桥的基本建筑形制特点

2.1广西侗族传统风雨桥的选址

侗寨多分布在崇山峻岭,溪流纵横交错之地,桥梁是出行必不可少对的交通手段之一,基于村寨原有地理环境上对风水因素和侗族人民广西的心理因素的综合考虑,侗族传统风雨桥通常有以下几种选址方式。 大多数侗民选择将风雨桥架设在在寨子的水口处。 侗寨依山傍水而建,水流就成为了侗寨的基本要素之一,入口为村头,出口是寨尾。 寨子水口处的风雨桥是不仅能够满足村民们来来往往的交通需求,也满足风水理论中水口处应该有关卡重镇保平安的要求。 村民们这样能够保护寨子的人畜平安,不受外界侵害,也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寨”的美丽壮观侗寨;二是将风雨桥架设在寨子中的溪流之上,这种风雨桥的选址通常是为了满足村民们来往的交通功能需求而设,功能性较强,体量依山势水流而设,都是小型的风雨桥;三则是在村子中旱地上建设风雨桥,在旱地上建设风雨桥这种方式是村民根据风水原因选择的结果,功能性较弱,主要是满足祭祀和风水的需要,比较少见。如程阳八寨局部为例,侗寨均围绕着水流建造成条形,并顺应山势扩张,寨子中分布着大大小小八座不同的风雨桥,其中主要的大型风雨桥有三座,分别为永济桥,即程阳桥;合龙桥和普济桥 .取主要风雨桥更为集中的马安寨区域放大,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寨子的入水口和出水口部位均设置了风雨桥坐镇。

2.2广西侗族传统风雨桥的桥屋建筑类型

根据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屋身、台基的“三段式”结构分类特点,可以将广西侗族的传统风雨桥分为两个部分:基座和桥屋。 桥屋指在风雨桥上加盖的遮风挡雨的部分,包括廊,屋和桥面;基座则是指桥跨和桥墩部分,其中桥墩只在大型风雨桥中设置;由于风雨桥的平面构成比较简单,千变万化的桥屋构成了风雨桥的千姿万态,也成为了构成风雨桥不同类型的评判标准。 通过对广西传统风雨桥的调研和相关资料参考,可以将其分为廊架型风雨桥和亭廊型风雨桥:

(1)廊架型风雨桥

廊架型风雨桥是风雨桥分类中最为简单的一种,整个桥屋均由廊架构成,无其它附属物,桥身的廊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单檐悬山廊顶风雨桥,这种类型的风雨桥每个廊架的高度相等,宽度一致,不存在变式,规模通常不大,遮风挡雨的功能性很强。廊的间数控制在五至七间,最小的只有三间;另一种则部分为重檐悬山廊顶,在原有单檐悬山廊顶的基础上,部分提高金柱的高度,使得提升部分桥屋的廊顶的数量增加,达到重檐的效果,提升的部分常在中部,部分有对称布局,常见为二重檐或者三重檐,造型相比单檐悬山廊顶丰富。桂林龙胜伟江乡红军桥是典型的廊架型风雨桥,单檐,悬山顶,原建于清光绪年间,在民国三十六年重建,全长37米,宽3.2米、高8米,共14跨,红军桥走道两旁设有长凳,供行人歇息,桥身正中为祭祀之处,在一侧加配两个吊柱,作神台,供奉神象、神器.

