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印象 | 桂林: 小城故事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桂林文化风俗简介50字 城市印象 | 桂林: 小城故事多

城市印象 | 桂林: 小城故事多

2024-07-01 05: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想了解一座城,想知道它的灵魂所在,那必须要去探索它的脾性,它的习惯和它本真的模样。今天,小编带你走进桂林,去瞧瞧这美如画的城市背后到底藏着何等好物。

山水文化

如果一定要说桂林的城市地标,那么就不得不提及象鼻山。葱翠的绿色遮掩着山体,不知何时形成的山洞与河水相接,形成了好一幅大象啜饮的画面,美不胜收。可更叫人惊得出奇的却是壮族人民创作的民间神话。

民间神话之桂林山水

(下滑浏览更多)

话说嫦娥与天庭三位仙女打赌,看谁能造出人间最美的园林。嫦娥到处找寻,总是找不到满意的地方。眼看约定的时间就要到了,她急忙向南飞去,路过如今的桂林,眼见赤地荒芜,无山无水,百姓生活困苦。嫦娥不禁动了恻隐之心。

于是,嫦娥从月宫取来桂树种子,种下了遍地的桂花树,从此便有了“桂林”这个美丽的名字。她又乘着五彩祥云来到北方崇山峻岭之间,向着群山吹了一口仙气,将一座座大山变成了一匹匹骏马,她自己骑上一匹快马,带领着马群一路跋涉来到了桂林。

嫦娥把马群变回石山,并且按照自己的设想摆放这些大山,使得桂林群峰耸立、奇洞幽深,再加上一片片桂树林,简直是美不胜收。嫦娥欣赏着自己的作品,突然发觉桂林虽美,但仍缺少一湾溪水。

正在嫦娥愁眉不展的时候,南海观世音菩萨路过这里,被桂花的奇香吸引,见到这里奇峰林立,巧夺天工,不禁大加赞赏。菩萨知晓嫦娥难处后说道:“这有何难,只要你在这群山之间开出一条河道,再将我这玉瓶中的水倒入,不就碧波荡漾,水到渠成了吗?”

嫦娥听了顿时眉开眼笑,接了玉瓶,谢过菩萨就去开凿河道。菩萨一再叮嘱嫦娥,第二日五更必须归还宝瓶,否则将会被关在月宫,不许离开一步。

嫦娥满口答应,便开始在群山间选择合适的河道。嫦娥不停地构思,始终没找到合适的位置。

这时,天鸡报晓打断了她的沉思,她决定冒着被菩萨惩罚的危险,完成她设想的河道。正当嫦娥忙得起劲时,太阳神的车轮已跃上东山,她一吃惊,将手中的玉瓶掉入河道,瓶中的水瞬时流出,一股清流缓缓向南流去,桂林顿时水波荡漾,倒映成辉。因嫦娥的错误,观音菩萨的宝瓶变成了净瓶山,菩萨很生气,责令嫦娥归天。

嫦娥和桂林的百姓分别的时候,泪水洒满江河,于是百姓们就把这条河取名为漓江。从此,桂林的山水便名扬海内外了。

壮族神话是壮族先民最古老的创作之一。神话本来就是人类童年的产物,壮族神话根植于壮族古代先民的生活土壤中,它表达了先民的心声,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活与其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壮族人民便是如此,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热爱闲散于田间,游历于故里的慢节奏生活,或许这也算是一种别样的美吧。桂林不仅有如此的人,还有与桂林特质相符的桂林山水,其美的主要形态是优美和阴柔之美,但其也是多元复合的整体,在某些场域,也体现出了崇高美或阳刚美的特质。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桂林亦不例外。桂林人爱悠闲之生活,他们有着高亢的喉咙,没事时爱对对山歌,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缺少敢于抗争的精神。桂林的山水讲究“中和”,人亦如此,但何谓“中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庸》

桂林山水文化的内核在于“中和”,在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生息其间的人的内心世界的中和。故而,桂林人的内心是有着中和之道的。

《刘三姐》

电影《刘三姐》作为文艺作品,运用山歌的形式以及广西歌舞艺术本身所特有的优美,将劳动人民与压迫阶级之间的对抗诙谐化、娱乐化,少了血与火的残酷。柔与刚的对抗只取其中,欲以中和,化腐朽为神奇,实则妙矣!

什么生来头戴冠?大红锦袍身上穿。

什么生来肚皮大?手脚不分背朝天。

中了状元头戴冠,大红锦袍身上穿,

莫公享福肚皮大,见了皇上背朝天。

——《刘三姐》

历史文化

桂林历史悠久,根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中发现的遗物,经考证,甑皮岩人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距今约一万年。桂林昔称八桂、桂州,是首批国家历史名城,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中国万年智慧圣地”。

甑皮岩

在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中,古代的城池、时刻、墓址、遗迹比比皆是,而且人文资源丰富,民族风情独特。保留完好的近代名人故居,是桂林翔实而珍贵的历史写照。

李宗仁

李宗仁先生,字德邻,广西桂林人。著名爱国人士,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历经护国战争、护法运动、北伐战争,台儿庄大战的指挥者,中华民国时期桂系势力领袖。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他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

李宗仁官邸

李宗仁官邸是桂林市内现存的较完好的名人故居。官邸位于桂林风景秀丽的杉湖南畔,这座被后人誉为桂林“总统府”的府邸建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属中西结合的别墅式建筑,以威严、气派的主楼为中心,四周配建副官楼、警卫室、附楼、花园、停车场等,占地4000多平方米。

官邸文物

官邸里收藏了不少珍贵文物。有孙中山的特任状,还有台儿庄、徐州会战前夕,蒋介石亲手颁发的“五战区司令官委任状”,它是李宗仁指挥台儿庄大捷的见证物。还有一些是李宗仁先生和夫人郭德洁亲自馈赠的。

