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的科学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桥梁承重比赛视频 《胡同里的科学家》

《胡同里的科学家》

2023-05-28 18: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弘扬科学家精神

“科学探索永无止境,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 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出品的《胡同里的科学家》纪录片已正式上线。 本纪录片引用了北京地理学会原秘书长王越所著的图书《胡同里的科学家》部分内容,以老北京胡同为地理依托,讲述住在那里的科学家的经典事迹。

茅以升先生,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也成就了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上期我们一同走进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回顾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的建造历程及其背后的故事。 本期,我们一起走近茅以升的求学之路及“桥梁人生”。

《茅以升》话剧

茅以升曾任北方交通大学(时含今西南交通大学和今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北京交通大学推出的一部话剧——《茅以升》,让茅以升与北京再次有了时空的交集。《茅以升》话剧通过多形态的艺术加工,再现了茅以升励志求学、倾情造桥、挥泪炸桥、精勤育人的生命华章。

茅以升与桥的缘起要从他9岁那年的端午节说起。端午节前,他与小伙伴早早相约去秦淮河看赛龙舟。但很不巧的是,在端午节的前一天,茅以升突然生病了,他的母亲便让他在家休息。茅以升就趴在窗边等伙伴看完回来分享赛龙舟的热闹情景。结果,小伙伴却慌慌忙忙跑来跟他说,看龙舟的人太多了,把桥挤塌了,很多人落水了,甚至还有人溺水了。茅以升听完大吃一惊,这件不幸的祸事沉重地压在少年茅以升的心里,造一座能使千百万人过河、永远不塌的桥的想法便在他的心中悄然扎根。

1916年,茅以升从唐山路矿学堂毕业后参加清华留美官费研究生考试,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美国康奈尔大学桥梁系录取。入学仅9个月,茅以升便拿下了康奈尔大学的硕士学位。看到这位桥梁界的天才少年,康奈尔大学校方希望茅以升能留下来担任助教,并承诺让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然而在茅以升看来,“纸上谈桥”一定学不到真本领,还得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他的导师——贾克贝教授就把他介绍到美国东部的一家大型桥梁工厂学习。从绘画、钢筋、工木,到油工,茅以升把建桥的所有工序都学习了一遍。

在实践时期,茅以升发现匹兹堡的卡耐基理工学院可以招收夜校的学生。茅以升当即开始了他半工半读的生活。茅以升之女——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茅玉麟介绍:“白天他到工厂做工,休息的铃声一响,他就要放下工具,掏出纸笔做头天晚上学校留的作业。”经过了将近两年时间,茅以升终于获得了卡耐基理工学院的工学博士学位。他写成的30多万字的博士论文,后来被誉为“茅式定律”。

从走上桥梁研究之路开始,茅以升建起生命之桥、知识之桥、人生之桥,他对中国工程技术人才和桥梁教育的影响延续至今。“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七八。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茅以升晚年时写下的这段话令人动容,也不断激励着一代代科技工作者。

致 谢

感谢中化地质矿山总局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地理学会、北京地理学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气象学会、北京老科学技术工作者总会、北京地质学会、北京光学学会、北京交通工程学会、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李四光纪念馆、人民剧场(以上单位排名不分先后)等36家组织和相关单位对本纪录片制作提供的支持。感谢邹宗平女士、茅玉麟女士、竺安先生对本纪录片提供的帮助。

来源: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精彩连连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