(2)亭廊型风雨桥

亭廊型风雨桥在廊架的基础上增加了亭的元素,即桥屋部分由廊架和亭子组成。 此类风雨桥的体型较大,将原有单调的单檐悬山廊顶的廊架型风雨桥用桥亭分隔成几段,每一段中间可能设置有重檐悬山的廊顶,建造重点在桥的亭部分。桥亭与桥墩有结构对位关系,不仅能够美化风雨桥,而且有结构的加固作用。 桥亭的重檐数目均为为单数值,最低值从三重檐口起算有几种基本形式: (l)歇山亭,(II)四角亭,(l)六角亭,(IV)八角亭。歇山桥亭平面为矩形,顶部采用重檐歇山顶的形式的桥亭成为歇山桥亭,只有四角亭会采取这种歇山桥亭的形式,侗族人民趣称其为“马屁股” ,因歇山顶收分的部分呈钝角,趋于圆弧状,侗人觉得远望与马屁股有一定相似之处,故起名如此,既形象又生动。 歇山桥亭的结构多为抬粱穿斗的混合结构形式,桥亭内部的金柱部分用穿枋相连,枋上用瓜柱继续支撑梁架形成局部的抬粱结构,檩条落在梁上,这是抬粱部分;但桥亭的柱子之间还是采用穿斗式结构。 歇山桥亭的体量不大,当有多种桥亭形式时,它常位于风雨桥的端头。四角桥亭的平面为正四边形, 采用的是重檐四角攒尖顶,在正四边形的中间立有雷公柱,或者落地的中心柱,桥亭内部的金柱和边柱用穿枋相连,用瓜柱支撑并将穿枋出挑,然后瓜柱再用挑檐穿枋和内部中柱连接,反复搭建即可。六角亭和八角亭的平面为对应的正多边形,搭建方式与四角桥亭相仿,通过加减柱的方式产生不同的变化的屋顶形式,这种风雨桥的体量较为高大挺拔。以上几种主要的桥亭形式中,歇山桥亭属于“非中心柱型”结构,剩余的四角亭,六角亭和八角亭均属于“中心柱型”结构。[4]即结构类型决定了桥亭的造型,细部结构使得桥亭有立面和造型上的变化。 桥亭根据桥平面的大小适时调整结构,常作五开间。

以程阳桥为例,程阳桥又名永济桥,是广西规模最大也最负盛名的一座传统风雨桥,造型别致,设计精巧,始建于1912年,历时12年建成,是二台三墩四孔的石墩木结构风雨桥,全长77.76米,宽3.75米。[5)桥上设有5个桥亭,也是整座风雨桥最为精美的部分,从中间向两边依次为六角亭,四角亭和四角歇山亭,均为五重檐,中间六角亭是五个桥亭中体量最大的一个,称为程阳桥的主亭,其每根主柱上均绘有青龙,天花上绘有凤凰彼此交相呼应,栩栩如生。 四角亭和四角歇山亭的体量对较小,宝顶上安装了宝葫芦,檐口翘角处有飞翔的仙鸟雕刻。 廊架和桥亭层层叠叠的檐组成了壮观的程阳桥,犹如巨龙横卧,郭沫若先生对此发出了由衷的惊叹,为其写下诗句“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寻高。 重瓴联阁怡神巧,列砥横流入望遥。”

2.3广西侗族传统风雨桥的基座建筑结构类型

作为民族性建筑,风雨桥的建造材料均取自于当地,杉木和青石是常见的造桥材料。 不同的造桥材料构成了广西传统的风雨桥不同的基座结构类型。

(1)木质基座

木质基座的结构方式比较简单,常用单项伸臂式桥基。即将木质梁架架在河岸,两端一起向河中心延伸,像手臂一样,这是最简单伸臂木梁的构造,适用于跨度不大的小型风雨桥。'6]如桂林龙胜伟江乡的红军桥是典型的单向伸臂式桥基的风雨桥,它的桥基将六根并排的原木并列排列,每根木头的直径不超过400mm,最底层的木梁的一头深扎入堤岸,另一端出挑,用同样的方式搭建上面几层直至两侧形成桥面。

(2)木石结构基座

当河流的跨度大时候,单纯的木制单项伸臂式桥基已经无法满足跨度的需求,由此双向伸臂木梁便应运而生。 在河流中部以青石搭建稳固的桥墩,桥墩上搭建木梁,分别向两边延伸,通过多设承托点的方式缩短跨之间的距离,伸臂端搁悬孔形成的双向伸臂木梁能够达到更大的跨度。']大部分桥墩呈楔形,竖向3%的收分,迎背水处为锐角,能够很好的减轻水的冲力。 如程阳桥的每个桥墩的宽度是2.5米,长8.2米,迎水角68,跨与跨之间间距为14米,共五墩四孔。 石墩上架起横向的枕木作为承接主梁的木垫,木梁逐层向上托,并双向伸臂,桥面采用用密布式悬臂梁支承。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