溶洞

洵神仙之境,首于土界得之,

转觉神州凡俗也。

这是在公元1637年的初夏,徐霞客游历到广西,望着向往已久的桂林山水,这位几乎阅尽祖国大好河山的游者难得发出的感慨。

岩溶地貌

徐霞客的广西之行,用了近一年的时间,他洋洋洒洒写下的《粤西游日记》,是世界上首次系统阐述石灰岩岩溶地貌的著作。“盖江流击山,山削成壁,流回沙转,云根迸出”,徐霞客一语道破了桂林岩溶地貌的形成机理。

灵渠

灵渠诚足于长城南北湘呼应,同为世界奇观。

——郭沫若

灵渠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灵渠联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自秦以来,对巩固国家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各族人民往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灵渠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渠道,而且,灵渠使得中原文化、秦汉制度、汉唐精神、宋明理学等逐渐南移,深刻地影响了灵渠特别是广西的文化和民俗风情。

可以说,灵渠是北学南移的人文渠道。

石刻和壁书,是山水桂林人文的一面。历史文人墨客厌倦世俗生活,在仙境般的桂林找到了抒发胸中感怀的平台。杜甫的“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皆是如此。

如果说自然美是淡淡的美,人文美则给桂林镀上一层厚重的历史感,使之焕发出一种沧桑的味道,更加吸引人。来到桂林的人们,带着对自然的欣赏,读这里的山,读这里的水,读清风,读明月,与天地对话,与古今交流。

民俗文化

桂林不仅山水风光、人文景观令人神往,而且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也令人迷恋。壮、回、苗、瑶、侗等28个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8.5%左右,共有少数民族70多万人。

淳朴的民风、独特的地域文化,诸如农耕、游牧、节庆、服饰、饮食起居、婚丧、建筑、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构成了一幅浓郁而又色彩斑斓的民俗风情图画。

红衣节

每年农历3月15日,桂林市龙胜县瑶族妇女便会穿着自己编制的红衣衫,她们被称为红瑶妇女,故而这一天也被叫做红衣节。当天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肩担自己生产的土特产,成群结对来到泪水街举行节日盛会,交换一年所需的生活用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用品,未婚青年则在这一天借机唱山歌、吹木叶,以优雅动听的情歌来相约幽会意中人。红瑶同胞能歌善舞,使得红衣节的内容丰富、气氛活跃。

对山歌

桂林民族众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擅长对山歌。不论婚丧嫁娶,还是逢年过节,每每摆起歌台,一比高低,直至通宵达旦仍不肯散去。这些山歌有谈情说爱的,有倾诉生离死别、崇尚忠孝的,也有谈古论今叙事的。唱者少则三、五人,多则几十人,歌声或激越高昂,悠扬动听;或深沉委婉,如泣如诉;或轻呤浅唱,闲适洒脱……尤以壮乡高田的中秋节对歌、福利龙尾瑶民的“歌堂愿”会最富特色。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细又长,白白嫩嫩实心肠,一头搭在侯山顶,一头连着桃花江。白天打浆手推磨,半夜榨粉把杆扛,衣裳湿透三五件,好比下河去洗凉。原汤米粉好开胃,冒热米粉多名堂,凉拌米粉好爽口,牛菜米粉一口汤,马肉米粉好味道,担子米粉满街香。”这首地地道道的桂林童谣,唱出了桂林人对米粉的热爱。

可以说,卤水便是桂林米粉的灵魂所在,一碗简单的米粉,放上一勺卤水便有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好卤水的熬制工艺很复杂,其中奥秘也是桂林米粉成功的秘诀。除了酸豆角、酸萝卜、辣椒粉、辣椒酱、香葱之外,还有各色卤味、新鲜蔬菜可以随意搭配。

白先勇先生曾在广西师范大学做过一次讲座,在进入主题之前,白先勇与观众拉起了家常,将自己的“桂林情结”娓娓道来。他说,每次回家乡,一天三顿都要吃桂林米粉,一次能吃三四碗!听众惊讶不已。白先勇解释说:“米粉是吃不饱的。”他轻轻拍拍肚子,“因为这里面啊,都是乡愁。”

保留在味觉与肠胃中的温情与惆怅很难通过语言抒发得淋漓尽致。这也许正是白先勇每每返乡,总喜欢在市井气更浓郁的小摊里吃一碗米粉的缘故。倒不如让地道纯朴的米粉味儿,在人语喧嚷的气氛里,去慰藉一颗游子的心。

这一份绵长的记忆里融汇的人生百味也许早已超越了米粉本身。对于桂林人来说,桂林米粉便是舌尖与心灵的归宿,无论身在何处,桂林人都能在一碗桂林米粉的温和与绵长中,咀嚼一份情怀与感动。

当时代在不断进步之时,桂林也迈着它悠然的脚步前进着。很多人谈到桂林,都会感慨这是一个适合养老的地方。是啊,这里有青山秀水,有文化底蕴,有历史熏陶。桂林的确不是发展最快的城市,可是它知道什么才是对的方向,它不急功近利,它在积蓄自己的力量。

看起来很佛系的小城呀,你有那么多的故事,有与你一同奋斗的人儿,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知道你肯定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真喜欢你青翠的模样。

城市印象

狮子山讲坛每周固定推出一篇“城市印象”系列推文,意在从文学作品中探寻城市的落足地,开启不一样的城市人文之旅。

更多“城市印象”请戳:

#本期话题#

你眼中的桂林是怎样的?

下周你想探寻哪座城市呢?

欢迎狮粉们在下方的评论区与我们交流~

图文编辑 | 高翔 曹珮

图文审核| 蔡依廷

(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

您的分享使我们最大的支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