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村:记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江苏样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桃源村纪事 桃源村:记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江苏样板”

桃源村:记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江苏样板”

2024-07-10 15: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村边小溪流水潺潺,河边水车缓缓旋转,孩童们嬉戏穿梭在村头广场上,乡邻们有说有笑:大娘在赶做“手工桃木梳”,大爷在家门口酿着桃花酒,年轻的媳妇们挑拣着上好的“桃胶”装袋,等着远方的客商上门……走进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桃源村,一幅“世外桃源”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近年来,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桃源村围绕“生态·宜居·幸福”三大目标,用 “党群同行•幸福桃源”党建品牌引领美丽乡村再升级,促进经济增收,村集体固定收入从初期的50万元到2020年的489万元,完成从经济薄弱村到美丽乡村的蜕变。

  生态为底,绘就乡村振兴蓝图

  天刚蒙蒙亮,一阵鞭炮声在桃源村沟南自然村头响起,随着建房施工队开着挖土机进场,惠山区首个由村民自拆自建的农房改造项目动工。“这是连片的9户人家,全部由村民自掏腰包翻建。” 58岁的朱焕明住在沟南67号,一家四代7口人的房子是上世纪80年代翻建的,和周边的房子一样已是危房。“听说村里要改善村容村貌,打造宜居村、美丽村,我就提出自己出钱翻建房屋。” 朱焕明告诉记者,他的提议,得到周围9户村民一致赞同。“一户新房建筑面积250平方米左右,建造好主体建筑要投入40万元左右,虽然这些年来家里种桃、务工等收入不差,但我们要求房子造得好,钱要花得值。” 许多村民赶来看工程进度,盘算着自家是否要跟进。

  “整村改造完成后,将打造旅居养生休闲的地标。”桃源村党总支书记张谷告诉记者,为了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村“两委”正以“绿色、创新、文化、共享”为要求,坚持“以净为底、以美为形、以文为魂、以人为本”,着力建设一批在规划设计、文化内涵、民居建设、景观打造上体现乡村文化特色的美丽乡村。”

  桃源村地处阳山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域,也是太湖一级保护区,农田居多。村“两委”班子综合考虑,多措并举求突破,编制整村未来十年发展规划。全面构建“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水生态体系,打好碧水攻坚战。同时,凝聚村“两委”、党员干部、居民三重力量,重点突破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难点问题。“未来三年,我们将把自然村划分成特色村、重点村、发展村三类,确保一村一特色,形成‘一轴一核四板块多节点’的空间结构,擦亮锡西风光带生态底色。”张谷说。

  产业为基,书写绿色农业长卷

  “努力把‘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做好闲置农房激活文章,带动百姓增收,实现强村富民环境美,是我们的初衷和目的。”张谷说。

  说起桃源村发展产业的“致富经”,引入民间资本成立文旅投资有限公司,进行平台化运作的做法值得一提。一个民宿一个故事,一个民宿一个品牌,正唤醒沉睡的资产,真正实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既有颜值、又有气质”。

  目前,阳山镇农民创立的精品民宿,除了南山居、鸣珂里等家喻户晓的民宿外,今年又新增花间堂、既见桑梓、桃夭艺舍及漫野,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打造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漫山遍野的桃花是桃源人幸福绽放的笑脸。勤劳智慧的桃源人与时俱进,借得产业建设的东风,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变单纯的“卖桃赚钱”为综合的“以桃兴业”,当地农民先后创办出水蜜桃专业合作社、精品民宿、家庭农场、农家乐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把“甜蜜的事业”越做越大。目前,全村流转闲置宅基地3880平方米,12户村民每年共增加近10万元收入,村集体每年增收20万元,现全村拥有民宿15家,其中2家正在装修中。

  乡风文明,“点亮”百姓精神生活

  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乡村,是由内而外的美丽。不仅要有让村民“身有所栖”的粉墙黛瓦,更要构筑起村民“心有所寄”的精神家园。桃源村选取了 12 位有群众基础、有威望、有丰富调解经验的老支书、老村长、老干部,成立了“老娘舅工作室”。

  “我们既打法治牌,也打感情牌。”作为一名老支书,虞勤建离任后主动当起了“老娘舅工作室”室长。前两年,村内有一对亲兄弟因为土地承包权应该归谁、谁来种地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老娘舅”发现后,第一时间调解、商讨。坚持讲伦理、摆事实、说道理,通过一上午的不懈努力,成功让两兄弟握手言和,各退一步,共同在这块土地上种植桃树。收获后看着白里透红的水蜜桃,两兄弟不禁感叹道 :“若没有老娘舅们,说不定我俩今天还红着脸,这土地可就荒废了。”

  在“老娘舅”队伍的努力下,桃源村近年来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桃源村村民们说 :“‘老娘舅’就是我们最信任的人。”

  桃源村有一个自然村叫前寺舍,家家户户都姓周,为了让这个村子能拧成一股绳,桃源村从家风入手,瞄准姓氏文化、莲文化,将百条家训制作上墙,彰显“后代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一座座“冷冰冰”的墙体变成了传播文明的窗口、教育群众的阵地。

  如今的桃源村,齐整的村居依山傍水,荷花池畔,游步道边,暖风熏得游人醉……这不是诗,这是每一个生于乡村、长在乡村,或者喜爱乡村的人,向往的“乡村梦”。这些年,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条件的不断飞跃,美丽乡村的“升级版”,已不囿于山水美、农家富,而在于让居住其中的人们享受美丽乡村的幸福和谐,找到心灵的归属。   

  交汇点记者 张艾情  通讯员 俞显峰

来源:无锡日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